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类方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惠 《国医论坛》2003,18(1):11-12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名医钱乙方 ,药物组成有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功效以滋补肝肾为主 ,并能补脾阴 ,为三阴并补之方剂。方中以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药 ,辅以山萸肉养肝涩精 ,山药补肾固精 ,这是补的一面。又用泽泻清泻肾火 ,并防熟地之滋腻 ;牡丹皮清泻肝火 ,并制山萸肉之温 ;茯苓淡渗利湿 ,以助山药之健运 ,共为佐辅药 ,这是泻的一面。六味药物互相配合 ,补中有泻 ,泻中有补 ,相辅相成 ,是通补开合之剂 ,补益肝肾之方 ,可治疗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之证。笔者临床上常以六味地黄丸类方为主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收效颇…  相似文献   

2.
论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基础和施治原则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骨性关节炎是以肝肾亏虚为发病基础合并寒湿之邪入侵所致的痹痿兼证。发病过程合并了脾虚,瘀血,痰湿等重要环节,施治之法应补虚当先兼以祛邪。主要法则是肝肾阴阳共补,健脾祛湿调胃,柔肝疏筋活血,补之宜缓,防止虚不受补;补之宜长,以求疗效持久。以内服药为主。全面治疗。  相似文献   

3.
杨寿峨主任医师认为肩关节周围炎病机以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邪乘虚入侵为标.治宜补益肝肾、培补气血、温经通络.临证以自拟补肾通痹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效果较好,附典型病例1则,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多为外感燥邪、气滞瘀阻而致津液失布,或是火毒之邪灼伤阴液,耗气伤津,久则累及肝肾之精血,故以“散、润、清、补”四法为治疗大法。“散”涵盖散邪宣肺、理气活血;“润”即生津养液、濡润枯涸;“清”包含清热解毒、清营凉血;“补”为补脾助运、填补肝肾。临证时应重视辨证论治,据病机而活用四法。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属中医的眩晕、头痛、肝阳、肝风等病证范畴。以头晕、头痛、血压升高为主症。病因多因精神紧张,忧思郁结,嗜食肥甘,饮酒过度,使肝肾阴阳失调所致。本病治疗关键在于调理肝肾、滋阴潜阳为前期原则,后期多要滋补肝肾,阴阳并补。现将行之有效的非药物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总结李德隆教授运用滋养心阴法治疗肝肾亏虚型中风的经验。李老认为年老体衰是基础,肝肾阴虚是关键。在治疗上,主张以补肝益肾为先,以滋养心阴为要,并配合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舒畅气机,达到气血得通,以致阴阳调和,疾病得愈。  相似文献   

7.
朱南孙教授主张从"湿热蕴阻冲任,肝肾不足"立论,采用"先清后补,分阶段治疗"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邪未去以"清热疏化,通利冲任"为主,邪既清则以"清养肝肾,益气扶正"为主,分阶段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邓铁涛教授根据五脏相关理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从辨证分型、治法以及方药进行了阐述。认为高血压病病位不独在肝,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从肝论治,平肝潜阳,以石决牡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从脾论治,健脾益气平肝,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或赭决七味汤加减;从心脾论治,调脾护心,以归脾汤或邓氏温胆汤加减;从肝肾论治,或滋肾养肝,或肝肾双补,以莲椹汤或肝肾双补汤加减。  相似文献   

9.
"血肉有情之品"具有良好的补益精血、强壮筋骨的功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先天体质虚弱、气血肝肾不足,易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而致病。或有已病者病程日久、缠绵难愈,久病耗伤气血,累及肝肾,均易出现气血肝肾亏虚的表现。冷文飞以"血肉有情之品"补精血、益肝肾、强筋骨,治疗此类患者,扶正以祛邪,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张代钊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用药经验及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张教授中日友好医院门诊653张处方,总结处方中药味、药性使用原则及规律。结果:治疗中晚期肿瘤重视健脾和胃,健脾与补肾药物的使用比例约5:1,补肾以补肝肾为主,同时辅以凉补气血、活血化瘀药。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重点是防治放化疗副作用,其治则为清热解毒、生津润燥、凉补气血、健脾和胃及滋补肝肾,以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等为主来扶正培本,以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常见的重症肌无力类型,属于中医"睢目"、"睑废"、"视歧"、"痿证"等范畴。张运克教授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胃虚损,肝肾不足,临床治疗本病时,以健脾益气,补益肝肾为原则,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霆 《陕西中医》2006,27(12):1542-1544
目的:探讨肺癌胸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探讨肺癌的中医药治疗。结论:肺癌胸痛病位在心、肺、脾,与肝肾相关。病机在于气滞血瘀、寒凝痰热。治当通补结合,以通为补。  相似文献   

