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蒿酯钠静脉注射对犬的亚急性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犬iv青蒿酯钠每天一次,连续14d,90mg/kg使全部动物中毒死亡,45mg/kg中毒表现明显,2/6犬死亡,22.5mg/kg出现轻度中毒,11.25mg/kg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可视为基本安全剂量。毒性作用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呕吐、摄食量减少,重者出现粘液血便等;心电图Q-T间期延长,Q-T比值增大;化验及病理检查显示骨髓造血抑制,首先是红系成熟障碍,胆汁淤滞,内脏淤血,45mg/kg以上剂量还出现粒系成熟障碍及心、肝、肾、胃肠道、视网膜等组织实质性损伤及相应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变化。血液网织红细胞减少或消失仍是最敏感的指标。停药后28d各种变化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莲必治注射液A和B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方法上下法观察2种莲必治注射液对SD大鼠的急性毒性;连续30 d重复静脉给药观察其对SD大鼠的长期毒性,设置2种莲必治注射液高、中、低各3个剂量组(莲必治注射液A,450,150和50 mg/kg;B,150,50和25 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对一般生理指标、尿常规和尿酶、血液学、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进行学检查。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莲必治A注射液的LD50=2 101 mg/kg,莲必治B注射液的LD50=612.4 mg/kg;连续30 d重复静脉给药后结果,莲必治A和B高剂量组能够引起动物摄食量减少和体重降低,同时给药结束后莲必治A和B高剂量组尿素氮(BUN)、肌酐(CRE)有升高趋势,尿酶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升高,尿血红蛋白(ERY)增加,其他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莲必治注射液对SD大鼠具有潜在肾毒性,推测可能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功能,毒性作用与其纯度和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CS_2亚慢性染毒大鼠血液、心肌和主动脉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的结果。实验分四组:高剂量组,320mg/kg;低剂量组,160mg/kg;溶剂对照组;橄榄油;对照组,生理盐水。每日腹腔注射,连续35天。处死动物,制备血液及心肌、主动  相似文献   

4.
给雄性金地鼠连续腹腔给以阿克拉霉素(ACM)B或亚德里亚霉素(ADM)15天,停药后继续观察15天,ACM B的剂量分别为0.6和1.2mg/kg,ADM剂量为0.5mg/kg。作了一般毒性、心电图、肝肾功能以及组织形态的光镜和电镜观察。异常。ACM B0.6mg/kg组动物除T波出现短时降低、SGPT升高外,其它各观察项目均无明显 ACM B1.2mg/kg组动物体重下降,部分动物死亡,心率减慢,T波降低、QT间期延长,但分别于停药后7、11、 3天恢复正常,部分心肌水肿,肌原纤维疏松,胞浆内出现空泡,间质毛细血管充血,糖元颗粒轻度减少, 但停药后均见好转,ADM0.5mg/kg组动物体重下降,部分动物出现心律不齐,心肌充血水肿,肌丝排列疏松断离,髓样图象和溶酶体增多,糖元颗粒减少。停药后未见明显恢复。可见ACM B引起的心脏毒性比ADM轻,而且病变也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5.
