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和纹状体神经递质DA、NA、5-HT含量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16只作空白组,剩余采用右侧纹状体双靶点注射法成功制备PD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电针组电针"百会""太阳",每周3次;针刀组松解C_1、C_2横突后结节,每周2次。4周观察期后,采用APO诱导的旋转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中脑黑质形态学变化,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纹状体DA、NA、5-HT的含量。结果:空白组不转圈,模型组转圈无变化,电针组和针刀组干预后转圈数较模型组减少显著(P0.01);模型组纹状体递质DA、NA、5-HT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针刀组DA、NA、5-HT含量较模型组升高显著(P0.01或P0.05)。结论:针刀干预可减轻PD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和升高纹状体神经递质DA、NA、5-HT含量,缓解帕金森病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刀对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及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各16只),采用右侧纹状体双靶点注射6-羟多巴胺造模。电针组"百会"沿皮向双侧"太阳"透刺,每次20 min;针刀组取枕骨下项线中点和C1、C2横突后结节进行松解。进行行为学评价和黑质GSH含量检测。结果:空白组未见旋转行为,模型组干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针刀大鼠旋转圈数明显减少且治疗前后相比有差异(P0.01);电针组治疗前后相比有差异(P0.05)。GSH含量比较,模型组GSH含量明显降低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针刀组和电针组GSH含量明显升高,针刀组、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刀可能通过改善PD旋转行为、提升GSH含量从而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黑质DA能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银杏平颤方及其拆方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行为学和前脑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爬杆法测量小鼠行为学改变,应用高压液相电化学法测定前脑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及二羟基苯乙酸(DOPAC).结果:PD小鼠出现爬杆能力下降、时间延长、自发活动次数减少,中药全方组和拆方各组小鼠行为学异常均可不同程度改善(P均<0.05);中药各组的DA含量较正常组低(P均<0.001),DA/HVA、DA/DOPAC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01);拆方组中化瘀通络(H)组HVA、DOPAC的含量明显增加,但DA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银杏平颤方拆方组中化瘀通络(H)组可部分改善PD模型小鼠的行为异常改变,并能调节前脑纹状体DA与其代谢产物含量及DA/HVA、DA/DOPAC比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具有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选用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多巴组、电针组和美多巴+电针组,造模前3天给予干预,各组于造模14d后处死。采用HPLC法测定左侧纹状体匀浆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模型组DA、DOPAC和HVA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其中电针组及美多巴+电针组的DA/HVA、DA/DOPAC的比值与模型组相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通过保护DA能神经元,从而提高纹状体DA含量为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波形电针对PCPA致失眠大鼠脑内5-HT、NE、DA的影响,初步探讨不同波形电针治疗失眠的效应差异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3组(疏波组、密波组、疏密波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及3组电针组采用连续2 d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复制失眠模型。第3天起,电针各组按照所选波形参数对大鼠神门、三阴交穴进行电针治疗,模型组大鼠按照电针组相同的方式进行抓取固定,20 min/d,共干预7 d。于末次电针干预后隔天处死动物、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脑组织中5-HT、NE、D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脑组织中5-HT含量低于空白组(P0.01),NE和DA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3组电针组5-HT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NE和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电针各组之间比较疏波组在调整5-HT和NE方面优于密波组和疏密波组(P0.05,P0.01),对于DA的调整,3组电针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改善失眠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加速5-HT的合成和转化,降低NE和DA含量,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实现的,疏波电针优于其他组,说明低频电针对失眠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熄风定颤汤(以下简称中药)对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和纹状体单氨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OHDA偏侧纹状体两点注入法制备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巴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并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灌胃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APO诱导的行为学变化及对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美多巴组灌胃后2周旋转行为有所下降(P<0.01),但4周后又有所增加(P>0.05);中药高、低剂量组灌胃后4周后旋转行为有明显改善(P<0.05,P<0.05);中药中剂量组灌胃后2周、4周后旋转行为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美多巴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损毁侧纹状体DA含量、HVA、DOPAC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中剂量组增加最明显,分别比损毁对侧下降了21.78%、23.53%、3.52%,与损毁对侧、假手术组损毁侧差异不显著(P均>0.05),与模型组大鼠DA和DOPAC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熄风定颤汤可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增加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以中剂量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纹状体细胞外液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在电针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电针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用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方法制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各组电针"风池"20min后,休息10min,再电针20min。通过微透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中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的浓度。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正常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电针组纹状体内胞外DA、DOPAC、HVA含量无明显变化。在脑缺血后30min以及再灌注后15min,DA含量出现两次明显升高(P<0.05),再灌注后120min也观测到1次上升的趋势;而DOPAC含量在缺血后15min、75min以及再灌注后75min出现3次高峰(P<0.05)。经电针治疗后,DA含量于再灌注后90min、120min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DOPAC含量在再灌注后维持在基础水平,未出现第3次高峰。