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甘草水煎液对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肺炎的药效。方法:采用肺炎链球菌悬液滴鼻造模,以各种品种甘草水煎液2.96 g.kg-1.d-1ig,连续15 d后,以小鼠存活天数、生命延长率、肺指数、肺指数抑制率及病理切片为指标观察各品种甘草的抑菌作用。结果:各品种甘草对肺炎链球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能提高小鼠平均存活天数,降低肺指数及肺组织病理级数,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生光果甘草提高小鼠存活天数作用较强,其次为野植物甘草、野生黄甘草,野生光果甘草与栽培植物甘草相对较弱;各品种甘草对小鼠肺指数的抑制作用相似,野生光果甘草活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导报》2016,(5)
目的:建立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模型。方法:将30只昆明种SPF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耐异烟肼组、标准菌株组,每组10只,通过尾静脉注射,分别接种同剂量生理盐水、耐异烟肼菌株混悬液、标准菌株混悬液,观察一般情况,1周后处死小鼠,进行细菌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结果:空白组和标准菌株组造模后体质量增加,耐异烟肼菌株组造模后体质量无显著增加。造模后的耐异烟肼菌株组、标准菌株组小鼠肺组织均出现小结节。细菌培养可见空白对照组未培养出结核菌,耐异烟肼菌株组、标准菌株组中小鼠肺组织均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结论:成功建立了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静脉注射感染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耐异烟肼结核杆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小鼠脾虚血瘀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小鼠血瘀证模型。方法:雌性C57BL/6J小鼠10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模型组以利血平注射液股四头肌注射,每天1次,连续14天。所有动物于第15天摘眼球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模型组的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等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0.05。结论:采用利血平可以塑造小鼠脾虚血瘀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民族药蔓菁的在体抗菌、抗病毒作用,进而揭示其治疗\"肺燥咳嗽\"的机制。方法:按照传统方法制备蔓菁膏,观察其低、中、高3个剂量[剂量分别为250、500、1000 mg(浸膏)·(kg·d)-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感染致小鼠死亡及肺指数的影响。结果:蔓菁膏3个剂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均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对小鼠小肠炎性病变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蔓菁膏3个剂量均可降低肺炎链球菌致小鼠感染死亡率(由90%降至15%~30%),中剂量效果最佳(死亡率为15%);蔓菁膏低、高剂量还能减轻流感病毒性小鼠肺炎的充血水肿实变并降低肺指数,其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29.23%、28.38%,低剂量效果最佳,中剂量没有明显的作用。结论:蔓菁膏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具有保护作用,量效关系不成线性,为其临床应用于治疗\"肺燥咳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验旨在建立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家兔肺炎模型,对肺炎链球菌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为药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为药学及药物治疗的研究建立肺炎链球菌家兔模型。方法雄性新西兰兔20只,正常对照组7只,实验组13只。在全麻下经气管插管给实验组家兔注射1 mL浓度为1010cfu·mL-1的肺炎链球菌。接菌后,分别于0,4,6,30,54,76 h测体温和白细胞,并于76 h后处死全部动物,计算实验过程中的死亡率。取动物肺脏进行大体标本观察,制作肺组织切片并镜下观察。将肺组织匀浆做细菌培养。正常对照组也于相应的时间点测相同的指标。结果经气管给家兔接种肺炎链球菌以后可以产生肺部感染,病理改变由轻到重表现为血管病变,急性支气管炎,局灶性支气管肺炎,实变以及肺脓肿等。大体标本观察有明显的充血及颜色变化等改变,细菌培养阳性。结论成功的建立了家兔肺炎链球菌肺炎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6.
马雪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5):120-120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它有90多种血清型,其中最为致病的是其中的7种血清型。它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时释放的飞沫传染给其他人。当带菌者受凉、感冒等抵抗力降低时,它就会趁虚而入,造成肺炎链球菌疾病。它是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的主 相似文献
7.
