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58例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总结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经验。方法对5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的病例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常规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0例行延迟扫描。结果58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46例,多发12例。MRI平扫T1WI36例为低或稍低信号,20例为等信号,2例为高或稍高信号;T2WI36例为高或稍高信号,18例为等信号,4例为低或稍低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52例为低或稍低信号,6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可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MRI可作为垂体微腺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在垂体微腺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垂体微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6例,所有的患者都进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并统计垂体微腺瘤在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的检出率.结果: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分别是41.67%(40/96)、91.67%(88/96)、63.54%(61/96).三种诊断方法的病灶检出率扫描方式都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能明显提升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经MRI确诊的垂体微腺瘤患者30例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提出MRI显示垂体微腺瘤比其他检查优越,应作为首选,并指出应注意鉴别诊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新军 《现代保健》2014,(24):64-6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已确诊垂体微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常规行MRI平扫,并对其采用Alltech centauri 1.5T磁共振扫描仪行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28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血PRL均〉40 ng/mL。常规MRI平扫28例中有16例可见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10例为等信号,2例为高或稍高信号,T2WI 16例为高或稍高信号,8例为等信号,4例为低或稍低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25例为低或稍低信号,3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有诊断意义,可明显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综合分析MRI动态增强术在垂体微腺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接收的36例垂体微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接受MRI扫描以及动态增强方面的扫描,8例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接受延迟扫描。结果这些患者在接受平扫时发现病灶的有5例,比例为13%;进行增强扫描之后,显示病灶的患者有31例,比例为87%.结论采用MRI动态增强可以有效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测率,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可以采用延迟扫描来补充动态增强的效果。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矮身材儿童的垂体在MRI检查中的表现,明确病因,为后期治疗提供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曲靖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个体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及以上同时无其他临床症状的单纯性矮身材儿童46例行MRI垂体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其垂体表现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46例矮身材儿童中垂体正常30例占65. 2%,异常16例占34. 8%。在16例异常垂体中腺垂体发育不良6例占37. 5%,空泡蝶鞍5例占31. 3%,腺垂体发育不良及空泡蝶鞍两者同时存在者4例占25. 0%,垂体增生4例占25. 0%,垂体柄纤细1例占6. 3%,垂体微腺瘤1例占6. 3%,Rathke囊肿3例占18. 8%。结论在单纯的矮身材儿童中,垂体异常病变的比例很高,而垂体病变又以腺垂体发育不良为常见表现,对矮身材儿童行垂体MRI检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 I动态增强、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患者先进行冠状面T1W I、T2W I和矢状面T1W I平扫,然后进行GD-DTPA冠状T1W I动态增强扫描,最后进行冠状面T1W I常规延迟扫描,对MR 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中,平扫显示病变10例,动态增强显示病变39例,常规延迟增强显示病变32例。三种检查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可明显提高MR I显示垂体微腺瘤的能力,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垂体微腺瘤为起源于脑垂体前叶的直径小于 10mm的肿瘤 ,临床主要表现为泌乳素升高、月经紊乱、泌乳、性功能异常等 ,由于肿瘤小 ,常规厚层MRI平扫很难发现病灶。低场MRI机受磁场强度的限制 ,薄层无间隔扫描的RMI图象信噪比低 ,不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随着低场MRI机的日益普及 ,探索低场MRI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采用GRE序列对比剂增强动态亚薄层无间隔扫描可提高垂体微腺瘤诊断率。1 材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 45例临床拟诊为垂体微腺瘤的病例 ,年龄 2 0~ 41岁 ,临床症状有月经紊乱、泌乳、性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致垂体增生的机制和临床特点,避免误诊.方法 11例患者经CT、MRI等影像检查发现垂体病变,经内分泌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导致垂体增生,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均口服甲状腺片治疗,随访3~12个月,内分泌检查均基本恢复正常,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4例患者复查MRI发现病变明显缩小.结论 原发甲状腺功能减低,易误诊为垂体腺瘤,应进行内分泌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采用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临床效果。方法38例垂体腺瘤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证实,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单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结果随访时间3~24个月,本组患者内分泌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肿瘤全切35例(92.1%),其余3例(7.9%)显示肿瘤部分残留,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侵袭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莉  丛林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090-4092
目的:探讨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在妊娠期间的安全性及孕期治疗此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8~2008年间收治的11例妊娠合并垂体泌乳素腺瘤(垂体微腺瘤9例,大腺瘤2例)患者孕前、孕期、分娩及分娩后的母儿预后情况。结果:垂体腺瘤在孕期体积增大出现压迫症状2例(大腺瘤与微腺瘤各1例),妊娠并发子痫前期(轻度)1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例,巨大儿1例,早产1例。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新生儿及随访未见异常。结论:垂体微腺瘤在孕期停药是相对安全的,而腺瘤孕期发生体积增大的风险性较高。垂体泌乳素腺瘤并不增加妊娠的并发症,亦未发现新生儿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12.
