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已逾13年,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低为其优点。牛心包瓣的血流动力学性能胜过猪瓣。然而两者的耐久性难以预料。随访2~6年,Ionescu-Shiley标准心包瓣植入后有一定的原发性组织毁损发生率。为了研究组织损毁的原因,苏格兰Glasgow大学对两种新型心包瓣膜即Ionescu-Shiley低支架瓣(ISLP)和Hancock弹性瓣架瓣(HP)作了体外试验,并与临床上取出的毁损瓣膜组织进行对比。体外试验:将29mm规格的4只ISLP瓣和3只HP瓣置入Rown Ash加速疲劳测试仪。使瓣膜关闭时承受100~300mmHg返压,振幅调至瓣口全开放,以12Hz(10倍于正常心率)进行测试。在瓣叶出现明显穿孔或撕裂(至少3mm长)时取出,以此确定撕裂的起始部。3只ISLP瓣在测试至一千五百万至五千万周期时发生瓣叶撕裂,其部位在瓣叶中部,  相似文献   

2.
撕裂是生物瓣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瓣膜的钙化、缝制技术、磨损、所受应力、感染等是造成撕裂的病因。预防措施为减低瓣膜所承受的应力,改进缝制技术,防止钙化和感染。生物瓣撕裂一旦发生,再次瓣膜置换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戊二醛固定的猪瓣的长期耐久性还未明确。这些瓣膜移植后有可能要重新换置。生物瓣都会因磨损和撕裂而逐渐发生退化,但其确切的失效率则尚不了解。本文复习经最长为9年随访期的猪瓣的自发性退化率。着重分析移植在794个病人中的938只猪瓣。方法:1974年6月至1980年12月期间换置Hancock或Carpentier-Edwards猪瓣794例病人,共换置938只瓣膜。术后未能出院的病人,未经尸检以致死因不明的病人或与瓣膜无关的晚期死亡病人,以及失访的病人均不包括在内。由于感染、血栓栓塞和瓣周漏以致瓣膜失效的病人也不包括在内。但因制作缺陷而发生机械失效的瓣膜则包括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换瓣的效果。方法本组59例患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后58例,扩张性心肌病左室减容术同时行二、三尖瓣替换术后1例。因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出现瓣膜功能缺失者急症行再次换瓣手术,其中5例急症手术时行股动脉插管灌注。换瓣术后瓣周漏6例,4例行再次瓣膜置换术,2例限期直接采用带垫片褥式缝合修补术。生物瓣衰败43例中,23枚猪瓣及25枚牛心包瓣多为不同程度的瓣叶增厚、钙化,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瓣叶撕裂、穿孔,择期行再次瓣膜替换术及附加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4例,晚期死亡2例,失访5例。50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严重瓣膜功能缺失者行再次换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治疗(附5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再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选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后49例,扩张性心肌病左室减容术同时行二、三尖瓣替换术后1例。人工瓣膜急性失功9例中,术后菌落样赘生物和心内膜炎2例,左室腔内残留腱索卡住碟片2例,破裂的左心室后壁卡住后瓣叶1例,碟片边缘缺损1例,碟瓣瓣钩断裂1例,陈旧及机化血栓形成2例,均急症行再次换瓣手术,其中4例急症手术行股动脉插管灌注。术后瓣周漏2例,限期手术,采用带垫片直接褥式缝合修补。生物瓣衰败39例中,二尖瓣位19只猪瓣及18只牛心包瓣多为不同程度的瓣叶增厚、钙化,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瓣叶撕裂、穿孔,择期行再次瓣膜替换术及附加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4例,晚期死亡1例。47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换瓣术后病人多是处于心功能已损害至严重程度或急症时期,手术死亡率高,掌握好再次换瓣手术指征、时机及方法,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根部小的病人在行主动脉瓣替换术时会遇到技术上的困难,术后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不良后果。小的主动脉根限于选用小尺寸的瓣膜,而小尺寸人工瓣膜将产生大的跨瓣压力阶差,这些现象多见于猪生物瓣和机械瓣。Nicks,Konno等已经报道过用人工补片扩大主动脉瓣环以便可容纳较大号的人工瓣膜的方法。然而这些技术都很复杂,耗时颇多,学习也有困难,且并发症又多。本文介绍应用 Ionescu-Shiley 牛心包瓣膜对主动脉根部直径在21毫米或更小一些的35例病人行主动脉  相似文献   

7.
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后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我院1980年-2004年施行心脏瓣膜替换613例,早期死亡30例。术后获访495例,获访时间为2700病人年, 平均5.45病人年。结果:晚期死亡37例。晚期死亡率1.61%病人年。机械瓣和生物瓣晚期死亡率分别为1.10%和6.10%病人年,15 年生存率分别为89.3%和43.1%。结论:影响心脏瓣膜替换晚期疗效主要因素为抗凝不当、术前心功能、年龄和心房颤动。机械瓣替换术晚期死亡原因主要为抗凝有关并发症、心室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心力衰竭,而生物瓣膜替换术晚期死亡原因则为生物瓣衰败。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应用猪瓣膜替换二尖瓣后长期生存150例,其中已有18例因发(?)猪瓣膜功能失调而再次施行瓣膜替换术。18例患者有心悸、气急、疲劳和胸痛等症状。主要的诊断依据是出现新的杂音,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检查发现瓣膜破损和反流。瓣膜损害是瓣叶钙化和严重纤维组织增生,其中7例有慢性感染。再次替换18例损破的猪瓣膜,应用机械瓣12个,弹性支架猪瓣6个,手术存活13例,死亡5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3例患者和14头绵羊中所移植的生物瓣瓣叶内血肿的病理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50例患者植入了57个生物瓣(均为猪瓣),其中35个移植到二尖瓣处,13个在主动脉处,6个在三尖瓣处和3个在肺动脉口.57个瓣膜中3个发生瓣叶内血肿.99头绵羊植入99个生物瓣(包括25个Hancock猪主动脉瓣,14个Carpentier-Edwards猪主动脉瓣,25个Xenotech猪主动脉瓣,29个Ionescu-Shiley牛心包瓣膜和6个人硬脑膜瓣),44个移植在三尖瓣,55个在二尖瓣处.14个移植瓣膜有瓣叶内血肿.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632例,其中12例因人工心脏瓣膜失功而进行再次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失功的主要原因为人工生物瓣衰败和人工机械瓣卡瓣。术后早期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和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道应用Bjrk-shiley人工瓣膜(Bjrk-Shiley瓣)的经验,旨在评价Bjrkshiley凸凹型碟瓣是否比原来球面形碟瓣更能减少晚期血栓栓塞并发症,并估价因支架断裂造成瓣膜丧失功能的危险性。方法1973年1月至1982年12月美国Mayo Clinic有1253例病人应用Bjrk-shiley瓣行瓣膜替换。主动脉瓣替换(AVR)828例,二尖瓣替换(MVR)280例,主动脉瓣及  相似文献   

