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关节假体置换术用于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疗效。方法1998年10月~2006年7月,对15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儿行瘤段切除并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患者病程1~3个月。影像学提示瘤灶位于股骨远端9人,胫骨近端6人,病变范围9~11cm。术前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骨肉瘤。按Enneking分期均在Ⅱa期。术前均行1~2个疗程的化疗。术前根据X线、CT或MRI测量设计匹配的假体,假体略长于截骨段1—2cm。髌韧带及侧副韧带重建于人工半膝关节假体上。结果15例患儿手术均成功,随访2~6年,平均4.5年。患儿身高增加了4—6cm,患肢短缩1—3cm,均能进行日常生活学习。结论对于半关节假体应用于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治疗,具有保留正常骨骺,最大限度减少术后患肢短缩,并为成年后行全关节置换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特制半关节假体置换在儿童膝关节恶性骨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特制半关节假体置换用于儿童膝关节恶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1999年至2002年底,对17例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儿童进行了半关节假体置换。其中胫骨上端8例,股骨下端9例。骨肉瘤11例,尤肉瘤6例。手术时的年龄为8~13岁,病变范围6—13cm.所有患进行术前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均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并保证规范的化疗。术前根据平片、CT和MRI等确定病变范围,测量关节大小,设计半关节假体,假体略长于截骨段1~2cm。假体设有重建髌韧带及侧副韧带的孔洞,并可植骨,生物重建髌韧带及双侧副韧带。术后石膏外固定6~8周,之后支具保护,限制活动,关节屈伸度在0-60度以内,锻炼相关肌肉的功能,并同时进行术后规范化疗。结果随访8—42个月,昕有患均成功地进行了半关节假体置换,保留关节对侧正常骨骺。除2例患儿分别在术后12个月和36个月死于肺转移外,其余患均可在支具保护下行走,膝关节活动范围在60度以内,对患肢功能均感到满意.6例患随访超过3年,其身高增加了6—11cm,患肢短缩2.6~4.8cm。仅有1例局部复发,再行肿瘤切除术.2例患并发皮肤坏死,经清创和皮瓣移植后愈合。1例出现骨折,经石膏外固定后愈合.1例外伤后膝关节脱位,行手术复位。已有2例行再次手术延长,再次手术时骨骺已闭合,取出半关节假体,行特制全关节假体置换术,并纠正肢体不等长。在随访期内,3例患在支具保护下行走时出现膝关节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半关节假体应用于儿童膝关节恶性骨肿瘤患,具有保留正常骨骺,最大限度延长患肢长度,可再次手术纠正肢体不等长,关节强度大,松动发生率低的优点,并为成年后行全关节置换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人工半膝关节假体在儿童骨肉瘤保肢术中的可行性,评估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于我科的5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儿,均经病理诊断为骨肉瘤,根据Enneking骨肿瘤外科分期,5例均为IIB期,术前均经过1~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予以经过改良设计的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继续规范化疗并定期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影像学评估。根据国际保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ISOLS)和膝关节活动度对膝关节功能评价。详细记录肿瘤学结果以及假体并发症。结果 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瘤段切除、改良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获随访9~33个月,平均16个月,有2例出现患肢短缩2 cm。截至末次随访时,ISOLS功能评分21~28分,平均23.6分,均为优,膝关节屈曲度70°~110°,平均92°。2例患儿出现轻度跛行、轻度局部疼痛。膝关节临床检查抽屉试验、侧方应力试验、轴移实验、反轴移实验均阴性,稳定性100%。结论该改良型人工半膝关节假体在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治疗中的近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为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提供了一种更为合适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累及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功能和外观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83例累及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在我中心接受保肢治疗,骨肉瘤78例,尤文肉瘤5例。男50例,女33例,平均18.4(8~57)岁。Enneking外科分期:IB期1例,IIA期3例,IIB期77例,III期2例。累及股骨远端48例,累及胫骨近端35例。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54例,接受保留骨骺或部分保留骨骺自体腓骨瓣复合异体骨重建17例,接受同种异体半髁或半胫骨平台重建10例,接受保留或部分保留骨骺同种异体大段异体骨重建2例。依据MSTS(1993)功能评分系统对各类重建手术进行评分。结果本组83例均获随访8~76个月,平均24个月。22例死亡,其中III期2例全部死亡,IIB期77例死亡20例,IIA期3例,48例无瘤存活。33例(39%)术后出现了肺转移或者其它部位多发转移,17例(20%)局部复发。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生3年生存率为62.7%,5年生存率为49%。MSTS评分:平均24.5分,人工肿瘤膝关节置换患者平均23分,自体腓骨瓣复合异体骨重建患者平均25分,接受同种异体半髁或半胫骨平台患者平均26.7分。结论保肢治疗已经成为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人工肿瘤膝关节置换是主要的重建方式保肢成功率81.5%;自体腓骨瓣复合大段异体骨重建可以减少骨不连及延迟愈合;半髁或半胫骨平台切除同种异体半髁或半胫骨平台重建的适应证病变较局限的预期生存期较长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须在保证安全边界前提下,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结合新轴心式肿瘤型假体置换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新轴心式肿瘤型假体置换保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2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7~56岁,平均25.3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18例,胫骨近端8例.