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阴离子间隙(AnionGap,AG)近年来已成为临床上判断酸碱失衡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酸碱失衡时,结合AG值,可避免对混合型酸碱失衡判断上的失误而造成漏论。本文结合日常血气分析及AG值测定,对可能出现漏诊的酸碱失衡类型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测定275例,其中男181例,女94例;年龄4~79岁,平均58.3岁。凡需做酸碱血气分析的患者均同时测定电解质。1.2方法抽取动脉血2ml均以肝素抗凝即时送检。以康宁248型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气,以贝克曼CX7型生化仪CX3部分测定电解质。以简化公式计算AG值,参考范围8~16mmol/L[1]、酸碱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酸碱紊乱的类型及阴离子间隙(AG)的改变。方法 对84例出生时窒息经复苏处理后的新生儿进行动脉血气、血电解质检查并计算AG值。结果 80例(95.2%)存在酸碱平衡紊乱,其中单纯酸碱平衡紊乱29例(36.3%),二重酸碱紊乱44例(55.0%),三重酸碱紊乱(TABD)7例(8.8%)。高AG发生率64.2%,其中轻度窒息组高AG发生率为48%,重度窒息组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AG组与正常AG组Cl^-、HCO3^-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同程度窒息组HCO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H、BE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窒息新生儿酸碱紊乱发生率高,以混合性酸中毒为主,亦可产生三重酸碱紊乱;高AG型代谢性酸中毒多见.其发生率与窒息程度相关。临床应重视AG值的分析,以指导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抗失血性休克的作用和对血气变化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影响。方法:复制家兔长时间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TRH治疗前后及各时相动物血压和血气各参数的变化。结果:TRH组给药后即刻至15min内血压平均升至128土1.3kPa,较生理盐水(NS)组增高71.5%(P<0.01),休克后8hTRH组血压仍较NS组高42.7%(P<0.05)。同时PH平均上升0.16,HCO3平均升高2.30mm01/L,BEb负值减小,平均减小5.73mmo1/L,其中I组A-pH、BEb于4h、8h,HCO3-4hA-和8hA与I组同时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C(a-v)O2和[S(a-v)O2]差分别下降0.78ml/dl、8.36%;血K 平均值下降O.63mmo1/L,II组于休克后8h血K 与I组同时相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BUN、Cr于休克后给予TRH治疗亦有明显下降。II组酸碱平衡紊乱发生为26次(86.7%),I组高达30次(100.0%);混合型酸碱失衡正组为20次(76.9%),I组为27次(90.0%)。结论:TRH对升高血压,改善动物长时间失血性休克时的血气参数、血电解质、肾功能及酸碱平衡紊乱,降低[C(a-v)O2]和[S(a-v)O2]差,均有较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根据AG的概念及有关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作者提出了AG值在基层医院工作中两个方面的意义:1.通过AG值的计算,结合临床症状,评价电解质和[HCO_3~-]测定结果的可靠程度;2.在电解质和[HCO_3]测定结果可靠的前提下,通过AG值的计算,初步估计人是否有代谢性酸碱失衡的可能。并举数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酸碱平衡紊乱,血氨水平及肝脏储备功能对肝性脑病(HE)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微量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气参数,用同一标本测定血氨(NH3),用静脉血同步测定血钾(K+)、血钠(Na+)、血氯(Cl-).血气参数按各型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计算,同时计算阴离子间隙(AG)和潜在的碳酸氢根(HC03-).肝脏储备功能按Child-Pugh评分分A级、B级、C级.结果 101例肝性脑病(HE)中均有酸碱平衡紊乱,以呼碱型酸碱紊乱为主,共74例,三重酸碱紊乱(TAB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不仅发病率高,病死率也高,分别为94.4%、81.8%、72.2%.血氨升高在碱中毒时升高明显.肝功能B、C级组死亡率明显高于A级组.结论 HE患者并发呼碱型酸碱紊乱病人死亡率高,碱中毒时血氨升高对HE预后有重要影响,同时二者又相互关联共同增加死亡率.同时HE的发生、发展与肝脏的储备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1 AG值的计算与含义 阴离子隙(anion,AG)是临床上用来评价体液酸碱紊乱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能鉴别不同类型的代谢性酸中毒,而且对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诊断也有重要价值.在临床上为许多潜在的致命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阴离子隙(AG)调查及其在室内质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极法(Na^+、Cl^-)和酶法(HCO3^-),对409例住院患者进行检测(总体组)其中酸中毒患者62例(酸中毒组),分别计算AG。结果:总体组AG为14.58mmol/L,SD3.61mmol/L;酸中毒AG平均值为21.02mmol/L,SD7.27mmol/L。经过统计学处理,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为住院患者的AG总体高于健康人平均2mmol/L以上,而酸中毒患者的AG又较总体住院患者的平均值高出6.44mmol/L。