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3胰腺囊性肿瘤共识解读 胰腺囊性肿瘤(PCNs)以胰管或腺泡上皮细胞增生、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为主要特征,主要包括浆液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实性假乳头状瘤等。近十几年来,随着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超声内镜(EUS)等诊断技术的进步,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康文全  付剑云 《医学综述》2013,19(15):2757-2761
胰腺囊性病变为一组异质性疾病,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对其自然病史知之其少,大多无症状,多为其他原因影像检查时偶然发现。最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包括胰腺假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和实体假乳头状肿瘤。多种方法包括影像学、细胞学和囊液分析对诊断有帮助,但鉴别诊断具挑战性。不同类型的胰腺囊性病变处理显著不同。胰腺假性囊肿和浆液性囊腺瘤为良性病变,无症状时无须切除。而黏液性囊性病变如黏液性囊腺瘤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则具恶性倾向,这些病例常有外科切除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特点,为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4年南京医科大学上海一院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并最终经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纳入82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其中假性囊肿26例,先天性囊肿2例,潴留囊肿4例,浆液性囊性肿瘤14例,黏液性囊性肿瘤1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7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囊性变1例。超声、CT、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超声内镜(EUS)对囊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6.6%、30.4%、37.8%、20%、40%及77.8%。16例胰腺假性囊肿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壁内引流术,余66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胰腺囊性病变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CT、MRI和EUS为囊性病变诊断的重要方法,对除假性囊肿外的其他病理类型,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上皮性囊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17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加以总结,以此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结果:胰腺上皮源性囊性肿瘤少见.约占胰腺肿瘤的10%。恶性肿瘤中只有2%~4%为囊性。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浆液性囊腺瘤(5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其中1例为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6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3例)。除浆液性囊腺瘤外,其他均属于恶性或潜在恶性肿瘤。结论:胰腺囊性肿瘤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需综合判断,除分析囊腔的大小、形态、囊壁及分隔等表现外,还应结合临床资料。胰腺囊性肿瘤都具有其特征性的CT和MRI征象,可以对大部分肿瘤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胰腺肿瘤的根据解剖学分类可分为实性、囊性或导管内肿瘤等。而胰腺囊性病变主要包括囊腺瘤、胰腺假性囊肿、囊腺癌、潴留囊肿、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等。胰腺囊腺瘤在病理上又可分为黏液性囊腺瘤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术(EUS-FNA)在常规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不明原因胰腺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鼓楼医院因胰腺占位原因待查住院病例,筛选出所有进一步接受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术检查的病例,总结资料完整的共94例.回顾性分析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EUS病变大小及部位、EUS表现特点、病理结果分析、最终病因分布、EUS-FNA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 胰腺占位病变位于胰头的55例,位于胰体17例,位于胰尾22例.病变最小0.93cm×0.91cm,最大7.50cm×6.40cm,平均3.49cm×2.78cm.EUS-FNA检查病理结果阳性并明确诊断的7 1例,阳性率75.5%,之后选择手术并术后病理诊断22例.最终确诊的病例87例,分析病因分布为胰腺癌37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5例,慢性胰腺炎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7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癌5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3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2例,胰腺囊肿3例,胰腺结核2例.结论 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明确诊断是消化科的难点,EUS-FNA对于胰腺占位性疾病尤其是胰腺相关恶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胰腺囊性肿瘤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约占全部胰腺肿瘤的2.2%~15.9%。胰腺囊性肿瘤根据其病变的病理性质分为良性、恶性和交界性;广义的囊性肿瘤主要包括四种类型: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SCN)、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创新》2016,(21):46-50