脑电双频指数在门诊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门诊无痛肠镜检查患者麻醉过程及恢复的意义。方法 60例择期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BIS监测组(A组)与常规检测组(B组),每组30例。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mg/kg负荷量后,丙泊酚的维持量A组根据BIS值(45~60)调节,B组仅根据临床体征调节。纪录丙泊酚用量、术中反应、肠镜检查时间及留观时间等。结果丙泊酚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留观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P<0.01)。MAP在麻醉诱导入睡后和插镜时两组均有下降,A组降幅低于B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 BIS监测用于门诊麻醉可预防丙泊酚用量不足或逾量,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该法可避免术中肢动与知晓,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Ⅰ类抗脑缺血新药2-(α-羟基戊基)苯甲酸钾[potassium 2-(1-hydroxypentyl)-benzoate,dl-PHPB]反复给药对大鼠的毒性反应。方法SD大鼠,雌、雄各半,根据给药剂量分为10,30,90 mg/kg组及溶剂对照组,尾静脉反复给药30 d,停药后恢复期观察21 d。检测指标包括动物一般状况、体重、进食量、血液常规、血液生化、尿10项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结果 SD大鼠连续静脉注射dl-PHPB 30 d,可剂量依赖性地引起肝脏重轻度增加、血清球蛋白升高、凝血酶时间(TT)延长。30,90 mg/kg剂量组尿潜血阳性及90 mg/kg剂量组尿蛋白升高。这些改变停药后均可恢复。在90 mg/kg剂量、药物质量浓度为45 g/L时,可见明显的血管刺激性,恢复期结束时血管病变仍然存在,但已开始修复。结论SD大鼠静脉注射dl-PHPB 30 d,其无毒反应剂量为30 mg/kg(相当于药效剂量的10倍);90 mg/kg(相当于药效剂量的30倍)时可见轻度毒性反应,主要为可逆性的肝脏、肾脏损伤及血管刺激性。上述研究结果为dl-PHPB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吗啡和度冷丁等镇痛药与氮芥类药物在体内的交互作用。给体重20~30g成年雌、雄小白鼠分别皮下注射硫酸吗啡(5、10及25mg/kg)或盐酸度冷丁(5,25或50mg/kg)30分钟后,给亚致死量的环磷酰胺(300mg/kg)或氮芥(5mg/kg),观察7天致死率。结果表明,氮芥5mg/kg,无动物死亡;先给硫酸吗啡(5、10或25mg/kg)再给氮芥则致死率分别为50、60和100%。氮芥为10mg/kg时,二天内动物死亡20%;先给硫酸吗啡(5、10及25mg/kg)再给氮芥,则致死率分别增加到80、90及100%;若先给度冷丁再给氮芥(10mg/kg),  相似文献   

8.
大白鼠48只,按体重和性别均分四组,分别腹腔注射阿克拉霉素0.3、0.6、1.2mg/kg和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30天。 结果表明0.3mg/kg组动物的一般情况、心电图或脏器形态学检查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0.6mg/kg雌鼠组心率减慢,SGPT升高;雄鼠组T波低平,电镜下除见部分心肌线粒体肿胀和内嵴稀疏外,其他细胞器未见明显损害。1.2mg/kg组动物活动和摄食减少、体重减轻,于给药19天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为58%(雄3/6、雌4/6);心电图显示T波低平,心率减慢;光镜下见心肌间质充血、出血、心肌纤维内出现空泡;部分大白鼠的肝细胞呈气球样变性及核溶解,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睾丸曲精细管生精细胞减少;电镜下见心肌细胞内糖元颗粒减少,肌质网扩张和毛细血管内血小板栓塞。除濒死大白鼠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降低外,各组外周血象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灌胃给予受试物SMC005(干粉)后Beagle犬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考察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选用普通级Beagle犬6只,雌性,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动物给药前禁食不禁水过夜,按SMC005能够配制的最大浓度(200mg干粉/ml)(溶剂为0.5%CMC-Na水溶液)、Beagle犬一次灌胃最大容积(20ml/kg)给药,2次/d;阴性对照组同时按等容量给予0.5%CMC-Na水溶液。常规饲养15d。期间每天观察有无死亡、精神状态、分泌物、排泄物、一般症状和进食量;给药前和给药后24h、第7、10、15天分别称量犬的体重;给药前和给药后24h、第7、15天分别测定犬的肛温;给药前及给药后1、4、8、24h及第7、15天分别描记犬的Ⅱ导联心电图;给药前及给药后48h及第15天分别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凝血指标的检查;在观察期结束后对存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记录相关情况。结果(1)死亡率及一般症状:Beagle犬以最大给药量给予SMC005溶液后,精神状况良好,毛色光亮,呼吸通畅、均匀,无呕吐、流涎等症状,分泌物、排泄物等均无异常,动物无一死亡。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未见药物对给药组动物体重增长、进食量及体温有异常影响。