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分布、特点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60例妊娠合并肝功异常患者入院24 h肝功、孕周和妊娠结局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0例患者中,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HV)86例(33.08%),按血清病毒学标志物分类: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78例,丙型肝炎5例,甲型肝炎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各1例(0.3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1例(27.31%),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42例(16.15%),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HG)15例(5.77%),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13例(5.00%),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7例(2.6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5例(1.92%);原因不明19例(7.31%);妊娠合并HV可出现在任何孕期,但以晚期妊娠为主;妊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ICP、AFLP患者均集中于中、晚期妊娠,尤以晚期妊娠显著;HG患者只发生于妊娠早、中期;孕16~18W及34~36W为发生肝功异常的高峰期;分析各病因肝功指标发现,ICP以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增高为主,其它病因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为主,CHB转氨酶增高最显著。CHB、AFLP及ICP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TBA增高,发生黄疸;妊娠肝功能异常患者胎儿早产、宫内窘迫、死胎和产后出血率高于健康孕妇(P0.05)。结论妊娠期肝功能异常主要病因是HV、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ICP,且以晚期妊娠为主。孕16~18W与34~36W是发生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两个主要孕期。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可增加孕妇和胎儿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指标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云浮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妊娠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无合并ICP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合并ICP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甘胆酸、总胆汁酸水平,产后出血量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肝功能指标、甘胆酸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窒息、早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胎、低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HBV感染孕妇合并ICP会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增加,并增加新生儿窒息、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临床应加强管理和治疗无症状HBV感染合并ICP。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凝血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探讨凝血指标与子痫前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子痫前期孕妇及10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常规(HB、HCT、PLT、MPV)、出凝血指标(PT、APTT、FIB)进行检测和比较,并对各组孕妇的子痫、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孕妇相比,子痫前期孕妇的HB、PLT、PT、APTT显著降低,MPV、FIB显著增高,各种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较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的PLT、MPV、FIB的变化更明显,子痫及HELLP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可导致多种严重妊娠结局的发生。子痫前期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PLT、MPV、PT、APTT、FIB等指标可用于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妊娠结局.方法 产检的82例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作为肝功能异常组,再随机选择同期健康孕妇的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妊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及妊娠结局.结果 肝功能异常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 25例、病毒性肝炎18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 15例、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HG)9例;PIH、ICP患者主要发生于妊娠中、晚期,HG患者主要发生于妊娠早、中期,病毒性肝炎以妊娠晚期为主.肝功能异常组孕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早产率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主要病因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毒性肝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以及妊娠剧吐等,增加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5):659-660
目的探讨凝血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39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我院的健康体检者3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凝血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结果研究组的凝血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网织红细胞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39例患者中,漏诊1例,确诊38例,准确率为97.44%。结论针对肝硬化患者可采用凝血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及网织红细胞参数进行联合检测,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利于患者早期治疗,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纤溶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自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5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组患者84例,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89例,妊娠期高血压组患者80例,另选择同时期经体检收治的正常妊娠组孕妇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较正常妊娠组相比PT、APTT较低,FIB、DD、PAI-1较高,具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5.65、7.54、7.67、6.38、6.35,均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t PA无明显差异(t=0.87,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相比PT、APTT、FIB、t PA均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61、0.73、0.62、0.81,均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较妊娠期高血压组相比DD、PAI-1升高,具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5.56、5.23,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较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PT、APTT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4.26、3.91,均P<0.05),FIB、DD、PAI-1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5.11、5.56、6.12,均P<0.05)。