根据Enneking分期:I A期4例,I B期4例,II A期6例,II B期12例.采用化疗药物多柔比星、顺铂、甲氨蝶呤和异环磷酰胺进行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2~3个疗程,2-3周后进行保肢手术,术后继续化疗6个疗程.术前、术后每个化疗疗程间隔2-3周.所有病例切除标本均行病理检查并进行坏死率评估,以调整术后化疗方案.胫骨近端肿瘤切除后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瓣移位修复软组织缺损并与髌韧带缝合重建伸膝装置.术后根据Enneking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56个月,平均28个月.经过术前化疗后患者疼痛迅速缓解,通过查体、X线片、CT或磁共振检查发现瘤体不同程度缩小、瘤体硬化、边缘清楚及有部分活动度.肿瘤坏死率测定:>90%共18例,<90%共6例.3例出现肺部转移,并因肺转移合并呼吸循环衰竭死亡,3例局部复发,行股骨下段截肢,20例无复发或远处转移.3年生存率为88.0%,复发率为11.5%,最终保肢率88.5%.26例患者术后根据Enneking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9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88.5%.结论 新辅助化疗结合新轴心式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是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减少复发、远处转移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4.5岁(9~27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组1为仅采用肿瘤假体置换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10例),组2为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重建髌韧带止点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10例)。术后6个月测量膝关节主动背伸最大角度,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1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为(14.4±4.84)°,组2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为(73.8±8.59)°,组2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大于组1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P=5.76E-1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假体置换患者术中应用人工补片修复关节囊及软组织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003年1月-2008年6月肩、髋和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非病理骨折患者行关节置换且获随访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3—82岁,平均50岁。肩关节置换10例,髋关节置换18例,膝关节置换7例。骨转移瘤21例,分别为肱骨近端及股骨近端;原发恶性骨肿瘤14例。将患者术前、术后关节功能按MSTS关节功能评价系统进行评定。所有患者均实施肿瘤广泛切除加人工假体置换,术中以人工补片修复关节囊。术后早期开始评价关节功能并积极功能锻炼、随访观察。对患者术后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2个月(6个月~68个月),平均于术后5d拔除引流管,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感染,未发生假体脱位。术前关节功能按MSTS关节功能评价系统测定20例为良、15例为可;而术后28为良、7例为可。所有患者最后随访时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应用人工补片修复肿瘤关节假体置换后的关节囊及软组织,对软组织缺损后的关节稳定性和动力重建有重要作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原发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18例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其中骨肉瘤13例,骨巨细胞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7例.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93个月,平均35.0个月.局部复发3例,假体松动1例,无假体断裂.假体3年生存率85.5%,5年生存率81.0%.术后6-12个月后采用MSTS功能评分为16.0-28.0分,平均24.0分. 结论: 对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采用肿瘤型人工假体重建是有效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胫骨近端肿瘤假体置换术后不同方法重建伸膝装置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胫骨近端肿瘤扩大切除、人工假体置换、伸膝装置重建术的患者,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情况。检索Pub Med,Springer,Ovid,LWW,EMBASE数据库,关键词为胫骨、肿瘤、关节成形术。将相关文献纳入一并讨论。结果本组伸膝装置重建患者32例,均采用假体重建方式。术后随访中出现伸膝迟滞5例,感染2例。共检索到9篇文献,其中骨肉瘤362例,软骨肉瘤26例,尤文肉瘤21例,骨巨细胞瘤21例,软组织肉瘤25例。经典假体重建272例,自体移植物重建2例,生物重建24例。所有膝关节重建术后发生伸膝迟滞29例、感染39例、韧带断裂24例、肿瘤复发25例、假体重建失败133例。结论伸膝装置重建能有效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但术后存在并发症较多。比较不同重建方式,没有哪一种技术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所在。现今手术更趋于生物性重建来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人工补片在恶性肿瘤人工关节置换修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恶性肿瘤假体置换后的患者应用人工补片修复关节囊,探讨其方法和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003年8月~2005年4月肩、髋和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病例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3-65岁,平均52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年2个月。