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考察头孢他啶对奈替米星在受试者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12例受试者在单剂量静脉滴注奈替米星(单用组)或奈替米星加头孢他啶(联用组)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间接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及尿液中奈替米星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及尿药回收率. 结果 单用、合用头孢他啶后奈替米星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其药动学参数单用组AUC0-t,t1/2β,CL与0~24 h尿药回收率分别为(52.93±5.58) mg•L-1•h、(3.68±0.33) h、(4.49±0.53) L•h-1与72.22%,联用组分别为(71.81±8.03 )mg•L-1•h、(5.06±0.57) h、(2.95±0.37) L•h-1与59.2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奈替米星与头孢他啶联用后,其消除过程减慢,连续应用可能导致药物体内蓄积,二者合用时应适当减少奈替米星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和组织烯丙基半胱氨酸(SAC)浓度的 方法 , 并进行组织分布研究. 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2 色谱柱, 以50 mmol•L-1 醋酸盐缓冲液 (pH 5.8 ):甲醇:乙腈(50:22:28)为流动相; 柱温为35 ℃ , 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350 nm , 发射波长为455 nm.样品的预处理后邻苯二甲醛(OPA)-2-巯基乙醇柱前衍生; 进样10 μL. 结果 血清样品在2~120 mg•L-1浓度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组织样品在2~120 mg•g-1浓度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种浓度的萃取回收率为70.9%~83.5%; 相对回收率为90.2%~110.0%; 日内、日间RSD为4.1%~7.7%.肾脏达峰浓度Cmax为65.7 mg•kg-1, 肝脏为58.1 mg•kg-1, 脾脏为51.3 mg•kg-1, 心脏为43.3 mg•kg-1, 肺为35.1 mg•kg-1, 脑组织为26.7 mg•kg-1 ; 各组织AUC 0~8肾脏为171.9 mg•h•kg-1, 心脏为113.9 mg•h•kg-1, 肝脏为107.2 mg•h•kg-1, 脾脏为90.4 mg•h•kg-1, 肺为93.6 mg•h•kg-1,脑组织为79.8 mg•h•kg-1. 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选择性强, SAC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 其中肾脏分布较多, 而在脑组织中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兔经皮给予氨茶碱贴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兔单剂量给予贴片(试验制剂,T)和软膏剂(参比制剂,R),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氨茶碱浓度.结果 兔表皮给予氨茶碱贴片的药动学参数如下.AUC: (21.77±7.65) μg•h•mL-1;t1/2(Ka):(1.34±0.29) h;t1/2(Ke):(11.55±1.87)h; tmax:(5.04±0.90)h;Cmax:(18.74±1.50) μg•mL-1.兔表皮给予氨茶碱软膏剂的药动学参数为AUC:(19.43±5.52) μg•h•mL-1;t1/2(Ka):(1.13±0.39)h;t1/2(Ke): (10.33±1.90)h; tmax:(5.69±1.06);Cmax:(16.47±1.79) μg•mL-1.求算得氨茶碱贴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2.04±10.4)%,对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进行双、单侧t检验,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T与R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2.04±10.40)%,T与R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兔经皮给予双氯芬酸钠贴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局部组织药物浓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单剂量给予贴剂和凝胶剂,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局部组织中的双氯芬酸钠浓度.结果 兔表皮给予双氯芬酸钠贴剂的药动学参数如下.AUC:22.63 μg•h•mL-1,t1/2Ka:0.82 h,t1/2Ke:8.51 h,tmax:2.53 h,Cmax:1.64 μg•mL-1,CL/F(s):1.52 L•h-1, Ka:1.15 h-1,Ke:0.12 h-1;凝胶剂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为AUC:13.07 μg•h•mL-1, t1/2Ka:0.27 h,t1/2Ke:1.92 h,tmax:0.88 h,Cmax:1.45 μg•mL-1,CL/F(s):1.71 L•h-1;Ka:2.62 h-1,Ke:0.37 h-1,求算得双氯芬酸钠贴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73.14%.对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进行双侧t检验,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再对给予贴片和凝胶剂的兔皮肤、关节腔、血液3组之间进行LSD检验,各组差异有显著性,给予贴剂的皮肤中药物浓度是血浆的36.5倍,给予凝胶剂的皮肤中药物浓度是血浆的18.68倍.结论 双氯芬酸钠贴片的Cmax高于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擦给药,贴片的AUC大于凝胶给药的AUC,但具有达峰时间长和在体内时间长的特点,具有长效作用,贴片的生物利用度优于凝胶.  相似文献   

5.
