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蛋白质等大多数抗原 ,B细胞产生抗体时都需要T细胞的辅助。在B细胞增殖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时 ,只是其抗原受体与抗原的结合的刺激是不够的 ,还必需有B细胞表面的CD4 0分子与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CD154分子结合的刺激 ,T细胞释放IL - 2、IL - 4、IL - 5和IL - 6等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的刺激才能使B细胞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把这样的抗原称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 (Tcelldependentantigen ,TD)或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dependentantigen)。另外 ,也存在不需要T细胞辅助就能产生…  相似文献   

2.
一、IFN-γ的抗体形成抑制机制B细胞活化机制IFN-γ与IL-5相互作用对抗体形成有调节的作用,是当前IFN研究的突破点之一。IL-5即Takatsu当年(1974,1980)发现的使B细胞在无T细胞共存下成熟分化为抗体形成细胞的液性因子——T细胞替代因子(T cell replacing factor,TRF),它能诱导增殖IL-5依赖性早期B细胞、葡聚糖刺激的B细胞及腹腔内Lyb-Ⅰ抗原阳性B细胞的事实说明,它对自骨髓B细胞前体细胞直至活化B细  相似文献   

3.
80.病毒受体     
病毒能粘附于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上 ,该受体是由膜表面某些特殊物质构成的。病毒与受体结合后才能侵入细胞内引起感染 ,因而病毒只能感染有限的几种细胞。构成病毒受体的细胞的膜分子在形成细胞免疫时起重要作用 ,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能同膜表面的糖蛋白 gp12 0分子 ,即 CD4分子结合 ,因此 HIV只能选择地感染具有 CD4分子的 T细胞或巨噬细胞 ,所以艾滋病出现选择性 CD4阳性 T细胞减少。CD4分子具有同 HL A- 类抗原结合的性质 ,抗原递呈细胞的 HLA- 类抗原分子在递呈抗原给 T细胞时有重要作用。只是 HIV同 CD4分子结合还是不…  相似文献   

4.
94、B1细胞     
CD5分子主要表达在T细胞表面,但有的B细胞也表达CD5分子.具有CD5分子的B细胞不是从骨髓增殖的前体细胞分化来的,而是骨髓外独立增殖分化成熟的.一般的B细胞高密度表达CD45RA分子,而不表达CD18b分子.把这样的B细胞称为B1细胞,而一般的B细胞称为B2细胞.  相似文献   

5.
HLA抗原虽通常是利用末梢血中的淋巴细胞检出的 ,但已知有的疾病在淋巴细胞表面无法检出 HLA抗原 ,因为有的淋巴细胞表面没有 HLA抗原 ,故被称为裸淋巴细胞综合征 ,也称为 HL A缺陷症。后者可分为HLA- 类分子未表达和 HL A- 类分子未表达两种类型。不同的病例可表现出各种程度的免疫缺陷状态 ,并存在易感染性 ,这说明 T细胞与抗原反应需要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 HL A分子结合。辅助性 T细胞能辅助 B细胞产生抗体 ,可活化巨噬细胞行使杀菌作用 ,且能诱导产生排除病毒所必须的杀伤性 T细胞 ,这虽是免疫应答不可缺少的核心的淋巴细…  相似文献   

6.
栾亦木 《日本医学介绍》1993,14(10):466-467
现已确认,胸腺摘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症(MG)尤其是全身型MG的最好方法。这一报道打破了不能控制的空白。摘除胸腺何以有效的理论根据尚未确立。一、胸腺皮质上皮细胞和正性选择、髓质树枝状细胞和负性选择以分子遗传学为首的新方法对有关胸腺的T细胞分化、选择作用提供了许多新知识。一个T细胞只具有一个种类的T细胞抗原受体(TCR)。TCR和抗原结合与抗体和抗原结合的特征是不同的。TCR的特征是与其他细胞上(如巨噬细胞等的抗原提呈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的抗原(多肽)的复合物相结合,即T细胞不与可溶性抗原发生反应。T细胞在简单地成为非活性化样安全瓣的同时,依靠T细胞作用到对手(B细胞或受病毒等侵犯的自体细胞)给予有效活性化。其  相似文献   