13.
介绍苏新平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苏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多以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热外袭为标,其结合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寒湿、湿热、痰瘀互结、肝肾亏虚型,治疗上主要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清热除湿、舒筋通络,祛痰化瘀、通络止痛,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为法,用药注重寒热调节、补行兼施,并善用虫类药物,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治疗概况1.1 中医辨证治疗 苏宜春对肾阳不足型者,治以温补肾阳,用肾气丸加肉苁蓉、补骨脂、枸杞、丹参、杜仲、当归、菟丝子等,肝肾两亏型者,治以滋补肝肾,用杞菊地黄汤加丹参、夜明砂、首乌、桑椹、楮实等;脾胃虚弱型者,治以补脾益气,用补中益气汤加丹参、砂仁、薏苡仁、龙眼肉等;脉络淤阻型者,治以活血通络,用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地龙、夜  相似文献   

15.
刘德桓教授化瘀浊益肝肾思想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瘀浊益肝肾思想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中医院刘德桓教授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的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治则。化瘀浊益肝肾,即化血瘀祛痰浊,补肝血益肾精。以化瘀浊益肝肾法组方的瘀浊清颗粒处方中诸药合并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升降有序,共奏活血化淤、祛痰化浊,调补肝肾之功效,使精气充,阴阳复,瘀浊祛,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诸药均含有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可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剂。化瘀浊益肝肾思想融合了痰瘀相关理论、血瘀理论、津血同源思想和肝肾同源思想,并把现代医学理论及药理研究有机地运用于处方用药中,体现了中医现代化的思想,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意义,在实践中亦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干燥综合征临床可见多种证型,汪悦教授根据其不同特点,以养阴润燥、通络行滞为治疗大法,分别选用生津润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补脾益阴、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之药对辨证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郁证是由素体肝旺,或体质虚弱,复加情志所伤引起,临床多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为治疗原则。但古今亦有医家认为非独苦辛凉润可治郁,提出亦可从补虚入手。张锡纯充分认识到肝虚致郁的存在,临证善用山萸肉补益肝肾,以木气最浓、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特性去治疗郁证。张氏认为山萸肉能通利九窍、流通血脉而补肝开郁止疼痛,补肝解郁以通水火,补肝解郁而调治寒热往来。  相似文献   

18.
总结彭力平教授论治骨痹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彭教授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是骨痹发病之本,风、寒、痰、湿、瘀闭阻经络是发病之标,多虚多瘀多郁为主要病机;临证重视奇经、络病辨证,以调补肝肾、通补奇经、畅达气血为治疗原则,内、外治相结合,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并重,广泛运用王旭高治肝理论及叶天士络病学说指导临床,形成了调补肝肾与通补奇经并举治本,辛润通络、风药祛邪开郁治标的用药特色,重视牛膝醇提物的基础研究与运用,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成人Still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是一种以持续高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痛,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西医治疗多以激素和糖皮质激素为主,但存在胃肠道、肝肾损害及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而中医药治疗AOSD具有明确疗效。补中益气汤为补土派代表李东垣创立,记载于《内外伤辨惑论》,适用  相似文献   

20.
化疗是恶性肿瘤晚期全身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其骨髓抑制发生率很高,严重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使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认为化疗后骨髓抑制以虚证居多,因此在临床治疗上以补法为治疗大法,再根据不同证型辨证论治。如气血两虚型以益气补血为主;脾肾虚弱型以健脾益肾,养血活血为主;肝肾阴虚型以补益肝肾,养血活血为主;肝脾肾亏虚型以补益肝肾,健脾生血,气血阴阳双补为主。本文就补法在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