12.
戊二醛处理的生物心脏瓣膜临床应用已近二十年,由于绝大多数病人术后不需长期抗凝,血栓栓塞和与抗凝有关的出血发生率低等优点,使之得于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的观察表明,生物瓣的晚期失功率与日俱增,术后5年为0.2%病人年,术后 5~7年为2%病人年,木后10年为10~20%。Foster等报道生物瓣在二尖瓣位失功率8.5年为20%,11年近40%。在小儿中,术后3~5年达40%以上.这不能不使病人以及医生对使用生物瓣表示耽忧。本文就生物瓣瓣叶钙化、撕裂、穿孔、磨损、血栓阻塞和内膜过度生长等原因造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置入人体(二尖瓣)平均66.1月的十只毁损牛心包瓣的破损原因进行研究。7只瓣膜有玻璃样变;3只瓣膜钙盐沉积;5只未撕裂的瓣叶上瓣叶对合缝针孔扩大,这可能进一步导致Gabbay Ⅰ型撕裂。置入人体97个月,瓣叶不同区域的收缩温度有不同程度下降。研究结果提示,牛心包瓣的破损是多原因造成的。只有通过综合改进,才能提高牛心包瓣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4.
<正> 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应用,证明猪瓣极少形成血栓,血液动力学性能良好,但遗憾的是耐久性差。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对猪瓣膜移植术患者瓣膜功能丧失及再手术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病人:1970年3月至1981年12月该院有574位瓣膜替换术患者出院。其中单纯主动脉瓣替换(AVR)161人;单纯二尖瓣替换(MVR)413人。所用瓣膜是经戊二醛保存的Hancock猪生物瓣。对病人随访时间为2~13.6年(平均5.6年)。随访累加时间是3 177病人年(AVR组756病人年,MVR组2 421病人年)。随访到1984年3月的占97%。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虽然人造心脏瓣膜的材料与设计有了许多的改进,但引起瓣膜功能障碍的各种并发症仍为瓣膜替换后的一个重要威胁。本文报告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1969~1983年期间,再次瓣膜替换术89例,目的是确定再手术的适应证,分析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评价长期的疗效。病人与方法:在上述13年间,共施行瓣膜替换术2,139例,其中生物瓣1,090例,机械瓣1,049例。再手术者89例(4%),其中机械瓣64例(72%),  相似文献   

16.
1960年,Starr和Harken应用人造球瓣分别为病人替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获得成功。此后,近20年来每年都有成千的病人接受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术,同时在手术技术以及人造瓣膜的设计方面取得了不断的改进,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率逐渐下降。随着材料和设计的改进,人造瓣膜的坚牢程度和血液动力学均有明显的改善。现今使用的人造瓣膜可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两大类。这两种瓣膜各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作者自1977年至1990年在875例换瓣术中应用960个标准Carpentier-Edwards瓣膜,部位如下:主动脉瓣366例,二尖瓣370例,三尖瓣60例,肺动脉瓣1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58例,主动脉瓣和三尖瓣1例,二尖瓣和三尖瓣1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7例。随访率91%(798/875),随访5.8±4.6年,累计5611瓣膜年。用CoX模型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研究标准Carpentier-Edwards瓣膜再手术的影响因素。瓣膜衰坏为瓣膜结构异常引起狭窄或关闭不全而无血栓栓塞和感染,瓣膜失功包括瓣周漏、大小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61年Starr和Edwards倡用人造瓣膜替换术以来,血栓栓塞一直是瓣膜替换术后的主要危险。早期应用的瓣膜,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在25~30%以上,以后随着瓣膜的改进而逐步减少。1967年应用全包布-金属球瓣的人造瓣膜以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下降到5%以下。本文旨在对比分析抗凝期间出血的危险和停止抗凝以后血栓栓塞的危险。自1967年10月至1972年4月,作者对303例病人用全包布Starr-Edwards球瓣作  相似文献   

19.
人工瓣膜替换已有36年历史,至今植入的Starr-Edwards(S-E)笼球型机械瓣已超过200000例,并仍在临床上应用。对1963年至1971年间416例换瓣手术病人进行分期研究,旨在评价S-E瓣的长期疗效,为设计更理想的人工瓣膜提供对照标准。  相似文献   

20.
材料和方法 取出的瓣膜:瓣膜置换或心脏移置、再次移置(n=2)时取出,失功异种瓣(n=4)、同种辩(n=5),取出前在体内已至少7年,瓣膜在液氮中速冻后再作进一步处理。 新鲜猪心瓣:宰杀后在4℃下即送实验室,将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及二失瓣取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