(2)心电:药物对犬心律、心率和心电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影响。(3)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给药后未见药物对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有明显影响。给药后48h,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TT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第15天,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所有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第15天尸检时观察到各动物心、肺、肾、肝、脾、胃肠道等主要脏器均无异常。结论SMC005对Beagle犬的口服最大给药量为8000mg干粉/(kg.d),依人拟临床常用剂量13.33mg干粉/(kg.d)计算,该剂量为人每公斤体重日常用量的600倍。Beagle犬以最大给药量口服SMC005(8000mg干粉/kg.d)未见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聚己内酯埋植剂对动物的长期毒性及中毒靶器官,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长期毒性实验用犬,设144mg/kg、45mg/kg聚己内酯剂量组和对照组(仅进行埋植手术),背部皮下埋植聚己内酯材料2年,观察动物的饮食、质量。动物取血、尿,测定血常规、尿常规及其他生化指标,2年后取出主要脏器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动物饮食、质量正常,血液及生化指标均未见异常,主要脏器组织学观察未见病理改变。结论:聚己内酯埋植剂长期皮下埋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化药1类(5)新药注射用头孢他啶舒巴坦钠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研究,观察供试药注射后对试验动物的过敏性、溶血性和血管刺激性反应,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分别给豚鼠肌肉注射注射用头孢他啶舒巴坦钠12.5和25mg/kg致敏,随后分别进行静脉内给药激发试验。观察动物是否出现竖毛、抓鼻、颤抖、咳嗽、喷嚏、呼吸困难、干呕、站立不稳和休克等过敏症状并记录,按症状分级标准判断每只动物反应症状出现的程度和持续时间。(2)采用体外溶血试验方法分别于15、30、45、60、120、180和240min,观察注射用头孢他啶舒巴坦钠对兔红细胞的溶血或红细胞凝集作用。(3)通过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头孢他啶舒巴坦钠(8.0,2ml/kg),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的氯化钠注射液(2ml/kg)。经肉眼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否与药物相关的刺激反应产生。结果(1)结果显示该批注射用头孢他啶舒巴坦钠制剂两剂量在受试动物致敏期即造成陆续死亡,尸检发现肠胀气等急性肠炎症状及病理改变。经增加动物数重复试验并选用市售的注射用头孢他啶作对照。对照品出现致敏期近半数动物死亡,经激发后出现强阳性过敏反应;供试药仍然出现同前的试验结果。(2)试验浓度为8.0mg/ml的注射用头孢他啶舒巴坦钠(终浓度0.16~0.80mg/ml)未发生溶血和红细胞凝集现象。(3)注射用头孢他啶舒巴坦钠在注射浓度为8.0mg/ml连续给药5天的试验结果显示,家兔血管壁局部组织经肉眼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与药物相关的血管壁刺激反应。结论结果提示,该批注射用头孢他啶舒巴坦钠对豚鼠特别敏感,推测死亡原因可能是豚鼠对该头孢类复方药物不耐受所致,非过敏死亡;注射用头孢他啶舒巴坦钠无溶血和红细胞凝集作用;在临床拟用浓度为8.0mg/ml连续给药时未见明显与药物相关的局部血管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谢娟  黄能慧  李诚秀  李玲 《贵州医药》2001,25(5):410-412
目的 观察连续给予血脉通胶囊后由于积蓄可能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为拟定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方法 给小鼠按20g/kg、22g/kg和25g/kg剂量一天灌胃给药二次,观察药物的急性患毒性。按0.39g/kg、0.975g/kg、1.95g/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0、25、50倍)给大鼠连续灌胃90天,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试验结束时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及病理检查。结果 未见动物异常反应及死亡,小鼠最大耐受量达50g/kg(相当于人用量的1282倍)。大鼠连续给药90天及停药后15天,体重增长基本一致,主要组织的脏器系数、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主要脏器的肉眼尸检及病理组织学镜检也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血脉通胶囊是一种低毒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累积剂量法推测出无毒、低毒和最高非致死剂量等,为多次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的剂量、可能的靶器官和毒性反应等指标的设计,以及临床剂量设计与观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试验设一个给药组(剂量递增依次为52.5、105、210和420mg/kg)和一个空白对照组,每组4只动物,雌雄各半。