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颅内压的变化,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10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颅内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21例再次手术,其中13例血肿发生在术后6小时内;预后良好者153例,预后恶劣者57例,颅内压监测结果与患者预后有关,颅内压越高,预后越差。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应及早动态观察颅内压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复发血肿,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n=20)和非颅内感染患者(n=20)的脑脊液和血液样本,检测脑脊液和血清PCT,脑脊液和血液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感染组脑脊液和血清PCT水平、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较非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PCT和白细胞计数诊断敏感性较高(95%、90%),脑脊液和血清PCT诊断特异性较高(90%、80%).脑脊液PCT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血清PCT呈显著正相关(r=0.729,P=0.000;r=0.679,P=0.000). 结论 脑脊液PCT、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血清PCT在颅脑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中均有意义,其中脑脊液PCT较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误诊率更低,较血清PCT敏感性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3-01—2014-06我院收治的50例经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放置脑实质型颅内压探头,持续监测患者ICP,至ICP值持续稳定24h或患者死亡时结束。依据颅内压监测结果适当调整治疗,并观察患者术后1d、4d、7d颅内压与GCS评分、术后1d脱水前ICP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ICP正常8例,未使用脱水剂,其余患者均使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应用2~11d,平均(5.4±1.8)d。监测过程中3例患者颅内压骤然升高,头颅CT复查发现颅内再出血,立即进行二次手术。患者术后1d、4d、7d颅内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r=-0.4621,P0.05),即ICP越高,GCS评分越低。术后1dICP越高,预后越差。结论颅内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利于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对指导术后治疗、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听神经瘤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8例行听神经瘤手术的病例资料,术后行动态颅内压监测(监测组,24例)和未行动态颅内压监测(无监测组,24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甘露醇使用情况及并发症差异;同时采用GOS对预后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甘露醇使用量及预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监测组预后明显优于无监测组(P0.05)。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听神经瘤术后可早期发现颅内压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并可有效指导临床甘露醇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清及脑脊液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12—2015-12收治的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对象,以半定量固相免疫法对血清及脑脊液降钙素原进行检测,其中细菌感染26例,病毒感染34例。结果因细菌而感染的患者,其血清中降钙素原的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型中枢神经系统检测中具有颇为良好的实用性,其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率以及阴性预测率极为准确。脑脊液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型与病毒型的中枢神经系统检测上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升高可视为出现细菌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脑脊液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与病毒的检测上则无明显差异,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颅脑损伤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4月~2021年6月80例颅脑损伤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受伤后48h内接受手术。术后评估精神障碍发生情况,并以是否发生精神障碍分组,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症等病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精神障碍危险因素。结果 80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检出精神障碍27例,占比33.75%,精神障碍组与无精神障碍组额叶损伤、手术方法、年龄、颅内血肿、合并低氧血症、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受伤至入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学历、受伤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额叶损伤、入院GCS评分≤8分、颅内血肿、合并低氧血症、开颅手术是颅脑损伤术后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额叶损伤、入院昏迷程度高、颅内血肿等会增加精神障碍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在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03-2013-03我院接诊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40例进行对比分析。入院后,分别对3组进行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值检测,并记录预后情况。结果感染组患者的PCT值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未感染组(P<0.01),未感染组和健康组PCT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CRP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患者的CRP值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感染组患者在第1、3、5天的PC T值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 P<0.01)。感染组患者入院后PC T值逐渐升高,在入院的第3天达到最高值。PC T的检测与患者预后状况密切相关。PC T持续升高的患者的预后状况较差。结论降钙素原在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感染患者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明显优于其余的生化反应指标,且与患者的预后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幕下开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幕下开颅手术58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根据颅内感染诊断标准分为颅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感染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2组血清和脑脊液中PCT值。结果感染组30例,非感染组28例。感染组细菌培养阳性12例。感染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PCT较非感染组明显增高(P0.01);在诊断颅内感染时,脑脊液中的PCT(cut-off值为0.4 ng/mL)敏感度86.4%,特异度95.8%;血清PCT(cut-off值0.25 ng/mL)敏感度63.8%,特异度79.5%。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的PCT在感染组较非感染组明显增高。对于幕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脑脊液中的PCT较血清PC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医院感染的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①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但是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②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③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④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核杆菌等的感染[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乳酸在颅内肿瘤术后的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颅内肿瘤患者107例,术前行血气分析,术后0、3、6、12、24、48、72小时行血气分析,记录血乳酸值。监测术后3小时ICP及平均动脉压。计算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ICP)。结果部分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血乳酸有不同程度增高,与术后是否并发脑出血及脑灌注压低有相关性(P0.0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血乳酸增高并非一定提示容量不足,血乳酸动态监测评价术后患者颅内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早期诊断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行择期开颅手术965例,术前1 d,术后3,7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常规进行白细胞计数。依据我国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做出颅内感染诊断,并全部得到细菌学检查确诊。结果 965中,确诊颅内感染64例(感染组),未发现颅内感染901例(无感染组)。