结论检测妊娠期孕妇的纤溶及凝血指标,对有效预防并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7例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治疗的57例妊娠晚期肝功能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以妊娠期肝损害为主,其次为乙型肝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两组患者平均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产前平均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羊水Ⅲ度污染率、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早产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肝功能异常的发生原因较多,而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异常所致的不良妊娠结局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的妊娠晚期孕妇,临床上需加以重视,给予规范治疗及管理,以提高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经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伴肝损害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脑梗死不伴肝损害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的外周血标本,分别对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对脑梗死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董其音  周晔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032-403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湖州市妇幼保健院221例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①3组孕妇妊娠合并症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ALT异常者)中,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分别为23.3%、25.6%、20.9%和32.6%,与HBV携带组、正常对照组发生率比较,P<0.05。②3组胎儿围生期结局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ALT异常者)中,死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1.6%、20.9%、16.3%和27.9%,与HBV携带组、正常对照组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易使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高,并使死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升高。肝功能异常对上述症状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凝血、抗凝、纤溶实验室指标,探讨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妊娠患者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患者58例,未孕肝炎患者62例,正常晚孕组62例,对照组56例。检测PT、APTT、D-D、AT-Ⅲ、FDP,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妊娠肝炎组与对照组、正常晚孕组比较,PT、APTT、FDP、D-D、AT-Ⅲ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明显延长,FDP、D-D明显升高,AT-Ⅲ百分比明显降低。妊娠肝炎组与未孕肝炎组比较,FDP、D-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妊娠组与HBe Ag阴性妊娠组比较,PT明显延长,FDP、D-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指标动态观察和综合判断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感染病情判断、临床治疗、预后评估,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95例妊娠肝功能异常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发生率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2003~2004年4217例孕妇肝功能测试(ALT、AST、GGT、TBIL)结果,对肝功能异常孕妇追踪观察整个孕期及产后1周。结果:14个月中有4217例孕产妇进行了肝功能测试,发现95例肝功能异常。其中由妊娠相关因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有44例(占46.32%),非妊娠特异因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有23例(占24.21%),28例孕妇(29.47%)肝酶暂时升高原因未明。95例肝功能异常孕妇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妊娠剧吐1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1例,母儿ABO血型不合10例,妊娠期糖尿病2例;甲、丙型肝炎各1例,乙型肝炎18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与妊娠相关的肝酶异常发生在孕中期(20.00%)和孕晚期(17.89%)相对多于孕早期(8.4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乙型肝炎、妊娠剧吐,是引起妊娠期肝功能异常的主要病因。观察期内无一例孕妇死亡。结论:妊娠期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复杂多样,部分孕妇可有肝酶无特异性的短暂升高。由妊娠相关因素引发的肝功能异常的孕妇其转氨酶(ALT)在产后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妊娠合并甲亢患者妊娠结局及对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75例(每天给予150mg丙基硫氧嘧啶)和高剂量组75例(每天给予300mg丙基硫氧嘧啶),比较两组妊娠结局、肝功能、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和甲亢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ALP、GGT、TBIL、ALT和AST水平增高,TSH、FT4、FT3、TT4、PT、TT、FIB和DD水平降低,治疗总有效率(92.0%)高于低剂量组(77.3%),剖宫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心力衰竭、重度子痫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甲亢、低体重儿等发生率均低于低剂量组(均P<0.05)。结论:高剂量丙基硫氧密啶治疗妊娠合并甲亢,不仅可有效控制甲亢,减轻高凝状态,而且可以改善产妇及新生儿妊娠结局,但药物对患者的肝功能存在一定影响,需密切关注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乳腺癌化疗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和肝功能受损情况,分析影响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接受化疗治疗的2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期间是否发生HBV再激活,分为HBV激活组60例和HBV未激活组23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入院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化疗方案、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基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基线HBV DNA等资料,归纳乳腺癌化疗患者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滴度,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V DNA,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结果 298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HBV再激活60例(20.13%)。