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刘建红 《微创医学》2002,21(5):685-686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邪相争的过程,辨证论治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根据辨证论治指导原则,通过对中医诊治骨伤科伤筋、骨病及疮疡病因病机的研习,又依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法则,将八法之中"消、托、补"三法应用于临床辨证施治,屡用屡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病位相同、病因同源、病机吻合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的法则。中医治病的法则,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差异。异病可以同治,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共同的病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异病同治"作为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原则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故从"异病同治"出发,探讨天麻钩藤饮在治疗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五苓散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从1990—2010年的20余年间,文献对五苓散治疗内科疾病状况,结果显示五苓散治疗病种繁多,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疾患,提示五苓散所治疗病证,均有相同的病机,即"气化不利",五苓散的临床运用较好的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对古方今用治疗现代疾病提供了较好的参照,也为进一步开展科研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五苓散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从1990-2010年的20余年间,文献对五苓散治疗内科疾病状况,结果显示五苓散治疗病种繁多,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疾患,提示五苓散所治疗病证,均有相同的病机,即“气化不利”,五苓散的临床运用较好的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对古方今用治疗现代疾病提供了较好的参照,也为进一步开展科研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而辨证论治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对疾病的一种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的辨证论治,其实包含了辨证和辨病,二者是有机整体,著名的《伤寒杂病论》 已经有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具体论述,朱肱在其 《活人书》 中更详细阐明了辨病与辨证的结合特点与方法,对指导中医临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证引起的多种不同病症,在辨证病与辨证结合的基础上,灵活加减收到良好的疗效,体现了“异病同治”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一大特点,并以此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略论"异病同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病同治"是与"同病异治"相对的一种治则."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1].二者均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且一直作为最基本的治则指导着临床和科研工作,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若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现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近四十年来 ,随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中医学开展了多学科、多层次地从宏观到微观、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理论的系统研究 ,中医临床实践经历了临床个案总结、经验总结、临床回顾总结、临床对照试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等过程 ,开展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结合研究。促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 ,并逐步形成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疾病分期分型论治与微观辨证论治相结合、同病异证异治、异病同证同治等独特的医学诊断模式与治疗方法 ,在提高临床疗效和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 1世纪生命…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的发展均依赖于"证"的研究。从汉代张仲景伤寒"六经辨证"到明清温病学派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从近代医家"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到当代"辨病与辨证结合",都是历代中医临床发展的创新成果。针对目前的现状,认为应重视"病中求证,证中求病",而且应当是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五苓散方出《伤寒论》,是仲景为治疗太阳病蓄水证所设。《伤寒论》,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著,它不仅为外感疾病提出了完整的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施治的一般规律,有效地指导了各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所以《伤寒论》的法和方,不仅应用于热病,更广泛应用于杂病。五苓散方就不局限于在外感热病中应用,它也是杂病常用方剂。五苓散方剂组成: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方中桂枝辛温解肌发散表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