感染组术后7 d血清PCT,血清CRP,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心率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非感染组术后7 d血清CRP和心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PCT和外周血白细胞数量较术前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感染组血清PCT和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CRT和心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诊断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清PCT分别为95.31%和91.23%;血清CRP分别为100%和59.93%;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分别为87.50%和67.04%;心率分别为85.94%和38.85%;血清PCT,血清CRP,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心率的尤登指数分别为0.87,0.60,0.55,0.25。结论 血清PCT在开颅术后早期诊断颅内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临床上可根据血清PCT的变化指导治疗及抗生素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72h内动态检测降钙素原在不伴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08—2014-08我科诊断为急性脑卒中且符合条件的78例患者,分别在其发病24h、48h、72h检查血清PCT与CRP浓度,比较其升高程度并分析PCT与神经功能损伤的联系。结果 PCT值在发病24h时明显高于正常上限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指标在72h才出现显著升高(P0.05)。对两项指标的升高者进行分析发现,PCT在24h、48h的升高例数明显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72h时,两项指标的升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24h、48h时,各NIHSS组PCT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病72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已十分明显,但对不伴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动态检测也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外伤术后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0-06—2013-04接受治疗的125例小儿颅脑外伤患者,通过采集125例小儿颅脑外伤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以及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药敏试验对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检出21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5株(20.8%),革兰阴性菌155株(71.8%),真菌16株(7.4%)。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真菌主要包括白色念珠菌与克柔念珠菌;病原菌主要感染部位在呼吸系统,占89.6%(172/192),其次为泌尿系统,占11.0%(19/192),其他部位的感染主要包括血液感染、切口的感染以及皮肤组织感染,占5.2%(10/192);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高(56.1%),对环丙沙星在耐药性最低(17.1%);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性最高(50.0%),对替卡西林的耐药性最低(9.1%);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性最高(61.8%),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低(17.6%);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高(55.2%),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最低(22.4%)。结论小儿多发颅脑外伤术后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致病菌的分布部位主要在呼吸系统,临床上应根据致病菌的耐药情况灵活掌握,合理选择抗生素,尽量减少耐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在儿童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56例,根据感染病原体分为病毒性脑膜炎(32例)和化脓性脑膜炎(26例),动态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值。结果治疗早期化脓性脑膜炎组的PCT动态监测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治疗后期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对区分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部位、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调查我院近2年来住院颅脑损伤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对其中81例发生医院感染且细菌学培养均为阳性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1例,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其次是泌尿道、上呼吸道和胃肠道等;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占第一位,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居第二、三位,第四位是真菌.病情危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及高龄患者感染率高.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接受多项侵袭性诊疗、病情危重、患者防御功能低下等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应加强重视,进行积极合理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行手术治疗后入住重症监护中心60例患者,其中30例行无创性动态颅内压监测为观察组,30例行有创性动态颅内压监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脱水剂用量及应用时间。结果 2组在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水剂应用时间和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性颅内压检测仪可有效反映颅内压的变化,在指导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ASS)评分、C反应蛋白(CRP)监测、与周围血白细胞检测在颅脑创伤(TBI)患者早期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TBI患者80例,根据入院诊断,将80例患者划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40例)。感染组、非感染组患者均给予ASS评分、CRP监测、白细胞计数监测。结果感染组ASS评分(32.44±15.98)分,非感染组ASS评分(15.45±13.62)分,差异有显著性(t=8.123,P<0.05);非感染组患者CRP监测值较正常无明显改变;感染组患者CRP监测分别在1 d、3 d、5 d、7 d监测值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感染组患者1 d、3 d、5 d、7 d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 ASS评分、CRP监测、白细胞计数对TBI患者早期感染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颅脑外伤行开颅手术患者,术中放置颅内压探头于硬膜下或脑室中;术后用颅内压监护仪连续观察颅内压数值,同时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根据颅内压的变化及时指导、调整治疗方案。结果本组患者中,颅内压正常者25例,未使用脱水剂;其余患者均使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速尿、白蛋白、甘油果糖等降颅内压药物,应用时间为2~11 d。1例患者术后当天死亡,死亡原因为脑干功能急性衰竭。3例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颅内压骤然升高,考虑颅内迟发性血肿或脑挫伤血肿增大,及时复查头颅CT证实诊断而行二次手术治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第1 d脱水前颅内压越高,其术后6个月时的预后越差(χ~2=9.55,P0.05)。患者术后颅内压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呈负相关(r=-0.643,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是诊断颅脑外伤术后颅高压最迅速、客观和准确的方法,也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判断手术时机、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判断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03—2015-03收治的316例急性颅脑损伤PTSD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16例患者中,107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33.9%。其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8.6%。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60岁、GCS评分12分、住院时间≥20d、抗菌药物应用≥2种、空腹血糖≥6.2mmol/L、颅脑手术、气管切开及留置管道均是导致急性颅脑损伤PTSD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PTSD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积极行预防性处理,有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脑脊液乳酸(LA)检测在颅脑术后急性细菌性颅内感染(ABI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019年6月收治的颅脑手术后发热的26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3~7 d出现体温超过≥38 ℃,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LA和PCT;行腰椎穿刺术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LA和PCT。结果 267例中,发生ABII有51例(感染组),无ABII216例(非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体温明显增高(P<0.05),血清和脑脊液PCT均明显增高(P<0.01),感染组脑脊液LA明显增高(P<0.01)。血清PCT≥0.05 ng/ml诊断ABI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16%、91.20%,脑脊液PCT≥0.05 ng/ml诊断ABI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04%、97.69%。血清LA≥2 mmol/L诊断ABII的灵敏度为82.35%,特异度为26.39%;脑脊液LA≥3 mmol/L诊断ABII的灵敏度为96.08%,特异度为63.89%。结论 血清和脑脊液PCT对ABII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血清和脑脊液LA诊断ABII的特异度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