建立小鼠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建立小鼠黄褐斑动物实验模型。方法:用黄体酮注射液(高、低两个剂量组)攻击雌性小鼠1个月,以皮肤、肝脏组织酪氨酸、MDA含量变化及皮肤黑色素细胞病理形态学指标作为考察模型是否成功的依据。结果:酪氨酸、MDA明显升高,皮肤黑色素沉着增加。结论:黄体酮攻击雌性小鼠所致的黄褐斑动物实验模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9)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及其拆方对肺炎链球菌致肺炎小鼠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头孢羟氨苄)及麻杏石甘汤全方组、拆方Ⅰ组(杏仁、石膏、甘草)、拆方Ⅱ组(麻黄、石膏、甘草)、拆方Ⅲ组(麻黄、杏仁、甘草)、拆方Ⅳ组(麻黄、杏仁、石膏),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小鼠感染肺炎链球菌致肺炎。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三者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麻杏石甘汤全方组、拆方Ⅱ组、拆方Ⅳ组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全方组、拆方Ⅲ组、拆方Ⅳ组Bcl-2/Bax显著升高(P<0.05,P<0.01),以全方组更明显,各拆方组调控作用依次为Ⅳ>Ⅱ>Ⅲ>Ⅰ;全方组、拆方Ⅳ组Bax、caspase-3 mRNA表达显著降低,Bcl-2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能有效抑制肺炎链球菌诱导的小鼠肺炎,以全方效果最佳,方中麻黄、石膏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组白细胞介素18(rIL-18)对肺炎链球菌肺炎小鼠Th1/Th2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肺炎链球菌肺炎模型,将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NC),肺炎组(PP)和肺炎rIL-18干预组(PIL-18)(n=8),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IFN-γ、IL-4mRNA的表达,同时BALF进行有核细胞分类计数。结果1)PIL-18组BALF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计数显著高于PP组和NC组(P〈0.001);2)PIL-18组肺组织IFN-γ mRNA表达上调而IL-4mRNA表达下调(P〈0.001)。结论在小鼠肺炎链球菌肺炎早期给予rIL-18可诱导IFN-γ的合成,促进Th1免疫应答,使Th1/Th2免疫平衡向Th1免疫偏移、促进宿主对肺炎链球菌的防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评价其胃黏膜病理变化。方法:选择40只ICR小鼠适应性饲养,编号后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空白组正常饲养,不予接种Hp,每天仅以0. 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将造模组的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M0组、M4组、M8组),M4、M8组小鼠经禁食24h后予50%乙醇0. 1ml灌注于每只小鼠胃内,1h后再灌注Hp菌株0. 5ml;隔天1次,共灌胃5次(灌胃前6h及灌胃后30min内禁食、禁水)。末次灌胃2h后,随机抽取2只ICR小鼠进行尿素酶试验及胃黏膜细菌培养。细菌培养镜检发现G-弧形杆菌,尿素酶试验阳性,提示Hp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造模成功。2组小鼠再予湿热环境+高脂高糖饮食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制备成脾胃湿热型Hp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继续饲养4周(M4组)、8周(M8组),定期观察动物体质量、症状积分,分别于第4、8周每组各处死1/2动物,取鼠胃腺体组织观察胃炎程度及Hp感染程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第4、8周模型组症状积分、病理积分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p感染的动物数明... 相似文献
11.