HBV激活组患者化疗后血清HBsAg滴度、HBeAg滴度、ALT、AST和TBiL高于化疗前(P<0.05);HBV激活组患者化疗后的HBsAg滴度、HBeAg滴度、ALT、AST和TBiL变化水平分别为(2 786.43±157.69)IU/ml、(64.87±6.15)IU/ml、(50.63±7.97)U/L、(44.72±6.82)U/L和(13.42±1.83)μmol/L,明显高于HBV未激活组(P<0.05);基线HBV DNA阳性(OR=1.992,P=0.025)、基线AST升高(OR=1.923,P=0.037)和基线ALT升高(OR=2.063,P=0.012)是乳腺癌化疗患者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HBV再激活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升高,临床需重点关注化疗患者的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大学生中的现状,探讨TTV感染对HBV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抗-TTV IgM及抗-TTV、IgG,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检测血清TTV DNA,用速率法或终点法检测TTV、HBV感染者血清肝功能指标,用SPSS 13.0软件对各组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TTV DNA阳性率为17.0%(29/171),HBV感染率为10.4%(121/1163),TTV/HBV重叠感染占HBV感染17.4%(21/121).TTV/HBV重叠感染者肝功能损害最重,HBV感染者次之,TTV感染者不明显.结论 大学生中存在一般水平的TTV感染和TTV/HBV重叠感染,TTV感染与HBV感染没有相关性,TTV协同HBV致病,促使TTV/HBV重叠感染者肝损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活动期患者HBV DNA水平与HBeAg状态的分布和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调查337例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载量.MEI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常规方法检测肝功能,同时行超声检查.比较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中HBeAg阳性和阴性、不同Child-Pugh分级和肝癌患者的比例,以及不同年龄患者中不同HBV DNA水平和HBeAg状态患者的比例.结果 80.4%(271/337)患者HBV DNA阳性,31.5%(106/337)患者HBeAg阳性,68.5%(231/337)患者HBeAg阴性.HBV DNA水平越高者中HBeAg阳性者比例越高,HBeAg阴性者比例越低;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中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BV DNA 3~4 lg拷贝/ml患者中肝癌的比例高于HBV DNA<3 lg拷贝/ml患者(P=0.014)和≥7 lg拷贝/ml患者(P=0.009);HBeAg阴性患者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但HBeAg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绝大多数乙肝肝硬化患者HBV DNA阳性,且2/3患者HBeAg阴性.长期抗病毒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HBV感染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倪  王颖  潘洪洋 《中国医师杂志》2007,9(3):333-334,338
目的研究住院肝硬化病人的HBV感染状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EIA、PCR方法。对158例乙肝肝硬化病人的年龄、性别、血清HBV标志物及HBVDNA定量、肝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2.7:1、HBsAg阳性79.7%、eAg阳性42.9%。DNA检测阳性率84.1%、其中eAg阳性组的血清DNA载量明显高于eAg阴性组。与DNA阴性组比较。DNA阳性组呈明显低龄(P〈0.01)、肝功检测ALT、TBIL、ALB明显高值(P〈0.05)。结论住院乙肝肝硬化以男性、HBsAg阳性、eAg阴性、DNA阳性的慢性感染者居多。HBV的活跃复制与肝脏的炎症及进展有关。抗病毒应为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包括肝硬化在内的任何阶段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慢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达1亿多,其中1/3以上是母婴传播所致[1].孕期肝细胞内HBV复制加重肝脏负担,可能诱发相关妊娠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杭州地区孕妇HBV携带及其对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母婴传播及婴儿喂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晚期导致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发生频率以及检测方法上要注意的问题。方法:以2008年9月~2009年8月间的住院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妊娠并发症分类,以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为对照,分析血小板参数、凝血常规四项(PT、APTT、TT、FIB)。结果: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组和妊娠糖尿病(GDM)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值高于对照组;②妊高征组血小板降低、MPV升高、凝血指标未见明显异常。③妊娠糖尿病组的PT、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④妊娠晚期孕妇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妊娠生理性原因和重度妊高征为主(58.4%和20.7%),其他原因还包括:双胎妊娠、母儿血型不合、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结论:多种妊娠相关性疾病可引起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参数异常,同时需要注意鉴别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OPN)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HBV感染血清学标志和HBV DNA的结果分为:A组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组为正常健康志愿者.用ELISA测血清OPN水平,常规方法测定血清ALT、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浓度.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OP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以HBeAg阳性组水平最高,OPN与ALT、AST、TBil呈正相关,与GGT无相关性.结论 OPN可能参与了病毒性肝炎肝脏的炎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常山县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为制订和评价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735名小学生、503名初中生、1029名高中生和608名岁幼儿园学生,用ELISA法测定HBsAg和HBsAb。结果:2875名体检者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2.54%,其中幼儿园学生阳性率0.66%,小学生阳性率为0.95%,初中生阳性率为1.59%,高中生的阳性率为5.25%。幼儿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HBsAg阳性率呈逐阶段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b幼儿园学生阳性率最高,四个组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病毒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取得了效果,1990年代以后出生人群,HBsAg携带率已呈逐步降低;应继续严格的乙型肝炎计划免疫,在人群中建立有效乙型肝炎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