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探讨其与血清HBV DNA载量、ALT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CHB患者免疫耐受期(A组,24例)、免疫活化期(B组,64例)、HBeAg阴性(C组,23例)和11例健康对照者(D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同时检测ALT.结果 B、C组CD4+、CD8+细胞表面PD-1表达显著高于A、D组(P<0.05).C组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显著高于B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免疫状态下CHB患者CD4+、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及ALT均无相关性.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表达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肝脏炎症损伤是影响PD-1表达的重要因素,HBV DNA载量不是主要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7例急性乙肝患者作为急性乙肝组,同期39例慢性乙肝活动期患者作为慢性乙肝组,同期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核心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及相关因子(Core18-27、Env335-343、Pol575-583)、HBV-DNA、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析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及相关因子与HBV-DNA、ALT的相关性。结果急性乙肝组Core18-27、Env335-343、Pol 575-583水平分别为(1.24±0.51)%、(0.09±0.01)%、(0.09±0.02)%,高于对照组的(0.09±0.02)%、(0.06±0.02)%、(0.07±0.02)%和慢性乙肝组的(0.05±0.01)%、(0.04±0.01)%、(0.03±0.01)%,且对照组均高于慢性乙肝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肝组HBVDNA、ALT、AST、GGT及TBIL水平分别为(21.59±4.32)×10^3 copies/ml、(85.35±5.49)U/L、(120.59±12.19)U/L、(125.98±13.42)U/L、(40.39±1.32)μmol/L,均高于慢性乙肝组的(13.21±3.29)×10^3 copies/ml、(62.14±5.05)U/L、(87.56±6.87)U/L、(102.12±10.06)U/L、(25.49±1.21)μmol/L和对照组的0、(32.21±3.25)U/L、(30.29±3.41)U/L、(33.49±3.09)U/L、(12.59±0.14)μmol/L,且慢性乙肝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re18-27、Env335-343和Pol 575-583与HBV-DNA、AST、ALT、GGT及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HBV-DNA、ALT存在相关性,加强其表达水平测定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慢性不同类型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表面CD40、CD40L及淋巴细胞表面CD8、CD28的表达,评价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表面CD40、CD40L表达的百分率及淋巴细胞表面CD8-/CD2+8、CD8-/CD2-8表达的百分率。结果慢性乙肝组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表面CD40、CD40L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CD8-/CD2+8的表达低于正常人(P<0.05),CD8-/CD2-8的表达高于正常人(P<0.05),慢性乙肝患者与肝硬化患者间CD8-/CD2+8、CD8-/CD2-8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HBV感染者淋巴、单核细胞表面CD40和CD40L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淋巴细胞CD40和CD40L表达与CD8-/CD2+8表呈正相关(P<0.01)。结论 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表达CD40、CD40L及淋巴细胞表达CD8-/CD2+8低下,而CD8-/CD2-8的表达增加。检测外周血CD40、CD40L及CD8-/CD2+8、CD8-/CD2-8的表达可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静妮  张媛  姚颖 《贵州医药》2022,(4):642-643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IL-6)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HBV感染患者122例,根据患者HBV-DNA载量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和研究3组,然后再根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级和B+C级两组,依次检测并对比不同病毒载量和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清NLR和IL-6的水平,探讨两项指标与病毒载量和肝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1组、研究2组和研究3组在NLR和IL-6水平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IL-6和NRL与HBV-DNA载量之间均为正相关性(P<0.05)。A级与B+C级患者在IL-6、NRL、ALT、AST和GGT方面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IL-6和NIR分别与ALT、AST和GGT之间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IL-6和NLR在HBV感染患者中呈高表达的状态,并且两项指标与病毒载量和肝功能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慢性不同类型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表面CD40、CD40 L及淋巴细胞表面CD8、CD28的表达,评价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表面CD40、CD40 L表达的百分率及淋巴细胞表面CD8-/CD28+、CD8-/CD28-表达的百分率.结果 慢性乙肝组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表面CD40、CD40 L 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CD40-/CD28+的表达低于正常人(P<0.05),CW8-/CD28-的表达高于正常人(P<0.05),慢性乙肝患者与肝硬化患者问CD8-/CD28-、CD8-/CD28-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HBV感染者淋巴、单核细胞表面CD40和CD40L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淋巴细胞CD.40和CD40L表达与CD8-/CD28+表呈正相关(P<0.01).结论 HBV感采者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表达cD4e、CDdoL及淋巴细胞表达CD8-/CD28+低下,而CD8-/CD28-的表达增加.检洲外周血CD40、CD40 L及CD8-/CD28+、CD8-/CD28-的表达可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对HBsAg和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慢性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采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对研究对象血清及全血进行HBVM、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10和淋巴细胞亚群CD4+、CD8+T细胞检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HBV DNA进行检测,将HBV DNA指数结果进行对数转换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重症肝炎(慢重肝)组和肝硬化组免疫学指标IL-2、IL-10、CD4+、CD8+T细胞与HBsAg滴度及HBV DNA水平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CD4+T细胞与HBV 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免疫学指标IL-2、IL-10和CD8+T细胞与HBsAg和HBV DNA水平均无显著性相关性(P>0.05).结论 慢性肝病不同临床类型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对HBsAg和HBV DNA水平的影响不尽相同.