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旋转式伽马刀全脑放疗施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包括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生存质量及耐受性。方法 56例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A(19例)接受伽玛刀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方案治疗。观察组B(19例)接受伽玛刀全脑放疗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方案治疗,对照组C(18例)接受伽玛刀联合全脑放疗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A CR+PR共10例(总有效率52.63%),稳定SD 3例(15.78%),进展PD 6例(31.57%),总疾病控制率(CR+PR+SD)68.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9个月,中位生存期11.4个月。观察组B CR+PR共12例(有效率为63.15%),稳定SD 3例(15.78%),进展PD 4例(21.05%),总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8.95%。对照组C CR+PR共10例(有效率为52.63%),稳定SD 2例(10.53%),进展PD 6例(31.58%),总疾病控制率(CR+PR+SD)为63.15%。观察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作用(粒细胞与血小板减少),以及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所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对于晚期的NSCLC脑转移瘤患者,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旋转式伽马刀全脑放疗施治较未使用康莱特注射液施治的方案疗效更优且患者耐受性较好,具有较低的血液学毒性,除普遍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外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是晚期NSCLC患者较为合适的二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降压控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分别于入院后第4、7、10天行降压治疗,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治疗后血压变化,记录缺血性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2个月后NIHSS评分为(9.65±3.52)分明显高于B组(3.28±4.05)分、C组(2.57±1.5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缺血事件和复发率分别为13.33%、10.0%均高于B组(3.33%、3.33%)、C组(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脑中患者入院后于第7天行降压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B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C组给予托吡酯治疗。对3组疗效进行评价;对3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3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0%、70%和75%,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且3组各项疗效评价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5%、45%和15%,A组或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与C组(P0.05)。结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疗效基本相当,但托吡酯的不良反应较少,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尿激酶在微创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过程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03—2013‐09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脑内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所有患者均建立微创硬通道,术后应用尿激酶溶栓,A组患者应用2万U ,B组4万U ,C组10万U。比较血肿消失时间和治疗后1个月的近期疗效和治疗6个月后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A组血肿消失时间(3.73±0.98)d ,B组(3.11±0.89)d ,C组(2.34±0.79)d ,3组血肿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可缩短血肿溶解时间,改善近期治疗效果,但对远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锥颅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对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观察重型脑室出血病人常规治疗组(B组)、锥颅引流组(C组)和锥颅引流并脑脊液置换组(D组)各16例,对照分析其BBB指数和S100蛋白的变化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A组)作对比。结果A组的BBB指数及血清S100蛋白浓度明显低于B、C和D组,B组明显高于C、D组(P<0.05);而C、D两组间则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锥颅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可以降低BBB指数和血清中S100蛋白浓度,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轻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步行训练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3—2013-03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常规的步行训练方法,B组采用辅助工具步行训练法,C组采用减重步行训练法。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FMA和MB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评分均显著上升。治疗后C组FMA和MBL评分分别为31.92±3.31和48.79±5.01,且评分在3组患者中最高。3组治疗前ASS、FAC和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组ASS评分为1.69±0.53,为3组中最低;FAC和FIM评分中,C组为3组中最高。3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提高,C组MWS在治疗前为(12.62±3.35)m/min,治疗后(78.92±8.92)m/min;TUGT从(28.92±11.62)s加速到(12.92±5.72)s,C组测定结果为3组患者中最快;治疗后3个月后A组MWS和TUGT均比B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减重步行训练法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预后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9例外科手术治疗的NSCLC脑转移瘤患者,观察其术后转归情况及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KPS评分、病理类型、脑转移瘤大小、术后治疗方案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79例中67例术前存在神经系统症状,手术治疗后65例(97.01%)神经系统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79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48.10%、21.52%、10.13%。单因素分析发现,KPS评分、术后放疗、靶向治疗、颅外转移和原发灶控制情况对患者术后生存期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与术后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KPS评分、术后放疗、靶向治疗、颅外转移和原发灶控制情况是影响NSCLC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NSCLC脑转移瘤患者神经系统不良症状,影响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包括KPS评分、术后放疗、靶向治疗、颅外转移和原发灶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铜测定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脊液铜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肝豆状核变性初诊患者40例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测定脑脊液铜、血清铜、尿铜、血脑屏障指数(AR值)、脑脊液烯醇化酶;正常对照20名。