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穿过Bruch膜,在Bruch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增殖所成,这种病变多发生于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造成严重视力损害.它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等多种眼底疾病的病理基础,其发病率高,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CNV的临床治疗有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经瞳孔温热疗法、手术剥离CNV,黄斑转位手术及放射治疗等,但复发率高、不可避免损伤正常眼组织结构、加重或诱发玻璃体视网膜增殖、造成视功能进一步恶化等.因此,寻求抑制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疗法,是当前眼科学临床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眼内新生血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与眼部多种疾病有关,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特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眼组织胞浆菌病、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以及眼部肿瘤和眼外伤等,其中A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视力丧失的首要原因。CNV常累及黄斑,引起反复出血、渗出、瘢痕形成,严重损害中心视力,迄今为止,CNV相关疾病的治疗仍是眼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激光是治疗典型中心旁和中心外CNV的首选方法,但根据MPS标准,只有13%~26%的CNV适合激光治疗,且其中至少一半的CNV在2年内后残留或复发。光凝医源性视网膜损伤导致中心视力丧失,使激光治疗中心凹下CNV受到争议。新的治疗手段应在消除CNV的同时,保持视网膜的完好性。本文着重就各种新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疗效、安全性以及适应症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方法12例12眼ARMD患者行TTT治疗,根据CNV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光斑大小和能量,照射时间为1min。结果12眼ARMD经TTT治疗后,视力无明显提高,但黄斑出血、渗出、水肿减轻或吸收,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形(FFA)显示大多数CNV渗漏减少或停止,原CNV瘢痕化。结论TTT治疗AR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有效,但还需要更多的病例来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晓利  金莹  王淑晶  孟妍 《吉林医学》2006,27(9):1063-1064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hy,TT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临床诊断脉络膜病变的患者,其中老年盘样黄斑病变(渗出型)182例,脉络膜血管瘤8例,中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10例进行TTT治疗及1 ̄15个月随访观察。结果:老年盘样黄斑病变110例复诊,平均随访1年。其中50例脉络膜新生血管萎缩,占复诊患者45%;视力不变者20例,占18%;视力增进者70例,占64%;视力下降者20例,占18%。脉络膜血管瘤5只眼复诊,平均随诊6个月。1只眼瘤体无变化,其余4只眼瘤体萎缩。视力不变者3只眼,增进及下降各1只眼。中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3只眼复诊,黄斑区水肿吸收。结论:TTT对脉络膜疾病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少,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燕  张士胜  王玲  冯佩丽 《上海医学》2006,29(7):451-453,F0003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3例64眼AMD患者进行TTT治疗,定期随访视力及眼底情况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3.4±12.7)个月。经过1次或多次TTT治疗,20例24眼(37.5%)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视力提高≥2行2例2眼(3.0%),下降≥2行2例9眼(14.1%),其余患眼视力基本保持稳定;3例3眼于TTT治疗过程中视网膜出血增加,12例15眼随访过程中出现其他部位的新鲜出血;进行激光后造影复查的22例23眼中,15眼(65.1%)渗漏减轻或消失。结论TTT对CNV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能够使AMD患者CNV闭合并保持一定的视力。  相似文献   

6.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i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是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的病理基础,常见于湿性增龄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激光治疗在封闭CNV的同时也损伤了视网膜组织,并且适应证严格、易复发,治疗效果不理想.光动力学疗法遏制CNV有一定疗效,但不能提高视力且易复发,价格昂贵.手术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放射性疗法疗效存在争议,以上均是在CNV形成后进行的对症治疗而已,并未从病因或病变发展进程中去阻断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时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封闭效果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1例临床诊断为老年性黄斑变性中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评估。结果随访6~15个月,视力提高或不变为45眼,占98%(45/46);视力下降为1眼,占2%(1/46)。CNV膜完全或部分封闭率为84%(31/37),保持不变为15%(6/37)。结论TTT是治疗渗出性AMD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够封闭大部分CNV,维持或提高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报道1例伴有脉络膜痣(CN)的典型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成功的病例。干预性病例报道。对一53岁女性患者行眼科评估,包括荧光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前瞻性分析临床检查及血管造影资料,以评估视力变化及血管造影变化。TTT治疗3个月后,患者视力由20/100提高到20/40。荧光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显示CN V无渗漏。经过15个月随访,最终视力为20/32。虽然还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TTT的治疗参数,但TTT可能是治疗伴CN的典型黄斑下CN V的一个正确选择。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伴脉络膜痣的黄斑下脉络膜新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黄斑下手术试验登记处的患者中,确定手术切除的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之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特点,并与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方法:将1999年10月1日至2001年9月1日参加黄斑下手术试验的3组患者手术切除的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分别送病理中心检查。试验N组为具有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改变的老年黄斑变性的患者,B组为病变以出血为主的老年黄斑变性患者,H组为特发性黄斑下CNV或眼组织胞浆霉菌病综合征所致CNV患者。将病变组织的病理类型[视网膜下色素上皮型(Sub-RPE]、视网膜下型、混合型或未定型]、细胞及细胞外成分进行独立分…  相似文献   

