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绝经后出血性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 ,高发年龄为 5 8~ 6 1岁 ,70 %~ 75 %为绝经后妇女[1] ,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 79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 ,确诊为子宫内膜癌 5 4例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10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收集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 2 79例 ,年龄 49~ 81岁 ,平均6 5 .4± 6 .4岁 ,绝经年限 1~ 31年 ,平均 17.2± 3.5岁 ,内膜病变与绝经相隔年限 2~ 2 8年 ,伴有高血压病 2 1例 ,糠尿病15例 ;绝经后…  相似文献   

2.
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越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logiq20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对我院1998年1月~2003年8月门诊绝经后妇女不规则阴道流血489例进行盆腔检查。结果 超声拟诊子宫内膜瘟45例,诊断准确率(38/45)84.4%。结论 经阴道B超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高发人群的筛查方法及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288例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出现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变类型将其分为子宫内膜息肉组(n=209)、子宫内膜增生组(n=47)、子宫内膜癌组(n=32)。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响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和异常子宫出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和异常子宫出血为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子宫内膜厚度≥7.760mm时,预测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59.4%,特异度为73.9%,绝经和异常子宫出血预测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5.0%、71.9%,特异度分别为39.1%、24.5%。【结论】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绝经、异常子宫出血和子宫内膜厚度≥7.760mm均为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姚莉  谢锋 《中国临床医学》2016,23(6):768-772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测量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因经阴道超声提示宫腔占位行宫腔镜检查术绝经后妇女520例,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相关特征。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ROC曲线下面积确定经阴道超声测量宫腔占位大小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最佳临界值。结果:绝经后阴道流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宫腔占位大及宫腔积液多与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相关,而年龄、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内膜厚度与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无关。伴PMB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是无PMB妇女的6.4倍。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高于经阴道超声。超声测量宫腔占位大小诊断无PMB子宫内膜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4.5mm,此时阳性预测值为10.75%、阴性预测值为99.14%。超声测量宫腔占位大小诊断伴PMB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8.5mm,此时阳性预测值为55.56%、阴性预测值为91.94%。结论:对于无PMB的妇女,经阴道超声测量宫腔占位大于14.5mm作为行宫腔镜检查的指征较合理;而对于经阴道超声发现宫腔占位且伴PMB的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生率较高,建议均行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 ,我院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晚期患者共 36例 ,在改善患者的晚期症状方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而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介入疗法治疗子宫内膜癌效果的关键。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患者 ,年龄 5 1~ 6 9岁 ,平均年龄 5 4 .2岁 ;子宫内膜癌Ⅲ期 18例 ,Ⅳa 12例 ,Ⅳb 6例。患者主要症状表现有绝经后阴道出血 17例 ,血性白带 9例 ,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 7例 ,绝经后阴道出血伴有腹水 3例。本组 36例患者均经宫腔镜和盆腔CT诊断 ,确诊为子宫内膜癌Ⅲ -Ⅳ期。1 2 治疗方法运用导管…  相似文献   

6.
6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对6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诊刮及(或)术后标本病理诊断按绝经年龄、绝经时限作综合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增生41例,占60.3%,包括3例子宫肌瘤,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1例子宫平滑肌肉瘤;萎缩型子宫内膜5例,占7.35%;分泌型子宫内膜8例,占11.76%;炎症6例,占8.82%;子宫内膜癌8例,占11.76%。且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与绝经后出血年龄、绝经年限相关。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为11.76%,且与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年龄、绝经年限有关。绝经后出血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信号,约80%的子宫内膜癌发生在绝经后。近年来,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宫腔镜是早期诊断绝经后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但术中膨宫压力和膨宫介质可能造成子宫内膜组织尤其是肿瘤细胞经输卵管播散至盆腹腔而增加临床分期。本次研究分析154例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探讨宫腔镜术前筛查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以绝经后女性发病居多.绝大多数患者在癌症早期就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流血发生于80%~90%的内膜癌患者[1],而在绝经后异常阴道流血的妇女中5%~15%患有子宫内膜癌[2-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及绝经时间对内膜癌的预测价值。方法12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内膜活检术前采用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比较良、恶性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平均内膜厚度,并对子宫内膜癌与内膜厚度及绝经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27例患者(良性病变115例、内膜癌12例)经阴道超声测量,内膜癌组的平均内膜厚度(14.3±7.3)mm大于内膜良性病变组(7.0±4.4)mm(P<0.01)。其中内膜厚度≥10mm者内膜癌9例(9/45);内膜厚度≤5mm者无一例内膜癌。绝经后1~5年阴道出血者内膜厚度≤8mm、绝经5~15年阴道出血者内膜厚度≤6mm、绝经15年以上阴道出血内膜厚度≤5mm者发生内膜癌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内膜厚度及绝经时间与内膜癌的发生有相关性,随着绝经时间及内膜厚度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增加。