基于人体血中正负离子相等的理论观点,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是负值,将AG值应用于离子测定的室内质量控制,特别是当AG(5或〉19mmol/L,而又难以用病情解释时,一定要认真查找原因,往往是由人为的偶然误差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的预计代偿范围计算公式(代偿公式)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张家骧曾对两组代偿公式,即Hamm公式组和Carroll公式组(简称两组公式)进行了预计代偿范围的比较分析,指出Hamm公式组的6个公式模拟计算得到的预计代偿范围、HCO3-/H2CO3比值和pH都符合单纯型酸碱失衡代偿的病理生理规律,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血液酸碱失衡的特点。方法测定 60例 HIE患儿的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 ,计算阴离子间隙 (AG)及应用预计代偿值计算式以判断三重酸碱失衡 (TABD) ,分析酸碱失衡特点。结果 3 8例 p H<7.3 0 ,47例 HCO- 3<18mmol/ L,3 4例 Pa CO2 >6.68k Pa,16例 Pa CO2 <4.66k Pa,3 6例血碱剩余在 -6以下 ;3 9例 AG>16mmol/ L;11例 TABD,3 4例二重酸碱紊乱 ,12例单纯性酸碱紊乱 ,3例正常。结论 HIE患儿以高 AG性代谢性酸中毒为特点 ,并易出现混合性酸碱紊乱 ,重度 HIE患儿易致高碳酸血症 ,处理 HIE患儿时应改善通气与循环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三重型酸碱失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三重型酸碱失衡的发病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结合阴离子隙(AG)值的计算,诊断32例老年人肺心病三重型酸碱失衡。结果:316例肺心病患者中,发现三重型酸碱失衡32例,发病率10.1%。呼吸性酸中毒(呼酸)+代谢性酸中毒(呼酸)+代谢性酸中毒(代酸)+代谢性碱中毒(代碱)26例,呼吸性碱中毒(呼碱)+代酸+代碱6例。合并多器官损害25例,肾功能不全24例。三重型酸碱失衡时血气表现非常复杂,AG值明显增加(本组16.6-32.1mmol/L,平均为23.87mmol/L),呼酸型三重型酸碱失衡者的pH值多偏酸,呼碱型三重型酸碱失衡pH值多偏碱。结论:老年人肺心病三重型酸碱失衡发生率高,治疗困难,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代谢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IP)的相关性,同时了解其炎症反应和胎盘病理学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3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74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正常妊娠妇女7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脂代谢和同型半胱氨酸与HDIP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孕前体质量指数(29.03±4.52与23.99±5.90)、总胆固醇[(6.16±1.48)mmol/L与(5.01±1.0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6±1.35)mmol/L与(2.26±0.86)mmol/L]和C反应蛋白[(29.04±14.90)mg/L与(15.48±4.57)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8、5.52、6.54、7.62,P均〈0.05);甘油三酯[(3.29±1.03)mmol/L与(3.49±1.3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4±0.40)mmol/L与(1.88±0.35)mmol/L]、同型半胱氨酸[(8.77±2.65)μmol/L与(8.40±2.03)μmol/L]和新生儿体质量[(3547±519)g与(3431±461)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胎盘病理学中梗死发生率(54.55%比31.04%)和绒毛发育不良与合体结节形成以及缺氧发生率(65.46%比39.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9、7.53,P均〈0.05)。结论动态联合检测HDIP患者的血脂浓度、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尤其重视孕前肥胖妇女妊娠期管理和胎盘病理研究,对于揭示其发病原因和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前瞻性研究瑞舒伐他汀对于高血脂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脂组患者62例及对照组32例,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HMGB1水平。并给予高血脂组患者口服舒伐他汀(10 mg/d)治疗3个月后再次检测其TC、HDL-C、TG、LDL-C、HMGB1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高血脂组TC和LDL-C水平[(6.38±0.93)mmol/L和(5.67±0.77)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4.34±0.89)mmol/L和(2.57±0.82)mmol/L,P<0.05];高血脂组hs-CRP[(3.87±1.05)mg/L]和HMGB1[(5.48±1.53)ng/ml]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3±1.06)mg/L和(2.11±0.95) mg/m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高血脂组TC及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TC:(4.32±0.84)mmol/L vs.(6.38±0.93) mmol/L;LDL-C:(2.32±0.72)mmol/L vs.