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曙光 《医药导报》2003,22(10):700-70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3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 1,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等.结果:治疗4周后TC、TG、LDL 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降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上官杰  唐浩  王东海 《中国药房》2013,(48):4562-456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阿昔莫司)。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阿昔莫司组患者给予阿昔莫司250mg,每日早、晚各服1次;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阿昔莫司,用法、用量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相同。3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计算达标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肌酐(Cr)、血清肌酐激酶(cK)、磷酸肌酸(Cry)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TC、TG、LD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HDL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TG、LDL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且TC、TG、LDL、HDL达标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8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高血脂患者予晚上临睡前服阿托伐他汀,剂量20mg,共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TC,TG,LDL—C较入组前分别下降了30%,28%,34%(P〈0.01),HDL—C升高了12%(P〈0.05),其中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62.50%,95.00%,58.75%。治疗过程中除有6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微升高、2例胃肠道不适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高脂血症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谢黎崖  张黎静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60-126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 (立普妥 )与氟伐他汀 (来适可 )对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 0例高胆固醇血症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 5 0例和氟伐他汀组 5 0例 ,治疗 6周后观察比较。结果 阿托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TG、LDL C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 ,阿托伐他汀降TC、TG、LDL C的作用强于氟伐他汀 (P <0 0 5 ) ,两药均能升高HDL C水平 (P <0 0 5 ) ,但两组比较未达到显著差异 (P >0 0 5 )。两药不良反应均比较小 ,耐受性好。结论 阿托伐他汀降TC、TG、LDL C的作用优于氟伐他汀 ,但升高HDL C水平相似 ,两药均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PTX-3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方法,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1次/d,疗程3个月。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PTX-3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LDL-C、HDL-C、TG及TC水平,并评价对照组和他汀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DL-C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降,血清PTX-3、LDL-C、TC及TG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和他汀组患者血清PTX-3、HDL-C、LDL-C、TC及TG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对照组和他汀组治疗后血清PTX-3、LDL、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相比,他汀组血清PTX-3、LDL、TG、T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他汀组有效率83.33%,对照组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PTX-3水平变化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PTX-3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变化、血脂〔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G、LDL、TC、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LDL、T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与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七、丹参、山楂粉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三七、丹参、山楂粉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且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DL-C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丹参、山楂粉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可有效改善血脂相关指标,临床疗效良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霞 《河北医药》2011,33(12):1825-182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10mg/d口服在冠心病降脂治疗的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及对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伴高脂血症3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后,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冠心病患者6个月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短期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中Tc、TG、LDL-C水平,而且随访期间复发性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等发生率均较平时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8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和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TC水平下降,总有效率为100%;LDL-C水平下降,总有效率为100%;TG水平下降,总有效率为95%。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能迅速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降低心脑血管卒中的危险性,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与安全性。方法:对6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脂血症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TC(4.40±1.85)mmol/L,LDL—C(2.34±0.92)mmol/L,TG(1.84±0.63)mmol/L,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降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安全有效,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脉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TC、TG、LDL、HDL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IMT及其斑块面积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的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C、TG、LDL、H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面积,稳定颈动脉斑块,需坚持长期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治疗中最佳用药剂量.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诊治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mg、10mg、20mg,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及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究瑞舒伐他汀钙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治疗中使用最佳剂量.结果:治疗前三组TC、TG、LDL、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TC、TG、LDL均低于A、B两组,HDL水平均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A组(70.00%)、B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头痛头晕、肌痛、胃肠不适、皮疹及便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mg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中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即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TC、TG、LDL - C、HDL - C、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 LMT 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TC、TG、HDL - C、LDL - 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 TC、TG、LDL - C 均低于对照组,HDL - C 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 - CRP、Hcy、颈动脉 LM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hs - CRP、Hcy、颈动脉 LMT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大小便形状次数改变、肝区不适、明显肌痛、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的各项水平,但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近期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前后血脂改变同组内比较:经6~8周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LDL-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HDL-C轻度升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TC、TG、LDL-C下降明显(P<0.05)。结论口服阿托伐他汀吸收后不需要在体内激活即有生物活性,较其他他汀类药物起效更快,其蛋白结合率高,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较同类药物强。本组无明显副反应出现,表明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情况。方法 69例ACS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TC、TG、LDL、HDL,另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能明显下调ACS患者的Hs-CRP水平。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在ACS的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查明ABCC2基因多态性位点C-24T和G1249A在中国高脂血症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彳曰C口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高脂血症患者221例,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20mg,连续用药4周。在给药前及给药4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用给药4周后TC、TG、LDL—C和HDL.C的变化率作为评价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标准。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ABCC2基因启动子(C-24T)和第10外显子(G1249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将患者分组,观察ABCC2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氟伐他汀为参照研究沥水调脂胶囊的调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6 0例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单盲分为两组 ,分别投以沥水调脂胶囊和氟伐他汀 ,疗程 8周 ,观察调脂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血浆一氧化氮 (NO)、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oxLDL)水平的影响。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TC、TG、LDL C、oxLDL、TC HDL C/HDL C显著性降低 ,HDL C均无显著性升高 ,血浆NO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 ,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以上各指标在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沥水调脂胶囊的降脂疗效较确切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高脂血症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测定42例临床确诊为ACS的高脂血症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CRP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3个月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有效地降低ACS患者血清TC、LDL-C、TG及CRP。结论 ACS高脂血症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TC、LDL-C、TG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高脂血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4周及8周后的T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而HDL-C则升高明显;治疗4周后的TC、TG、HDL-C、LDL-C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8周后,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过程中监测肝肾功能示丙氨酸转氨酶轻微升高,余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率为15.8%。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HT5"H方法 从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A组)、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B组)、依折麦布联合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各抽取60 例病例,对其治疗12周末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血脂4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均<0.05).B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测值均分别低于A组(PWTBZ均<0.05);C组治疗后 TC、TG、LDL-C均分别低于A组(P均<0.05);C组治疗后TC、LDL-C低于B组(P<0.05).C组治疗后TC、LDL-C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均<0.01);C组治疗后TC、LDL-C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P均<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WTBX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