HVA的变化趋势与DOPAC相似,经电针治疗后HVA含量于再灌注75min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电针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纹状体内细胞外液中DA及其代谢产物的蓄积,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天麻素对PD模型大鼠纹状体DA、DOPAC、HV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观察天麻素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生化指标的药理作用.方法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及二羟苯乙酸(DOPAC),观察天麻素对PD模型大鼠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天麻素(中、小剂量)组PD模型大鼠DA/HVA比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天麻素可以抑制DA的代谢率,使DA含量升高.结论天麻素对PD模型大鼠DA能神经元功能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抗颤宁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建立6-羟多巴胺(6-OHDA)帕金森病模型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美多巴组,每组8只.中药组和美多巴组分别给予中药抗颤宁方33.5 g/(kg·d)、美多巴0.125 g/(kg·d);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纹状体多巴胺(DA)、多巴克(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中药组和美多巴组DA、DOPAC、HVA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美多巴组DA、DOPAC、HVA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颤宁方能够提高纹状体下降的DA、DOPAC、HVA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肌汤治疗帕金森病肌僵直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颅内注射乳胞素诱导帕金森病肌僵直大鼠模型共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另设假手术组6只(颅内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生理盐水20 g/(kg·d),舒肌汤浓缩至2.0 g/ml,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服舒肌汤40、20、10 g/(kg·d),每日1次,持续灌胃30天。检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和二羟苯乙酸(DOPAC)的含量,电镜观察膈肌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纹状体DA、HVA、DOPAC含量明显减少,DA/DOPAC和DA/HVA值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低剂量组大鼠纹状体DA、HVA、DOPAC含量及DA/DOPAC和DA/HVA值均升高(P0.05或P0.01);与中药中剂量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DOPAC含量和DA/DOPAC、DA/HVA值下降,中药低剂量组DOPAC含量亦降低(P0.05)。电镜下,模型组存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肌纤维密集,排列紊乱,突触前膜囊泡和线粒体增多,突触后膜皱褶明显,乙酰胆碱受体增多等超微结构改变,中药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上述改变。结论舒肌汤可能通过促进DA分泌,同时减少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调节中枢和外周神经兴奋,从而缓解帕金森病肌僵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养脾阴法对早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及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剂量(4μg/4μL)6-羟多巴胺单侧内侧前脑束注射法制备早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2周后据阿朴吗啡诱导的不自主运动,筛选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养脾阴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灌胃相应药物共8周。记录阿朴吗啡诱导的大鼠向健侧旋转的圈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二羟苯乙酸(DOPAC)及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术后第4周、第8周养脾阴组大鼠向健侧旋转的圈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术后第8周模型组大鼠纹状体DA、DOPAC、HVA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养脾阴组纹状体DA、DOPAC、HV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或P<0.01)。结论:养脾阴法可能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息风定颤汤(以下简称中药)对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及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6-OHDA偏侧纹状体两点注入法制备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巴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并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灌胃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APO诱导的行为学变化及对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中脑TH的影响。结果:中药高、低剂量组灌胃后4周后旋转行为有明显改善(P<0.05,P<0.05);中药中剂量组灌胃2周、4周后旋转行为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损毁侧纹状体DA含量、HVA、DOPAC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中剂量组增加最明显。中药高、中药、低剂量组TH阳性细胞表达均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P<0.01,P<0.05),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增加最明显。结论:息风定颤汤可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增加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上调TH的表达,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以中药中剂量组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柴郁温胆汤抗抑郁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用旷场行为测定及糖水消耗试验进行行为学评分,并用高效液相 - 电化学方法检测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观察模型大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抑郁症模型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水平和垂直活动及糖水消耗量均明显减少(P<0.05,P<0.01);杏仁核NE、DA、5-HT、HVA含量减少(P<0.05);纹状体NE、DA、5-HT含量减少(P<0.05).柴郁温胆汤能改善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升高杏仁核NE、5-HIAA、5-HT、HVA(P<0.05)及DA含量(P<0.01),升高纹状体DA和5-HT含量(P<0.05).结论:柴郁温胆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天麻钩藤饮对愤怒应激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参照Megan E等方法建立一种更接近人类发怒的愤怒动物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3-甲氧基-4-羟基苯二醇(MHPG)、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5-羟吲哚乙酸(5-HIAA)、5-羟色胺(5-HT)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NE、DA的含量升高(P<0.05),代谢产物DOPAC、5-HIAA的含量也明显升高(P<0.01);而E、5-HT、MHPG、HAV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下丘脑NE、DA及代谢产物DOPAC、5-HIA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5-HT的含量升高(P<0.01),E、MHPG、HVA的含量则无显著差异。