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ventriculoperitoneal,VP)术后出血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因脑积水入院行VP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出血分为未出血组和出血组,分别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脑积水类型、颅骨缺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对象共256例,术后发生脑出血12例,术后出血发生率为4. 69%。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VP分流术后发生迟发型脑出血(DICH)与患者的年龄(P=0. 027)、颅骨缺损(P=0. 045)和阀门调节(1周内)(P=0. 011)相关。结论 VP分流术后DICH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患者高龄、颅骨缺损和1周内行阀门调节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是临床上较为罕见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两家医院2007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78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9例患者于术后3 ~14天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吸烟,高血压既往史,术后CT征象等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CT征象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正确认识并重视影响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相关因素,实施相应的临床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中迟发性硬膜外血肿极少见,现报告2例。 例1 女性,19岁,患者出生后头颅渐进性增大,未作任何治疗。4年前因头昏、头痛、视力减退1年而来就诊。入院时检查:头围69cm,落日征阳性,四肢肌张力增高,头颅CT检查示脑室系统普遍性扩张,脑皮质最薄处仅0.5cm,诊断为重度先天性脑积水(静止型)而在本院行脑室-腹腔分流,使用低压阀分流管,术后病人症状改善出院。本次入院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呕吐,头颅CT检查为左额巨大硬膜外血肿,经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但症状未能改善而转来我院,头颅CT复查证实术后硬膜外血肿并无明显减少,再次手术治疗,术中先夹闭脑-腹分流管,左额硬膜外血肿清除后置负压引流管,术后一周复查示左额血肿清除,但右额出现新的硬膜外血肿,行右额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经脑室端注入生理盐水以促使脑组织复位,术后留置血肿腔负压引流,并采取头低位、止血药等治疗,病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40岁,因摔伤致右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急诊开颅手术治疗,术后复查头部CT示血肿完全清除。术后1月,出现小便失禁、双下肢无力,复查头部CT示侧脑室和第三、四脑室不同程度扩张。诊断为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术后1 d复查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穿刺道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病例资料,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穿刺道迟发性出血的可能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颅脑手术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穿刺侧别、分流管可调压与否等。结果 11例病人在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生穿刺道迟发性出血,均发生于术后2~8 d(以头颅CT确诊为依据)。单因素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年龄、颅脑手术史、高血压病史,对穿刺道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糖尿病病史、穿刺侧别、分流管是否可调压对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25,P0.05,95%CI:1.173~1.497),颅脑手术史(OR=3.599,P0.05,95%CI:1.168~11.088),高血压病史(OR=3.230,P0.05,95%CI:1.111~9.397)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穿刺道迟发性出血相关因素。结论对高龄、既往曾有颅脑手术病史与高血压病史的病人,在实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需注意术后可能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应及时复查头颅CT,必要时手术清除颅内血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生的迟发性颅内出血(DICH)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龙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76例因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脑肿瘤或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后继发交通性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按术后有无发生DICH分为发生DICH组和未发生DICH组。分析DICH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包括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出血部位等,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间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伴发疾病、既往手术史、术后硬膜下积液及穿刺道水肿发生率、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史等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DIC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DICH者共23例(13.07%),发生时间为术后2~11 d,表现为硬膜下、分流管脑室端穿刺道和(或)脑室内的1个或多个部位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DICH组与未发生DICH组间在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史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硬膜下积液、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史是DICH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16,95%CI:1.555~13.110,P=0.006;OR=5.352,95%CI:1.987~14.414,P=0.001)。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周内是DICH高发期,对于伴有术后硬膜下积液、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的患者应密切监护以预防DICH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French等1977年提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完整定义。随着CT的普及,临床医师对DTICH认识的提高,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现率由0.3%~1%上升到29%。本文综合本院近10年40例DT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French等1977年提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 的完整定义。