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根据已有病例资料,重新探讨骶髂关节脱位的分型方法及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根据患者骶髂关节脱位方向及是否合并髂骨、骶骨骨折及骨折形态等临床特征,分为4型。Ⅰ型(骶髂关节前脱位):髂后翼主要骨折块向骶髂关节前方脱位;Ⅱ型(骶髂关节后脱位):髂后翼主要骨折块向骶髂关节后方脱位;Ⅲ型(新月形骨折脱位):髂后翼向上脱位伴经髂翼后上斜行骨折,其中又分为3个亚型,ⅢA型:经髂骨不超过骶髂关节前三分之一关节面的骨折脱位,同时伴有上方大的新月型骨折块;ⅢB型:经髂骨骶髂关节中三分之一关节面的骨折脱位,同时伴有中等大小的新月型骨折块;ⅢC型:经髂骨骶髂关节后三分之一关节面的骨折脱位(通常只经过大部分骶髂关节),同时伴有较小的新月型骨折块。Ⅳ型(经骶骨骶髂关节脱位):经骶骨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针对不同类型骨折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Ⅰ型骶髂关节脱位:行前方髂窝入路撬剥复位、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Ⅱ型骶髂关节脱位:骶髂关节后方入路计算机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ⅢA型、ⅢB型骶髂关节脱位:骶髂关节后方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术;ⅢC型骨折骶髂关节脱位:行闭合复位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Ⅳ型骶髂关节脱位:经后路脊柱骨盆固定(闭口万向螺钉骶髂固定系统联合后路部分脊柱内固定系统)术。结果 Ⅰ型骶髂关节脱位2例,其中1例患者并存神经损伤,术后一年完全恢复;Ⅱ型骶髂关节脱位8例,术前无明显神经损伤;Ⅲ型骶髂关节脱位12例,其中1例术前并存神经损伤,术后一年完全恢复;Ⅳ型骶髂关节脱位3例,3例患者均并存神经损伤,2例于术后1年完全恢复,1例随访期间神经功能部分恢复。本组25例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为100%,伤口一期愈合率100%,骨折愈合率100%,术后随访24~72月,平均34.5月。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分型方法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该分型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应用骶髂关节前入路双钢板与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Tile C1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盆Tile C1型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组,B组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组,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呕吐、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等)、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骨折复位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和SF36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生存率均为100%。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患者( P<0.01)。B组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A组患者( P<0.01)。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骨折复位MATTA分类、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和SF36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与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微创经皮骶髂螺钉均是治疗Tile C1型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两者远期疗效相似,但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Tile C1型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螺钉联合INFIX技术在Tile B型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采用骶髂螺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外支架组),14例采用骶髂螺钉联合INFIX技术治疗(内支架组),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离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进行Majeed骨盆功能评分、生活质量EQ-5D评分,随访6个月。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2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支架组较外支架组的术后离床时间更短(P<0.05),术后3月Majeed骨盆功能和生活质量EQ-5D评分更高(P<0.05),术后并发症更低(P<0.05)。结论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内支架技术治疗骨盆前后环Tile B型骨盆骨折,能为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创造条件,且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黄智  云雄  徐昕  郭瑛  陆炎  张胜军 《医学综述》2015,(2):346-348
目的分析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接受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对照组(54例)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Majeed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163.3±32.2)m L比(583.2±108.2)m L],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55.4±8.2)min比(110.7±16.3)min],术后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3±0.7)周比(6.2±1.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Majeed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77.3±8.3)分比(65.3±5.8)分],肢体功能优良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41%比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可以有效优化骨盆骨折患者的手术过程,提高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且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是骨盆骨折患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及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的11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均为2010年9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病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各项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的复位效果(术后Matta评分优良率)、患者的疼痛、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性恢复状况(术后Majeed功能评分总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伤口总长度较小,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术后Matta评分及Majeed功能评分总优良率均明显较高,以上各项指标在两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东  王志强  陈林  阳波  温洋 《安徽医学》2023,44(11):1349-1353