肿瘤生长在肱骨上段4例,股骨上段5例,胫骨上段1例。术前、术后10例患者患病关节功能按M1卵关节功能评价系统评定。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肿瘤广泛切除加入工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用人工补片修复关节囊.并进行随访观察。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7个月.10例患者术后伤口引流管平均于术后5天拔除,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感染并发症,未发生假体脱位。术前关节功能按MTST关节功能评价系统测定6例为良、4例为可;而术后8为良、2例为可。所有患者最后随访时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应用人工补片修复肿瘤关节假体置换后的关节囊,对于其稳定性和动力重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2月~2007年2月48例接受保肢治疗的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龄27.3岁(11~67岁)。病理证实:高恶性肿瘤32例(A组),包括骨肉瘤2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尤文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2例;低度恶性肿瘤16例(B组),包括侵袭性骨母细胞瘤1例,骨巨细胞瘤15例。手术方式包括: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术或灭活再植术、异体骨移植术、异体骨复合假体移植术、病灶刮除充填术保肢。A组术前、术后给予化疗。保留肢体功能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后功能评估标准评估。结果平均随访3.2年(0.5~8年)。A组中因局部肿瘤复发、感染等并发症截肢11例(34.4%),死亡13例,存活19例,3年存活率59.3%(19/32)。B组中因局部肿瘤复发和感染截肢2例(12.5%,2/16),死亡1例。肢体功能优良率A组71%,B组81%。结论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应掌握个体化原则,假体置换术及异体骨复合假体移植术保肢功能最佳,高恶性肿瘤患者若无法承受强力的辅助化疗则不宜行保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疗效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21年7月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5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根据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评分量表得出临床疗效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判断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分期、病变累及部位、截骨长度和假体类型等临床资料是否为影响因素。结果 5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经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总体有效率为76.9%(40/52)。临床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病变累及部位和假体类型均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肿瘤分期、截骨长度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肿瘤分期为影响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疗效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截骨长度不是影响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疗效的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2例患者出现3例感染、1例假体松动、2例关节挛缩,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肿瘤局部复发,并发症发生率为15.4%(8/52)。结论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疗效与肿瘤进展有关,越早进行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回顾10年间随访超过5年的5例股骨远端骨肉瘤患者,男1例,女4例。平均年龄9.2岁。MR分型:I型3例,II型2例。1例合并病理骨折。治疗方法均采用术前化疗2疗程+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手术+术后化疗。结果5例患者平均随访82个月(60~126个月)。无复发、转移和死亡。3例发生灭活骨骨折,均再次行植骨内固定术,再次术后半年骨愈合良好。患膝屈曲≥110°3例,90°1例,70°1例。双下肢等长1例,患肢短缩〈2cm3例,8cm1例。肢体功能评分为13~30分,平均25.6分。结论保留骨骺的灭活再植术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可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关节活动受限和灭活骨骨折是该手术的最常见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肿瘤型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脱位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8例肿瘤型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3.8岁(16~41岁),均为原发性骨肿瘤,病理类型为骨肉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纤维肉瘤1例.包括股骨下段肿瘤6例,胫骨上段肿瘤2例.平均截骨长度为14.6cm.手术入路选择膝关节内侧入路,对于胫骨上端肿瘤患者,我们术中均游离腓肠肌内侧头覆盖于假体前方,将之与周围的肌肉筋膜缝合固定,以改善局部软组织覆盖.所选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旋转套筒长度为22.5mm (5例)和37mm (3例).结果 术后脱位时间为平均9.3个月(10天至2年),5例患者发生1次脱位,3例患者发生2次脱位.发生脱位后1例在麻醉下手法复位成功,7例患者最终行切开复位和(或)假体翻修术.发生脱位的患者均在手术后膝关节获得稳定.功能评价:应用MSTS 93 (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core 93,MSTS 93)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脱位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4.5%±15.2%,复位术后为67.2%±15.9%.