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痴呆病初期难以觉察据美国报纸报道,有早老性痴呆病患者的家庭中约有1/5未能觉察记忆力丧失等痴呆迹象。夏威夷大学研究老化问题的专家说,这种情况的结果是许多早老性痴呆病患者失去了参与计划自己的长期护理或家庭财务问题的一些最后的机会。他说,有些痴呆是可以预...  相似文献   

2.
认知障碍是抑郁症常见症状之一,严重程度有时类似脑器质性痴呆。目前常称作抑郁症痴呆综合征(DSD),即伴发于未查出器质性因素的原发性抑郁障碍的可逆性认知障碍症状群(以往称作“假性”痴呆)。在临床上,痴呆性疾病也可伴抑郁症状,抑郁性障碍和痴呆性疾病也可并存。因此,DSD与上述两种情况有时较难鉴别,本文就有关DSD的研究作一综述。1DSD是客观存在抑郁症与认知障碍的密切关系较为明确。一些随访研究提示,出院时诊断为“痴呆”的病例,数年后随访将原诊断改为抑郁性障碍者约占8~10%。有报道将诊断为痴呆性疾病的病人收入…  相似文献   

3.
崔青松 《医学信息》2010,23(17):3254-3254
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所致的痴呆综合症,出现痴呆,包括记忆障碍,智力减退,定向障碍,人格障碍。病人表现为记忆,语言,注意力,知觉,逻辑思维等障碍,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通常伴有人格和情感改变。  相似文献   

4.
编码阿朴脂蛋白E(APOE)基因的∈4等位基因与早老性痴呆病有强相关性,但其诊断价值仍不清楚。方法 参考26个早老性痴呆疾病中心诊断痴呆标准,本文综述了2188例临床诊断和尸检获得诊断患者资料,借病理学证实早老性痴呆病为标准,评价APOE∈4等位基因的存在或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运用复合变异分析法测算病理证实早老性痴呆病的试验前后概率,以估价APOE基因型实用价值。结果 2188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早老性痴呆病的有1833例,尸检病理证实诊断的有1770例。临床诊断早老性痴呆病的占62%,病理…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城区老年期痴呆三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研究对北京城区社区中1986年曾接受痴呆患病调查的1090名60岁及以上老人,采用相同的工具,方法和诊断标准,进行了三年后的随访调查。应答率为75.7%。中、重度痴呆年平均发病率为3.0%,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脑血管性痴呆多于原发性退行性痴呆,二者之比3:2。痴呆病人平均病程8.0年,死因是非特异性的,其死亡危险性是同龄人的三倍。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性痴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血性脑血管病性痴呆李巍,严徽瑾(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吉林132001)脑血管病性痴呆是80年代世界医学面临的新挑战,脑血管病性痴呆在各地发病不一,在欧洲占65岁以上老人痴呆发病率的10~15%,在日本占60~70%[1],在我国占60.8%[2...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神经心理测查、脑电活动与CT/MRI影像变化对比研究13例Alzheimer痴呆和12例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病人之间的差异,发现Aizheimer痴呆的神经心理障碍较全面,多发性梗塞性痴呆为非全面性障碍。在脑电地形图上二者的θ频段两半球的对称系数不同、两组痴呆在CT/MRI影像变化显示两半球脑萎缩的对称性有差异,并对其差异的产生机制及相互关系作了初步探讨。以上的变化可以为临床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联合延迟记忆测验对MMSE筛查痴呆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联合延迟记忆测验对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筛查痴呆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对流行病学调查抽取的301人,应用MMSE和延迟记忆测验进行痴呆筛查,痴呆诊断按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修订版(DSM-Ⅲ-R)的标准,比较延迟记忆测验与MMSE单独或联合应用筛查痴呆的效度和信度。结果:以MMSE(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为阳性)作为筛查痴呆的指标,其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85.40%、52.43%、47.56%、14.60%;以物体记忆测验进行延迟记忆测试。得分≤10分作为判断痴呆的指标,其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4.45%、92.07%、7.93%、25.55%:将MMSE和延迟记忆测试并联筛查痴呆,其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5.62%、49.39%、50.61%、4.38%:将MMSE和延迟记忆测验串联筛查痴呆,其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64.23%、95.73%、4.27%、35.77%。结论:MMSE和延迟记忆测验并联可显著提高痴呆筛检的敏感性。降低假阴性率,减少漏诊,适用于痴呆流行病学调查;MMSE和延迟记忆测验串联可显著提高痴呆诊断的特异性,降低假阳性率,减少误诊,对早期诊断痴呆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与痴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NTBE,Neuropsychological Test Battery for Elderly)在痴呆诊断中的参考价值。方法:1.横断面研究,在国内15个省市中取样,根据DSM-Ⅳ标准将受试者分为痴呆组与正常老人两组,全部被试接受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体退化量表(GDS)和NTBE测评。结果:共纳入正常组919例,痴呆组69例。NTBE诊断痴呆的敏感性为85.7l%,特异性为92.82%。结论:NTBE用于辅助诊断痴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004痴呆老人遗传因素[日]/山县然太朗…//日卫志.-1995,50(1).-365老年性痴呆原因中,,脑血管性痴呆和早老型痴呆病占大部分。有关其危险因素研究很多。尤其早老型痴呆病与载脂蛋白E(ApoE)的关系受到重视。本文对老年性痴呆相关ApoE...  相似文献   