目的 探讨徒手置入骶髂螺钉联合前环内支架系统(INFIX)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采用徒手置入骶髂螺钉联合前环内支架系统治疗2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利用PACS系统骨盆CT了解有无骶骨变异,规划骶髂螺钉通道。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骨折复位、患者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后CT图像判断螺钉的穿透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2.6±5.6)月。手术时间50~116 min,平均(67.5±4.7)min;术中出血量30~120 mL,平均(51.6±6.3)mL。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9.5±3.6)周;无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根据CT图像判断螺钉的穿透情况:0级30枚,1级5枚,2级穿透1例,无3级穿透。末次随访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优18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86%;用Majeed评分标准功能评价:优18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6.43%。术后1例骶1螺钉穿出骶孔,屈髋直腿抬高时感下肢放射性疼痛,取出骶髂螺钉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14例,包括骶骨骨折8例,其中DenisⅠ型骶骨骨折5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3例;骶髂关节脱位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术前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中模拟手术,确定个性化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在CT引导下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为20~43min,平均28min。1例于术中钻入导针时出现一过性腹部疼痛,扫描发现导针钻入过长,退出后疼痛消失,术后复查大小便常规正常。未发生伤口和深部感染。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双下肢不等长和骨盆畸形等。术后均获随访。14例均恢复工作。术后X线及/或CT扫描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3~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3例。Majeed功能评分,优12例,良2例。结论数字技术和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骶髂复合体损伤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南翔 《西部医学》2017,29(1):110-112+116
【摘要】 目的 探讨髂腰固定、骶管减压治疗DenisⅢ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作髂腰固定、骶管减压治疗的DenisⅢ型骶骨骨折患者20例,术后定期随访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应用Gibbons标准和Majeed标准进行临床评分。结果 20例患者随访12~25个月,平均16.3个月。无切口感染、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Gibbons评分由术前至末次随访逐渐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jeed评分由术前至末次随访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定:优11例、良4例、中5例,优良率750%。结论 经后路骶管减压、髂腰固定治疗DenisⅢ型骶骨骨折,临床疗效肯定,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疗效。方法分析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8例,骶髂螺钉均为7.0mm直径的半螺纹中空螺钉,其中2例行2枚螺钉固定,6例行1枚螺钉固定。术中采用仰卧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时间20~65min,平均30min,术中平均累积X线透视时间为4.5min。术后8~12周在下地活动前取出固定螺钉。术后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患者均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复查骶髂螺钉位置良好,无螺钉移位现象。术后2例患者下地活动后出现骶髂部疼痛,无需再次手术治疗,给予药物治疗疼痛症状缓解,6例已参加工作。结论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是一种治疗骨盆后环损伤,骶髂关节骨折脱位较为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5,(3):359-360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骶髂螺钉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修复Tile C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Tile C型骶骨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骶髂螺钉组和重建钢板组两组,每组30例。骶髂螺钉组患者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重建钢板组患者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骶髂螺钉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6.7%(29/30),明显比重建钢板组70.0%(21/30)高。结论:经皮骶髂螺钉修复Tile C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了解成都地区孕中、晚期妇女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MVPA)水平,并探讨MVPA水平与孕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362例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24~28周单胎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孕前体质量及生活方式等基本信息。