(5.67±0.7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脂组HMGB1和hs-CRP水平[(2.87±1.08)ng/ml和(1.92±0.69)mg/L)]较治疗前[(5.48±1.53)ng/ml和(3.87±1.05)mg/L]同样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血脂患者血清HMGB1水平升高,而瑞舒伐他汀能降低其血清HMGB1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体脂情况与血尿酸浓度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32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分布、血尿酸、血糖及肾功能等指标,对其血尿酸浓度与体脂分布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尿酸浓度与体脂分布密切相关:(1)根据血尿酸浓度分组,高尿酸血症组的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血尿素氮、血肌酐、甘油三酯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分别为(0.94±0.07)与(0.91±0.07),(26.91±3.90)kg/m^2与(23.84±3.80)k/m^2,(8.66±5.94)mmol/L与(6.29±3.64)mmol/L,(93.9±67.6)p,molfL与(63.9±20.6)μmol/L,(2.65±1.92)mmol/L与(1.86±1.46)mmol/L,P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分别为(1.09±O,32)mmol/L与(1.24±0.45)mmol/L,P〈0.05)。(2)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浓度与体质量指数、血肌酐、甘油三酯(b值分别为0.201、0.500、0.153,P〈0.05)呈正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6值分别为-0.168、-0.121,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尿酸浓度与体脂分布密切相关。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血糖,还应控制体质量,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三重酸碱失衡特点。方法:分析715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期间的2,120例次动脉血气、同步血清电解质及相关临床资料,根据酸碱失衡量化公式,判断三重酸碱失衡类型。结果:715例肺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酸碱失衡632例(88.39%)。其中单纯型酸碱失衡365例(57.75%);二重酸碱失衡209例(33.07%);三重酸碱失衡(TABD)58例(9.18%),病死36例,病死率为62.06%。结论:及早正确地识别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特点,特别是三重酸碱失衡,可提高肺心病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15.
邱德庆  吴小芹 《新医学》2012,43(9):628-631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血脂异常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mUAE)将150例老年T2DM患者分为两组:早期DN组(病例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对两组的mUAE、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的mUAE(115±81)mg/24h高于对照组(17±12)mg/24h(P〈0.01)。病例组的ISI(-5.49±1.07)低于对照组(-5.00±0.62)(P〈0.01)。病例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分别为(4.76±1.43)mmol/L、(1.78±1.10)mmol/L、(2.39±1.00)mmo]/L,对照组的依次为(3.64±0.94)mmoL/L、(1.23±0.55)mmol/L、(2.08±0.78)mmol/L,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是老年T2DM早期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R、血脂异常影响老年T2DM早期DN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离子隙(SIG)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本院治疗的83例 AMI患者,应用 Stewart-Figge方法计算其血气分析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组中 SIG、阴离子隙(AG)、潜在碳酸氢根(pHCO3-)等指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SIG的变化幅度最大,AG次之,pHCO3-变化最小。【结论】在 AMI患者中,SIG可以比 AG和潜在HCO3-能更好地反映患者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对于病情的检测和短期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代谢综合征患者在不同程度的血压和血糖控制下脑梗死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0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A组,55例)和一般治疗组(B组,50例)。A组强化血压和血糖控制:控制目标:血压(BP)135/80mmHg,空腹血糖(FBG)〈6.0mmol/L,餐后血糖(PBG)〈7.8mmol/L;B组控制目标:BP150/90mmHg,FBG%8.0mmol/L,PBG%10mmol/L;一个月随访一次。比较两组脑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脑梗死发生6例,发生率为10.9l%,A组尚无脑梗死发生,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化血压和血糖控制能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DM)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及动脉硬化指数(AI)和血脂综合指数(LCI)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24例2型DM患者和111名正常对照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DL—C等,计算LDL-C、AIP、LDL—C/HDL—C比值、AI和LCI。将2型DM患者分为HDL—C〈0.91mmol/L及HDL—C≥0.91mmol/L2组进行分析。结果2型DM组的AIP、AI和LC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中AIP值最高,A1次之。2型DM患者HDL-C〈0.91mmol/L组的AIP、AI、LDL—C/HDL—C比值均高于HDL-C≥0.91mmol/L组(P〈0.001),AIP的升高较明显。2型DM血脂升高组调脂前后AIP差异明显(P〈0.001)。结论比较AIP和其他3种指数,以AIP差异最明显。