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家兔胃伤害性刺激牵涉区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初级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的分布规律及其末梢分布. 方法 在家兔胃伤害性刺激牵涉区皮内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和荧光素核黄( NY)逆行神经追踪,观察初级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的分布规律及其末梢分布规律. 结果 在 C4~ T10脊神经节( SG)发现标记细胞 , 以 C6~ T8标记细胞较多.在颈、胸交感神经节及腹腔神经节发现标记细胞,以腹腔神经节标记细胞较多.在下丘脑、脊髓后角、骶脊肌的肌膜、胃、膀胱壁的外膜和黏膜、心肌的内、外膜,腹主动脉壁的内、外膜发现有荧光密集区. 结论胃伤害性刺激皮肤牵涉区初级神经元分布在 C4~ T10脊神经节,交感神经元分布在颈、胸交感神经节及腹腔神经节,以腹腔神经节标记细胞较多.其末梢分布于皮肤、血管壁、肌膜、空腔脏器的外膜和粘膜等感觉神经末梢分布区,初级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可能有递质上行至脊髓后角和下丘脑,这可能是皮内注药治疗内脏痛的神经基础也可能与皮肤经络的实质有关.  相似文献   

2.
皮肤与内脏相关的神经基础研究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目的 在皮内注药治疗遗尿症及内脏痛有效的基础上,研究皮肤与内脏相关的初级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分布规律。方法 通过家兔静脉注射伊文氏蓝(Evans Blue),胃内注入甲醛致胃伤害性剌激,观察皮肤渗漏斑。找出皮肤牵涉区;在牵涉区皮肤和胃黏膜分别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荧光素棱黄(NY)用神经逆行追踪法分别观察初级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分布规律。结果 家兔胃痛的皮肤牵涉区在肩及肩胛区,在牵涉区皮肤和胃黏膜分别注射HRP和NY在C8—T8脊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相互重叠。结论 胃痛的皮肤牵涉区与胃黏膜初级神经元分布的特点是在脊神经节呈节段性分布且相互重叠。在交感神经节呈弥散性分布,无节段性分布。也相互重叠,这可能是皮内注药治疗内脏痛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3.
皮内注药改善阑尾切除术后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韬  张美玲 《临床医学》2005,25(8):57-58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利多卡因对阑尾切除术后痛的镇痛效果。方法36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人:L组为利多卡因组,手术结束时在T9~12脊神经分布区内右侧肋弓至髂前上棘之间,沿腋中线取4个点,皮内注射利多卡因;N组为生理盐水组,同一脊神经分布区皮内注射生理盐水;K组不注射任何药物。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Q-VAS和C-VAS)观察患者切口疼痛,以及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L组患者的Q-VAS和C-VAS评分均明显低于N组和K组,差异有极显著性;N组和K组之间Q-VAS和C-VAS评分相似,差异无显著性;三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和尿潴留发生。结论在相应神经节段皮内注射局麻药,可改善阑尾切除术等创伤较小手术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皮内注药治疗疱疹后神经痛2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临床开展皮内注药治疗遗尿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及内脏痛,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尤其是PHN,经过几年摸索,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机制尚不清楚,经动物实验初步探讨其疗效机制,可能与皮内神经末梢到脊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神经细胞的上行轴浆流通道有关,现将1997年6月~2002年12月随访资料完善的28例皮内注射地塞米松或泼尼松龙复合液治疗PHN的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皮内注药治疗遗尿症及内脏痛有效的基础上,研究皮肤与内脏相关的初级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家兔静脉注射伊文氏蓝(EvansBlue),胃内注入甲醛致胃伤害性刺激,观察皮肤渗漏斑,找出皮肤牵涉区;在牵涉区皮肤和胃黏膜分别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荧光素核黄(NY)用神经逆行追踪法分别观察初级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分布规律。结果家兔胃痛的皮肤牵涉区在肩及肩胛区,在牵涉区皮肤和胃黏膜分别注射HRP和NY在C8~T8脊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相互重叠。结论胃痛的皮肤牵涉区与胃黏膜初级神经元分布的特点是在脊神经节呈节段性分布且相互重叠,在交感神经节呈弥散性分布,无节段性分布,也相互重叠,这可能是皮内注药治疗内脏痛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对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内脏炎症痛大鼠是否具有抗伤害效应和对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单纯福尔马林致炎组(F);0.25%利多卡因实验区皮内注射组(F-0.25%L-IN);0.25%利多卡因实验区外皮内注射组(F-0.25%L-OUT);0.125%利多卡因实验区皮内注射组(F-0.125%L-IN);0.125%利多卡因实验区外皮内注射组(F-0.125%L-OUT);生理盐水实验区皮内注射组(F-S-IN);生理盐水实验区外皮内注射组(F-S-OUT).对各组大鼠分别进行疼痛学评分,每15min为一个时间段,共4次,1h后取出S1脊髓节段以免疫组化法检测FLI阳性神经元. 结果:各组在第一个时间段内疼痛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第三、第四个时间段内F组和F-0.25%L-IN、F-0.25%L-OUT、F-S-IN组相比疼痛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和F-0.125%L-IN、F-0.125%L-OUT、F-S-OUT相比疼痛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脊髓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在F-0.25%L-IN、F-0.25%L-OUT、F-S-IN组均显著减少(P<0.01). 结论:Fos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了化学性致痛信息的传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蛇丹”、“蜘蛛疮”、“蛇串疮”、“缠腰丹”等,以春秋二季、单侧发病为多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疱疹和神经根炎。本病毒进入人体长期潜伏于脊神经或脑神经的神经节细胞中,当机体受外伤、感染、过劳等诱发因素时,则被激活而引起周围神经炎及特定部位的组织损害而出现带状疱疹。临床上常见胸腰部、头面部、下肢、耳轮等部位。早期表现为皮肤疼痛、过敏、发红、全身不适,3—5天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群,迅速变为水疱,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和治疗机制。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患者862例按人院时间先后分为单纯硬膜外腔注射组和硬膜外腔注射加手法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皮肤温度和影像学表现变化。结果 手法并硬膜外腔注射组优于单纯硬膜外腔注射治疗组。15例急性发病患者,治疗前平均值为(35.21&;#177;O.23)℃,治疗后平均值为(36.42&;#177;0.51)℃,20例慢性发病者,治疗前平均值为(34.81&;#177;0.41)℃,治疗后平均值为(35.03&;#177;O.26)℃,治疗前两组进行t检验,t=10.53,35,P&;lt;O.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进行t检验,t=3.39,P&;lt;O.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皮肤温度平均较治疗前提高1.5℃。硬膜外腔注射组中68例治愈后3~6个月内CT扫描45例,MRI成像23例,发现腰椎管及间盘突出物的形态与治疗前无显著变化。结论 硬膜外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患者效果较好,加用手法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颈动脉注药治疗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颈动脉注药治疗脑梗死的康复疗效。选择颈动脉系脑梗死患者1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6例采用颈动脉注药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静脉给药治疗。2组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FIM、Fugl-Meyer和神经功能缺损分治疗后均有改善。但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颈动脉注药对脑梗死患者言语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效果更明显,特别是脑梗死发生〈20d时颈动脉注药治疗是最佳时机。提示:颈动脉注药对脑梗死的康复具有显著疗效。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癌性内脏痛的脊髓手术治疗.方法:6例癌性内脏痛,男4例,女2例,单纯腹腔痛1例,单纯盆腔痛2例,腹腔痛合并盆腔痛3例.平均年龄58.6岁,平均疼痛病程14个月.脊髓后正中点状切开术(punctate midline myelotomy,PMM)在全麻下进行,手术节段为胸2节段4例,胸7和胸8各1例.术前和术后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the 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将术后不同时间的VAS、MPQ评分与术前的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小样本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5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例疼痛显著缓解,随访5个月~20个月,直至患者死亡,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和MPQ评分较术前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有2例仍需每天肌注吗啡5mg~ 10mg,另4例不再使用吗啡.术后出现暂时性双下肢轻度麻木、深感觉减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MM是治疗腹腔和盆腔癌性内脏痛的安全有效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3.
40例晚期重度癌痛病人应用吗啡与吗啡复合药行硬膜外注药镇痛。使用药物分为三种,第三种为吗啡,第二种为吗啡+氯胺酮,第三种为吗啡+氟哌啶。从平均起效时间比较,两一啡复合组(8.2,8.2min)比单纯吗啡组(9.5min)为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镇痛时间比较,两吗啡复合组(6.73,6.90h)较单纯吗啡组作用时程(5.23h),显著延长(P〈0.001),显示两吗啡复合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4.
治疗顽固性内脏痛的脊髓止痛新术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性内脏痛一般是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病程超过3个月、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内脏疼痛,比较常见的是肿瘤引起的癌性内脏痛和由于慢性炎症、术后粘连等原因造成的内脏痛。顽固性内脏痛单纯靠药物治疗,止痛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很多时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将介绍一种能够安全有效治疗顽固性内脏痛的脊髓止痛新术式。  相似文献   