7.
胡宜 《日本医学介绍》2007,28(5):239-240
一、定义以及由来 T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APC)接触后可进行特异性抗原识别,并由此开始激活免疫反应.抗原递呈细胞在细胞内经特殊程序约生成9个抗原肽,与自身MHC结合而形成复合体(pMHC)表达于细胞表面.T细胞通过抗原受体(TCR)识别pMHC复合体.该识别信号通过与TCR会合的CD3分子群传向细胞内,诱导T细胞活化.为克隆免疫细胞表达单个细胞各自不同的受体.具有单一受体的单一T细胞与提呈特异抗原的单一APC接触,进行一对一抗原特异性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十分必要.为增强细胞间的黏附,很多淋巴细胞特异性的黏附分子也参与其中.在T-APC细胞黏附的连接面上,由于抗原的识别和活化,可以形成特殊结构,APC与T细胞间相互接触而传递信息的结构被称为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IS).  相似文献   

8.
一、应用单克隆抗体区分淋巴细胞亚群在细胞表面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抗原。如用细胞本身免疫动物,将会产生多种抗体,用这种抗血清检出每个细胞特有的抗原困难很多。单克隆抗体是将一个抗体产生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培养株合制成杂交瘤,或使之感染EB 病毒,细胞转化后,无限制地增殖的细胞集团(克隆)所产生的抗体,仅与单一抗原决定簇反应。应用这种单克隆抗体能精确地分析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已查明了T 细胞和B 细胞所固有的抗原,并了解在辅助性、抑制性及杀伤性T  相似文献   

9.
一、定义以及由来T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APC)接触后可进行特异性抗原识别,并由此开始激活免疫反应。抗原递呈细胞在细胞内经特殊程序约生成9个抗原肽,与自身MHC结合而形成复合体(pMHC)表达于细胞表面。T细胞通过抗原受体(TCR)识别pMHC复合体。该识别信号通过与TCR会合的CD3分子群传向细胞内,诱导T细胞活化。为克隆免疫细胞表达单个细胞各自不同的受体。具有单一受体的单一T细胞与提呈特异抗原的单一APC接触,进行一对一抗原特异性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十分必要。为增强细胞间的黏附,很多淋巴细胞特异性的黏附分子也参与其中。在T-APC…  相似文献   

10.
胡宜 《日本医学介绍》2007,28(5):239-240
一、定义以及由来 T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APC)接触后可进行特异性抗原识别,并由此开始激活免疫反应。抗原递呈细胞在细胞内经特殊程序约生成9个抗原肽,与自身MHC结合而形成复合体(pMHC)表达于细胞表面。T细胞通过抗原受体(TCR)识别pMHC复合体。该识别信号通过与TCR会合的CD3分子群传向细胞内,诱导T细胞活化。为克隆免疫细胞表达单个细胞各自不同的受体。具有单一受体的单一T细胞与提呈特异抗原的单一APC接触,进行一对一抗原特异性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10(IL-10)通过抗原提呈细胞(APC)抑制T_(H1)(1型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可直接地促进T细胞和肥大细胞株增殖。所以IL-10是对淋巴细胞、骨髓细胞具有多样性作用的细胞因子。一、IL-10的生物活性 1.抑制γ干扰素(IFN-γ)产生的活性小鼠传代培养的T细胞株按产生淋巴因子的种类不同可分为二类,即产生IL-2、IFN-γ等的T_(H1)和产生IL-4、IL-5等的T_(H2)细胞。按各自产生的一组淋巴因子作用不同,T_(H1)细胞同细胞免疫、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有密切关系;而T_(H2)细胞同体液免疫,特别是IgE产生密切相关。众所周知,DTH和抗体产生往往是相反的过程。因此,T_(H1)与T_(H2)细胞之间也有互  相似文献   

12.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产生抗体时,对多数抗原需要T细胞的辅助。诱导杀伤性T细胞也需要其他T细胞的辅助。这种具有辅助作用的T细胞称为辅助性T细胞。与抗原反应后的B细胞,从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到产生抗体对于多数抗原需要T细胞的辅助作用。没有T细胞参与,也能使抗体产生的抗原...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机体内最强有力的抗原递呈细胞,是唯一能够刺激天然T细胞的细胞。人树突状细胞依系统分类为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C:M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C:PDC)。由骨髓中CD34阳性干细胞诱导为MDC和PDC的前体细胞,并在GM-CSF、TNFα及FLT配体等细胞因子与造血因子作用下分化为DC。  相似文献   

