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白芷饮片产地加工方法探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白芷饮片的产地加工炮制方法。方法:测定不同干燥状态下白芷药用部位的含水量,并进行饮片的炮制加工,以《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不同方法炮制加工的白芷饮片进行浸出物及有效成分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比较。结果:白芷药用部位含水量在29%~21%时,炮制加工的饮片中有效成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与传统饮片较接近,可作为饮片产地加工工艺参数。结论:产地加工方法不仅解决了白芷饮片炮制加工过程中软化时间过长的问题,而且节约了生产成本,保证了饮片质量的稳定,是一种适于饮片生产企业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的新型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苦参饮片产地加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饮片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测定不同干燥状态下苦参药用部位的含水量,并进行饮片的炮制加工,以《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不同方法炮制加工的苦参饮片进行浸出物及有效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比较。结果:苦参药用部位含水量在45%~40%时,炮制加工的饮片中有效成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与传统饮片较接近,可作为饮片产地加工工艺参数。结论:产地加工方法不仅解决了苦参饮片炮制加工过程中软化时间过长的问题,而且节约了生产成本,保证了饮片质量的稳定,是一种适于饮片生产企业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的新型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芩饮片的产地加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黄芩不同干燥状态切制的方法进行考察,并与传统饮片进行比较,探讨黄芩产地加工的可行性。方法:测定黄芩的含水量并切制饮片,HPLC比较测定各饮片中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药材含水量在28%~42%时,不仅易于直接切制饮片,且饮片无变绿现象,浸出物及黄芩苷、黄芩素含量与传统方法炮制的黄芩饮片相近,可以作为黄芩饮片产地加工炮制的工艺条件。结论:产地加工炮制方法可简化饮片生产流程,有效地避免因黄芩苷水解导致的饮片变绿现象,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保证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4.
川芎饮片产地加工可行性探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川芎药用部位不同干燥状态切制饮片的方法进行考察,并与传统方法炮制的饮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饮片产地加工的可行性。方法:以药典水分测定第二法,对不同干燥状态的川芎药材进行水分测定,制备产地加工饮片。以HPLC法对产地加工饮片及传统炮制饮片进行藁本内酯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定。结果:川芎药材趁鲜切制时,有效成分藁本内酯的含量最高;当含水量降至22%~38%时,不仅适宜切制饮片,而且有效成分含量与传统饮片相近。结论:对药材进行适当的干燥再进行饮片切制的产地加工方法,不仅简化饮片生产流程,而且能更有效的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保证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过程对纹党参饮片有效成分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基于纹党参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方法对采收期的纹党参鲜药材分别采用3种加工炮制方法:1烘箱80℃烘至含水量为药材原始含水量不同百分比(30%~100%)时,分别取出切片,50℃烘干,制得8个饮片样品(XⅠYP1~8)。2鲜纹党参直接在不同温度(50~120℃)分别烘至含水量为药材原始含水量的50%时,取出切片,50℃烘干,制得8个饮片样品(XⅡYP1~8)。3纹党参干药材,闷润,切片,自然晾干,制得传统饮片。采用HPLC测定各样品中党参炔苷和苍术内酯Ⅲ,苯酚-硫酸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多糖及总黄酮含量,并同时测定醇浸出物、水浸出物含量。结果饮片XⅠYP3的醇浸出物(55.36%)、水浸出物(54.91%)和苍术内酯Ⅲ(10.95μg/g)含量均高于其他饮片。结论优选的工艺为:80℃烘至含水量50%,切片,干燥。获得的一体化加工工艺较传统方法省时、省力。制得的饮片活性成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6.