所有试验动物药前进行2次、给药结束和恢复期结束次日进行一次常规检测;每个剂量给药前进行一次体重和心电检测,同时,每个剂量给药后5min再进行一次心电检测;对濒死、死亡和试验结束存活的动物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静脉滴注给予Beagle犬受试药52.5~105mg/kg剂量时,给药组4只动物未出现任何毒性反应。当剂量增至210mg/kg时,仅一只动物出现呕吐;而剂量增至420mg/kg时,给药组4只动物均出现恶心、呕吐、流涎等胃肠道毒性反应;同时还有2只动物白细胞略有升高。除此之外,未见其他毒性反应出现。结论毒性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流涎及白细胞升高;低毒剂量为210mg/kg[相当于临床拟用日剂量(25mg/d)的312倍];最高非致死剂量大于420mg/kg(相当于临床拟用日剂量的623倍);毒性靶器官可能是胃肠道。提示在临床试验中应注意白细胞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六神丸全方单次给药毒性的再评价;六神丸配方对蟾酥组分的配伍毒性关系研究。方法分为六神丸全方组、六神丸去蟾酥组和蟾酥组。给Beagle犬经口灌胃给予药物,间隔2d提高剂量给药一次。结果在1.8~48.6mg/kg剂量范围内,六神丸去蟾酥组动物均未见明显异常;在5.4mg/kg以上剂量蟾酥配方组动物出现呕吐、稀便、活动减少等症状。在>1.8mg/kg剂量时,六神丸全方组动物出现呕吐、活动减少等症状,一只雌性动物出现进食量减少和体重下降的情况,并且在48.6mg/kg剂量时,一只雄性动物死亡。心电图:六神丸全方组和蟾酥配方组出现剂量依赖性心率减慢、S-T振幅降低和T波倒置等,但在16.2和48.6mg/kg剂量时,去蟾酥配方的Q波振幅增加。血液学:在毒性剂量(16.2和48.6mg/kg)时,出现红细胞数升高、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红细胞比容升高、血小板数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下降。血清生化学:在毒性剂量(16.2和48.6mg/kg)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白蛋白及胆固醇水平均升高。结论六神丸配方对蟾酥组分未见明显减毒影响;Beagle犬灌胃给予六神丸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8mg/kg,最小致死剂量为48.6mg/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剂量环磷酰胺对烧伤大鼠全身炎症介质综合征 (SIRS)的控制作用。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动物 ,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制作 5 0 %Ⅲ°烫伤模型 ,实验组于伤后 1小时腹腔内注射低剂量环磷酰胺 (2mg/kg) ,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伤后 2h、3h、6h测量 2组血液及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a)的含量。喂养至动物死亡观察两组动物的生存时间。结果实验组、对照组伤后 2小时血液及肝脏内TNF -a的含量明显高于未烧伤的空白组 (P <0 0 5 )。实验组伤后 2h、3h、6h血液及肝脏内TNF -a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实验组动物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5 )。结论低剂量环磷酰胺能够减少烧伤后炎症介质的释放 ,能减轻烧伤后SI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腹腔致敏静脉激发、口鼻雾化致敏激发两种不同给药途径观察动物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后,是否产生竖毛、咳嗽、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等全身过敏反应。方法将豚鼠分为阴性吸入组、阴性注射组、阳性吸入组、阳性注射组,灯盏花素注射液0.32和1 mg/kg吸入组、注射组。致敏阶段,灯盏花素注射液吸入组动物分别吸入不同浓度等体积的药液,隔日给药,共3次;同时注射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与上述浓度、体积相同的药液。激发阶段,吸入组动物于末次致敏后第14、21天吸入不同浓度的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组动物经静脉注射上述浓度、体积相同的溶液,观察并记录主动全身过敏性反应情况。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2.0和4.0 mg/ml卵蛋白(OVA)溶液致敏和激发。阴性对照组均采用氯化钠注射液。激发后各组动物眼眶取血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组胺(HIS)含量。结果阳性对照组动物阳性反应发生率为100%,阴性对照组和灯盏花素注射液0.32和1 mg/kg组动物均未见明显过敏反应。阳性组所有动物血清HIS含量较阴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灯盏花素注射液1 mg/kg吸入组动物血清HIS含量较阴性吸入组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阳性吸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鼻吸入灯盏花素注射液1 mg/kg可能存在潜在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Beagle犬一次静脉注射近似致死量测定法,观察单次静脉注射给予新、老工艺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性质和程度,为工艺改进提供试验依据。