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BillrothⅠ式吻合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大部分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传统方式均为二层胃肠吻合(全层缝合1次,再浆肌层缝合1次)。自1989-1995年.笔者做胃大部分切除单层间断内翻胃肠吻合35例,疗效满意,无并发症发生。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其中男28例,女7例,25~45岁30例,46~60岁5例,胃溃疡BilirothⅠ式吻合21例,其中胃溃疡穿孔、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1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BillrothⅡ式手术14例,其中溃疡穿孔4例,溃疡出血3例,择期手术7例。1.2病例选择:择期手术,选择身体条件较好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纤维胃镜诊断残胃癌3例,并复习了文献,对残胃癌的定义、发生的部位、发生的时间、病因、诊断、预防及治疗进行了讨论。一、残胃癌的概述残胃癌系指因良性胃部疾患行胃次全切除,作胃空肠吻合术后在胃残余部所发生的癌,是胃手术后的一种晚期严重并发症 BillrothⅡ式吻合术后易发生癌,而BillrothⅠ式胃空肠吻合术后则很少发生癌。  相似文献   

3.
根治性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方法,旨在提高Ⅰ期手术治愈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208例,其中86例(41.35%)采用胃大部连同病灶切除Ⅰ期治愈,胃肠重建采用Billroth Ⅰ式吻合18例(20.93%),Billroth Ⅱ式吻合68例(79.07%),Billroth Ⅱ式结肠前吻合42例(61.76%),结肠后吻合26例(38.24%).结果 86例中除1例Billroth Ⅱ式吻合术后发生胃瘫并发症,经保守治疗1个月治愈外,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随访>5年情况良好.结论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Ⅰ期手术治疗,解决了因溃疡穿孔单行修补术后再次复发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粘连、溃疡恶变而重复手术等问题,缩短了治愈周期,提高了生存质量,减轻了患者的二次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吻合器在胃大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应用胃肠吻合器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8例,胃窦部溃疡穿孔6例,胃小弯溃疡穿孔2例。采用BillrothⅠ式26例,BillrothⅡ式8例,Roux-en-y胃肠吻合2例。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及出血。结论急诊情况下行胃大部切除术应用胃肠吻合器除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外,还有使手术简单化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肠吻合器在胃大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应用胃肠吻合器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8例,胃窦部溃疡穿孔6例,胃小弯溃疡穿孔2例.采用Billroth Ⅰ式26例,Billroth Ⅱ式8例,Roux-en-y胃肠吻合2例.结果 全组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及出血.结论 急诊情况下行胃大部切除术应用胃肠吻合器除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外,还有使手术简单化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胆石症胆囊炎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BillrothⅡ式术后8例,BillrothⅠ式术后1例;5例为多次手术。术后近期效果良好。手术的要点是一期胆囊切除、胆总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建立一个通畅的胆肠引流。  相似文献   

7.
翁海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50-150,154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5月80例残胃患者的临床资料、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残胃病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80例残胃患者检查:残胃及吻合口炎60例(浅表性胃炎40例、萎缩性胃炎15例、不典型增生3例、肠化2例);胆汁反流者58例;残胃及吻合口溃疡15例;残胃癌6例。BillrothⅡ式残胃及吻合口炎及溃疡、胆汁反流、残胃癌发生率高于BillrothⅠ式(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应严格控制胃切除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在胃切除后定期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正>胃次全切除术后并发腹内疝少见。我院自1971年~1993年间施行胃次全切除术3588例,其中BillrothⅡ式手术2918例,发生腹内疝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83~1991年为60岁以上高龄患者贲门癌、胃体癌行近端胃次全切除加幽门成形术和胃全切除术共160例,其中贲门癌122例.胃体癌38例,Ⅲ、Ⅳ期占90%。近端胃次全切除101例,其中26例联合切除胰体、尾及脾或胆囊或肝左外叶或左肾上腺;全胃切除59例,其中22例系上述器官联合切除。共发生并发症28例(17.5%),死亡3例(1.9%)。本文对常见和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全面体检、了解老年人各脏器的功能,估价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做好围手术期治疗,熟悉高龄患者全胃和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可使并发症和死亡率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自1897年Schlatter医生首次用全胃切除治疗胃癌以来,各种消化道重建方法陆续用于临床,但优劣不一.为寻找一种既符合组织愈合的生理要求,更好地改善因胃切除后产生的摄食减少、代谢障碍以及消化道功能障碍和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同时又操作简便、省时的吻合方式,外科医生们从没停止过努力.迄今已有近约50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应用于临床研究[1].其中,远端胃次全切除术是临床最常见的胃手术方式.100多年来消化道重建虽有变化,但基本术式不外乎三种:Billroth Ⅰ、Billroth Ⅱ和Roux-en-Y,其他的一些术式大多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2].本文就近年来出现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作一概括并简单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1.
标准的Billroth式胃切除手术是临床常用的胃切除术式,均存在着远期主要并发症:远流性胃炎、殊胃癌、残胃再发癌。而采用其Roux-Y式胃空肠吻合.可防止或延缓上述共发症的发生。我院自1991年至今.针对上述并发症而采用Roux-Y式手术共26例,经7年随访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6例均为男性,3树结肠前胃空肠Roux-Y吻合,19例胃空肠端端Roux-Y吻合,其余均为结肠后胃空畅端例吻合。二、手术方法及效果术式操作:常规断胃.保留胃大弯侧6cm做吻合.在距屈氏韧带15cm处断空肠,远瑞空肠缝闭。提远端空肠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胃窦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二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近期并发症及对糖尿病的影响的差异.方法 回顾2006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胃窦癌合并2型糖尿病且入院前未行药物治疗的患者16例,其中8例采用BillrothⅡ吻合;8例采用Billroth Ⅰ吻合术.结果 BillrothⅡ吻合患者术后糖尿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行Billroth Ⅰ吻合的患者,而二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在术后近期并发症上无差异.结论 对于胃窦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除术BillrothⅡ式吻合可能是较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残胃状态下食管癌及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本院自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残胃状态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8例,均行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结果:本组8例确诊患者的残胃状态时间平均为11.7年,其中Billroth I式吻合术者2例;Billroth II式吻合术者6例;2例食管癌患者行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联合结肠代食管术,6例贲门癌患者均经腹部手术切口,2例行贲门癌下段食管切除联合间置空肠代食管吻合术,4例行贲门癌残胃全切除联合P形空肠袢代胃Roux-en-Y式吻合术。结论:对于胃大部切除后残胃状态下的患者,早期或局部晚期的食管癌与贲门癌亦可行根治性手术,手术前需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残胃贲门癌发病规律及探讨外科术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86年至2001年残胃贲门癌病人的病例资料。结果 残胃贲门癌21例,18例 十二指肠溃疡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其中BillrothⅡ式术后16例,BillrothⅠ式2例。本组21例残胃贲门癌中,16例行残胃全切,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2例行残胃贲门部切除,食管余胃吻合术,拒绝手术1例。1例术中见腹腔广泛转移在检术。1例行空肠造瘘术。全组无近期死亡,18例残胃贲门癌切除病人术后进食情况及生存质量均良好。结论 胃大部切除患者应终身定期随访,以期较早发现残胃贲门癌。绝大多数残胃贲门癌需行残胃及吻合口全部切除,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  相似文献   