脱位前与翻修术后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脱位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分别为假体设计、肌肉及软组织张力不足、术后膝关节不合理康复锻炼.我们认为,通过改进假体设计如增长旋转套筒长度及加装防脱位装置等,执行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术后功能康复计划、避免膝关节过屈等动作以预防脱位的发生.经切开复位及翻修术可获得膝关节稳定,并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原发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16例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其中骨肉瘤11例,骨巨细胞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83个月,平均35.5个月。局部复发3例,假体松动1例,无假体断裂。假体3年生存率87.5%,5年生存率83.2%。术后6~12个月后MSTS功能评分为16.0~28.0分,平均24.0分。结论对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采用肿瘤型人工假体重建是有效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髌韧带肿瘤是特殊部位的软组织肿瘤,治疗的过程髌韧带被切除,我们需要重建伸膝装置。我院收住髌韧带特殊部位肿瘤1例,在肿瘤切除后采用四层聚丙烯补片重建伸膝装置,结合其病史特点,通过回顾分析,针对其手术治疗措施进行相关探讨,总结相关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7.
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临床疗效与相关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手术的原因与围手术期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高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月间完成13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手术.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5.3岁.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2例.骨巨细胞瘤9例,骨肉瘤3例,骨韧带样纤维瘤1例.原肿瘤假体均为国产,铰链膝关节10例,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翻修手术时间为首次手术后1-29年.翻修手术原因11例为假体无菌性松动,3例为假体松动伴窦道形成,2例伴有假体断裂.翻修手术前肢体功能平均评分16.7.翻修手术时6例应用原假体,4例将原铰链膝关节更新为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单纯更换假体的松动部分.3例合并窦道的患者均行一期翻修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并获得随访,最长为8年,最短为1年,平均为3年4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于翻修术后1年因肺转移死亡,12例无瘤生存.10例无窦道的患者中1例于术后5年发生假体再松动,余未发生与假体有关的并发症.3例合并窦道一期翻修的患者中,1例术后7年无异常,2例因感染复发而行截肢手术.11例保留住肢体的功能评分平均为23.6分.肢体长度较翻修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假体无菌性松动、感染和假体断裂.翻修术前应依据患者病情决定手术的具体方式;合并窦道的患者应行二期翻修术;肿瘤假体松动诊断一旦确立,应及时行翻修手术,可获得令患者满意的肢体功能,但肢体的长度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在肢体恶性黑色素瘤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2007年12月就诊于我院骨肿瘤科22例肢体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0~73岁,平均50.1岁;发病部位足底14例,足背1例,第二足趾1例,拇指甲下2例,腹股沟、大腿、膝部软组织各1例,胫骨1例.按照AJCC外科分期,Ⅱ期8例,Ⅲ期12例,Ⅳ期2例.保肢14例,截肢(趾)8例;保肢病例中局部切除后采用游离植皮或转移皮瓣重建10例,胫骨病变1例采用瘤段截除、人工关节置换术.外科边界:边缘切除4例,广泛切除14例,根治性切除4例.二期行区域淋巴结清扫14例.术后辅助达卡巴嗪化疗6例(同时加用放疗1例),干扰素和白介素生物治疗13例,中医药辅助治疗3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7例,随访时间3-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4.2个月.结果 Ⅱ期患者8例中1例术后91个月局部复发,1例随访19个月后出现骨转移,1例术后12个月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均再次行手术治疗;余5例随访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Ⅲ期患者12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2例随访肺转移死亡,4例失访,余6例随访无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Ⅳ期患者2例,1例术后3个月因肺转移死亡.最终完整随访资料的17例患者中13例随诊无进展生存,原病灶局部无复发,植皮或转移皮瓣均成活或经过二期处理后愈合良好.结论 肢体黑色素瘤手术治疗后局部肿瘤可得到良好控制,并为肿瘤的综合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2月~2008年2月收治的22例原发性骶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侵犯S2及以下8例,侵犯达S1者14例。行后路单纯肿瘤切除3例,前后路联合切除、腰骶重建7例,单纯后路肿瘤切除、腰骶重建12例。结果22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3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2例经换药愈合,1例行臀大肌肌瓣转移覆盖后愈合。20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4个月(16~85个月)。4例复发,3例经再次手术获得良好控制,1例带瘤生存。4例患者出现术后大小便功能障碍,其中3例在术后2周出院时已有缓解,另1例经理疗后于术后1年内逐渐改善。1例术后11个月出现内固定松动,取出内固定。其余患者腰骶部症状缓解,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良好。结论合理的手术方式和应用ISOLA等有效的腰骶部重建方式可使骶骨巨细胞瘤患者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并可最大程度保留术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