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接受青霉胺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和上述指标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脊液铜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脊液铜(0.072±0.036mg/L)高于肝型患者(0.061±0.026mg/L,P<0.05)。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脊液铜量与神经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282,P<0.05)。使用青霉胺治疗3个月后,神经症状加重的患者脑脊液铜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0.061±0.028mg/L;治疗后:0.090±0.021mg/L,P<0.05)。结论脑脊液铜可作为肝豆状核变性辅助诊断的一种方法,可为脑型患者神经症状的评估提供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肌电图导引下局部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9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痉挛程度较为严重的上肢或下肢的Fugl-Meyer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结果,分为上肢A组(26例,≥51分)、B组(21例,34~50分)和C组(9例,≤33分)以及下肢A组(25例,≥23分)、B组(12例,17~22分)和C组(3例,≤16分)。在肌电图导引下确定治疗靶肌肉,进行局部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1次多点注射,每一例患者的总注射剂量≤400 U),并配合肢体功能训练。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MA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肌电图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上肢A组FAM量表评分分别为60.35士1.51、62.35士3.01和64.10士2.56,B组FAM量表评分分别为39.10士2.23、42.12士2.34和43.09士1.89;下肢A组FAM量表评分分别为33.16士1.06、33.45士2.14和33.89士2.08,B组FAM量表评分分别为20.95士3.75、23.45士2.20和24.12士1.97。治疗后A组和B组的FAM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但C组治疗前后FAM量表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个月,A组、B组和C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A组、B组和C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96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P 0.05);除环境评分以外,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5);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A组和B组静息时自发电位活动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但C组的静息时自发电位活动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局部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显著;配合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迅速缓解或消除肌肉痉挛,并能改善生活质量和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0.
脑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颅内脑转移瘤的疗效,分析能够预测预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407例脑转移瘤患者接受了伽玛刀治疗,随访344例,共756个病灶,肿瘤体积平均为(8.2±5.1)cm3,中心剂量和周边剂量分别(27.1±4.9)Gy和(15.4±2.0)Gy.对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结果 经过平均(17.7±9.8)个月的随访,影像学提示肿瘤消失140个、缩小331个、不变222个、增大63个.死亡病例114(33.1%)例,伽玛刀治疗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2.1±6.0)个月.年龄<65岁、单发脑转移瘤、KPS≥70的患者有较好的生存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具有良好的控制率.年龄<65岁、无颅外病变加重、KPS评分≥70、转移瘤灶少、原发灶控制,是具有良好生存期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NgR(310)ecto-Fc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中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90只Lewis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A组(未治疗)、B组[开始免疫后第1天即给予NgR(310)ecto-Fc进行治疗]及C组[刚发病即给予NgR(310)ecto-Fc进行治疗],每组各30只.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实验大鼠脊髓组织中NgR的表达变化及阳性细胞计数,同时观察干预前后临床评分变化.结果 免疫后第15天、第25天B、C两组平均临床评分(3.020±1.017,1.365±0.127;2.853±0.958,1.275±0.092)较A组(4.476±1.525,1.894±0.135)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之间平均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实验大鼠的脊髓组织中均可见NgR的表达;免疫后第15天、第25天B、C两组NgR阳性细胞计数(79.07±10.31,45.89±4.77;70.47±7.40,40.63±4.15)较A组(101.12±11.97,62.95±7.11)明显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NgR阳性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R(310)ecto-Fc能够减轻EAE模型的临床症状,可能是其通过抑制NgR的表达,从而同时封闭3个髓磷脂相关抑制因子(Nogo-A、MAG及OMgp)的作用,到达促进轴突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丙戊酸镁联合苯妥英钠治疗外伤性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02—2011-02我院住院和门诊外伤性癫患者15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丙戊酸镁治疗组(A组)50例,苯妥英钠治疗组(B组)50例和联合两药治疗组(C组)50例。观察统计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控制癫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的效果方面,3组患者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的总体有效率方面,C组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联合苯妥英钠治疗外伤性癫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采用三种不同浓度阿霉素进行神经毁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4—2014-04收治的6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阿霉素神经毁损治疗,按阿霉素使用浓度分为A组(0.33%,22例)和B组(0.50%,22例)、C组(1.00%,23例)。观察3组治疗后2周、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评分情况和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后2周、6个月、12个月,3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下降(均P0.05);B组和C组治疗后2周、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5);治疗后2周、6个月B组和C组之间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B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2)治疗后2周、6个月、12个月,B组和C组的治疗优良率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治疗后2周、6个月B组和C组之间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B组治疗优良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利用不同浓度阿霉素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神经毁损治疗均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其中0.50%和1.00%浓度阿霉素的治疗效果优于0.33%浓度,且1.00%浓度阿霉素的远期疗效优于0.50%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核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对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缓解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帕金森病异动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左旋多巴治疗,A组仅给予左旋多巴治疗,B组加予功能核团毁损术(FNLO)治疗,C组加予STN-DBS治疗,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评价异动症缓解情况,并记录左旋多巴使用剂量。