15.
胃次全切除术,在国内外仍被公认为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办法。Billroth氏在1881年首先为一胃癌患者施行胃切除获得成功以来,已被历代外科学家进行了许多改进,使手术方法更臻完善,疗效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目前临床实际工作中,胃次全切除术有时仍可遇到许多疑难问题需要进行研究。下面介绍几种在胃次全切除术时遇到的疑难情况的诊断及处理。  相似文献   

16.
施行胃大部切除术750例,其中Billroth I式468例,Billroth II式282例,术后出现近期并发症27例,发生率3.6%。750例中死亡5例;其中溃疡病穿孔、弥漫性腹膜炎伴中毒性休克3例,溃疡病大出血伴出血性休克2例,5例均于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演变为MOF而死亡。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大多与手术操作有关,对胃大部切除术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操作要规范化,尽可能做Billroth I式手术。术后出血以胃内出血较常见,一般多为残胃断端、吻合口、十二指肠旷置溃疡和胃粘膜出血,与手术操作有关,如系晚期出血应做急症胃镜检查,明确病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术后十二指肠残端及吻合口瘘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并发症,发现后及时在十二指肠残端或吻合口附近放置一乳胶管行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残胃贲门癌发病规律及探讨外科术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86年至 2 0 0 1年残胃贲门癌病人的病例资料。结果 残胃贲门癌 2 1例 ,18例因胃十二指肠溃疡而行胃大部切除术 ,其中BillrothⅡ式术后 16例 ,BillrothⅠ式 2例。本组 2 1例残胃贲门癌中 ,16例行残胃全切 ,食管空肠Roux -y吻合术。 2例行残胃贲门部切除 ,食管余胃吻合术。拒绝手术 1例。 1例术中见腹腔广泛转移行活检术。 1例行空肠造瘘术。全组无近期死亡 ,18例残胃贲门癌切除病人术后进食情况及生存质量均良好。结论 胃大部切除患者应终身定期随访 ,以期较早发现残胃贲门癌。绝大多数残胃贲门癌需行残胃及吻合口全部切除 ,食管空肠Roux -y吻合术。  相似文献   

18.
金鸿  孙伟 《重庆医学》1993,22(3):213-215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已有100多年历史,临床实践证明效果尚好,但传统的Billroth Ⅰ式和BillrothⅡ式手术并发症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如何使胃肠重建后符合胃肠生理要求,国内外学者作了许多研究.本文作者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行胃大部切除后,于残胃和十二指肠断端间置一段带系膜血管的空肠,将残胃和十二指肠吻合,并在胃肠吻合口处作空肠全层套叠状缝合,形成人工幽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与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 胃大部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采用Billroth I式吻合术式组41例,采用Billroth II式吻合术式组39例,观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便时间,术后出血,近侧瘀积,输出梗阻,肠粘连及综合评分情况.患者预后情况采用Goligher修改的Visick分类手术治疗效果评级,Ⅰ级预后良好,Ⅳ级预后最差.结果 2组患者病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术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 I式组术后处于II级状态的患者显著多于Billroth II式组 (P<0.05).2组术后吻合口出血、近侧瘀积、输出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Billroth I式与Billroth II式创伤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较少,综合利弊,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残胃癌     
胃良性病变行胃切除术若干年后,原发于胃残留部分的癌肿称残胃癌,近年来已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国内报道尚少。我科1978~1979年治疗3例,其中1例胃溃疡穿孔行胃次全切除术后14年,2例手术后20年,均为男性。2例采用BillrothⅡ式胃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