15.
16.
肺导管注药在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经肺导管注药治疗肺脓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全身应用抗生素,注药组63例全身应用抗生素,并经肺导管注入头孢呋欣0.75,每日2次。结果:注药组3周治愈率69.8%。4周治愈率95.2%,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周治愈率5.0%,4周治愈率21.6%,总有效率86.7%,无效13.3%。注药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肺导管注药治疗肺脓肿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对其所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复发率高,目前尚无理想的预防方法。近30年来,我国上尿路结石发病率明显提高,下尿路结石日趋少见,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的治疗仪器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近10多年来,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有了迅速发展,90%左右的尿路结石不再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皮脂腺囊肿又称“粉瘤”,是由于皮脂腺管口闭塞而引起的皮脂淤积。好发于青壮年人的头面、躯干等部,尤其是面部的损害,常因挤压而继发感染,处理不当,影响容貌。我们采用穿刺抽液和囊内注药治疗本病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结果及粗浅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联合注药法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硬膜外侧前腔、椎间孔联合注药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将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硬膜外侧前腔、椎间孔联合注药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硬膜外后腔注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及疗效优良的病例治疗次数均优于对照组(X^2=4.06,P&;lt;0.05;t=7.2,P&;lt;0.01)。  相似文献   

20.
自1997年6至1998年8月,我们采取腹腔内灌注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8例,与静脉或肌肉给药做对照。通过观察不同给药途径了解治疗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