分别于孕24~28周和32~36周测量孕妇体质量,计算孕中期、孕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同时,采用丹麦自填式体力活动量表收集孕中、晚期体力活动强度及持续时间。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中、晚期MVPA水平与孕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关系。结果 孕中、晚期每日平均MVPA时间分别为(1.61±1.61) h和(0.76±0.9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6, P<0.001)。孕中、晚期MVPA达标率分别为74.6%和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7, P<0.001)。孕早中期和孕晚期平均增重为(7.36±3.78) kg和(5.80±2.57) kg,平均增重速率为(0.30±0.15) kg/周和(0.51±0.22) kg/周。体力活动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5.34±2.91) kg低于不活跃组(6.26±2.54)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0.48±0.26) kg/周也低于不活跃组(0.56±0.20) kg/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周、民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是否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前吸烟习惯、孕前是否就业是孕早中期、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潜在影响因素(P<0.05)。控制孕妇年龄、膳食能量摄入量、孕前BMI等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不活跃组孕晚期增重相比,低活跃组孕晚期增重减少,β(95%CI)值为-0.358(-0.691~-0.026);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减少,β(95%CI)值为-0.762(-1.486~-0.037);与不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相比,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降低,β(95%CI)值为-0.071(-0.133~-0.008)。结论 成都地区孕中、晚期妇女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不足问题突出,适量的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可降低孕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骶髂螺钉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冶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创伤骨科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19例,收集同期行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20骨盆骨折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术后Matta评分和Majeed功能评分。结果全部随访6-48个月,平均26个月。经皮骶髂螺钉固定组与切开复位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及拆线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Majeed功能评分和Matta复位效果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等优点,术中采用合适的监测手段,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苯并[α]芘(B[α]P)对海马学习记忆能力的毒性作用及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对此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B[α]P处理组〔(2 mg/(kg·d)〕、BHA处理组〔50 mg/(kg·d)〕和B[α]P+BHA联合处理组。按分组及大鼠体质量给予相应剂量灌胃处理(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花生油处理),1次/d,持续90 d。暴露90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处死大鼠,剥离脑组织,检测海马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TP酶活性及海马突触体内Ca2+浓度。结果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其他组相比,B[α]P组逃避潜伏期增加,跨平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中MDA〔(2.46±0.39) nmol/mg prot.〕含量及Ca2+浓度〔(146.3±16.68) nmol/L〕升高,而SOD〔(76.1±11.42) nmol/mg prot.〕和ATP酶活性降低(P均<0.05)。B[α]P+BHA联合处理组较B[α]P组各指标改善(P均<0.05),且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α]P引起的神经行为毒性作用可能与海马ATP酶活性降低及Ca2+浓度增加等氧化损伤有关,而BHA可防止此类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Percutaneous iliosacral screws osteosynthesis,PISO)与传统切开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将我科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20例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在C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20例行传统切开内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和术后影像学指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PISO组与传统切开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平均发热时间和住院日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根据术后X线评价复位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3.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SO组无感染、弯钉及断钉等并发症。结论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日短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但对操作技术要求高,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患者术后配合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脱细胞生物羊膜应用于甲床二期愈合的甲外科手术中,是否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将行甲床手术后创面二期愈合的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 n=19)和对照组( n=19),甲床手术后第1天换药时,治疗组使用羊膜后覆盖凡士林纱布;对照组仅覆盖凡士林纱布。