结果 B组、C组术后1个月、6个月"开"、"关"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伯克法恩-马斯登肌张力障碍量表(BFMD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A组,但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6个月后左旋多巴用量不降反升(P0.05);B组、C组术后1个月、6个月左旋多巴用量均少于术前(P0.05),但2组术后1个月、6个月左旋多巴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C组(P0.05)。结论 STN-DBS对异动症的改善作用与FNLO相当,两种术式也都能显著减少左旋多巴用量,但STN-DBS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尼莫司汀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对NSCLC的疗效、对脑转移的预防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符合要求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和B组:每周期第1天静滴吉西他滨1000mg/m2和顺铂75 mg/m2,第8天吉西他滨1000 mg/m2。每21 d为1周期,重复6个周期。其中A组于第1、3、5个周期的第1天静滴尼莫司汀2~3 mg/kg。对比2组病人的病例特征、脑转移发生率、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病人脑转移阳性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36,P<0.05);ORR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2组病人的1-year SR无显著区别(P>0.05)。A组病人的PFS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均比B组病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小板减少、贫血、周围神经炎和肾功能损害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尼莫司汀可减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多导睡眠图将110例ACI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合并OSAHS,对照组未合并OSAHS。再根据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将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A组38例,为轻度OSAHS;B组18例,为中度OSAHS;C组11例,为重度OSAHS。结果治疗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塞尔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BI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A组NHI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与C组,BI均显著高于B组与C组(P0.05)。治疗前,B组与C组NIHSS评分、BI、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B组NHI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BI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 OSAHS可影响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残障程度的恢复,且影响程度与OSAHS严重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下T_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_2WI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_2Flair)切除体积对脑深部胶质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唤醒麻醉下切除的脑胶质瘤病例(A组)和12例同期接受非唤醒麻醉下的脑胶质瘤病例(B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例的T_2Flair切除体积及各组术前、术后KP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切除程度比较,A组切除体积(80.0±9.2)m L,B组切除体积(38.9±8.9)m L,两组切除体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54)。A组内,术前KPS评分91.2±1.2,术后为88.18±2.1,术前术后无明显差异(P=0.22);B组内,术前KPS评分92.5±1.8,术后为85.0±5.0,术前术后无明显差异(P=0.172)。结论 T_2Flair是量化手术切除程度的较好指标,接受唤醒麻醉手术的胶质瘤切除范围更大,且不降低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发脑梗死患者脑损伤部位对其认知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4-04我院收治的初发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脑损伤部位分为大脑前动脉闭塞组(A)、大脑中动脉闭塞组(B)、大脑后动脉闭塞组(C)各30例,均采取认知及心理护理干预2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3组干预前后认知及负性情绪变化,同时比较3组复发率、1a内病死率。结果干预前B组MoCA评分(13.27±1.23)分低于A、C组(P0.05),B组SAS评分(88.12±1.63)分、SDS评分(87.21±2.54)分较A、C组高(P0.05),干预后3组MoCA评分升高,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P0.05),但B组MoCA评分(26.37±1.03)分低于A组、C组(P0.05),B组SAS评分(68.46±3.25)分、SDS评分(53.27±1.75)分高于A、C组(P0.05),A、C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B组1a内复发率(20.0%)明显高于A组(0)、C组(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1a内生存率90.0%、83.3%、86.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初发脑梗死脑损伤部位对患者认知、负性情绪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大脑中动脉损伤者认知及情绪障碍较严重,临床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01—2021-11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A组(n=56)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n=56)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血肿清除率、日常生活能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1.21±0.68)h、术中失血量(33.14±6.21)m L、血肿清除时间(5.38±1.25)d、脑脊液恢复时间(8.36±1.25)d、置管时间(2.03±0.62)d均少于B组;A组患者术后GCS评分(12.85±0.68)分、术后GOS评分(3.68±0.41)分高于B组;A组术后1个月残余血肿体积为(2.18±0.47)mL,低于B组的(13.31±1.7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周的NIHSS评分为(7.09±1.93)分,低于B组的(11.98±2.79)分;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6%,低于B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研究单纯球囊法32P内放疗和球囊法32P内放化疗对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228例分为3组,A组64例为普通放疗组,B组93例为单纯球囊法32P内放疗组,C组71例为球囊法32P内放化疗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平均生存期及1、3、5年生存率,分析其疗效;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分析治疗副作用. 结果 C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平均生存期及1、3、5年生存率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C组与A组治疗后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球囊法32P内放疗治疗胶质瘤患者疗效明显优于普通放疗,球囊法32P内放化疗疗效优于单纯球囊法32P内放疗.普通放疗副作用明显大于单纯球囊法32P内放疗和球囊法32P内放化疗.而单纯球囊法32P内放疗和球囊法32P内放化疗副作用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