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绝经前后诸证是绝经前后妇女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病症。西医治疗以激素替代疗法为主,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潜在致癌危险性增加,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和使用范围。中医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易于被患者广为接受,有着西药不可替代的优势。文章总结介绍了魏绍斌教授中医辨证论治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王娟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经验。王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的基本病机为肾阴不足,治疗上滋肾养阴,兼顾宁心安神、疏肝解郁,以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临床获得满意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韩冰认为绝经前后诸证的病机特点是肾虚为本,冲任失调。临床上,补肾调冲法应贯穿治疗的始终,同时配伍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敛阴止汗、健脾和胃之药。  相似文献   

4.
绝经前后诸证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此病症状繁杂,影响着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徐慧军教授以心肾为轴、肝为枢为指导,选用引火汤合大补肝汤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收效甚佳。介绍徐慧军教授临床经验并附临床验案一则,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艳石 《中医药通报》2013,(1):28-28, 36
王秀云教授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专家,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主持多项中医药科研工作,获得多项科研成果,被辽宁省卫生厅授予“辽宁省名中医称号”。王教授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对绝经前后诸汪的治疗,效果卓著。笔者有幸侍诊,获益匪浅,现将其临床治疗本病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绝经前后诸证是绝经前后妇女特有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的总称,临床症状参差不齐,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随着人口高龄化,绝经前后诸证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严重影响到现代女性的生活质量,因此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总结刘宏奇教授多年来诊治绝经前后诸证患者的临床辨证及用药思路,刘教授从肾虚、阴阳失衡的基本病机出发认识绝经前后诸证,遣方用药严谨缜密且临床疗效确切,临证之时又注重四诊合参、因人制宜,重视身心调治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7.
绝经前后诸证是女性的常见病,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精神情志异常等多种症状,与现代医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相符合。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本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西医对其发病原理不甚明确,治疗难度颇大,临床疗效亦不能令人满意。何桂英主任从事妇科临床工作30余年,曾师从福州孙氏妇科第五代传人孙浩铭先生,  相似文献   

8.
绝经前后诸证是女性在绝经前后特有的一系列身心不适症状的总称,西医治疗不良反应较大,中医药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文章总结了梁冰主任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证经验。梁冰主任认为肾虚为致病之本,与肝关系密切,治疗上以补肾、养肝疏肝为法,肝肾同治,身心共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沈敏  常惠  孙玉英 《吉林中医药》2014,(12):1249-1252
绝经前后诸证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发生由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波动或减少导致,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但激素替代疗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及禁忌症。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以肾阴阳平衡失调为主,而膏方作为中医的传统剂型之一,治疗妇科疾病的历史源远,与中药汤剂相比,具有全面调理、易于吸收、便于携带、药力和缓、药效持久等特殊优势。因众医家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各有侧重,故膏方的遣方用药亦各有千秋。膏方在临床治疗绝经前后诸证多通过燮理阴阳,使女性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共奏扶羸补虚、治病纠偏之功。  相似文献   

10.
孙鲁闽 《陕西中医》2000,21(5):239-240
<正> 中医辨证认为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弱,易使阴阳二气不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因而表现一系列异常证候。特别是肾阴偏虚,颇为多见,天癸属阴精,天癸渐竭,肾阴便见不足,出现肾阴亏虚,阳失潜藏之证。阴虚不能潜阳,虚阳上亢则头目眩晕,面部洪热,汗出,五心烦燥,肾水亏损,不能上济于心则心悸,失眠多梦,便秘、尿黄为心肾不交之证。肾阴虚,精血虚则不能填精益髓,故见腰背酸痛,甚至易骨折。肝失涵养则情志不畅,烦躁易怒。阴虚血燥生风故皮肤干燥或搔痒。由于肾阴不足,相火偏旺,损伤血络,任带二脉失调,月经先期或先后不  相似文献   

11.
中药治疗绝经前后诸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在绝经前后,多因肾气渐衰,冲任亏损,阴阳失调而致绝经前后诸证。其病情因人而异,错综复杂,可持续2~4年之久,日前国内外学者对此虽已关注,但疗效尚不确切,现将我院门诊近2年来用中药治疗绝经前后诸证123例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年龄最小40岁,最大53岁,40~45岁67例占54.47%,46~50岁50例占40.65%,51~53岁6例占4.8%。证见心烦易怒,头昏耳鸣,五心烦熟、口苦咽干,腰背酸痛,失眠多梦,烘热汗出,神疲乏力,纳差便溏等,其中月经紊乱占1/3,还有身痒肢麻,阴痒灼痛、足跟痛、喜怒失常等共29种症之多。病程可持续半年至4年之久。其中以脉细、舌红苔少或舌淡苔薄白为多见,约占70%以上,血压高14例、子宫肌瘤6例。  相似文献   

