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选取为2005.1~2012.1之间收治的78例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将两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78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的诊断上具有更敏感、快速且准确的特点,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于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对48例冠心病患者行动态心电图(DCG)和常规心电图监测,并将两个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单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等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都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该组冠心病病人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程度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尤其是对易引起猝死的恶性心律失常的检出尤为有意义;动态心电图对频发早搏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频发性、多源性、成对早搏、短阵速以及其他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心血管疾病的心电图的观察,可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在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动态心电图变化,增加了检出率,也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前来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为87.3%,对照组为6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阳性检出率(55.17%)、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阳性检出率(37.93%)、室性期前收缩成对阳性检出率(43.10%)、房性期前收缩成对阳性检出率(32.76%)与短阵室上速阳性检出率(31.03%)等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24%、20.69%、15.52%、10.34%与6.9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与测评冠心病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过程简洁,精确性与阳性检出效率高,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9例,另选取无糖尿病冠心病患者59例,对比2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观察组动态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与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相比常规心电图显著提高,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平均心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心率变异指数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性冠心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疾病早期及时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则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率,对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情况及预防猝死、指导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总结规律。方法对1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电解质和血液流变学检查,再由专人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基础心律均为窦性心律,其中伴房性心律失常121例(75.6%):房性早搏85例(70.2%),结性早搏24例(19.8%),房室传导阻滞12例(9.92%)。伴室性心律失常(含二联律、三联律、窦性心动过缓)37例(23.1%)。在所有心律失常的患者中,器质性心脏病71例(44.4%),其中冠心病40例占56.3%,高血压18例占25.4%,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3例占18.3%。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可发现心律失常的各种频率、持续时间和终止规律,客观真实地反映日常状态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各种变化,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过程中运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上犹县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分别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相较于常规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诊断患者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更高,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过程中采用动态心电图可以取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临床诊断效果,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探析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 2016 年 6 月至 2018 年 12 月在汕头市 澄海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控制变量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75例, 对照组为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为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的准确性。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诊断阳性 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房性及室性二 / 三联律、期前收缩成对上,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观 察组用于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在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早 发的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伴心率失常的诊断上准确性更高, 同时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心律失常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负荷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分别应用于隐匿性冠心病诊断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为冠心病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以冠脉造影诊断为金标准,对入选的96例患者分别进行运动负荷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冠状造影检出84例心肌缺血,检出率为87.50%;运动负荷心电图诊断出71例为心肌缺血,检出率73.96%;动态心电图检出59例为心肌缺血,检出率为61.46%。运动负荷心电图诊断检出率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P<0.05)。以冠状造影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单独运动负荷心电图诊断隐匿性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2.14%,特异性为83.33%,阳性预测值高达97.18%;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为66.47%,特异性为75.00%,阳性预测值为94.92%;当两者联合检测时敏感性高达90.48%,特异性为83.33%,阳性预测值97.44%;三种方法之间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态心电图检查中,SMI发作被检测到的次数为414次,在不同时间的发作频率中,时间段在6:00—12:00(51.93%)及16:00—21:00(29.71%)时发作频率显著增高;在SMI发作时共存在258次(62.32%)显著的心率异常,其中有18次(4.35%)心率减慢,239次(57.73%)心率增快。结论运动负荷心电图应用于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显著提高了检出率,降低了假阳性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临床康复应用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以45例拟行常规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者为研究对象,将行常规、动态心电图者分别设为常规组(45例)、动态组(45例)。记录并对比两组期前收缩、室上速、房颤、窦性停搏、ST-T异常、房室肥大等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1)期前收缩、室上速、房颤、窦性停搏、ST-T异常、房室肥大等的检出率:动态组分别为57.78%、13.33%、11.11%、8.89%、42.22%、13.33%,高于常规组的22.22%、2.22%、2.22%、0.00%、22.2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敏感度:动态组为89.74%,高于常规组的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特异度接近(2.22%vs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心电图,在康复治疗中,可考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别运用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患者冠心病心律失常进行检测,比较两者的诊断效果,鉴定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8例,心电监测中对照组以常规心电图进行,而观察组以动态心电图进行。最终将两组冠心病心肌缺血检出阳性率及心律失常的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诊断阳性率两组差别不显著;而观察组心律失常检测阳性率较对照组高,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测中,运用动态心电图较使用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断的18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90例。甲组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乙组患者通过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甲组患者的检出率(96.67%)高于乙组患者(87.78%),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7,P=0.026)。结论: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确切,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变化。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老年心悸患者即心悸组及对照组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心悸组SDNN及SDANN组降低(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悸组SDNN、SDANN降低。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时域测值关系显示rMSSD增高,SDNN、SDANN降低(P〈0.05或P〈0.01)。结论:心悸本身并无特异性,但提示往往可能存在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比较,探讨远程心电监测(REM)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4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ECG检查和应用REM远程记录,采取自身对照,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REM检出104例患者存在心律失常,总检出率为71.23%;ECG检出65例患者存在心律失常,总检出率为44.52%。REM在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ECG(P0.05)。结论:REM能及时准确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对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ECG。对降低心律失常的漏诊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使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检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共72例,根据所实施的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而观察组患者则选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比较检查后的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检查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不仅能够及时进行诊断,并且还可以及早开展治疗,以及提供临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对 16 8例患者连续监测 2 4h ,并记录生活日志及症状发作时间。结果  16 8例中心律失常检出率 93.5 % ,高级别的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达 79.1% ,且多不伴有自觉症状。结论  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对比诊断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ST-T段改变患者按照1:1的人数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实验组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56例患者中检出人数为55例,检出率为98.2%;对照组56例患者中检出人数为34例,检出率为60.7%。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准确,安全,创伤小,便于操作且经济便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心定悸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对心律失常合并失眠症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6例心律失常合并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及对照组78例,2组均给予基础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右佐匹克隆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养心定悸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和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24 h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非持续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均显著减少(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心律失常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SDNN、SDANN、SDNN5、r MSSD、PNN50、TRIA)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各项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PSQI总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失眠症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养心定悸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能够显著改善心律失常合并失眠症患者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提高睡眠质量和临床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9.
陈英  黄春林 《新中医》2007,39(9):59-6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昼夜节律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圆分布分析,对520例冠心病患者及其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各类心律失常高峰时间点进行分析;用频数分析表述心律失常发生的最低时段;采用二值及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冠心病室性早搏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判断室性早搏与其他类型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与其他类型房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及不同中医分型时各类心律失常发作的高峰时间段均对应于十二时辰的子时(23:00~1:00)范围;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室上速发生频数最低点在巳时(9:00~11:00)范围内;子时发生室性早搏的危险因素是左室收缩末容积;虚证、使用倍他乐克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室性早搏与成对室早、室速、室性二联律、室性三联律,室上性早搏与室上速、房性二联律、房性三联律的昼夜各时间点两两之间均有正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痛心律失常的昼夜节律符合中医时间医学"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的理论;运用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能够为中医时间医学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2002年以来,运用抗心律失常新药步长稳心颗粒观察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疗效,探索疗效高,副作用少,适应症广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60例,疗效出现时间1~7天,总有效率85%,未发现副作用。总之,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疗效好,适应症广,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1]《临床心电图学》:早搏每分钟6次以上或每小时30次以上为频发性早搏。1·2一般资料本组60例,其中房性早搏26例,室性早搏34例,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诊断为频发性早搏或呈二联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