慢乙肝组CD4+T细胞与HBV 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在慢乙肝患者中CD4+T细胞对HBV似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以及与HCV RNA载量的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载量,基因芯片检测HCV基因型.结果 CH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较健康人明显上调,与HCV RNA和ALT无相关性.结论 PD-L1在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的高表达,抑制免疫细胞清除HCV的能力,导致感染的慢性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HBV感染者48例(慢性HBV携带者10例为慢性HBV携带者组、慢性乙型肝炎18例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乙肝肝硬化为乙肝肝硬化组20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血CD4+CD25+Treg细胞频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HBV DNA载量。结果 血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慢性HBV携带者组为(6.72±2.60)%、慢性乙型肝炎组为(8.56±3.12)%、乙肝肝硬化组为(11.59±4.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HBV DNA载量:慢性HBV携带者组为1.7 ×106拷贝/ml、慢性乙型肝炎组为4.3 ×105拷贝/ml、乙肝肝硬化组为6.8 ×104拷贝/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病患者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与HBV DNA滴度正相关。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血Treg细胞频率与HBVDNA滴度正相关,提示Treg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特征及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75例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其差异及意义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绝对数低于慢性乙肝患者、携带者及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计数减少,并且随病情的进展逐渐降低.结论 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随病情进展而减少,主要为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的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湿热中阻和肝郁脾虚证与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和乙肝病毒(HBV)-DNA病毒载量等实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湿热中阻型和肝郁脾虚型CHB患者各40例,另选取20名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肝脏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胆红素(TBil)、白蛋白(A)、球蛋白(G)]、HBV-DNA病毒载量和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CD83、CD1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分析两证型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AST、ALT、TBil指标明显升高,湿热中阻型ALT、TBil高于肝郁脾虚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中阻型HBV-DNA病毒载量高于肝郁脾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CD80、CD83、CD86、HLA-DR表达水平均降低,湿热中阻型CD86、HLA-DR表达水平高于肝郁脾虚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TBil、HBV-DNA病毒载量、CD86、HLA-DR表达水平与CHB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可用作分型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eAg阳性(e+CHB)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e-CHB)病毒学、病理学及肝组织免疫组化的特征、差异及其内在规律。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e+CHB患者107例;e-CHB患者102例。检测生化学;乙肝五项;HBV DNA定量;肝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进行病理诊断;Knodell HAI评分,纤维化评分;肝组织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HBsAg、HBcAg。结果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e+CHB组62.6%,e-CHB组72.5%;e-CHB组纤维化程度较e+CHB组重,纤维化评分较高(P〈0.01)。e+CHB组HBV DNA载量明显高于e-CHB组,有统计学差异(t=5.38,P=0.000)。e-CHB组HBV DNA载量和G分级、评分间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0.24,P=0.041);肝组织HBcAg表达强度与血清HBV DNA定量间正相关(P〈0.01)。结论 e-CHB患者肝组织病理损害较重;e+CHB和e-CHB患者绝大部分存在病理损害。提倡适时进行肝穿刺活检,准确诊断和及时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血清学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189例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同期血清HBV DNA水平、血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9例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与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χ2=30.26,P〈0.01);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χ2=10.94,P〉0.05)。患者血清中TBIL、ALT、AST、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其ALB、PTA与之呈负相关。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毒复制活跃和血清TBIL、ALT、AST、GGT能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口服恩替卡韦片0.5mg/d;对照组24例,口服拉米夫定片100mg/d。在治疗后12周及24周,比较两组患者HBVDNA水平,ALT复常率,血清学标志和安全性方面的情况,对基线时HbeAg(+)患者比较HBeAg阴转和血清转换。结果治疗12周、24周后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DNA的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HBeAg的阴转率,两组较为相似。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起效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病毒载量、HBeAg的相关性。方法以40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3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CSHB)、30例肝硬化( LC)及32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HBV DNA载量。结果 CHB组仅CD^4+亚群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SHB及LC组CD^3+、CD^4+亚群、CD^4+/CD^8+比值呈逐渐降低趋势,CD^8+亚群呈逐渐增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HBV DNA载量与CD^4+亚群、CD^4+/CD^8+比值呈负相关( r =-0.638,-0.778, P <0.05),与CD^8+亚群呈正相关( r =0.647, P <0.05),与CD^3+无关。与HBeAg阳性患者比较,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亚群显著降低( P <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随着疾病加重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性降低,与病毒复制水平密切相关,这是导致疾病慢性化的原因之一。