彭芳  汤强  胡本容  向继洲 《医药导报》2008,27(2):135-137
目的 观察乙醇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所起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内皮细胞株EA.hy926,实验分对照组、实验组( 0.6% 乙醇)、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0.6% 乙醇+ 10 mmol•L-1 NAC),各组以相应药物孵育12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和凋亡率,相应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内皮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SOD活力从(40.8±2.9 )U•mg-1蛋白降至(29.2±4.0) U•mg-1蛋白、MDA水平由(46.5±3.8) nmol•mg-1蛋白升至(89.5±5.6) nmol•mg-1蛋白、ROS荧光强度从(93.69±7.58)升高到(162.30±18.85),凋亡率由(0.49± 0.16)% 增至(5.31±0.54)% (均P<0.01);而NAC组凋亡率、ROS和MDA水平较实验组均降低(P<0.01),SOD活力显著恢复.结论 乙醇引起的氧化应激在其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过氧化氢(H2O2)存在下桑色素的极谱催化波,建立高灵敏度测定桑枝中桑色素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电分析化学法. 结果 在0.2 mol•L-1 醋酸 醋酸钠 (pH值5.3 ± 0.1)和2.0×10-2 mol•L-1 H2O2最佳介质中,桑色素极谱催化波峰电流与其浓度在6.0×10-8~3.0×10-6 mol•L-1范围内有线性关系. 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快速、简便,从电化学角度为桑色素清除氧自由基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华  陈海支  林敏  那万秋 《医药导报》2009,28(10):1277-1278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68例难治性抑郁症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 治疗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10 mg•d-1,早餐后服,根据病情调整10~20 mg•d-1,平均剂量(16.62±3.65) mg•d-1. 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缓释剂,起始剂量75 mg•d-1,早餐后服用,7~10 d加至治疗量150~225 mg•d-1,平均剂量(175.54±20.50) mg•d-1. 两组疗程均6周.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定. 结果 有效率和痊愈率治疗组分别为58.8%,20.6%;对照组分别为61.8%,23.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TESS评定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与文拉法辛相似,起效快,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8.
美西律致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彦红  陈惠英  单筠筠  许爱娥 《医药导报》2008,27(10):1280-1280
患者, 女, 47岁. 因全身红斑丘疹、微痒1周入院. 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颜面、前臂出现米粒大红斑丘疹, 微痒, 渐增多, 波及躯干下肢, 当地以“病毒疹”给予氯雷他定、维生素C、利巴韦林、复方甘草酸苷及中药等治疗, 红斑丘疹增多, 泛发全身, 融合成片, 躯干为重, 颜面出现红肿, 伴发热畏寒, 体温37.7~38.0 ℃, 病情进行性加重. 患者1个月前因心慌于外院做动态心电图, 诊断为室性期前收缩, 予美西律片,, 每次100 mg, tid, 服用1个月后出现皮疹. 否认药物、食物致变态反应史. 体检:体温38.2 ℃, 脉搏90次•min-1, 呼吸20次•min-1, 血压90/68 mmHg(1 mmHg=0.133 kPa), 精神差, 耳后、颈侧可触及数个绿豆大淋巴结, 无压痛, 咽充血, 心、肺、腹无异常. 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泛发米粒大红斑丘疹, 融合成片, 压之退色, 躯干为重, 颜面红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0.9×109•L -1, 血小板357×109•L -1,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2.8×109•L-1, N 0.609, 淋巴细胞绝对值3.7×109•L -1, L 0.176, 单核细胞绝对值1.58×109•L -1, 分类7.56%,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2.52×109•L -1, 分类12%; C 反应蛋白(CRP)19 mg•L -1; 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26 U•L-1,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35 U•L -1, 谷氨酰转肽酶82 U•L-1, 碱性磷酸酶306 U•L-1, 乳酸脱氢酶404 U•L -1, 腺苷脱氨酶29 U•L -1, α-羟丁酸脱氢酶271 U•L -1; 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免疫球蛋白、补体、AS0、RF、ANA、肝炎免疫、病毒检测(包括麻疹病毒、风疹病毒、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 尿、大便常规均无异常.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T波改变. 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 B超无异常. 诊断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停用美西律, 予甲泼尼龙 80 mg•d -1、复方甘草酸苷及氯雷他定等治疗, 红斑丘疹有所消退, 肝酶较前恢复, 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9.
