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兔心肌梗死模型中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建立新西兰大耳白兔心肌梗死模型后,动物随机分成生理盐水[5 mg/(kg.d)]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5 mg/(kg.d)]和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组[20 mg/(kg.d)],灌胃给药8周。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进行内皮祖细胞培养1周后,鉴定FITC-UEA-Ⅰ和Di1-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以羊抗兔CD31抗体对心肌微血管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心肌新生的微血管数,取血管数平均值为微血管密度。结果:与对照组和强化剂量组比较,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明显增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高倍视野中对照组、强化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内皮祖细胞数分别为(211.17±18.65)、(240.29±44.37)和(321.44±30.27)个(P〈0.05),强化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剂量组心肌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和强化剂量组明显升高,高倍视野中3组微血管数分别为(16.78±3.50)、(11.17±2.64)和(12.86±3.72)(P〈0.05)。强化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可增加心肌梗死后兔外周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促进缺血坏死心肌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这些作用可能独立于其降脂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处方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支架植入术治疗AMI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运动处方施以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步行距离以及上台阶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狭窄率与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仍有降低趋势。结论对AMI支架植入术患者早期按照运动处方实施康复护理可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心血管事件以及再狭窄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与合并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梗死的常规治疗,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外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狭窄率均〉70%,治疗后观察组狭窄率为18.1%,对照组狭窄率为62.5%,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随访,在Malek评分中,观察组评分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复发9例(15.5%),观察组复发1例(2.5%),观察组的复发率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作,降低脑梗死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DES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6~2011年收治的800例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20例)和对照组(380例),治疗组用阿托伐他汀40mg,连用14d,后改为常规剂量20mg/d,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10mg,连续应用15~20周,随访9个月,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及对血浆可溶性Fas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者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浆可溶性Fas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减少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血浆可溶性Fas可成为预测再狭窄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内皮祖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析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s)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以定量冠状动脉造影评估血管狭窄程度;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EPCs分离培养,14 d后评估EPCs的水平,并将EPCs的数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随机选取同期4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EPCs的水平降低具有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 外周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s)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提示冠状动脉内皮损伤、缺乏循环EPCs时可能加重冠心病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6.
陈丹丹  王秀 《天津医药》2018,46(2):187-190
摘要: 目的 对比支架置入与药物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方法 将 76 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分为支架组 (40 例) 和药物组 (36 例), 分别给予支架置入及药物治疗, 观察支架组患者围手术期 (术后 30 d) 并发症发生率及再狭窄率。记录 2 组在 3 个月、 6 个月、 12 个月时后循环缺血症状再发情况以及 12 个月时 2 组患者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结果 支架组 40 例患者共置入支架 43 枚, 手术成功率 100%,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12.5%; 支架组患者术后即刻血管狭窄程度从 (80.36±6.42) %降至 (18.21±5.92) %; 12 个月后支架组血管狭窄率为 (22.82± 9.80) %, 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药物组治疗前、 后的血管狭窄率分别为 (79.98±5.76) %、(83.42±9.53)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支架组血管狭窄率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12 个月后明显低于药物组 (P<0.05); 随访期间支架组、 药物组分别有 4 例 (10%)、 10 例 (27.8%) 发生后循环缺血事件, 支架组明显低于药物组 (P<0.05)。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安全、 有效, 其预防后循环缺血事件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再狭窄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南京鼓楼医院2004-2013年间收治的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73例,均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访(55.7±17.31)个月,记录其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病变部位、术前术后椎动脉直径、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等,分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以及再狭窄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随访期间28例出现再狭窄,145例未出现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为16.2%.2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冠心病、血管直径、支架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狭窄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和颅外V1段、颅内V4段支架植入位置均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HR:4.31,95%CI: 2.99~18.76,P=0.042)为再狭窄危险因素.再狭窄组卒中发生风险明显高于非再狭窄,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再狭窄组卒中终点事件风险高(OR: 0.141,95%CI: 0.016~1.221,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高脂血症是再狭窄独立危险因素,再狭窄患者发生卒中事件风险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紫杉醇药物支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至2006年12月于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入选72例冠脉造影患者,48例患者行冠脉内单支架置入术,随机分为紫杉醇药物支架组(PES组)和金属裸支架组(BMS组)各24例,24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患者术后1d、术后6个月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与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NMD)。冠脉支架置入患者,通过冠脉内灌注乙酰胆碱(Ach)、硝酸甘油,利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测量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与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结果:术后6个月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PCI)病人中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7%±3.2%vs11.4%±4.2%,P〈0.01),NMD两组无差别(P〉0.05)。PES组术后6个月FMD明显低于术后1d(4.6%±2.3%vs8.7±2.9%,P〈0.05),BMS组术后6个月与术后1dFMD无差别(7.8%±3.4%vs8.5%±4.6%,P〉0.05)。术后6个月PES组FMD功能低于BMS组(4.6%±2.3%vs7.8±3.4%,P〈0.01),NMD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PES组术后6个月Ach灌注激发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低于术后即刻(-32%±3%vs-8%±2%,P〈0.01),BMS组术后6个月Ach灌注激发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与术后即刻无明显差别(-6%±3%vs-4%±2%,P〉0.05)。