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趋势可为判断疾病转归及预后提供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乙型肝炎患者体内IL-6与T淋巴细胞亚群、HBVDNA及肝功能的关系,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7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试验组及1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上述85例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L-6,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比较2组检测结果及相关性。结果试验各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肝组织损害程度(ALT、TBiL)呈正相关;CD4^+、CD4^+/CD8^+明显降低,与血清IL-6呈负相关;CD8^+明显升高,与血清IL-6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亚组和HBVDNA阴性亚组CD4^+、CD4^+/CD8^+、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着细胞和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紊乱,IL-6参与乙型肝炎免疫损害,可作为判断病情、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和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RANTES)在干扰素α-2b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根据治疗12周时病毒学应答情况分为完全应答A组(32例)、部分应答B组(12例)、无应答C组(6例).Luminex液相蛋白芯片法检测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血清IP-10、RANTES水平,并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ALT水平和HBV标志物.结果 治疗前,三组间血清HBV DNA、RANTE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A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P-10、RANTES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三组间IP-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最高(24.05±7.68),B组次之(20.85:±:4.85),C组最低(11.25±5.6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A组血清IP-10、RANTES水平开始下降(P<0.05),B组、C组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12周时,三组IP-10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7.28±4.25、-8.34±1.10、+1.68±0.22)(P<0.05),RANTES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8.57±3.54、- 13.87 ±3.14、-6.65±1.79)(P<0.05);C组的IP-10、RANTES水平在治疗4、12周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三组HBV DNA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1±1.13、2.62±0.52、0.98±0.80)(P<0.05);三组ALT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7.2±26.8、-39.2±11.4、+3.7±8.9)(P<0.05);50例患者血清IP-10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ANTES水平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治疗前IP-10水平与治疗12周时的HBV DNA下降水平呈正相关;应答组44例治疗12周的IP-10、RANTES下降水平与ALT下降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干扰素α-2b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减轻,与IP-10、RANTES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210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应用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105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治疗24周及48周时的ALT、AST、TBIL、HBV-DNA转阴率及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4周及48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的ALT、AST、TBIL值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周HBV-DNA阴转率93.3%,对照组阴转率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5%,2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疗效明确,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LT低水平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变化与HSC活化的相关性研究。方法①选取外周血中HBV-DNA定量≥103copies/mL、ALT≤3ULN的慢性HBV感染病例71例,行肝穿肝组织学检测;②采用HE染色检测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③用突触素(SYN)标记活化的肝星状细胞,SP法检测肝组织中阳性细胞的表达强度,在高倍镜下观察阳性细胞的表达,采用Image-ProPlus6.0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图象进行分析。用积分光密度(IOD)值表示其在肝组织中表达的强度。结果①71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病例中,肝组织学完全正常(G0S0)者3例(4.23%),肝组织学存在不同程度损害者68例(95.77%),其中早期肝硬化3例(4.23%)。②不同损伤程度的肝组织中SYN阳性细胞的数量不同,所测得的IOD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加剧和肝纤维化程度加重,SYN表达就越显著。结论 HSC的活化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邢现峰 《安徽医药》2013,17(12):2131-2132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干扰素(IFN)治疗乙肝病毒(HBV)感染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2例HBV感染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行常规治疗,B组37例给予LAM+IFN治疗,观察两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B组HBeAg、HBV-DNA转阴率高于A组(P〈0.05);7个月后B组HBV-DNA反跳率低于A组(P〈0.01);治疗后B组CD4+、CD8+水平高于A组(P〈0.05),CD4+/CD8+比值高于A组(P〈0.05).结论 LAM+IFN治疗HBV感染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艾滋病患者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时使用奈韦拉平(NVP)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否会增加肝毒性。方法选取女性艾滋患者158例,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者86例设为高CD4+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者72例设为低CD4+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检测肝功能、血常规、CD4+T淋巴细胞等,分析2组患者3个月内的肝功能变化,并观察2组肝损害程度。结果低CD4+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A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D4+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A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TBI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肝损害程度明显增加(P<0.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奈韦拉平发生肝毒性较常见,女性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时使用含有奈韦拉平的治疗方案未增加肝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