易方  刘会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6):173-177
目的:研究"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黄精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探讨其工艺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方法:按最新版《中国药典》的规定对"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的黄精药材及饮片进行质量评定,对其外观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及含量测定进行研究.结果:各批次黄精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结论:"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能大大缩短工艺流程,减少生产成本,其生产出的黄精药材及饮片质量合格,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化天麻炮制加工环节,优选天麻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保证饮片质量。方法 以天麻中有效成分含量(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E)和饮片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法对一体化加工工艺中天麻的去皮程度、干燥温度及干燥程度3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选天麻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并以饮片的外观性状、显微特征、特征图谱、醇溶性浸出物和有效成分含量综合比较传统炮制工艺和一体化加工工艺。建立不同加工工艺天麻饮片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共有峰峰面积为指标,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对不同加工工艺进行区分,再借助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筛选出不同加工工艺天麻饮片间差异性标志物。结果 天麻产地加工一体化最佳工艺为采挖新鲜天麻除去杂质,搓去表面粗皮,常压蒸至透心,取出,干燥至天麻呈柔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地榆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加工技术工艺过程,为地榆饮片一体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鞣质、没食子酸、地榆皂苷Ⅰ含量及折干率为评价指标,应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的方法,研究地榆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结果:最优加工炮制工艺为地榆鲜品切厚片,干燥温度为70℃,干燥时间9h。地榆干燥过程中温度主要影响鞣质含量。结论:筛选出地榆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方法,此方法具有减少有效成分流失的优点,可提高地榆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桔梗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加工方法制备的桔梗饮片进行外观评价评分;并进行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含量测定;采用HPLC-ELSD法测定桔梗皂苷D的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制备的桔梗饮片的外观、浸出物含量和桔梗皂苷D含量不同,其中干燥至一定程度切制法制备的桔梗饮片优于药典法等方法。结论: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桔梗饮片质量影响不同,自然干燥至一定程度切制法制备的桔梗饮片综合质量评价较高,且方法简便、省时省力、适合产地加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传统润药法和真空蒸汽润药法对不同产地黄芩饮片质量的影响,并优选真空蒸汽润药法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传统润药法和真空蒸汽润药法分别对8个不同产地黄芩药材进行炮制加工,并对制得黄芩饮片的外观性状、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和黄芩苷含量进行比较;以外观性状评分和黄芩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黄芩药材的最佳真空蒸汽润药工艺。结果:真空蒸汽润药法制备的不同产地黄芩饮片在外观性状评分上均高于传统润药法,具体呈现为深黄棕色、类圆形薄片,切面平整有光泽;水分和灰分值均低于传统润药法,浸出物含量和黄芩苷含量均高于传统润药法。正交试验得到黄芩药材的最佳真空蒸汽润药工艺为真空时间40 min,软化时间30 min,软化温度70℃,3次平行试验证实该工艺稳定可行。结论:真空蒸汽润药法工艺简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黄芩药材软化,制得的黄芩饮片外观性状较佳,含水量低且有效成分含量高,本研究可为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知母Anemarrhenae Rhizoma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为实现知母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试验法对一体化加工工艺中鲜药的烘制温度、切制时药材含水量、切片厚度、饮片烘干温度4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知母中指标性成分知母皂苷B-Ⅱ、芒果苷含量及饮片外观性状为考察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优选知母产地加工工艺。以酵母致热大鼠模型体温变化为指标,比较2种工艺所得饮片的解热作用;以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血糖值、胰岛素含量、糖化血清蛋白含量为指标,比较2种工艺所得饮片的降糖作用。结果知母于50℃条件烘制11 h(药材含水量45%~50%),于滚筒中撞去毛,脱毛时间30 min,切4 mm厚片,于50℃条件下烘干为最佳加工工艺;一体化工艺饮片指标性成分含量及降糖作用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传统工艺饮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解热作用略优于传统饮片。结论本实验所优选的知母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切实可行,适合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选荷叶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以下简称一体化)工艺。方法 采用9种不同的一体化炮制工艺制备荷叶饮片,采用热浸法测定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荷叶碱、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含量,同时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方法制备的荷叶传统饮片进行比较。结果 优选的一体化工艺为将新鲜荷叶置干燥箱内90 ℃烘至七成干(含水量约为30%)时,取出切丝,再置干燥箱内50 ℃干燥,一体化工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与传统炮制工艺相比,一体化工艺所得荷叶饮片中醇溶性浸出物的量相近,荷叶碱、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含量均较高。