超声测量内膜厚度可减少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内膜活检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2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A组,41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炎患者作为观察B组,4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观察C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各组子宫内膜厚度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统计超声检测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各组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观察A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观察B组、观察C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可知,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癌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超声检测诊断敏感度为90.47%(38/42),特异度为95.12%(117/123),准确度为93.93%(155/165)。结论:子宫内膜厚度是检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重要指标,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预估子宫内膜癌敏感度、准确度较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官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官腔镜检查,并镜下直视定位活检,术后诊断以病理结果为依据.结果:宫腔镜下诊断子宫内良性病变77例(89.53%),子宫内膜癌8例(9.30%)及癌前病变1例(1.16%).结论: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直视下辨别患者子宫内膜状态及宫内病变,镜下活检尤其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的子宫内膜癌在临床特征、手术方式、预后等方面相同及差异点。【方法】将1999~2000年在本院住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分为绝经前和绝经后两组,回顾分析确诊时间、CA125、病理类型、深肌层浸润、细胞分化程度、宫颈受累、淋巴转移、附件受累、雌孕激素受体(ER、PR)、合并症、预后等在绝经前后的同异点。【结果】绝经前后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至确诊时间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绝经前后CA12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绝经前后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发生率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绝经前后病理特点(病理类型、深肌层浸润、细胞分化程度、宫颈受累、淋巴转移、附件受累、ER阳性率、PR阳性率)比较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5年存活率绝经前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似,绝经后患者也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经阴道超声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绝经后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宫颈病变的重要临床症状之一,其中子宫内膜癌约占10%^[1]。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80%发生于绝经后,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将近年国内外有关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与其他方法结合用于评估绝经后子宫出血、筛选及诊断子宫内膜癌及TVS与官腔镜、CT和MRI等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价值比较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绝经后老年女性,但近年来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2005—01/2008—12收治的子宫内膜癌5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年龄是子宫内膜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45岁的年轻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相对少见,其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对22例45岁以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45岁以上的患者相比较,探索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特点,提高认识,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运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技术鉴别诊断绝经后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变。方法 :观察 4 8例绝经后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参数 ,并经宫腔镜或手术证实。结果 :有效地诊断了萎缩性内膜、内膜增生、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 ;萎缩性内膜厚度最小为 ( 3 .3± 1.2 ) mm,子宫内膜癌的阻力指数最低为 0 .3 5± 0 .0 3。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绝经后女性发病者居多.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术后存活率.超声检查可为内膜癌的诊断提供依据,是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1-3],尤其是经阴道超声(TVS)检查,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对子宫内膜癌进行诊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对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在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1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镜下定位取材,并行病理检查.结果 绝经后子宫出血以良性病变为主,以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总的符合率为89.08%,符合率从高到底依次为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结论 宫腔镜检查具有直观性、准确性及全面性,是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绝经后子宫出血中应用.方法 对12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和B超检查并进行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诊断为:子宫内膜炎29例,子宫息肉22例,子宫内膜增生19例,子宫内膜萎缩15例,子宫肌瘤1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1例,宫内节育器嵌顿5例,子宫内膜癌6例.宫腔良性病变均经宫腔镜治疗,出血消失.结论 绝经后子宫出血以良性病变多发,宫腔镜联合B超诊治绝经后出血可同时行病灶摘除或电切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妇科超声进行绝经后阴道出血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针对性保健措施。方法选取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00例,均接受妇科超声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同子宫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10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共计包括48例萎缩性子宫内膜,23例子宫内膜增生,15例子宫内膜息肉,10例子宫内膜炎和4例子宫内膜癌;妇科超声对于萎缩性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分别为95. 8%、95. 7%,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2. 0%;以子宫内膜癌作为阳性检查结果,其他为阴性。本次研究中,妇科超声检查对恶性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敏感值为75. 0%,特异性为92. 7%。结论妇科超声是一种有效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检查方法,有助于明确出血原因,及早开展健康教育、感染预防、饮食管理等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