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5例脑供血动脉狭窄分别为:颈动脉起始部狭窄1例、优势椎动脉开口部狭窄1例、优势椎动脉颅内段狭窄3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1例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病例由于手术径路差,支架无法到位而中止手术,其余4例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残余狭窄率小于10%。术申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经使用阿托品后恢复正常,术后该患者48h内出现血压下降,经使用多巴胺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1例椎动脉支架患者术后穿刺点部位出现假性动脉瘤,经局部压迫而治愈。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成功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症状复发。结论对存在严重血管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可能是有效的、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5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ICV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2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96%,术后症状改善24例,其中5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术后NIHSS评分依次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4年3月~2007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例接受PTAS治疗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共放置支架20枚.术后1周复查全脑血管造影,并于术前及术后1周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经过治疗的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程度<20%.围手术期患者症状消失和改善17例(89%);术后同侧卒中2例(11%).患者NIHSS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S可以明显改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疗效、并发症.方法 对10例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PTAS),术后即刻造影评价并随访1-21个月.结果 (1)10例患者的10支血管,均成功完成支架植入,即刻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100%.即刻造影显示支架置人后6支血管无残余狭窄,4支血管残余狭窄10%-20%,10支血管平均残余狭窄<10%.(2)10例患者中1例发生了缺血性卒中和血压下降;1例发生了心率减慢、血压下降;1例发生了穿刺部位血肿.(3)10例患者术后随访1-21个月,均未出现与所治疗血管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颈部血管超声和TCD未发现治疗血管再狭窄.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新方法,其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刘庆文  刘西平  李萱  高励  张仲 《西部医学》2012,24(9):1694-1696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EPD)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脑保护装置对42位颈动脉狭窄患者47支靶血管施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分析和总结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结果手术成功率100%,狭窄改善程度由(76.14±12.86)%下降到(16.45±8.37)%,术前术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7.14%,其中术中1例出现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2例出现微栓子脱落导致轻度脑梗塞,对症治疗后恢复,6例(12.8%)脑保护装置中可见斑块碎片。结论颈动脉支架+脑保护装置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能明显降低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方法:对146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回顾1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所有146例患者均经系统随访,期限为1-22个月,发生穿刺部位血肿8例,占5.6%,假性动脉瘤2例,占1.4%;颈动脉窦反应24例,占16.4%;高灌注综合征4例,占2.7%;缺血性脑卒中5例,占3.4%;无脑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正确的术前评估,手术中正规操作,术后正规治疗及术后规范化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1例接受PTAS治疗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1例患者共放置支架132枚。评估患者围手术期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或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预后主要评估患者术后1周、6个月及1年的NIHSS评分,以及术后1、12个月内脑血管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血管原因死亡]。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经过治疗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总体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15.3%,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为3.6%,病死率为0.9%。6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3例(4.5%)患者在1个月内发生脑血管事件:TIA 1例,同侧轻度卒中和对侧轻度卒中各1例,无严重卒中及死亡发生。随访12个月内共发生脑血管事件7例(10.4%):同侧TIA 2例(3.0%),同侧轻度卒中和非同侧轻度卒中各2例(3.0%),严重卒中1例(1.5%),术后1年复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13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2例(15.4%)。随访中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PTAS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明显改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1年的预后,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阳纲要  武衡  谢明  林百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8):1260-1261,1267
目的 总结在使用脑保护装置下进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7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支架置入前全部通过狭窄释放脑保护装置,37例病人随访2-23个月。结果37例病人支架置入成功,脑保护装置全部收回,5倒病人出现术中心动过缓,3例病人血压下降,1例术中TIA发作、2min后症状消失,1例术中血管轻度痉挛、经罂粟碱治疗后恢复,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人随访无复发。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肯定,使用脑保护装置能提高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体会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8例为颈总动脉分叉部狭窄,15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均行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并全部使用脑保护装置。结果:全部顺利置入支架。1例术中发生轻度脑血管痉挛,2例出现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2例术后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经积极处理未出现永久并发症。20例术后狭窄程度减少>90%,3例减少>70%,脑保护装置均成功释放及回收。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4例,间歇性反复发作头昏、头晕5例,术后症状消失或好转;4例陈旧性脑梗死经随访2年未发生再次卒中事件,伴有高血压者16例术后血压明显降低。