刘正  王晓 《现代保健》2014,(4):120-121
目的:探讨以视功能障碍为主垂体腺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功能障碍为主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结果:26例均主要表现为视功能障碍症状,并有鞍区占位的特定CT征象,均诊断为垂体大腺瘤。结论:要提高对视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垂体腺瘤的认识,鞍区CT检查对其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人垂体腺瘤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证实培养技术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为颅外移植术应用垂体腺瘤细胞作为移植物供体细胞的实施,以及为腺垂体移植细胞库的建立提供有用的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手术切除的人垂体腺瘤组织做体外培养,动态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态,通过放免测定和免疫化学染色技术,评价体外培养的垂体细胞的功能状态。结果 人垂体腺瘤细胞经体外培养仍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6例GH腺瘤均有大量GH分泌,5例PRL腺瘤分泌大量PRL,3例无功能腺瘤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有不同程度的FSH及LH、PRL分泌。结论 培养成功的14例人垂体腺瘤细胞在体外均具有激素分泌功能。为应用垂体腺瘤细胞为移植物供体,进行颅外移植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磁共振成像()在血清生长激素(MRIHGH)水平增高的不孕症妇女检查中的作用,对336例应用体外受精()方案治疗不孕症妇女进行前瞻性研究,化学发光法检ECI测卵泡早期血清HGH水平,例53HGH过多妇女进行颅脑(大脑和蝶鞍)MRI检查,其中48例(90.6%)妇女应用造影剂,以利于显示垂体微腺瘤的存在。结果:应用ECI法治疗不孕症妇女151例(44.9%)显示GH水平增高,根据MRI检查结果41例(77.3%)GH过多H妇女患有蝶鞍内垂体微腺瘤,其中蝶鞍旁微腺瘤1例,蝶鞍下微腺瘤4例,腺瘤合并出血1例,垂体囊肿5例(9.4%),其中4例合并微腺瘤;视神经交叉蝶鞍池囊肿8…  相似文献   

15.
熊涛 《中国保健营养》2008,17(4):104-106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与临床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或MRI资料60例,囊性颅咽管瘤20例,其中囊性垂体瘤10例,Kathke囊肿6例,蛛网膜囊肿8例,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4例.鞍旁表皮样囊肿4例,鞍旁皮样囊肿3例,垂体脓肿5例。全部病例均行CT和/或MRI平扫,其中32例行CT增强检查,28例行MRI增强检查.60例中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临床证实。结果10例囊性垂体瘤,其中垂体大腺瘤7例,微腺瘤3例。20例囊性颅咽管瘤以囊性表现为主,发现囊壁钙化及强化的垂体对鉴别诊断有意义。6例Rathkc囊肿信号多样,但以形态饱满,呈短T1、长T2信号为较具特征性的改变。8例蛛网膜囊肿和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均表现为脑脊液信号。3例皮样囊肿密度/信号较表皮样囊肿复杂.压脂序列对两者鉴别诊断有帮助。5例垂体脓肿增强均显示环形强化.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术前诊断。结论鞍区不同性质的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中多数病变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顾冬云  罗恒  朱红芬  俞湘 《现代保健》2011,(34):120-121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患者双眼的眼部临床表现及中心视野的改变。方法应用Humphrey Ⅱ-750型电脑视野分析仪,对42例垂体腺瘤患者行全阈值静态中心视野检查。结果眼底原发性视神经萎缩32眼,占38.1%;54眼有视野缺损,占64.3%,其中24眼出现典型的双颞侧偏盲;33例(66眼)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53眼明显好转,占80.3%。结论垂体腺瘤可引起视功能的损害,充分认识垂体腺瘤在眼部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对78例垂体腺瘤均经MRI确诊,并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结果 7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2例,大部分切除36例。78例分泌腺瘤病人中术后激素水平降至正常59例,43例暂时性尿崩,低钠血症13例,脑脊液鼻漏7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垂体Rathke’s囊肿MRI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鞍区垂体囊肿性病变18例,行鞍区薄层T1WI和T2WI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以及T1WI冠状位动态增强扫描,在半年内追踪复查1次,结合临床资料由2名以上高年资医师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15例鞍区囊肿性病变表现为矢状位垂体中后1/3的圆形、椭圆形肿块,冠状位居垂体中央或偏居一侧。2例鞍区囊肿性病变表现为矢状位垂体腺体部底部的扁丘状小肿块。1例鞍区囊肿性病变表现为冠状位两分叶状改变,上部相对小居垂体上缘,下部相对较大居垂体右侧缘。多数囊肿性病变主要位于鞍内,少数可向鞍上发展,大小0.3~1.2cm,信号多变,增强后有2例病灶边缘环形轻度强化信号,18例半年内追踪复查一次,垂体囊肿性病变的位置、大小、信号和增强均无明显变化。18例鞍区垂体囊肿性病变均诊断为垂体Rathke’s囊肿。结论垂体Rathke's囊肿在MRI影像上有特征性表现,复查MRI对少数特殊Rathkes囊肿的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垂体腺瘤11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征。作者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4例垂体腺瘤的GH、PRL、ACTH、LH、TSH、FSH。结果显示,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垂体腺瘤的功能性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28例垂体瘤的低场强MRI表现。方法使用0.23T磁共振扫描仪,回顾性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瘤的MRI表现,结合相关文献,对MRI表现进行归纳。结果垂体巨腺瘤23例在T1WI上为低、等信号,T2WI呈中等高、高信号,占位效应明显,常向上累及视交叉(69%)及向两侧侵袭海绵窦(43%);5例微腺瘤在T1WI上多为低、等信号,T2WI为等高信号。结论低场强MRI对垂体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形态学改变不明显的垂体微腺瘤,结合GD-DTPA可获得满意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