术后6个月PES组Ach灌注激发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低于BMS组(-32%±3%vs-6%±3%,P〈0.01),两组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无差别(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支架置入后6个月冠脉血管内皮功能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因素,为预防再狭窄、提高介入治疗的预后疗效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成功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68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是否在支架内发生再狭窄(比原位血管直径狭窄>50%),分为狭窄组52例和未狭窄组11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植入支架、生化指标、生活习惯差异,分析引起支架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狭窄组的糖尿病和急性心梗患病率、脂蛋白a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未狭窄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运动率低于未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换.05);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脂和高血压患病率、支架长度、饮酒吸烟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冠脉支架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医生和患者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提高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炎症因子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对7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CHD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136例。入院当日详细记录2组患者病史,进行体格和血常规检查;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肝、肾功能等。对2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年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吸烟:63.9%(55/86)比48.5%(66/136),高血压:77.9%(67/86)比64.7%(88/136),糖尿病:50.0%(43/86)比22.8%(31/136),白细胞计数:(8.8±1.2)×10^9/L比(7.1±2.5)×10^9/L,C反应蛋白:(15±26)mg/L比(7±16)mg/L,纤维蛋白原:(3.6±0.8)g/L比(3.3±0.9)g/L,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炎症因子白细胞、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PCI术后支架再狭窄有明显影响,传统危险因素吸炯、糖尿病、高血压明显影响PCI术后炎症的恢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任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48+52-48,52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支架植入,常规用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30.6±15.2)%、(58.8±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3%vs.22.2%,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丹参滴丸防治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本院诊治的7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丹参滴丸)和观察组(普罗布考联合丹参滴丸),治疗6个月,对两组冠脉造影情况、术后再狭窄率、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改善冠脉造影指标,显著降低术后再狭窄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都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布考联合丹参滴丸能够有效防治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 15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分为Ⅰ、Ⅱ、Ⅲ三组,Ⅰ组98人,植入手术后再狭窄或病变的次数为0;Ⅱ组42人,植入手术后再狭窄或病变的次数≤1;Ⅲ组10人,植入手术后再狭窄或病变的次数≥2,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Ⅱ组、Ⅲ组患者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20mm、支架直径〈3mm、C型病变、弥散病变、开口病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Ⅰ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20mm,支架直径〈3mm,C型病变都是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关的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20mm,支架直径〈3mm,C型病变都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风险因素探析。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术后8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35例存在狭窄定为观察组,65例未发生狭窄定为对照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逐步分析CRP、ALP、血浆STIM1水平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CRP、血浆STI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浆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CRP、STIM1升高和ALP下降是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血浆STIM1、CRP与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呈正相关,ALP与PCI术后ISR成负相关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Enterprise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16例Enterprise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2.86%(15/16),术后6月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内狭窄率为6.6%,仅1例出现支架内狭窄。结论 Enterprise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安全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中的变化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分析7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在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72 h及复查冠脉造影前的超敏hs-CRP水平;术后6个月行冠脉造影复查后分为再狭窄组(10例)及无再狭窄组(68例);比较两组hs-CRP水平。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两组各项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所有患者的hsCRP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升高,而且再狭窄组患者术后72 h hs-CRP水平高于无再狭窄组(9.81±4.76 vs6.64±2.89,P〈0.01),术后24 h时再狭窄组hs-CRP水平高于无再狭窄组(3.77±1.52 vs 2.43±1.05,P〈0.05)。结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24 h、72 h时hs-CRP明显增高时,提示患者可能出现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6,(13):221-224
目的回顾性分析球囊扩张式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4例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采用植入球囊扩张式支架的方法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4~16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技术成功率、脑卒中复发率、死亡率、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结果治疗前此34例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1.23±7.57)%,术后平均狭窄率为(7.82±9.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为(0.54±1.24),与治疗前(0.59±1.8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过程中患者脑卒中复发率为5.88%,死亡率为2.94%,围手术期并发症率为0,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0。结论采用植入球囊扩张式支架的方法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预防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糖尿病LASO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每组患肢均为49条。对照组在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INR 达2.0~3.0后停用)和华法林(6个月),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患肢的再狭窄发生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在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最小腔内直径(MLD)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再狭窄发生率(R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D-二聚体(D-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B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单独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更加有效的预防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建岭  靳宗伟  赵霞  张立新 《河北医药》2014,(14):2131-2133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方法对18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评估椎动脉的狭窄率及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狭窄率测量的方法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协作研究组(NASCET)标准,临床体征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并对所有病例行短期随访。结果术后造影显示椎动脉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率小于20%。NIHS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临床随访中,18例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结论脑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药物涂层支架(DES)对防治冠状动脉高危病变和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126例接受雷帕霉素或紫杉醇DES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为DES组,至少具备下列情况之一: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前降支病变;小血管病变(直径≤2.5mm);靶病变再狭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和狭窄程度等因素相匹配的146例行普通支架(BMS)术的冠心病患者为BMS组,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等主要心脏事件(MACE)。结果DES组合并糖尿病、左前降支植入支架数均明显高于BMS组(P〈0.01);DES平均内径较BMS显著为小(P〈0.01)。MACE发生率DES组(6例,4.8%)显著低于BMS组(40例,27.4%)(P〈0.01)。结论DES能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高危病变和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率,进而减少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