结论:愤怒刺激可使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NE、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5-HIAA的含量升高;天麻钩藤饮对大鼠受愤怒应激后所致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紊乱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郁胶囊对血管性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养结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建立大鼠血管性抑郁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舒郁胶囊组、氟西汀组,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大鼠干预前后行为学评分及检测大鼠脑内5-HT、NE、DA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舒郁胶囊组、氟西汀组大鼠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显著减少、糖水偏嗜度明显下降(P0.01),脑组织内5-HT、NE、DA含量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舒郁胶囊组和氟西汀组大鼠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显著增加、糖水偏嗜度明显升高(P0.05,P0.01),脑组织内5-HT、NE、DA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但两组之间各项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郁胶囊具有抗血管性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加脑组织内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抑郁大鼠中枢及外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中枢及外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以及电针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加电化学检测器检测脑及血液中5-HT、NE、DA及其代谢产物5-HIAA、HVA、DIOAC的含量.结果:抑郁模型大鼠血浆中NE和5-HT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抑郁模型大鼠大脑前额皮层NE、5-HT、DOPAC,海马5-HT与5-HIAA,下丘脑D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下降.电针治疗可降低血浆中升高的NE、5-HT水平同时升高脑内不同部位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结论:电针可调整中枢及外周单胺递类质水平,这可能是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又一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cGMP、MDA和SOD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电针干预治疗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进行孤养,并接受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方式造模。各组大鼠分别于应激前1 d、应激2 d后进行开野试验、测量体质量和糖水消耗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应激21 d后,断头取脑,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和额叶cGMP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海马、额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海马、额叶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和电针组均高于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指标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额叶组织cGMP、MDA升高(P0.01),SOD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电针组海马和额叶组织的cGMP、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SOD的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电针可降低模型大鼠不同脑区cGMP、MDA含量、升高SOD含量,这可能是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虚体质大鼠神经行为学和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方法:8周龄SD大鼠雌、雄2:1比例合笼交配,采用"猫吓鼠"造模法恐吓孕鼠至生产,对4周龄所产仔鼠继续恐吓,造成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复合型肾虚体质仔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左、右归丸组,空白组产自正常孕鼠。对仔鼠恐吓同时开始灌胃,药物组分别给予制备好的左、右归丸混悬剂,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个月。旷场实验、Y迷宫实验探讨神经行为学功能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脑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旷场实验:肾虚质大鼠中央格停留时间较空白组增长,穿格、站立、修饰次数较空白组减少(P0.05);左、右归丸组较模型组中央格停留时间减少且穿格、站立、修饰次数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Y迷宫实验:模型组较空白组正确次数降低、错误率增高(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正确次数增高、错误率减低(P0.05),但左、右归丸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神经递质含量:模型组DA、NE、5-HT较空白组降低(P0.05);较模型组,左归丸组NE、5-HT升高(P0.05);右归丸组DA、NE、5-HT均升高(P0.05)。结论:肾虚体质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退化,神经递质含量减少;补肾中药左、右归丸可通过改善肾虚体质从而提高脑神经递质含量、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3,3-亚氨基二丙腈(IDPN)诱导下抽动-秽语综合征(TS)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系统变化及菖蒲郁金汤的干预作用。方法 8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造模组70只,采用IDPN腹腔注射法制备TS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除去体重偏差较大的10只大鼠,其余大鼠再次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12只。从造模完第2天开始给予灌胃,西药组给予泰必利(47.908mg/kg),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给予菖蒲郁金汤(77.292,38.646,19.323g/kg),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纯净水,连续给药4周。造模后及每周灌胃后1h记录TS大鼠刻板行为积分。在最后一次给药后24 h处死大鼠,取出纹状体,用ELISA法检测DA、多巴胺D1受体(D1R)、多巴胺D2受体(D2R)、高香草酸(HVA)水平。结果模型鼠表现出抽动症特征性的刻板行为,中药组大鼠的刻板行为呈平稳下降趋势。大鼠脑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模型组较空白组DA、D1R、HV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D2R水平明显升高(P0.01);西药组较模型组DA水平明显升高(P0.01)DIR水平明显下降(P0.01);D1R、HVA水平无明显变化;中药高剂量组较模型组DA、D2R及HVA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1)DIR水平明显下降(P0.01);D1R水平无明显变化。中药中剂量组较模型组DA、HV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菖蒲郁金汤具有抗抽动作用,其抗抽动作用机理可能与阻断D2R、促进DA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天麻钩藤饮高剂量组、天麻钩藤饮低剂量组和西药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天麻钩藤饮低、高剂量组分别予天麻钩藤饮11.88g/(kg·d)、47.52g/(kg·d)灌胃,西药组予美多芭75mg/(kg·d)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8周。治疗前后采用旋转试验、悬挂试验检测大鼠行为学,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纹状体中多巴胺(DA)含量。结果:行为学检测提示,治疗后天麻钩藤饮高、低剂量组和西药组悬挂试验得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其中天麻钩藤饮高剂量组得分最高,与低剂量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麻钩藤饮低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天麻钩藤饮高、低剂量组和西药组旋转圈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高剂量组旋转圈数最少,与低剂量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天麻钩藤饮高、低剂量组和西药组DA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高剂量组DA含量升高最明显,与低剂量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可明显改善PD大鼠行为学症状,其取效机制可能与促进PD大鼠内源性多巴胺分泌,有效改善PD大鼠脑内微环境和神经元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