AIP是反映2型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最有判断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王曦  张欣  陈金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04-405,40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血脂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12月于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比浊法检测Hp-IgG表达情况和Cyc表达水平,并检测血脂,分析Hp感染与血清Cyc、血脂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Hp-IgG阳性率(77.08%)、血清总胆固醇(TC)(5.36±0.68)mmol/L、三酰甘油(TG)(1.95±0.4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6±0.68)mmol/L及Cyc(1.37±0.37)mg/L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50%,(4.12±0.45)mmol/L,(1.15±0.39)mmol/L,(2.21±0.64)mmol/L,(0.85±0.16)mg/L](P<0.05),而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2±0.29)mmol/L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28±0.26)mmol/L(P<0.05)。Hp感染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TC(5.79±0.94)mmol/L、TG(2.09±0.62)mmol/L、LDL-C(3.46±0.72)mmol/L及Cyc(1.67±0.56)mg/L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4.85±0.69)mmol/L,(1.53±0.34)mmol/L,(2.84±0.81)mmol/L,(1.09±0.24)mg/L](P<0.05),而HDL-C(0.88±0.19)mmol/L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p感染阴性患者(1.12±0.28)mmol/L(P<0.05)。结论 Hp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相关性,可能通过对血清Cyc表达水平及血脂代谢的影响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演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AP)时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 GMP-14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Ag)、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变化,并探讨葛根素对AP的治疗作用.方法 AP患者78例,重型AP(SAP) 26例,轻型AP (MAP) 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葛根素治疗组40例及常规治疗组38例.两组均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静脉支持,抑酸药物,抗生素抑制胰酶分泌及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等综合治疗,葛根素组联合葛根素注射液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前后应用EHSA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GMP-140、vWF:Ag、TM、DD,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AT-Ⅲ活性、血尿淀粉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2名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SAP患者血浆GMP-140为(86.26±15.28) ng/L、vWF为(236.22±31.78)%、TM为(65.70±12.27) μg/L、DD为(0.87±0.04)mg/L,血浆AT-Ⅲ为(56.13±15.78) U/ml,与MAP组[(58.68±15.86) ng/L、(126.68±17.06)%、(9.80±6.98) μg/L、(0.56 ±0.05) mg/L、( 80.38±18.29) U/ml]和健康对照组[(32.56±18.17) ng/L、(95.12±31.68)%、(4.26 ±0.92) μg/L、(0.36 ±0.06) mg/L、(98.76±22.68) 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葛根素组治疗后血浆GMP-140为(31.52±15.81) ng/L、vWF为(93.32±28.62)%、TM为(4.36 ±0.82) μg/L、DD为(0.32±0.05) mg/L,较常规治疗组[(59.62±13.73) ng/L、(128.81±16.23)%、(11.23±7.62) μg/L、(0.68±0.04) mg/L]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 23.283、-28.205、-43.419、- 15.642,P均<0.001),葛根素组血浆AT-Ⅲ[(97.68±21.69) U/ml]较常规治疗组[ (76.86±17.92) U/ml]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67,P<0.01);血、尿淀粉酶和腹痛缓解时间[ (81.26±17.12) U/L、(416.37±116.50) U/L、(2.18±0.76)d]与常规治疗组[(119.63 ±51.87)U/L、(576.32±126.58) U/L、(5.26±0.58)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18、- 36.659、-13.619,P均<0.001).结论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异常变化可能是AP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葛根素具有改善胰腺微循环和调节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作用,对AP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