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及并发症处理.结果 14例患者术后12例血管狭窄完全解除,2例狭窄减少70%以上,颈动脉窦反应1例,高灌注综合征5例,支架植入后未见再狭窄发生.结论 术前严格准备,术中正规操作,术后正规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腔内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腔内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采用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2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23例。结果:52例患者中共有51例成功置入56枚支架,技术成功率达98.1%。48例患者术后均未再发生脑缺血发作,1例因支架置入困难仅行PTA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后1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1例出现再灌注损伤;1例出现颅内出血;7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腔内成形术围手术期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正确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是避免患者致残、致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杂交支架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杂交支架对2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及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观察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置入支架23枚.术后脑血管造影示颈动脉狭窄程度均≤20%.术中出现颈动脉窦综合征5例,血管痉挛2例,支架远端血管栓塞1例,经治疗均恢复.术后6个月时,患者均未发生与手术侧颈动脉相关的脑血管事件.结论 颈动脉杂交支架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效果显著,能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起始部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术前行全脑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狭窄部位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比较术前、术后狭窄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1~34个月。结果 术后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无并发症。随访期内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但有脑出血的发生。结论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是值得选择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治疗方法之一;多个部位支架置入是安全的;支架的选择、手术的技巧以及严格的适应证掌握是影响手术的重要因素,特别要警惕预防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注意患者的心理评价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75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TAS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1~6个月。其中发生腹膜后血肿1例,颈动脉窦反应12例,高灌注综合征6例,脑血管痉挛9例,支架处血栓形成1例,颅内出血2例,其中1例死亡,缺血性脑卒中3例。结论严格的术前准备、正规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可明显降低PTAS的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方法对我院实施DSA检查的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结果进行分析,均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TCD及颈动脉彩超检查后怀疑有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所有患者均实施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椎动脉和颈动脉均有正侧位血管造影像;根据患者的DSA检查结果,分析动脉狭窄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及血管狭窄形态;重度狭窄的病例予以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术。结果血管造影结果提示89.6%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75.5%为前循环受累,37.7%为后循环受累。前循环受累血管中以颈内动脉(56.6%)和大脑中动脉(26.4%)受累最常见,后循环受累血管中以椎动脉(33.0%)最多见。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术临床疗效显著。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显示大部分患者有肯定的脑血管狭窄和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病变为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亦以颈内动脉病变多见,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可作为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5例ICVD患者进行颅内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手术成功率97.14%(34例),其中6例患者(17.14%)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例,脑血管痉挛、术中低血压休克、术后低血压各1例],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PTAS)治疗的疗效和近期安全性。方法 12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均经DSA证实,狭窄率≥70%,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保护下,植入血管内支架,计算残余狭窄率。结果 12例症状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后脑供血不足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血管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6.3±11.1)%下降至(6.05±3.65)%,本组6例术中出现心率下降,2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2例出现术后血压升高,3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伴瘀斑,适当处理,最后症状均完全缓解;无栓塞事件发生。6例病人随访6个月后复查颈动脉彩超、DSA,其中1例提示颈动脉狭窄在50%左右。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成功率较高,近期效果稳定,并发症风险可控,可明显减少近期卒中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9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为前循环组[26例,11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5例为脑梗死(CI)]和后循环组(13例,3例为TIA,10例为CI),并给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12个月,复查DSA;比较手术前、后CI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的变化。结果前后循环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2.3%和100%,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均>7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和7.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前循环组10例、后循环组5例复查DSA,两组各有1例出现动脉再狭窄50%;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CI患者mRS评分、B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两组均无TIA及CI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明显改善颅内动脉狭窄,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头颈部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本研究设计的2008年8月~2012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且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1)靶病变血管病变的分布情况、支架置入成功率;(2)脑梗死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术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评分(mRS);(3)随访期间用药依从性、脑血管病复发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不同年龄段靶病变血管的分布不同,青年组以颅内血管病变为主,中老年组以颅外血管病变为主;支架置入手术成功率为92.62%;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9例(7.38%),其中死亡5例(4.10%).(2)76例围手术期后生存的脑梗死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NIHSS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个月mRS≤2分者63例(82.89%).