结论 优选的一体化炮制工艺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且荷叶中活性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传统方法和鲜切方法对土家族常用药材木瓜进行加工,探讨鲜切木瓜片的可行性,并研究鲜切片的质量,为改进木瓜加工方法和当地民族药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木瓜饮片项下鉴别、检查、浸出物及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传统木瓜片与鲜切木瓜片的质量。并采用HPLC建立鲜切木瓜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鲜切木瓜片各检查项和浸出物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齐墩果酸、熊果酸和绿原酸含量均高于传统木瓜饮片。结论:鲜切木瓜片质量优于传统木瓜片,木瓜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具有可行性,可为民族药材木瓜制定适合当地生产与加工炮制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不同包装材料对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肉桂饮片的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运用4种不同包装材料对肉桂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饮片进行包装,分别进行加速试验及高温、高湿、强光照射的影响因素试验,以桂皮醛、桂皮酸、挥发油和水浸出物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考察不同包装材料对肉桂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饮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铝箔自封袋包装较牛皮纸、聚乙烯塑料、透明光面真空袋包装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和阻隔性,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肉桂有效成分损失。结论:肉桂饮片贮藏过程中应避免高温、强光照射,并注意防潮,使用铝箔自封袋包装作为肉桂的包装材料可以保证肉桂饮片的质量稳定性,可为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肉桂饮片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精加工炮制的主要工序,探索黄精加工的优化流程方法,为制定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打下基础。方法:试验设计几种产地常用黄精初加工方法和酒黄精传统炮制与一体化炮制对比,考察其水分、浸出物和黄精多糖含量等指标,并综合药材和饮片的性状进行评价。结果:初加工对黄精多糖含量和浸出物影响明显,鲜切后的多糖含量和浸出物最低;炮制后的酒黄精多糖含量明显下降,其他指标差异不大,但性状差别明显,一体化炮制的酒黄精更加黑润,而且减少加工工序。其中以先蒸后切一体化炮制最佳,符合药典质量标准。结论:黄精产地加工和炮制一体化具有实施可行性,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工艺对枳壳质量的影响。方法:用冷浸法测定枳壳饮片及不同炮制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枳壳饮片及不同炮制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麸炒枳壳、麸烘枳壳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枳壳饮片,但总黄酮含量均略有下降。比较麸炒枳壳和麸烘枳壳发现,两种炮制工艺对枳壳的有效成分含量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炮制可增加枳壳有效成分溶出量,麸烘可代替传统麸炒工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同炮制方法的黄精饮片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为今后黄精的加工炮制工作提出可供参考的根据。方法:采用硅胶G薄层板对不同炮制工艺的黄精饮片进行定性鉴别;对不同炮制工艺的黄精饮片浸出物、灰分、水分以及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甲状腺素片诱导小鼠阴虚模型并评价不同黄精饮片滋阴效果。结果:黄精不同炮制品在薄层色谱系统中的行为特征和薯蓣皂苷元对照品的在色谱系统中的行为特征一致,检查项和含量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相关规定;酒蒸后黄精滋阴作用有所增强,且以先切的酒黄精饮片强于先蒸的酒黄精饮片。结论:不同炮制工艺的黄精饮片在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后续黄精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掌叶大黄根茎粗大,鲜药材含水量高,不宜干燥,产地加工耗时费力等问题,文章从产地初加工、炮制、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探讨掌叶大黄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的可行性。经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果显示,掌叶大黄一体化工艺顺应中药行业发展趋势,在省略了传统饮片生产工艺的浸润、"二次加工"工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保证了饮片的质量与疗效,其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黄芩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加工方法的黄芩饮片进行外观评价;采用HPLC色谱法对黄芩饮片中黄芩苷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其水分、浸出物等进行了测定。结果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黄芩饮片的外观、黄芩苷的含量和浸出物的影响不同,以烘制法制备的黄芩饮片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最高,传统"二次加工"方法制备的黄芩饮片,含量最低。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饮片质量影响不同,烘制法炮制加工的黄芩饮片的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重楼市售饮片进行基于性状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等多方面分析,以期为重楼的质量评价和重楼饮片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建立了重楼饮片浸出物测定方法,采用热浸法测定其醇溶性浸出物,对重楼饮片炮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测定了重楼饮片外观性状及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结果:重楼饮片浸出物含量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云南产地浸出物的平均含量略小于四川产地浸出物含量;市售重楼饮片大部分为厚片,少数为段,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重楼”炮制项“切薄片”的规定;重楼饮片皂苷含量差异较大,四川产地重楼饮片皂苷含量略大于云南产地,多数重楼饮片所含皂苷以重楼皂苷Ⅰ,Ⅱ,Ⅶ为主,少数样品重楼皂苷Ⅵ含量较高,可能存在掺伪现象。结论:为保证临床使用需求及药效,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修订饮片炮制项、含量测定项,并补充性状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