随着CT的普及,临床医师对DTICH认识的提 高,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现率由0.3%-1%上升到 29%。本文综合本院近10年40例DTICH患者的临床资料, 就其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等方面进行探 讨。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病人再次行V—P分流术并保守治疗,1例病人行血肿钻孔引流术,均恢复良好出院。结论迟发性颅内出血是V—P分流术后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加强对分流系统的护理及保护,完善脑血管影像检查将有助于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交通性脑积水(CHP)脑室-腹腔分流(VPS)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DICH)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术后DICH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予以评估。 方法选取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2月至2021年8月行VPS术的307例CHP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ICH分为DICH组(49例)和对照组(25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既往颅脑手术史、抗凝药使用史、有无颅骨缺损等)及治疗信息(穿刺侧别、1周内调节分流阀门)行单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CHP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另选取104例行VPS术的CHP患者为验证集,并对列线图模型做外部验证。 结果DICH组年龄、既往颅脑手术史比例、颅骨缺损比例、1周内调节分流阀门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颅脑手术史、颅骨缺损、1周内调节分流阀门是CHP患者VPS术后DICH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CHP患者VPS术后DICH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95%CI:0.804~0.913]和精准度(拟合优度HL检验χ2=7.831,P=0.396);104例行VPS术的CHP患者中16例发生DICH,发生率为15.38%,外部验证中AUC为0.792(95%CI:0.729~0.855),校准曲线拟合优度HL检验(χ2=8.319,P=0.351),提示精准度较高。 结论基于年龄、既往颅脑手术史、颅骨缺损、1周内调节分流阀门4项危险因素构建的CHP患者VPS术后DICH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误诊原因、诊断、手术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2年收治的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患儿48例。结果 本组48例,临床治愈27例,好转10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8例;其中18例手术中,15例治愈,2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并颅内出血,见于新生儿和婴儿,发病突然,部分病例有前驱感染和使用抗生素的病史,易于误诊。CT检查、PT检验和维生素K治疗可有效确诊。对有手术指征,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我院1990-10~2006-12的10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病例,术后发生感染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我院1990-10~2006-12的10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病例,术后发生感染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对各种类型的脑积水病人的治疗,多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1990年3月~2002年10月对我院57例各类型脑积水病人行VPS治疗,其中1例发生头部并发症,2例发生腹部并发症,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63岁,系高血压右额颞部脑出血并少量血肿溃入侧脑室,血肿清除术后4月出现进行性头痛、头晕、纳差、反应迟钝、大小便失禁、复查CT示:脑积水,行VP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1-01—2016-01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1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及60例一氧化碳中毒非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临床表现多以痴呆为主,并伴震颤麻痹及其他精神病症,较少出现局灶损害和舞蹈症。脑电图主要是广泛的慢波改变,在头部影像上常见其双侧脑白质出现异常化改变。在中毒治愈后,经30d观察可知中毒病人较少出现迟发性脑病。就危险性而言,昏迷时间与高压氧疗属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独立因素,当患者昏迷10h时,发生迟发性脑病的几率有明显提高。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昏迷10h时,则应警惕其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使用高压氧疗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过度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积水目前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但其并症较多,其中分汉过度是造成分流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文献报道也较少,1992-1997年收治各种脑积水45例,全部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就其中分流过度者四例进行讨论,参阅国内史氏,及国外少部分资料,就分流过度的诊断,如颅内血肿,缝隙样脑室综合症,低颅压综合症,颅缝早闭,小头畸形,导水管闭塞等及分流过度与选择分流管压力限值的关系,分流过度与按压分流  相似文献   

18.
脑积水目前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水,但其并发症较多,其中分流过度是造成分流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文献报道也较少,1992~1997年收治各种脑积水45例,全部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就其中分流过度者四例进行了讨论,参阅了国内史氏,及国外少部分资料,就分流过度的诊断。如颅内血肿,缝隙样脑室综合症,低颅压综合症,颅缝早闭,小头畸形,导水管闭塞等及分流过度与选择分流管压力限值的关系,分流过度与按压分流泵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提出注重鉴别分流过度所致颅内血肿与手术穿刺损伤所致颅内血肿,提出颅内压监护在分流术前的重要性,并可对现行的分流管腹腔端裂隙阀门进行修改的意见,主张不能按压分流泵,对改善分流管设计提出了新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15年6月VPS治疗317例小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30例,其中分流管阻塞13例,感染5例,硬膜下积液3例,硬膜下血肿2例,裂隙脑室综合征2例,分流管断裂2例,皮下积液1例,皮下引流管外露1例,分流管进入结肠1例;均给予针对性处理后治愈。结论 过度分流、感染及分流管阻塞仍是小儿脑积水VPS主要难题,分流装置是影响过度分流的主要因素,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不断改进操作技巧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2例VPS术后出现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结果.结果 22例发生并发症的病例中,分流管脑室端堵塞6例,腹腔端堵塞4例,感染6例,硬膜下积液4例,缝隙脑室综合征(SVS)2例.经过相应处理,有效率为95.5%,无死亡病例,1例感染患儿放弃治疗.结论 小儿VP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针对并发症原因予以积极处理,可达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