方法8只Beagle犬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2组,即新、老工艺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组,以2ml/kg体重的容积静脉注射给药,以100mg/kg为起始剂量,按50%剂量递增,观察给药后动物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并对犬的血清生化、血液学、血清电解质、尿、粪常规、体重增长、心电进行检测,寻找主要的毒性靶器官、无毒反应剂量及药物的安全范围。结果2种工艺100mg/kg剂量动物一般行为未见明显异常;150、225mg/kg剂量动物出现活动减少、肌肉抽搐震颤、瘙痒、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一般在3h内均能完全恢复;337mg/kg剂量动物给药后30min体温下降明显,萎靡、瘫痪,且全身皮肤增厚,头面部、耳朵、口腔周围粘膜潮红水肿,出现明显类变态反应,瘫痪一般在0.5~1h内能够恢复,局部粘膜潮红水肿在1~3h消失,精神萎靡在8h内恢复;给药后连续观察14d,各剂量动物血液、生化检测指标波动与给药无明显相关性;新、老工艺337mg/kg剂量动物摄食量减少,约第9天恢复正常摄食,体重增长缓慢,但无一死亡。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Beagle犬单次静脉注射2种工艺注射用血塞通,毒性反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100mg/kg体重为无毒性反应剂量,近似致死量大于337mg/kg体重,为临床拟用剂量的101倍,可能涉及的毒性靶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2种工艺注射用血塞通同等剂量在毒性反应上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为工艺改进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隆力奇纯蛇粉免疫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隆力奇纯蛇粉对小鼠免疫功能及对抗免疫抑制剂作用的影响.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阴性组(A组)、纯蛇粉8g/kg(B组)环磷酰胺50mg/kg(C组)、纯蛇粉8g/kg+环磷酰胺50mg/kg(D组),其中A、C组给予普通饲料,B、D组给予拌入纯蛇粉的饲料,自由进食30d,在免疫后的第4天,C、D组每只动物背部皮下注射环磷酰胺50mg/kg.测定小鼠脾重,胸腺重,并采用抗体形成细胞(PFC)检测法,血清溶血素测定法、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及α-萘乙酸酯酶(ANAE)染色法对小鼠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测定.结果小鼠喂养30d后处死,称取胸腺.脾脏重量,结果显示纯蛇粉组的脾脏及胸腺重量均高于其他组,并对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所致的两者重量减轻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紫杉胶囊的急性毒性和反复给药毒性,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急性毒性采用最大给药剂量法(10g/kg).观察给药后小鼠出现毒性反应.反复给药毒性实验分为0.25、0.5、1.0g/kg 3个给药组(分别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8、17、33倍)及溶剂对照组,连续给药90天.停药后恢复期观察4周.检测指标包括动物一般状况、血液学和凝血、血清生化、尿检查及病理组织学等内容.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给药后部分动物观察到了眼睑下垂,活动减少,第2天、第4天各有1只小鼠死亡.紫杉胶囊0.5、1.0/μg连续给药90天.可见雌性大鼠进食量一过性降低,体重下降;AST和ALT增高,给药结束时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0.5、1.0g/kg组肝脏片状坏死;骨髓血涂片结果显示骨髓造血细胞轻度抑制,恢复期结束时均未见异常.结论 ICR小鼠单次灌胃紫杉胶囊的LD<,50>大于10g/kg.SD大鼠灌胃紫杉胶囊90大反复给药毒性试验,其无毒反应剂量为0.25g/kg.0.5、1.0g/kg动物毒性反应主要为可逆性的肝脏毒性和骨髓轻微抑制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为紫杉胶囊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不同给药方案治疗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2021年5我院收治的113例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A组(n=38)、B组(n=38)、C组(n=37)。A组诱导期更昔洛韦5mg/(kg·次),每12h 1次,滴注时间>1h,给药14天后,序贯口服更昔洛韦30mg/kg,每8h 1次;B组诱导期更昔洛韦5mg/(kg·次),每12h 1次,滴注时间>1h,给药14天后,6mg/kg, 1次/d,使用5天;C组诱导期更昔洛韦5mg/kg,每12h 1次,滴注时间>1h,给药14天后改用5mg/kg, 1次/d,使用1周。比较各组的疗效、成本-效果、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的总有效率低于C组(P<0.05),三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成本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的成本低于C组(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的肝功能及CMV DNA转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