14.
齐国辉 《日本医学介绍》1990,11(10):438-441
正常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人体B细胞,通过各种细胞分裂素的组合而增殖,分化为产生抗体的细胞。在B细胞分化的初期,有原B细胞,也就是祖B细胞,该细胞是不能再形成免疫球蛋白的H链和L链遗传基因的原始细胞界限。白细胞介素-7(IL-7)和基质细胞干预这个祖B细胞,引起向原B细胞(pre-B)的分化和增殖,与此同时形成免疫球蛋白H链的遗传基因,于是在细胞浆中有了H链。IL-7作用于Pre-B细胞,引起Pre-B细  相似文献   

15.
循环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必须游走出血管外到达目的部位才能发挥功能。为此 ,必然要有一个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结合且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过程。即白细胞表面的LewisX (sLex)糖链与内皮细胞表面的E选择素结合 ,或者是 β2 整合素 (LFA -1 )与ICAM -1分子结合等。T细胞同抗原反应时 ,首先在T细胞受体上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与抗原肽复合物结合 ,并发生反应 ,与此同时LFA -1分子还得与抗原递呈细胞上I CAM -1分子结合 ,以对T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起辅助功…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75年Milstein用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制成对绵羊红细胞的单克隆性抗体(MCAb)以来,细胞融合技术在医学生物学领域中的发展已成燎原之势。用细胞融合法制成的新的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目前除产生MCAb的B细胞杂交瘤之外,正在研制利用人T细胞产生IL-2干扰素的T细胞杂交瘤。本文简单介绍利用MCAb诊断癌症的最新进展。用于癌症血清学诊断的单克隆性抗体1.新的消化系癌相类抗原的MCAb 最近Koprowski研究组报告的MCAb,CA19-9(IgGl)是以结肠癌培养细胞SW-1116做免疫原所制成的。该物具有认识单唾液神经节甙脂(monosialo-  相似文献   

17.
HLA抗原虽通常是利用末梢血中的淋巴细胞检出的,但已知有的疾病在淋巴细胞表面无法检出HLA抗原,因为有的淋巴细胞表面没有HLA抗原,故被称为裸淋巴细胞综合征,也称为HLA缺陷症.后者可分为HLA-Ⅰ类分子未表达和HLA-Ⅱ类分子未表达两种类型.不同的病例可表现出各种程度的免疫缺陷状态,并存在易感染性,这说明T细胞与抗原反应需要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HLA分子结合.  相似文献   

18.
营养素不足已成为免疫低下的原因,蛋白能量-营养障碍尤其会影响到细胞免疫,造成胸腺萎缩、CD4+ T细胞减少,使麻疹、结核重症化.虽然血清免疫球蛋白值并未降低,但可见分泌型IgA产生减少,部分抗体产生减少,虽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功能、吞噬功能无变化,但杀菌能力亦降低.在补体系统中以C3、B因子为主的C2、C5、C6、C9也有所降低.锌缺乏可造成严重免疫低下,使T细胞减少、功能降低、T细胞依赖性抗体的产生出现障碍、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值降低.除此之外,还可引起NK细胞活性减弱,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游走能力减弱.锌对DNA、RNA的增幅、转录因子、蛋白激酶的功能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抗变态反应新药(一)关于变态反应研究进展很快,其中有关Coombs分类Ⅰ型发生机理的进展尤其惊人,分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侵入机体的抗原,受巨噬细胞处理,提供于T细胞和B细胞,B细胞受辅助T细胞和抑制T细胞的调节而分化,成为IgE产生细胞,分泌生成IgE。IgE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硷粒细胞IgE受体相结合,这就是所说的致敏。  相似文献   

20.
发病机瑶1.HIV 引起淋巴细胞破坏AIDS 发现的最特征性的免疫学异常是CD4~+T 细胞(辅助/诱发T 细胞)减少。这是由于HIV 对CD4~+T 细胞选择性感染,进一步通过细胞致病效应(CPE)使细胞破坏。HIV 对CD4~+T 细胞有选择性,是因为细胞膜表面上的CD4抗原或者与其密接的部分成为HIV 的受体所致。文献报告OKT4A 是CD4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之一,它可阻断HIV 对淋巴细胞的感染。也可以认为OKT4A 所识别的表面抗原58K 的糖蛋白是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