朱雪梅  叶冬青 《医药导报》2009,28(4):511-512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养血祛风丸中士的宁的含量. 方法 采用HyperClone BDS C18柱(250 mm×4.6 mm,5 μm); 流动相:乙腈 0.01 mol•L-1庚烷磺酸钠与0.02 mol•L-1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溶液(用10%磷酸调节pH值为2.8)(21:79); 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260 nm; 柱温35 ℃. 结果 士的宁浓度的线性范围为4.8~191.8 μg•mL-1,r=0.999 8,回收率为101.30%,RSD=1.3%. 结论 该方法方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养血祛风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揭示咪达普利(imidapril)抑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用多柔比星制备家兔DCM模型,咪达普利1.25 mg&#8226;kg-1&#8226;d-1 po, 连续8周进行干预。取心脏分离左室游离壁三层心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L-型钙电流(ICa-L)。结果 由于DCM模型心肌细胞的膜电容增加,所以ICa-L密度明显减少,心外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分别为(6.7±1.0),(10.6±0.5)和(7.4±0.7 )pA&#8226;pF-1,各层细胞间电流密度差异加大。咪达普利处理后可逆转心肌的病变,ICa-L的密度明显高于DCM组(P<0.05),心外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分别为(10.3±1.0),(12.7±0.6)和(11.1±1.6)pA&#8226;pF-1,使三层细胞间电流密度差异减小。结论 咪达普利可逆转DCM后心肌细胞ICa-L的改变,减少跨室壁差异。提示可能是其减少DCM后发生快速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考察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喹硫平, 初始剂量100 mg&#8226;d-1, 2周内加至400~800 mg&#8226;d-1, 以后3周内视病情及不良反应调整剂量, 最大剂量1 200 mg&#8226;d-1, 平均(728.3±199.9) mg&#8226;d-1.对照组给予利培酮, 起始剂量1 mg&#8226;d-1, 2周后加至治疗量3~6 mg&#8226;d-1, 平均(4.9±0.9) mg&#8226;d-1.疗程均为8周.两组根据情况给予苯海索、氮类药或普萘洛尔等对症处理, 以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病情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均为70.0%, 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6.7%.两组在治疗前PAN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在治疗8周末, 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 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而轻.结论 喹硫平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0岁.因心悸,怕热多汗,消瘦2个月,于2010年9月3日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检:体温37.2 ℃,心率93次&#8226;min-1,呼吸20次&#8226;min-1,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 5.9×109&#8226;L-1,中性粒细胞计数3.4×109&#8226;L-1;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22 U&#8226;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28 U&#8226;L-1等均正常;尿常规正常.甲状腺功能检测: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19 nmol&#8226;L-1,甲状腺素总量16.81 nmol&#8226;L-1,促甲状腺激素0.01 U&#8226;L-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11.24 pmol&#8226;L-1,游离甲状腺素2.49 pmol&#8226;L-1.甲状腺超声显示:甲状腺回声不均并血流丰富改变.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给予甲巯咪唑片10 mg,bid,普萘洛尔片10 mg,tid,po.用药15 d后患者躯干、四肢及面部出现红色皮疹,高出皮面,伴有刺痒,以双髋部及膝盖等处为著,并有食欲下降、恶心等症状.体检:体温37.1 ℃,心率95次&#8226;min-1.复查血常规及生化:白细胞3.2×109&#8226;L-1,中性粒细胞1.8×109&#8226;L-1,ALT 175 U&#8226;L-1,AST 67 U&#8226;L-1.考虑为甲巯咪唑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及皮疹,遂停用甲巯咪唑,其他治疗不变,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 + 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qd,静脉滴注;氯雷他定10 mg,qd,po;利可君40 mg,tid,po,盐酸小檗胺4片,tid,po.6 d后复查血白细胞 4.37×109&#8226;L-1,中性粒细胞3.0×109&#8226;L-1,皮疹逐渐消失.继续给予保肝治疗,1周后复查肝功能:ALT 24 U&#8226;L-1,AST 18 U&#8226;L-1.逐步恢复至正常值  相似文献   

13.
