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化服务流程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优化服务流程前与优化服务流程后的患者各80例划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急诊服务流程,实验组通过加强院前、院内急救的一体化建设,建立预检分诊系统,开通绿色通道,缩小功能区的服务半径,专科前移,建立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等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比较两组的就诊等待时间、急诊诊疗时间、满意度、抢救成功率。结果:优化服务流程后急诊抢救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和急诊全程诊疗时间缩短,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提高。结论:优化服务流程可缩短急诊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及急诊诊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在急诊抢救患者抢救记录与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2013年1月起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将急诊抢救患者护理记录本设计成填空式、叙述式相结合的床旁护理记录单,并与转运交接单合二为一,制订标准化院内转运交接流程应用于急诊护理工作中。结果通过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后,减少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P0.01),缩短护理书写时间(P0.01),同时降低了因沟通不良、交接不清而引起的问题,并且缩短了交接时间。结论 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有利于急诊抢救患者记录与交接,规范急诊抢救护理文书的书写及交接流程,保障患者安全,同时简化抢救和转运交接记录,节约护理书写时间,能够反映患者抢救的连续性、动态性和完整性,规范急诊抢救护理文书的管理,提高急诊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总结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质量管理体会。通过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完善助诊环节,优化严重多发伤急诊抢救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管理,落实了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初步评估、建立静脉通路、执行医嘱等急救护理措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颜皓 《妇幼护理》2021,1(1):101-103
目的 研究标准化急诊宫外孕护理抢救模式的建立与应用价值。方法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急诊科室收治的 138 例异位妊娠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开,展标准化急诊宫外孕抢救模式。 观察总抢救成功率、停留急诊室时间、抢救时间及术中总出血量、急诊护理满意度及护士压力负 担及医生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观察组停留急 诊室时间、抢救时间及术中总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护士压力负担及医生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标准化急 诊宫外孕抢救模式的建立,能够为宫外孕患者提高抢救成功效率,减少患者在停留急诊室时间、 抢救时间和降低手术出血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构建基于工作流理念的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中国中心(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National Center-China,PNC-China)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PNC-China的管理流程。方法 通过质性访谈了解PNC-China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需求及功能设想;结合工作流理论的三大要素,构建PNC-China信息化管理系统初步框架。结果 通过质性访谈,归纳提炼出PNC-China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三大主题,即相关工作流程繁琐,急需信息化工具辅助;文件管理工具较落后,急需实现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合作管理欠规范,急需实现标准化。结合需求及功能设想,构建出PNC-China信息化管理系统的3个功能框架,即PROMIS中文版翻译工作流程框架、临床检验工作流程框架及临床应用工作流程框架。结论贴合PNC-China工作内容和流程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上海护理》2021,21(7):5-9
目的初步构建基于工作流理念的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中国中心(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National Center-China,PNC-China)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PNC-China的管理流程。方法通过质性访谈了解PNC-China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需求及功能设想;结合工作流理论的三大要素,构建PNC-China信息化管理系统初步框架。结果通过质性访谈归纳提炼出PNC-China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三大主题,即相关工作流程繁琐,急需信息化工具辅助;文件管理工具较落后,急需实现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合作管理欠规范,急需实现标准化。结合需求及功能设想,构建出PNC-China信息化管理系统的3个功能框架,即PROMIS中文版翻译工作流程框架、临床检验工作流程框架及临床应用工作流程框架。结论基于工作流理念,贴合PNC-China工作内容和流程构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医院急诊管理软件,并应用于急诊临床医疗工作。方法:采用微软可视化编程工具Mi—crosoftVisualFoxPro开发软件,自主开发适用于医院急诊管理的计算机辅助专家系统。医务人员通过该系统随时查阅急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可以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结果:系统主要包括急诊流行病统计分析模块、急诊患者抢救质量控制模块、急诊患者抢救临床路径管理模块、急诊患者护理程序管理模块、急诊医学培训管理模块,并可对急诊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论:该软件可以满足急诊临床抢救需要,并可作为管理、科研、培训之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对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收集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实施前后1年急诊护理质量、工作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发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及健康知识普及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后急诊基础护理、特级护理、病房管理、文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急救药品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患沟通、业务水平、健康教育、满足需求及时性及总体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急诊抢救成功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提高(P<0.05),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患沟通管理流程能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降低护患纠纷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精益管理学方法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诊治流程进行再造,观察其对严重创伤患者疗效结果。方法:记录并分析原有创伤患者急诊诊治流程的步骤及耗时、抢救结果、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运用精益管理学方法重新设计严重创伤患者急诊诊治流程,并记录新流程下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抢救结果、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流程改造,危重创伤患者急诊停留时间从72±15分钟缩短为51±18分钟(P0.05),改造后停留时间缩短有统计学意义;创伤危重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从78%提高到93%(P0.05),患者满意度从65%提高到91%(P0.05)。结论:运用精益管理学方法对严重创伤患者流程再造可减少了危重创伤患者急诊停留时间,使急诊患者滞留现象减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完善急诊绿色通道的流程,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值得在临床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急诊抢救作业流程实施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的急诊抢救作业流程可为患者在第一时间提供最适宜的救治,以最快速度为急诊患者提供便捷优质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生存质量。我院近年来逐渐形成了急诊门诊-急诊导管室-急诊CCU等抢救作业流程,效果满意。现将实施体会报告如下。1内科急症抢救作业流程以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治疗(PCI)为例。AMI急诊行PCI抢救作业流程包括:急诊门诊接诊流程、急诊导管室行PCI配合流程、急诊CCU术后护理流程。