目的:深入研究胰腺囊性病变的CT影像特点,寻找不同病理类型病变的影像特异性,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本院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分析CT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结果:真性囊肿3例,假性囊肿5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2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癌)5例,实性乳头状瘤4例。结论:CT对于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44例。结果 (1)黏液性囊腺瘤(MCN)17例,位于胰腺体尾部11例,多表现为大囊性病灶,边界清楚,部分可见壁结节及分隔,平均直径约73.0mm,6例发生恶变;(2)浆液性囊腺瘤(SCN)11例,年龄在48~73岁,微囊型8例,其中5例表现为放射状排列间隔,寡囊型2例,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3)导管内乳头状瘤(IPMN)8例,男性6例(75%),平均年龄55岁,分支胰管型5例,主胰管型3例,所有病灶均与胰管相通,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4)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8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9岁,均为囊实性病变,其中5例病变有出血。结论本文通过分析胰腺囊性肿瘤CT和MRI影像特点及鉴别要点,以提高该病的术前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动态增强与增强CT检查对胰腺囊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邓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9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均先后进行增强CT和MRI动态增强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进行确诊。比较MRI动态增强与增强CT检查对胰腺囊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经病理进行确诊,包括假性囊肿21例,黏液性囊腺瘤17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1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囊性胰腺癌8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真性囊肿3例。MRI动态增强检查对胰腺囊性疾病的检出率(77例,97.47%)高于增强CT检查(69例,8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与MRI动态增强检查对胰腺囊性疾病的诊断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其中MRI动态增强检查的检出率更高,为病情评估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SCT和MRI影像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IPMN患者11例,进行MSCT和MRI检查,探讨该疾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影像学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为胰腺单发或多发囊性病灶与主胰管相交通、主胰管节段性或弥漫性扩张、病灶内见结节样充盈缺损及纤维分隔等征象。结论 MSCT、MRI均可较好地显示出病变的细微结构及其周围组织情况,对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治疗方案、病理结果以及随访情况。结果39例胰腺囊性肿瘤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10例(25.6%),黏液性囊腺瘤(MCN)7例(17.9%),浆液性囊腺瘤(SCN)12例(30.8%),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15.4%),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10.3%)。患者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CT和MRI对胰腺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39例中手术治疗30例,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1例,内镜下胰管支架内引流2例,保守治疗6例。胰腺囊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随访3~60个月,1例发生术后远处转移;保守治疗及内引流术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肿瘤进展或症状反复。结论 CT及MRI是胰腺囊性肿瘤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胰腺囊性肿瘤总体预后好,主张积极手术,功能保留性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胆胰管内超声内镜检查(IDUS)在胰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间行IDUS的63例胰腺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IDUS均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时用经导丝的UMG20-29R腔内超声探头扫查胰腺。比较IDUS与CT、MRI、超声内镜(EUS)及腹部B超等5种方法在诊断胰腺疾病中的区别,以进一步评估IDUS在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IDUS对慢性胰腺炎(23例)、胰腺癌(10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T,25例)、胰腺囊腺瘤(4例)的诊断准确率和Kappa检测值分别为93.7%(59/63),0.854;100.0%(63/63),1.00;90.5%(57/63),0.898以及96.8%(61/63),0.848。IDUS诊断准确率和Kappa检测值均优于其他4种方法 ,并且对1例胰腺囊腺癌也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结论 IDUS对胰腺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胰腺囊性肿瘤的MS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的MSCT资料,其中浆液性囊腺瘤8例、粘液性囊腺瘤6例、粘液性囊腺癌4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胰腺转移瘤2例。