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石膏溶出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配伍对石膏溶出量的影响,探讨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用EDTA络合测定法测定硫酸钙的含量。结果麻黄、杏仁和甘草对方中石膏溶出量的影响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杏仁与甘草、杏仁与麻黄、甘草与麻黄对石膏溶出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杏仁、麻黄增加了石膏的溶出量,甘草降低石膏的溶出量。  相似文献   

2.
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配伍对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含量。结果石膏对方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甘草、麻黄对苦杏仁苷含量影响不显著,麻黄与甘草、麻黄与石膏、甘草与石膏对苦杏仁苷的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石膏降低了全方药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Ca2+)溶出量变化,探讨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各单味药物、不同配伍条件下和不同浸泡和煎煮时间药液中Ca2+含量。结果:各单味药物中均含钙,其中石膏含钙量最高,其次为麻黄和甘草,杏仁含钙量最低。当石膏与其它药物配伍合煎后,药液中Ca2+溶出量除石膏与甘草配伍略微增高外,其余各组均降低。各单味药和复方药液中Ca2+含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但复方实测药组液中Ca2+含量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较为缓慢,石膏和复方理论组药液中Ca2+含量下降迅速。结论:除石膏与甘草配伍能增加其Ca2+溶出量外,其余双味药味药、三味药和复方配伍均可降低石膏Ca2+溶出量。增加浸泡时间可使药液中Ca2+溶出量增高,增加煎煮时间并不能使药液中Ca2+含量持续升高,反而在达到峰值后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石膏与麻黄、杏仁、甘草复方配伍意义并不在于增加药液中Ca2+含量,而是可使药液中Ca2+含量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不同配伍条件下麻杏石甘汤中钙离子溶出规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Ca2+)溶出量变化,探讨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各单味药物、不同配伍条件下和不同浸泡和煎煮时间药液中Ca2+溶出量。结果:除杏仁外各单味药水煎药液中均含钙,其中石膏Ca2+溶出量最高,其次为麻黄,甘草Ca2+溶出量最低。石膏与其他药物配伍合煎,使药液中Ca2+溶出量降低。石膏单煎药液中Ca2+溶出量最高,其次为石膏、甘草配伍组,石膏、麻黄配伍组和石膏、杏仁配伍组,石膏、麻黄、甘草配伍组最低,复方配伍组药液中Ca2+溶出量仅高于石膏、麻黄、甘草配伍组。石膏和复方药液中Ca2+溶出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煎煮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但复方实测药组液中Ca2+溶出量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较为缓慢,石膏组和复方理论组药液中Ca2+溶出量下降迅速。结论:石膏与麻黄、杏仁、甘草2味药、3味药和复方配伍均可降低药液中Ca2+溶出量。增加浸泡时间可使药液中Ca2+溶出量增高,增加煎煮时间并不能使药液中Ca2+溶出量持续升高,反而在达到峰值后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石膏与麻黄、杏仁、甘草复方配伍意义在于使药液中Ca2+溶出量保持在一个较高且稳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的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内标法,选取芦丁为内标,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67 cm×75μm,有效长度60 cm)为分离通道,以12 mmol·L-1硼砂-乙醇(90:10)为电泳介质,分离电压25 kV,检测波长215 nm。结果:在上述条件下,苦杏仁苷在20 min内得到很好的分离,在0.31~6.21 m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麻杏石甘汤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麻杏石甘汤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文颖  于海兰  杨澍平  薛昕 《中草药》1999,30(10):750-751
麻杏石甘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生石膏和炙甘草组成。有辛淳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热炽盛的肺炎和热邪犯肺的哮喘,疗效甚佳。我们依照“生、赭石在复方汤剂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1]的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制测定了其中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加以分析比较和探讨。1仪器及材料日立180-8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硝酸(优级纯),高氯酸(分析纯),二次蒸馏水;麻杏石甘汤组方[2]:麻黄6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24g 。在方剂学中,根据症状的不同,石膏用量可5倍于麻黄…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麻黄及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方法:电泳缓冲液为50 mmol·L~(-1)硼砂/20 mmol·L~(-1)苏氨酸缓冲溶液(1 mol·L~(-1) NaOH溶液调pH至9.27);紫外检测波长210 nm,分离电压15 kV;以苯巴比妥为内标物,采用压力进样(10 cm×20 s),柱温室温.结果: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3~213,8.4~84 mg·L~(-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6,0.999 5,检测限分别为1.45,1.48 mg·L~(-1),定量限分别为4.81,4.93 mg·L~(-1).将该法用于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98.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经济、灵敏度高,麻黄及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及伪麻黄碱可获得满意的分离,可作为麻黄和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中甘草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石膏对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汤剂和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两种汤剂中甘草酸含量,选Diamonisl C18柱,流动相甲醇-0.2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10.3530mg/g,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9.6322mg/g.结论: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材配伍麻杏石甘汤中盐酸麻黄碱定性定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尉小慧  毕云生 《中医药学刊》2003,21(9):1485-1486