记录换药后1 h、4 h、8 h、12 h、24 h、36 h、48 h、72 h患者疼痛评分;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甲生长时间、患者和医生对外观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一致,从换药后4 h开始至换药后48 h,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换药后24 h治疗组全部患者疼痛消失。创面愈合时间:对照组平均需要(17.68±2.86) d,治疗组则需要(12.37±2.48) 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甲床手术后第1天到甲完全生长所需时间:对照组平均需要(15.63±2.00)周,治疗组则需要(13.95±1.72)周,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6)。甲完全生长后,甲单位外观满意度评分:对照组(7.58±1.18)分,治疗组(7.61±1.38)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19)。结论 脱细胞生物羊膜可以促进甲床手术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C形臂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飞  王序全  许建中  周强  吴雪晖  张劲松 《重庆医学》2007,36(11):1026-1027,1030
目的 评价C形臂引导下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的C型骨盆骨折患者35例,骶髂螺钉均为7.0mm直径的半螺纹空心螺钉,其中8例行双侧螺钉固定,5例行单侧2枚螺钉固定,22例行单侧一枚螺钉固定.应用术后和随访中详细的神经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评估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15~55 min,平均28 min,术中平均累积X线透视时间为4min.术后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5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医源性神经损伤;除2例患者骶髂螺钉欠佳外,其余骶髂螺钉位置良好,未见到螺钉移位现象;术后6个月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其中6例患者出现生理负荷下骶髂部疼痛;没有需要再手术的患者.结论 C形臂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是一种治疗C型骨盆骨折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保留甲板的全拔甲后甲板回植术和部分拔甲术与传统全拔甲术的区别。方法 患者由随机数字表分配到传统全拔甲组(对照组)、部分拔甲组、全拔甲后甲板回植术组(全拔甲回植组),每组20例,分别行不同拔甲手术。比较3种术后患者疼痛、甲床完全愈合时间、甲板完全生长时间、甲完全生长后结果评分。结果3组患者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 h,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高于其他两组( P<0.05)。术后48 h,部分拔甲组20例患者疼痛全部消失,而全拔甲回植组90%(18/20)患者疼痛消失,高于对照组的45%(9/20)。创面愈合时间:对照组>全拔甲回植组>部分拔甲组( P<0.05)。甲板完全生长时间:部分拔甲组最短,对照组最长,全拔甲回植组居中但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甲板恢复最后效果的评分低于部分拔甲组和全拔甲回植组( P<0.05),而后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部分拔甲术可减少甲板缺失,对甲床的损伤较少,疼痛较轻,可加快愈合,改善预后。而在需要大面积暴露甲床,不得不全拔甲的时候,应在术后将甲板回植,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离子缔合反应,建立溶剂去乳化分散液相微萃取联合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水中铊的方法。方法 采用溴水为氧化剂,样品中的铊被氧化为铊(Ⅲ),与Cl-反应生成配阴离子TlCl4-,加入三辛胺作为萃取剂, TlCl4-与三辛胺形成离子缔合物的同时被萃取,在乙醇分散剂的作用下,实现铊的分散液相微萃取,萃取完成后,加入去乳化剂进行相分离,取有机萃取相进行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采用胶体钯作为基体改进剂,两步干燥和两步灰化的升温程序,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的精密度和灵敏度。结果 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在铊0.05~2.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11 μg/L,精密度为9.9%,加标回收率在94.0%~103.0%之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单灵敏,适合水样中铊的批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用药差异可增加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治疗效果,严重时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目前,过渡期用药的差异性研究已经成为北美地区护理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对住院患者的服药差错研究较多,而对于医院-家庭过渡期的患者服药差异性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差异进行调查,并研究其影响因素,以期减少用药差异事件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入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病房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出院前1 d,对患者病历进行仔细查阅,获取其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用药相关资料。出院后4周开展电话随访,使用用药差异性评估工具评估用药差异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 入组172例患者,其中24例失访,最终纳入148例患者,有效访问率为86.0%。148例患者中,80例(54.0%)发生了182次用药差异,平均2.28次/人,其中服药次数减少〔73次(40.1%)〕和用药剂量减少〔37次(20.3%)〕为主要的用药差异类型;遗忘服药〔38次(20.9%)〕和出院药物教育不详细〔58次(31.9%)〕是主要的用药差异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保类型〔OR=8.606,95%CI(1.505,49.207)〕、家庭关怀指数〔OR=2.387,95%CI(1.536,3.710)〕、骨折次数〔OR=0.134,95%CI(0.041,0.444)〕、骨质疏松知识认知〔OR=0.881,95%CI(0.797,0.973)〕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发生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差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出院早期,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存在较高的用药差异,医保类型、骨折次数、家庭关怀指数、骨质疏松知识认知是其发生用药差异的影响因素。医院-家庭过渡期内医务人员需协同家属和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以减少和避免用药差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