12.
肾虚是导致该病发生的根本,同时又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并且血瘀存在于本病的整个发病过程中。在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抓住主要病机,辨病论治。在治疗上注重扶助人体正气,体现整体观念,以补肾为主,辅以养肝健脾,佐以活血化瘀,且根据辨证所涉及的脏腑、见症不同而用药有所侧重,并配合心理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导师李艺在治疗乳腺癌术后绝经前后诸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认为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衡、冲任失调,临床以肝肾阴虚,肝气郁结的证型最为常见,治疗当以滋养肝肾,行气解郁。相较于既往单方治疗,使用经方叠加作用强,见效快,甚至超出单纯的叠加作用。临床上,导师运用柴胡硫肝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当归六黄汤和甘麦大枣汤四方叠加,疏补同奏,行缓并用,效果显著,拟名为加味龙牡汤。  相似文献   

14.
陈霞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以肾阴不足为基本病机,临床上常表现为心火亢盛或肝火偏旺,由于病情迁延或体质等因素,可导致他脏病变及病理产物痰瘀、水湿蕴结体内。治疗上以滋肾养阴为主,重在治本,兼以治标,灵活运用。益坤饮补水降火,调和阴阳,标本兼顾,结合心理治疗,使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可达身心同治之功。  相似文献   

15.
文章总结罗铨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的临证经验,罗铨教授推崇"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观点,临证重视脾、肾,对于绝经前后诸症的诊疗,形成补肾为主,心肝脾同调的诊治特点。  相似文献   

16.
探析曹大农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思路,总结曹大农的临床学术经验。其认为枢机不利是病机的关键,气机升降失调,寒热、水火、气血壅滞于枢机是绝经前后诸证错综复杂病症的主要原因。治疗以和解枢机为切入点,运用柴胡汤类方,使气机升降出入有序、气血流通、脏腑安和、恢复或重建阴阳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7.
尉淑卿主任认为女性生殖发育先天始于肾,而后天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以肝为本,绝经前后诸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肾虚肝郁,与心、脾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在平补肝肾的同时,注重强健脾胃,调养心神,调摄情志。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围绕绝经前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及低雌激素水平导致的月经紊乱、潮热汗出等自主神经紊乱症候群及疾病,抓主症,治标求本。尉师经验分为4个证型,分别为肝郁气滞型、气滞血瘀型、心肾不交型、肾阴阳俱虚型,这也是绝经前后诸证病情从轻到重四个阶段。妇女经、产、带、乳数伤于血,易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状态,经断前后,肾气虚衰,天癸将竭,肝肾同源,临床以六味地黄丸加减化裁。治标时,轻其为臣,求本时,重其为君。  相似文献   

18.
该文总结李伟莉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证诊疗经验。李伟莉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以肾虚为本,精血衰微,肝失条达,郁而不畅,脏腑失调,导致病理产物蓄积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应标本兼顾,以补肾疏肝、清养为要、温补肝肾为治则,同时不忘补虚泻实,综合调理,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绝经前后诸证表现为眩晕耳鸣,烘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潮热;或面目、下肢浮肿,纳呆,便溏;或月经紊乱,情志不宁等。《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月了;……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明确指出了肾与妇女月经、生殖和衰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前后诸证是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 ,因肾气衰 ,天癸竭 ,阴精不足 ,心肝失养 ,出现月经紊乱或经止、烘热出汗、头昏耳鸣、烦躁不安、心情忧郁、失眠心悸、神疲乏力等证候 ,又称更年期综合征。因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以及某些内分泌病等其他原因而丧失卵巢功能后出现肾、心、肝、脾、胃证候群者 ,亦属于本病范畴。本病在前人的著作中无专篇记载 ,散见于月经不调、眩晕、心悸、失眠等有关病证中。治疗除内服药外 ,应注意摄生保护、饮食、心理等多方调节 ,才能取得稳定性效果。1 病因病理妇女更年期肾气渐衰 ,天癸将竭 ,冲任子宫功能减退 ,月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