寒凝血瘀证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将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空白对照组、寒凝血瘀组,采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加冰浴法进行造模,对造模前后小鼠进行症状和体征的评价,测定耳温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等。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寒战、蜷缩少动、爪尾部紫癜等症状,耳温下降,全血黏度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建立的寒凝血瘀证小鼠模型符合中医证侯特点,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梁振昌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
目的:分析肺炎链球菌(SP)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体液免疫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中山市石岐苏华赞医院收治的95例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按病原感染类型分为三组,SP+MP感染患儿作为A组,共25例;单纯SP感染患儿作为B组,共30例;单纯MP感染患儿作为C组,共40例。检测患儿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C3、C4等体液免疫指标水平。比较A组患儿体液免疫水平的性别差异以及三组不同年龄段患儿体液免疫水平。结果:A组患儿不同性别之间体液免疫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岁患儿中,A组患儿体内C3水平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患儿中,A组患儿体内IgM水平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P+MP肺炎感染患儿,依据患儿年龄与体液免疫指标水平进行临床诊断,利于进一步保证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中医药》2015,(5)
上呼吸道感染是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任何季节均易发生,对于肺炎链球菌感染治疗上目前仍以抗生素为主,但抗生素往往抑制了敏感细菌,造成菌群失调,则易形成各种机会性感染;另外,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及因其他疾病也易导致机体易感,从而形成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因其反复发作且迁延时间较长,常易合并并发症,引起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肺结核、过敏性鼻炎等病症,故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已成为医学界面临的一个既普通又意义重大的课题。芪风固表颗粒是我院用于肺脾肾三虚的慢性咳嗽缓解期治疗的中药复方,在治疗慢性咳嗽缓解期有显著的疗效。肺炎链球菌是引起慢性肺系疾病急性发作的三大关键致病菌之一,依据中医辨证思路,结合近年来药理实验及现代实验方法手段的不断发展,芪风固表颗粒临床应用范围得到了拓宽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昆明种小鼠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小鼠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方法:昆明种小鼠150只,随机分为游泳和正常组。于造模结束时,游泳组再分为模型组和补气组。游泳组采用基础进食量,每日按自身体重的5%强迫负重游泳至力竭15d,第13d起大剂量灌服心得安2.4mg/100%,连续4d。于实验第17d模型组进行指标测定与同期正常组比较。结果:模型组小鼠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所下降,反映虚证的SOD活性和白介素2、4、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所有定量指标均发生了符合心气虚证的变化。结论:采用基础进食量、强迫负重游泳及大剂量灌服心得安的综合方法建立心气虚证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凤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6)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链球菌肺炎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病情重,并发症多.结论: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临床较常见,及时治疗,正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医急症》2017,(8)
目的观察上感颗粒对肺炎链球菌感染性肺炎小鼠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和肺指数的影响,探讨该方是否对肺炎链球菌感染性肺炎小鼠具有治疗作用。方法肺炎链球菌感染性肺炎小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上感颗粒低剂量组、上感颗粒高剂量组、盐酸左氧氟沙星组、上感颗粒高剂量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组,观察给药第3日末、第6日末其白细胞、CRP和肺指数水平的变化。结果上感颗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上感颗粒高剂量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组均能降低肺炎链球菌感染性肺炎小鼠的肺指数、血白细胞、CR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感颗粒可降低肺炎链球菌感染性肺炎小鼠的肺指数、血白细胞、CRP水平,表明其对肺炎链球菌感染性肺炎小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幼龄鼠与成龄鼠建立流感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对照实验研究,探讨幼龄鼠与成龄鼠对流感病毒的易感性。[方法]采用鼻腔接种甲型流感病毒小鼠,将实验小鼠分为幼龄正常组、幼龄模型组、成龄正常组和成龄模型组4组,观察各组小鼠在一般状态、存活只数、肺组织病变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计算肺指数,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的病毒载量。[结果]1)接种流感病毒后,成龄模型组基本保持较好状态,幼龄模型组一般状态最差,各正常组小鼠状态最好。2)肺组织外观病变程度:各正常组小鼠在肺组织外观全肺野无病变;幼龄模型组肺组织病变最重,与幼龄正常组及成龄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成龄模型组与成龄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幼龄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肺指数:幼龄模型组肺指数最高,与幼龄正常组及成龄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肺组织IV-RNA的半定量:各正常组小鼠未检测到病毒核酸,幼龄模型组在各时点均检测到大量的病毒核酸,幼龄模型组各时间点与成龄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幼龄鼠可以成功塑造小鼠IV感染模型,成龄鼠不能成功造模。 相似文献
20.
巩小娟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21,(2):159-161
目的 观察肺炎链球菌疫苗联合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相关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莱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收治的72例肺炎链球菌相关疾病确诊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6例:该组患者未注射肺炎链球菌疫苗,入院后单一应用抗生素治疗)与实验组(36例:该组患者应用肺炎链球菌疫苗并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