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法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36例老年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行急诊PCI,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效果和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康复中有重要意义,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应用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其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其住院天数及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护理,可显著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4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7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随访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尿激酶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情况,分析其中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以便提高医生的临床经验,为以后更好的诊断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具有典型心电图变化68例,占68%,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具有典型心电图变化32例,占32%,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应该在做常规的基础上,再做右室导联和右胸导联,可以提高早期的确诊率,让患者可以尽早治疗,更快的让患者恢复健康,心电图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血管慢性闭塞病变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1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梗死血管慢性闭塞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根据手术成功与否进行分组,手术成功组38例、手术失败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情况(血管病变数量、Killip分级、支架总长度、梗死血管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及手术前后左右心室射血分数,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患者手术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管病变数量、Killip分级、支架总长度互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血管的LAD、RCA、LCX互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闭塞血管实施手术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非梗死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1年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互比,手术失败组出现MACE、血运重建以及死亡率高于手术成功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射血分数不存在较大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而射血分数互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血管慢性闭塞病变择期实施介入治疗预后效果理想,减少患者相关不适反应的发生,改善机体指标情况,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符合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45例,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测定介入治疗前和术后第1—3天肾功能,了解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hs-CRP水平对CIN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545例患者中,男391例,女154例;发生CIN 108例,发病率为19.8%。CIN患者年龄、糖尿病、hs-CRP、血糖及再灌注时间与非CIN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CIN患者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水平、hs-CRP水平是CIN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hs-CRP水平采取四分法,显示和CIN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结论术前的hs-CRP水平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IN的发生密切相关,是CIN独立的危险因素,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0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抢救、监测、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休克、猝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能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降低该病休克、猝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田红梅 《辽宁中医杂志》2011,(11):2206-220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未行介入及溶栓治疗)病人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治疗14天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比较对照组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上,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胸痛症状及促进ST段的回落,两组差异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心衰、心律失常、低血压方面,两组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胸痛症状,促进ST段的回落,且应用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做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6/92)39.1%,心律失常发生率(64/92)69.6%,多支血管病变占(86/92)93.4%;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6/44)13.6%,心律失常发生率(16/44)36.3%,多支血管病变占(10/44)2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杨宁  曹弈强 《世界中医药》2008,3(3):159-16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根据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汤老对低危和中危患者,以及部分不愿意采用介入治疗的高危患者,应用中医辨证为主进行治疗,常可明显改善病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寻求安全高效的临床护理路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7月入住CCU室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12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病人护理依从性提高,接受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提高,减少了并发症和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引导护士将笼统的健康教育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的护理过程中,充分调动了病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的积极性,提升了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促进了护患交流,降低了医疗护理风险,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PCI术早期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包括口服拜阿司匹林、倍他乐克、波立维、阿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和极化液;治疗组除将硝酸甘油改为丹红注射液外,其余用药与对照组相同。结果:丹红注射液治疗组疗效优于硝酸甘油组,不良反应较硝酸甘油组少。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早期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支血管病变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广东同江医院接受治疗的多支血管病变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对梗死相关血管进行PCI治疗,观察组行择期完全PCI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顽固性心绞痛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1.84%、4.08%、2.04%,而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69.39%、18.37%、20.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多支血管病变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择期完全PCI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降低再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左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诱发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4年期间救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18例,其中并发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3例临床资料。结果:2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积极行综合对症治疗,全部临床治愈。结论:重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患者的心肌损害,动态监测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变化,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信息系统支持下转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在新的救治流程下从外院转运3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15年同期转运病例作为对比,总结操作流程、转运方法及术前护理。结果:323例患者被成功救治,新救治流程平均首次医疗接触(FMC)-进门时间为(41.5±14.0)min;而实施前平均FMC-进门时间为(82.0±15.0)min,抢救时间缩短约41 min。结论:信息系统支持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是可行的,并可缩短抢救时间,但需要对转运医师和急救护士进行严格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22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急诊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抗凝)与对照组(急诊PCI术中应用普通肝素抗凝),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EF、E/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0 d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肌功能和血管内炎性反应,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抽吸导管的使用对无复流现象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择期行PCI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先抽吸组(TA组)与常规PCI组(SP组),比较两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TA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P组(0vs 13.33%,P=0.045)。TA组TIMI血流3级率显著高于SP组(92.86%vs53.33%,P=0.001)。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TA组高于SP组[(55.42±0.30)%vs(51.78±0.23)%,P〈0.01)]。TA组和SP组均未发生MACE事件,但TA组再发心绞痛者明显低于SP组(3.57%vs 23.33%P=0.029)。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够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并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黄连解毒汤后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200例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照组和对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PTCA后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μg/kg冠状动脉内注射,术后连续0.2 mg/h静脉泵入48 h。试验组在对照组使用替罗非班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口服5~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电图ST段抬高幅度、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 BNP)、冠脉校正TIMI帧数(CTFC)、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PAG%)、血清磷脂酶A2(LP-PLA_2)、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6%,显著高于对照组83.3%(P=0.033)。治疗后两组NT-pro BNP、CTFC、PAG%、ST段抬高幅度及CK-MB、LP-PLA_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且试验组CTFC、NT-pro BNP、PAG%、ST段抬高幅度及CK-MB、LP-PLA_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药物安全可靠。结论:黄连解毒汤后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确切,可减少心肌损伤,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宁市第十人民医院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具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症状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治疗结束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根据研究得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6.67%,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具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症状的患者时,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效果显著,且较少引起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3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进行回顾性调查,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3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分为两组,对原临床辨证的中医证型进行归纳,计算同一证型在两组间的构成比。结果:364例患者中医辨证共分7型,气虚血瘀、气虚痰瘀互阻、气虚痰浊闭阻属于虚实夹杂证,痰瘀互阻、寒凝心脉属于实证,气阴两虚、阴竭阳脱属于虚证。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63例)虚实夹杂证占33.46%,实证占55.51%,虚证占11.0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101例)虚实夹杂证占69.31%,实证占20.79%,虚证占9.9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证比例较高,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虚实夹杂证比例较高,而虚证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