西地那非对大鼠输精管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Sil)对体外大鼠输精管平滑肌的舒张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①取Wistar成年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电刺激收缩组和高浓度氯化钾收缩组各8只,将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剖取输精管分成两段,其中一组分别以0.1~100.0 μmol&#8226;L-1Sil直接作用于输精管;另一组给予L-NAME后再以0.1~100.0 μmol&#8226;L-1Sil直接作用于输精管,采用台式平衡记录仪检测Sil对输精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②将成熟雄性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剖取输精管分成两段,取附睾端输精管称重,用作cGMP测定;其他部分分为空白对照组、基础释放组、cGMP激发组(给予0.1 mmol&#8226;L-1SNP激发)和L-NAME(0.1 mmol&#8226;L-1)预孵育组,各组均给予3,10,100 μmol&#8226;L-1Sil孵育.提取各组cGMP采用125I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 ①Sil使电刺激和高浓度氯化钾(80 mmol&#8226;L-1)刺激体外大鼠输精管平滑肌收缩标本呈浓度依赖性舒张(均P<0.05),EC50分别为9.82和46.9 μmol&#8226;L-1;②当L-NAME存在时,Sil对电刺激引起的收缩和高浓度氯化钾刺激引起的收缩的舒张量-效曲线右移,最大效应分别由(87.27±1.91)%降到(68.02±2.29)%(P<0.05),和(87.46±3.87)%降到(72.99±4.23)%(P<0.05), EC50分别增加到45.7和63.2 μmol&#8226;L-1(均P<0.05);③Sil可浓度依赖性升高cGMP含量(P<0.05),而且该作用能被L-NAME完全抑制;在硝普钠存在时,Sil能更进一步提高大鼠附睾端输精管平滑肌组织中的cGMP浓度(P<0.05).结论 Sil呈浓度依赖性舒张输精管,该作用可能与NO-cGMP途径和NO-cGMP非依赖性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头孢克洛分散片健康人体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人血浆头孢克洛浓度测定方法,进行头孢克洛分散片人体药动学研究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24例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试验和参比头孢克洛分散片5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头孢克洛浓度,计算其人体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头孢克洛线性范围0.150 4 ~24.060 0 mg&#8226;L 1(权重=1/CC,r=0.999 0),最低定量浓度0.150 4 mg&#8226;L 1,低、中、高浓度平均绝对回收率分别为81.82%,85.31%,86.58%,平均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4.20%,98.43%,101.40%。试验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2.882±2.494)和(12.578±3.143) mg&#8226;L 1;tmax分别为(0.615±0.165)和(0.663±0.345) h ;t1/2分别为(0.824±0.164)和(0.808±0.175) h ;AUC0→t分别为(16.039±2.666)和(15.367±2.776) mg&#8226;h&#8226;L 1;AUC0→∞分别为(16.301±2.729)和(15.646±2.874) mg&#8226;h&#8226;L 1。以AUC0→t计算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6±13.8)%。结论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强,准确,灵敏度适宜;经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结果显示,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人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5.
杨胜良 《医药导报》2008,27(10):1197-1198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将76例未服药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 对照组39例. 治疗组给予齐拉西酮, 初始剂量为20~40 mg&#8226;d-1 , bid, 餐时口服, 15 d内可视病情调整至最大剂量80~160 mg&#8226;d-1 , 平均终末治疗剂量(90.1±10.2) mg&#8226;d-1.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 初始剂量为0.5~1.0 mg&#8226;d-1 , 15 d内可视病情调整至2~6 mg&#8226;d-1 , 平均治疗剂量(3.5 ±0.6) mg&#8226;d-1. 疗程8周. 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 4, 6, 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第8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PANSS评分均非常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 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1.9%和89.8%, 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少,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 是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6.
哌罗匹隆与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哌罗匹隆与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给予哌罗匹隆片,po,起始剂量4 mg&#8226;d-1,最大剂量48 mg&#8226;d-1,平均(28.0±8.0) mg&#8226;d-1. 对照组给予奎硫平,初始剂量100 mg&#8226;d-1,最大剂量750 mg&#8226;d-1,平均(650.0±75.0) mg&#8226;d-1. 两组治疗均8周.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及相关辅助检查评价耐受性. 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PANSS分由治疗前 (92.4±22.6) 分降为(41.0±13.3)分(P<0.01);对照组PANSS总分由(92.5±23.1)分降为 (40.1±12.5)分(P<0.01); 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0.0%和83.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和26.7%(P>0.05). 结论 哌罗匹隆与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当,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羧甲基茯苓多糖体外抗艾滋病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华贵  杨占秋 《医药导报》2008,27(10):1156-1158