10.
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因不明,常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病理性近视(PM)等眼底病变。CNV通常位于黄斑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反复出血,渗出、最终形成疤痕中心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确定病理性近视患者光动力治疗(PDT)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活动度中的作用。方法:纳入PDT治疗33例病理性近视患者的33眼。每3月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荧光造影检查有无渗漏、OCT检查有无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液及黄斑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厚度。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球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确诊为特发性CNV的22例22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10 mg/ml雷珠单抗注射液(Ranibizumab)0.05 ml玻璃体腔内注射。结果首次治疗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检查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与治疗前BCVA、C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球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ICNV安全有效,可提高患眼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吴学今 《广西医学》2007,29(9):1375-1377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常发生于黄斑区,许多疾病可以产生CNV,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眼底血管样条纹、高度近视眼等.CNV一旦生成,能引起视网膜的反复出血和渗出,最终导致瘢痕形成和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时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封闭效果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对34例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中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进行TTT治疗,治疗效果用视力、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评估。结果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视力提高或不变,视力提高≥2行者29眼,视力稳定者(视力基本不变或±1)5眼。复查FFAENV膜22眼ENV闭锁,渗漏停止,10眼ENV渗漏减轻,完全或部分封闭率为94.11%(32,34),4眼无名显变化,保持不变为15%(2/34)。结论 TTT是治疗渗出性AMD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封大部分CNV,维持或提高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24例25只患眼进行TTT治疗。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光斑0.5~3.0mm,照射时间60s,能量100~300mW,随访2~22个月。通过视力,裂隙灯加 78D双凸透镜及FFA检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视力提高者17只眼,占68%,无变化者8只眼,占32%。治疗后1~6个月FFA复查,有效20只眼,占80%,无效5只眼,占20%。结论 TTT对治疗黄斑下CNV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康柏西普组(40只眼)给予康柏西普治疗和雷珠单抗组(40只眼)给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1周和治疗1、3个月后,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治疗1、3个月后,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治疗1、3个月后,两组裸眼视力均优于治疗前,且雷珠单抗组均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应用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裸眼视力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减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吴学今  刘路宏 《广西医学》2008,30(3):318-319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有效能量。方法运用810 nm激光治疗仪,光斑直径1~3 mm,时间每点60 s,能量随病人的屈光间质、光斑大小及出血量的多少进行调整。以照射区域轻度发灰为限。治疗范围:根据CNV的大小,采用1~4个光斑覆盖。结果37眼治疗后随诊视力3眼提高(8.1%),28眼无变化(75.7%),6眼下降(16.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复查CNV完全消退者15眼,占40.6%;CNV部分消退者16眼,占43.2%;无变化者6眼,占16.2%。结论TTT是治疗黄斑区隐匿型CNV的有效方法,需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能量。  相似文献   

18.
Myint  K.  Armbrecht  A.  M.  Mon  S.  Dhillon  B.  潘家鸿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50-51
目的:研究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是否能降低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继发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中度视力丧失的危险性。方法:2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成TTT组和对照组。入选标准为AM D继发的单纯型或主要型(>50%)黄斑中心凹下隐匿性CNV,最佳矫正视力(BCVA)≥6/60,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9.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渗出、出血及瘢痕形成是导致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等眼底病病人视力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其治疗方法有多种,但各有缺点而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限制。半导体激光(810nm)经瞳孔温热疗法(TTT)的出现为CNV的治疗提供了  相似文献   

20.
孙磊 《中原医刊》2014,(22):30-32
目的 探讨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采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20例(20眼),均采用PDT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结果 末次随访时,检测视力呈>2行提高者3眼,占15%;保持稳定者16眼,占80%;视力下降1眼,占5%.眼底检查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缩小或脱离,黄斑渗出、水肿、出血均有程度不等的吸收.视网膜出血在治疗6个月后基本吸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在治疗后3个月检查显示,12只眼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荧光素渗漏静止,CNV闭合占60%,9只眼CNV渗漏好转,占45%.结论 CNV采用PDT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因为短期观察,选取的病例数相对较少,而从根本上,PDT无法杜绝CNV发生,故存在未彻底治疗的情况,长时间不能完全消失,也不能改善远期视力,若需客观评价PDT疗法,需行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