目的:考察不同药材组合方式对麻杏石甘汤方药中盐酸麻黄碱溶出的影响。方法:将方药组合成15组,用半仿生提取法提取,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盐酸麻黄碱进行定性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15种组合层析行为无明显差异,盐酸麻黄碱含量以A C B D最大。结论:麻黄和石膏,甘草和苦杏仁合煎时盐酸麻黄碱溶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中甘草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石膏对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汤剂和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两种汤剂中甘草酸含量,选Diamonisl C18柱,流动相甲醇-0.2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10.3530mg/g,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9.6322mg/g.结论: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1.
麻杏石甘汤麻黄碱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麻杏石甘汤中不同组方配伍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混料均匀设计对麻杏石甘汤进行拆方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处理,对回归方程的各项系数进行偏相关检验;并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回归方程Y=4.367 193 47+7.752 707 437X2+1.255 719 704 1X3有意义(r=0.856 64,P=0.018 9),通过回归方程和偏相关检验,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麻黄碱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苦杏仁和石膏,其中苦杏仁的影响为极显著、石膏的影响为显著。结论: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的苦杏仁以及石膏共同作用,影响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麻黄碱的含量,其量效关系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和研究祖国医学时,中药是一重要环节,这也是我国新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使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与现代医药学相结合,创造我国的新医药学,实为目前迫切的任务,为此选择了临床上常用而有显著疗效的麻杏石甘汤,对它的药理作用加以分析,既根据祖国的医学知识,也采用了现代科研成果,重点探讨其复方的作用,同时对单味药的作用也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生物热力学的角度,探讨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的药性差异的客观真实性。方法:采用微量量热学方法,分别测定在中药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不同浓度水煎液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的热谱图(即热功率-时间曲线,P-t图),并根据热动力学模型lnPt=lnP0+kt,计算得到一系列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中药药性理论,综合分析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的药性差异。结果: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且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其抑菌作用逐渐增强。但温热药方麻黄汤较寒凉药方麻杏石甘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弱,同时,从热动力学参数中的最大热输出功率计算结果也表明,麻黄汤作用于细菌生长代谢时,所释放的热量要高于麻杏石甘汤,两者存在较稳定的差异。结论:应用生物热力学方法进一步探索和验证了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的药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大叶性肺炎的疗效。方法:9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疗程7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效果佳,与常规抗炎、对症治疗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麻杏石甘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辅助检查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可显著加快小儿肺炎的恢复时间,并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用针刺联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临床痊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48%结论:针刺联合加味麻杏石甘汤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汪秀芳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3):73+75-73,75
咳嗽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手段较多,但疗效一般。笔者自2007年9月~2011年11月以来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效果肯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汤治疗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汤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均获得明显改善。治疗组肺炎患者总有效率是92.5%,优于对照组72.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汤治疗小儿肺炎的方法可有效增强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避免副作用发生,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