①急诊门诊接诊流程:接诊患者→通知医生→吸氧→心电血压监护→做18导联心电图、胸前导联定位→建立静脉通路、取左下肢、用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公共突发事件中大批量收治伤员时的骨科护理管理流程。方法:对汶川地震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1410名骨科地震伤员时包括紧急组织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流程革新以及信息管理等的护理管理进行总结、分析、评价。结果:通过高效的护理应急管理,保证了在汶川地震灾害救援中的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伤员的整体救护水平。结论:医院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各部门配合,再造护理管理流程,在灾害医疗救援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突发事件救援初期护理工作的现状。方法查阅文献对国内外突发事件救援初期护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了解中国救援工作存在问题并提出展望。结果现场救援护理操作呈应急操作的集中趋势,突发事件救援初期中国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中国救援专业队伍较少,缺乏统一管理和规范化培训。结论合理配置医学救援人员,使救援体系更加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加快与全球医学救援"一体化"的进程,对提高中国护理人员救援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应急救援中应用鱼骨图分析结合PDcA循环管理,对于提升救援质量的效果评价。方法:根据急救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运用鱼骨图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使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急救中心的救援物资、急救人员、救治流程等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急救中心救援能力得到提升;急救中心救援人员数量增加、急救技能提高、职业认同感增强;急救中心的培训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疗应急救援模式与组织管理体系。结论:通过实施鱼骨图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我院急救中心救援质量得到了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彩玲  赵毅  安育林  殷秀 《现代护理》2007,13(18):1707-1708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新生儿安全转运系统的有效管理。方法建立安全转运系统和转运抢救预案,抓好转运前期准备、中期严密监护及后期紧密衔接3个环节。结果404例危重新生儿得到安全、及时地转运,有效地提高了新生儿的存活率。结论安全转运系统的实施,先进的急救设备,规范的转运系统和转运抢救预案,医护密切配合及熟练的抢救技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美日俄中四国地震医疗救援应急管理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比较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地震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系统,为提高我国抗震减灾医疗应急救援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各官方网站,WHO网站,CNKI、OVI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及主流媒体上与地震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系统相关的信息,归纳、总结和比较各国医疗应急管理机制、法制管理、防范措施和绩效。结果美日俄三国注重危机管理,实行联动管理,有较完善的法律保障;日美两国在日常防范措施上做得最全面,效果最好;我国应急管理结构与各国相似,但投入不足,运行机制与管理不成熟,防范措施不够全面,绩效不理想。结论我国医疗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在借鉴上述三国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国情国策,建立合理的医疗救援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功救治成批烧伤患者的管理模式。方法制订抢救应急预案进行日常演练,患者人院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分组分工,实行小组负责制,并贯穿抢救及护理的全过程。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无死亡及院内感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运用分组式管理方式救治成批烧伤患者,能够规范院内管理流程,缩短等待救治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为成功救治成批烧伤患者提供良好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时间节点管理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台州医院急救中心从2018年7月1日开始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流程中实行时间节点管理。收集2018年台州医院急救中心急诊抢救的严重创伤患者共440例,从2018年1月开始采用统一的入组标准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信息,为期1年。将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入组的2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流程和方法进行抢救救治;将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入组的2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时间节点管理抢救流程和方法。比较两组各抢救环节的滞留时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经过时间节点管理,观察组在建立高级生命支持时间、辅助检查等待时间、拟定治疗方案时间等关键节点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5 min以上,同时各个环节节点的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观察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2.68%,抢救成功率99.55%,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94%,抢救成功率96.30%,两组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时间节点管理能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在急救中心的滞留时间,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At this moment, in the Netherlands, rescue workers are not given any specific standardized training in disaster response or disaster management.After the café fire in Volendam, the Netherlands, on New Year's Eve 2000, around 200 rescue workers were deployed on-sit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cue workers' experiences with regard to their level of preparation for the emergency response. METHODS: In 2002, 30 members of the medical and paramedical personnel were requested to participate in a structured interview, focused on education, task perception, triage and registration. RESULTS: Twenty-seven participated. Twenty-two rescue workers received previous training in emergency medicine. During the alarm phase, 11 rescue workers had a clear perception of their tasks. Twenty-four were involved in triage and injury assessment. Three rescue workers used a protocol for triage and 15 for injury assessment. Twenty-five rescue workers gave on-scene treatment and 15 used a protocol. Eight registered their findings. CONCLUSIONS: Preparation for the emergency response lacked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The use of triage protocols was extremely poor, as was documentation of actions. Slightly more than half of the personnel followed treatment protocols. It is advisable that all rescue workers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uniform principles and protocols regarding disaster management. A dedicated and standardized national disaster management course is needed for all rescue worke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新生儿转运系统的有效管理。方法完善规章制度,重视培训,抓好转运前期准备、中期严密监护及后期紧密衔接3个环节。结果448例危重新生儿得到安全、及时转运,解决了基层医院新生儿急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结论转运系统的安全实施,要有先进的急救设备,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医护密切配合且技术过硬的急救队伍,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