11.
脑梗塞及梗塞后痴呆与PRVEP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梗塞及梗塞后痴呆与PRVEP的相关研究邹建芳,岳文浩,江虹,卢宗玉山东医科大学血管型痴呆中以多梗塞性痴呆多见。目前诊断痴呆的方法多采用神经心理测验以及颅脑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等其它辅助检查。脑诱发电...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脑梗塞智能障碍临床观察焦帼范,马琳,刘晓丹西安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关键词多发性脑梗塞,HDS量表,CT,痴呆我科收集6年来收治的脑血管病中诊断为MI的患者64例,其中11例发展为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就其临床特点、CT表现、转归及与痴呆关...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i氏血管闭塞改良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用高压氧进行治疗,水迷宫和跳台试验观察痴呆大鼠治疗前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HBO1组和HBO2组,经过20次高压氧治疗后,其在水迷宫和跳台试验中的成绩比未治疗组有明显提高。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脑诱发电位在痴呆诊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邹建芳,岳文浩山东医科大学WHO将痴呆定义为一种综合征,呈慢性或进行性病程,可见定向,记忆、理解及判断力障碍,并伴有影响脑功能的器质性病变。目前诊断痴呆的方法常用的有神经心理学测量以及CT(断层扫描)、EEG(脑电...  相似文献   

15.
痴呆是一种大脑退行性疾病,到了痴呆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受损,并丧失了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患者家属对心肺复苏术(CPR)和鼻饲在内的这种维持生命治疗方法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医生的医疗决策。本文调查北京和香港两地痴呆患者家属,询问在患者病情危重和不可治愈的昏迷情况下是否选择CPR,探讨不同文化环境对家属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血管性痴呆智商与P300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2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韦氏智力测验和P300测定,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痴呆组P300异常率为75%,P300各波(P2、N2,P3)潜伏期及P3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300与智决有一定平行关系,与智商合起来对脑血管病痴呆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年痴呆病人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病人的照料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及SCL-90、HAMD、HAMA对75例老年期痴呆病人及65例老年非痴呆病人的主要照料者进行测查。结果:痴呆病人照料者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以及HAMD、HAMA评分显著高于非痴呆病人照料者(P〈0.05~P〈0.001)。结论:老年期痴呆病人的照料者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老年非痴呆病人照料者,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是主要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慢性脑供血不足( 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 sufficiency ,CCCI)是国内外近10年提出的较新病名,被认为是多种疾病如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Alzheimer 病(AD)和 Binswanger病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的病理学过程。发病早期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最终可能导致持久认知与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痴呆和脑卒中。在痴呆的研究中,脑血流量减少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non‐dementia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out dementia ,NVCI)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意大利一项研究显示 NVCI的发生率为9.6%,痴呆的转化率为认知功能正常人群的3倍[1]。而另一项追踪研究显示,146例受试对象,5年中有46%转化为血管性痴呆[2]。这些研究都提示了 NVCI转化为血管性痴呆的高风险性。早期发现CCCI所致的NVCI ,早期给予干预,对预防CCCI所致的 NVCI至关重要。现将CCCI导致NVCI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及与痴呆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正常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自然衰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ADL评定对预测痴呆的作用。方法:用14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3019例正常社区老人进行间隔5年的两次随访并按DSM-Ⅲ-R标准诊断是否痴呆。结果:正常老人ADL平均得分14.95,5年后增加1.43。增幅随年龄增长而加大。痴呆组ADL总分显著高于正常组,且离散度大,5年间平均增加14.49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PSMS得分高以及教育程度低者,发生痴呆的相对危险性大。结论:社区智力正常老人ADL保持良好,自然衰退幅度不大,与年龄有关。如无特殊躯体原因,ADL总分年内上升5分以上,应考虑痴呆可能。  相似文献   

20.
王雅琼  李欣 《解剖与临床》2008,13(2):141-142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痴呆(Alzheimer’disease,AD)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i mpairment,MCI)是界于正常老年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近年研究发现MCI向AD的演化率大约每年为12%左右,该比率较普通人群中痴呆发生率约高10倍,因此,MCI患者存在较高发生痴呆的危险性。研究表明:MCI患者中10%~15%在1a内,40%在2a内,53%在3a内,100%在5a内进展为痴呆。因此,早期确诊MCI为AD的早期提供一个最佳治疗时间窗,预防和推迟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