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表现为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术,且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结果:支架放置均准确,19例颈动脉狭窄管径恢复到正常,5例狭窄程度减少90%,2例减少70%,10例术中使用了保护装置,1例术后出现梗死区出血,其他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3~12个月,均无再狭窄发生,近期疗效满意。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成型支架治疗及内科抗凝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神经内科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血管内成形支架手术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内科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12.43±2.08)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狭窄<60%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死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和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和47.5%,(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较内科常规抗凝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更为显著,能显著改善血管狭窄和神经功能低下状态,且手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王梅芳  陈东明 《现代医学》2011,39(3):325-32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在防治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9例脑梗死、8例脑供血不足和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颈内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对狭窄段行支架置入术。结果:108例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均获得成功,平均狭窄程度从99%降至10%(P<0.01)。术后随访6个月到3年,所有患者均无缺血性事件发生。结论:通过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可靠,大大降低了脑血管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与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 从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10例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将其分为观察组90例,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对照组2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能够改善脑血管缺血症状,促进了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恢复,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李伟 《湖南医学》2014,(10):2077-207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5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通过成立EBN小组,确定循证问题,寻找循证支持,术后进行EBN。【结果】58例入选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术患者中3例出现穿刺点血肿,经及时处理与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EBN对缺血性脑血管病PTAS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使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相关专科知识,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5例椎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2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82.5%,术后平均狭窄率12.7%。随访6~18月,共有5例复查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例患者出现轻度再狭窄;未出现后循环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牛国忠  殷聪国  唐波  蒋琳 《浙江医学》2006,28(12):980-981,1018
目的介绍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基本方法。总结16例治疗经验体会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方法16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共置人支架20个,其中锁骨下动脉1个,颈总动脉2个,颈内动脉起始部11个,椎动脉6个,应用脑保护装置12只。结果16例支架全部置人成功,15例狭窄减少〉80%。1例减少〉70%。12例脑保护装置均成功释放及回收,2例患者术中因低血压、低灌注出现偏瘫。经救治恢复。2例年龄80岁以上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脑动脉狭窄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脑动脉狭窄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治疗是安全的。高龄患者并发症增多应引起重视。使用脑保护装置可明显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及颈部血管超声进行初步筛选,再行全脑血管造影。对狭窄程度〉70%或〉50%的症状性狭窄施行支架成型术,并对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96例有38处狭窄,成功置入39枚支架。置入支架后造影见血管狭窄明显改善,术后症状均好转,无1例加重。7例患者术后3~8个月CTA或全脑血管造影随访显示,仅1例出现支架置入部位再狭窄。结论:采用动脉支架成型解除动脉狭窄,以从源头上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机械取栓、药物溶栓及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疗效.方法 对27例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患者进行腔内介入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6例.术后随访90 d,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应用支架取栓器23例,支架结合抽吸技术3例,动脉溶栓1例.腔内治疗后即刻再通率67%,症状性脑出血11%,90 d随访预后良好率33%,死亡率18.5%.结论 特定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腔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和操作技术。方法:8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置入支架96枚。根据狭窄位置选择支架,采用经皮支架辅助血管成型术,使狭窄血管扩张。结果:经过血管内支架置入,81例96处狭窄血管都得到明显改善,血管狭窄程度从术前平均80.26%(70%-95%)下降到术后9.94%(0—20%),效果显著。1例术后第2天出现同侧颅内出血.经手术治疗生活基本自理。另1例由于血管狭窄严重,手术未成功,术后出现对侧脑梗死,经抢救植物生存。其余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症状性脑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的前、后循环缺血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支架在前、后循环动脉硬化性血管狭窄及椎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临床介入医生提供实用的建议,不断提高临床操作水平,降低技术相关的并发症。方法 对18例经临床和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或椎动脉夹层的患者支架植入的技术成功率、出血性事件、缺血性事件、临床症状与支架内再狭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支架植入的技术成功率100%,无技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6至12个月临床或头颅磁共振随访无再次缺血性事件发生;临床症状消失者16例,症状改善者2例;术后24h内并发脑出血1例;支架内再狭窄者1例,但无临床阳性症状。结论 对经过严格选择的临床患者,Wingspan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安全有效的,而其较强的支撑力,有利于减少后期支架内再狭窄,促进夹层的解剖愈合及消除残余狭窄,对预防脑卒中再发及夹层血管的修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