(3)终末随访时正规服药者73例(65.77%);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17例(13.93%),共发生支架再狭窄10例(8.20%);总死亡及植物状态10例(8.20%),支架手术相关性死亡及植物状态6例(4.92%).结论 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期和远期治疗安全有效.定期门诊检查,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劲动脉支架植入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6例病人均在术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颈动脉血管造影,术中植入自膨式支架,术后行神经专科及颈动脉超声随访,结果成功植入自膨式支架16个,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发现神经系统损害,劲动脉超声检查示靶血管开通且无明显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安全有效地解除颈动脉狭窄,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中的短期疗效,探讨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76例经DSA或CTA证实椎动脉开口处狭窄并符合支架植入指征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植入,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在术前、术后和术后6个月的变化,以及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行Malek评分。结果76例患者椎动脉开口狭窄率从术前平均82.3±14.2%下降至术后的11.5±9.8%,除3例出现穿刺点皮下血肿,未发生其它围手术期并发症。在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69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2例患者发生再狭窄,Malek评分显著改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疗效仍需要前瞻性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等相关问题。方法收集20例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经股动脉入路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或单纯支架植入术。结果除1例患者球囊扩张后因血管迂曲明显,支架未能到位,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后或单纯支架植入后患者原狭窄处血管均较前扩张到正常管径的70%以上,无1例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均经颈动脉彩超复查未见到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再狭窄。结论 CAS是治疗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106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狭窄率≥50%)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3例成功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例失败。21例(20.8%)出现脑血管并发症:无症状性动脉夹层1例;脑过度灌注损伤6例,其中死亡1例;缺血性卒中3例;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3例,经动脉内溶栓后即刻再通,均无后遗症;植入支架的血管发生再狭窄1例;脑血管痉挛4例。100例患者术后随访1~12个月,1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1例出现再狭窄,2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2例发生小卒中,1例肺部感染,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形式多样,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及严格控制血压是防止围手术期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及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关键;严格术前评估、规范操作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PTAS)治疗高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手术方法、风险性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2处狭窄)高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病人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进行经皮腔内PTAS。结果PTAS成功率100%,术后平均狭窄率由术前(73.9±15.7)%降至(13.0±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临床缺血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并发症:术后2d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经溶栓后再通,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发生脑出血(约2 ̄3ml),经保守治疗后治愈。随访2~36个月均无脑缺血发作。DSA复查2例,均经Doppler超声复查均未发现再狭窄。结论PTAS是治疗高龄颈动脉狭窄病人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围手术期应采取综合措施以降低PTA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过程中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用DSA,并观察其应用价值。结果通过DSA检查发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血管异常84例,血管正常16例(16.00%);交通动脉瘤占6.00%,大脑动脉狭窄占54.55%。治疗后患者血管狭窄和闭塞情况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DSA检查,能够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出率得到,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皮血管内植入颈动脉支架治疗颈动脉高度狭窄病人的疗效。方法 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对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并有相应颈动脉高度狭窄的病人,用Wallstent支架行颈动脉成形术。结果 支架植入后8例病人症状减轻或消失,影像学检查显示血管形态恢复正常,脑内供血改善。术后均没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半年血管无再发生狭窄。结论 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高度狭窄的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球扩式支架对26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总结手术经验,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26例患者共置入28枚支架,椎动脉开口狭窄术前平均狭窄率为90.9%,术后平均残余狭窄率15.6%。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19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7例明显改善,随访8~24个月,2例术后1a复出现缺血症状,复查DSA提示支架内再狭窄,再次给予支架内成形术,症状消失。结论椎动脉开口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明显缓解脑缺血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评价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265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于发病后2h~6个月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及责任动脉,并测定狭窄长度及狭窄程度。结果 2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为72.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16.4%)、大脑中动脉水平段(13.9%)、椎动脉开口处(12.3%)。单发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88例(46.1%),多发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103例(53.9%),其中颅内外动脉串联病变43例(41.7%),颅内外非串联病变60例(58.3%)。责任动脉的检出率为77%。结论对反复卒中及患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行DSA以明确患者有无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以制定包括药物及支架置入术等更为有效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经行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手术方法、并发症、疗效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不同部位的脑梗死,均经DSA证实有颈内动脉狭窄。所有病人都顺利完成支架植入,术前的平均狭窄率(NASCET方法计算)为(78.5±8.6)%,治疗以后的平均狭窄率为(17.2±8.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有5例患者出现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有2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无一例发生脑梗此。术后随访6-12月,无颈动脉支架植入后的冉狭窄的发生,未见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