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8例浆液性囊腺瘤中,6例表现为"微囊型",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病灶边界清楚,由数个直径约1mm~2cm的小囊组成,中心有星状纤维瘢痕;2例表现为"大囊型",病灶由单个薄壁大囊构成,中心无星状瘢痕;6例粘液性囊腺瘤均表现为多房大囊性病变(直径〉2cm),类圆形或形态不规则;4例粘液性囊腺癌表现多房大囊性病变,囊壁厚并见壁结节,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4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表现为多发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伴胰管节段性扩张;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表现为肿瘤内大范围囊变、坏死低密度区,囊壁厚薄不均匀,囊内见软组织密度样突起;2例胰腺转移瘤原发病均为肺癌,胰腺病灶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影。结论胰腺囊性肿瘤较为少见,掌握胰腺囊性肿瘤的不同MSCT征象,有助于我们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李晋荣 《中原医刊》2007,34(2):17-19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其中超声检查5例,CT扫描7例,磁共振成像(MRI)扫描4例。结果 CT检查发现胰腺囊实性低密度占住性病变,造影增强后肿瘤包膜强化明显,动脉期实性部分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明显强化,但仍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部分不强化。MRI在T1WI、T2WI上呈现混杂信号,实性成份在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造影增强扫描呈不均性的中高强化。B超发现胰腺低回声囊实性占位。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其影像特征并注意与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粘液性囊腺瘤(癌)、浆液性囊腺瘤(癌)、胰腺癌囊变、胰腺假囊肿等进行鉴别。术前一般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CT表现,分析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临床、CT资料。结果①主胰管型2例,CT主要表现为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其间可见分隔,增强后囊性区域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强化。②混合型1例,胰腺呈低密度改变。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探讨MSCT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56例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结果 (1)假囊肿18例:单房囊性病灶,10例壁薄,无强化;8例壁厚,均匀线样强化。(2)真囊肿2例,单房囊性病灶,无强化。(3)肠源性囊肿1例,单房囊性病变,壁略厚且有强化。(4)8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中央可见星芒状钙化,增强后分隔强化;6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增强后病变无强化。(5)黏液性囊腺瘤5例:2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3例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增强后壁有强化。(6)囊腺癌5例,肿瘤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其中4例伴肝脏转移,1例伴邻近血管受侵征象。(7)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3例为囊实混合性,4例以实性为主,3例以囊性为主。其中2例肿瘤有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门静脉期延时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8)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囊性病变与扩张胰管相通,病灶内可见壁结节。(9)胰腺癌伴囊变4例及胰腺囊性转移瘤1例。结论 MSCT及后处理技术能很好显示胰腺囊性肿瘤内部结构及邻近脏器、血管受累改变,对其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在小胰癌的诊断、TNM分期和预测可切除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确诊的10例肿瘤直径≤3cm的胰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以及B超(US)、螺旋CT、超声内镜(EUS)检查资料。结果10例小胰癌患者肿瘤平均直径1.92cm(0.8~3cm);US检查有5例(50%)胰腺病变,螺旋CT检查有7例(70%)胰腺病变,超声内镜检查胰腺均有改变。EUS诊断肿瘤侵犯门脉系统的准确率100%,对肠系膜上动脉的浸润的诊断准确率略低;对肿瘤T分期的准确率90%,N分期为70%,“TN”分期为60%,根据EUS诊断10例患者均可行手术切除,而术中发现2例患者失去手术时机,阳性预测值80%。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对小胰癌的诊断、分期及可切除性的评估有重要意义,超声内镜是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影像技术中对小胰癌显示最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杰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7):16-18
胰腺囊性肿瘤传统上仅分为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近年来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肿瘤类型。1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肿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Neoplasms)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肿瘤的特征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乳头衬复粘液细胞,乳头可很小,也可形成较大的结节性肿块。此瘤常伴有导管内大量粘液积聚而导致导管的明显扩张。因此,文献中[1~4]亦曾称为粘液性导管扩张、粘液过度分泌性肿瘤。因其明显的乳头状生长方式故亦称胰管的绒毛状腺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这组肿瘤约占胰腺肿瘤的5%左右,通常发生在60~80岁的老人。某…  相似文献   

2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又称胰腺乳头状和实性上皮性肿瘤,胰腺囊实性肿瘤,乳头状囊性上皮肿瘤。我们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并经CT、超声检查的胰腺囊实性肿瘤9例,通过对这些病例的CT及超声征象的回顾性分析,讨论本病的共同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这类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