目的 观察羧甲基茯苓多糖(CMP)体外抗艾滋病病毒(HIV)作用. 方法 通过观察CMP对HIV-1ⅢB诱导感染C8166细胞致细胞病变的抑制实验及对HIV-1ⅢB感染MT4细胞的保护实验进行CMP抗HIV-1活性研究. 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 10.000, 1.000和0.100 g&#8226;L-1CMP对C8166细胞培养上清液HIV-1ⅢB P24抗原的分泌有抑制作用(P<0.05), IC50为1.8 g&#8226;L-1, 10.000和1.000 g&#8226;L-1CMP对感染HIV-1ⅢB的MT4细胞有保护作用(P<0.05), EC50为0.5 g&#8226;L-1. 结论 CMP体外有一定的抗HIV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评价非索非那定胶囊的体外溶出度,建立犬血浆中非索非那定的液质联用(LC MS/MS)测定法,并研究其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大杯法在4种不同介质中测定非索非那定溶出度;6只比格(Beagle)犬分别单剂量灌胃给予非索非那定胶囊或非索非那定片各120 mg,采用LC MS/MS法测定血浆非索非那定浓度,使用DAS 2.1.1程序进行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两种制剂体外溶出度良好;非索非那定胶囊剂及片剂的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 t)分别为(20.00±7.48)及(16.42±9.37) mg&#8226;L 1&#8226;h,AUC0 ∞分别为(20.30±8.08)及(16.68±9.44) mg&#8226;L 1&#8226;h,半衰期(t1/2)分别为(3.10±1.60)及(4.54±2.03) h,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58±0.49)及(1.67±0.68)h,峰浓度(Cmax)分别为(4.24±1.69)及(3.68±1.89) mg&#8226;L 1。结论非索非那定胶囊和片剂在体外有相似溶出度,两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预示临床有相同疗效。[摘要]目的评价非索非那定胶囊的体外溶出度,建立犬血浆中非索非那定的液质联用(LC MS/MS)测定法,并研究其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大杯法在4种不同介质中测定非索非那定溶出度;6只比格(Beagle)犬分别单剂量灌胃给予非索非那定胶囊或非索非那定片各120 mg,采用LC MS/MS法测定血浆非索非那定浓度,使用DAS 2.1.1程序进行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两种制剂体外溶出度良好;非索非那定胶囊剂及片剂的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 t)分别为(20.00±7.48)及(16.42±9.37) mg&#8226;L 1&#8226;h,AUC0 ∞分别为(20.30±8.08)及(16.68±9.44) mg&#8226;L 1&#8226;h,半衰期(t1/2)分别为(3.10±1.60)及(4.54±2.03) h,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58±0.49)及(1.67±0.68)h,峰浓度(Cmax)分别为(4.24±1.69)及(3.68±1.89) mg&#8226;L 1。结论非索非那定胶囊和片剂在体外有相似溶出度,两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预示临床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高效凝胶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中的高分子杂质. 方法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色谱柱为高效凝胶Tsk gel G2000 SWxl(300 mm×7.8 mm,5 μm),流动相为pH7.0的0.005 mol&#8226;L-1磷酸盐缓冲液[0.005 mol&#8226;L-1磷酸氢二钠溶液 0.005 mol&#8226;L-1磷酸二氢钠溶液(61:39)]-乙腈(95:5);流速:0.8 mL&#8226;min-1;检测波长为234 nm,进样量为20 μL. 结果 供试品溶液在0.067~2.700 mg&#8226;mL-1浓度范围内,溶液的浓度与高分子杂质的峰面积总和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8);盐酸头孢甲肟在0.001~0.010 mg&#8226;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 结论 该测定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靠性高,可用于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中高分子杂质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胡清华 《医药导报》2008,27(1):108-108
患者, 男, 35岁. 因发热、咳嗽、咳黄色黏痰7 d入院, 体检: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呼吸音稍低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诊断为“肺炎”. 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BC) 15.6×109&#8226;L-1, 中性白细胞 0.84, 淋巴细胞 0.16;电解质:钾离子(K+ )4.1 mmol&#8226;L 1, 钠离子(Na+)141.1 mmol&#8226;L-1, 氯离子(Cl-)121.9 mmol&#8226;L-1, 钙离子(Ca2+)2.77 mmol&#8226;L-1. 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头孢噻肟钠2.0 g静脉滴注, 在输注头孢噻肟钠约30 min后, 出现双侧下肢麻木、无力, 双下肢肌力约为3级, 病理症阴性. 辅助检查:K+ 2.9 mmol&#8226;L-1, Na+ 141.1 mmol&#8226;L-1, Cl-121.9 mmol&#8226;L-1, Ca2+ 2.77 mmol&#8226;L-1. 予以补钾等治疗后, 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复查血K+ 3.8 mmol&#8226;L-1. 但再次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时, 患者又出现双侧下肢麻木、无力, 复查血K+ 3.0 mmol&#8226;L-1. 考虑由于头孢噻肟钠导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立即停用头孢噻肟钠, 并予以补钾等对症治疗, 患者症状消失, 复查电解质恢复到入院时的水平. 追问病史, 该患者既往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均有似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