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佳佳  蒋纯志 《现代医学》2011,39(3):373-377
骨盆骨折往往由高能量创伤所致,血管损伤为其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大出血休克,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出血的性质和程度与骨盆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关。早期应用骨科损伤控制原则处理血管损伤,可有效地提高生存率。目前对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早期处理方法主要有采用骨盆包扎带、骨盆C型钳或外固定支架等稳定骨盆环,骨盆血管造影栓塞,骨盆填塞,双侧髂内动脉结扎。血管造影栓塞技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已得到很大的提高,骨盆填塞在欧美各国有了广泛的应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的疗效亦有许多新的报道,但对于如何选择治疗方式仍存在一些争议。笔者就近年来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早期诊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 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 ,DCO)技术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24例骨盆骨折,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积极处理合并伤的同时,早期行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内固定手术。结果:18例存活,3例死于胸腔出血、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术后随访3个月~18个月,17例恢复独立行走,2例患者在拐棍的辅助下恢复行走能力。结论: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的骨盆骨折合理应用 DCO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简单,有效,急诊骨盆前环外固定可增加骨盆环的稳定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对大部分病人,可以作为最终的治疗手段,起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骨盆后环损伤多由高能量创伤所致,骶髂关节螺钉由于固定骨盆后环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实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然而由于骶髂关节周围结构复杂,固定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髂血管、腰骶干及马尾等结构,造成严重并发症.因此熟悉骶髂关节毗邻的解剖结构,正确地选择进针点、进针方向及螺钉的长度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通过对S1椎体水平的多角度测量,寻找骶髂关节螺钉可能进入骨盆腔的区域及角度,为S1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安全范围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资料统计骨盆骨折占所有骨折患者的25%。骨盆骨折常伴发创伤失血性休克。临床治疗有一定困难。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死亡的首要原因,死亡率达25%~39%,本文回顾我科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7例,因及时施行床边介入性血管栓塞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2001年4月~2002年10月我科收治的骨盆骨折17例。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20~62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坠落伤2例,压砸伤1例。骨折类型:均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16例系前后环骨折,1例单纯性后环骨折。并发症:脾破裂4例,肾破裂、小肠破裂、尿道损伤各2例,直肠壁撕裂伤3例。全部病例经X线骨盆摄片、B超、计算机体层扫描(CT)确诊骨盆骨折及合并伤。 介入方法 用移动式C型臂X线机(Philips C型机)在患者处于监护及加强治疗的同时作微创介入治疗,常规消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在骨盆骨折合并毗邻脏器伤早期救治中的实施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3年9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创伤科应用 DCS 方法救治骨盆骨折合并毗邻脏器伤21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期手术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1例,栓塞4例,骨盆填塞5例;外固定支架使用18例;膀胱造口11例,尿道会师2例;腹膜外直肠及肛管伤做结肠造口4例。本组死亡2例(9.5%)。死因为失血性休克及脑伤各1例。并发症7例,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直肠膀胱瘘、骨盆感染、腹腔间室综合征、尿道狭窄、下肢短缩各1例。结论髂内动脉断血、稳定骨盆、骨盆填塞是 DCS在骨盆骨折合并毗邻脏器损伤早期救治中控制出血的三大措施;膀胱造口和结肠造口,是急诊治疗时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创伤专科化能提高骨盆骨折合并毗邻脏器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正>骨盆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撞击挤压骨盆或从高处坠落冲撞所致,运动时突然用力过猛,起于骨盆的肌肉突然猛烈收缩,亦可造成其起点处的骨盆撕脱骨折。低能量损伤所致的骨折大多不破坏骨盆环的稳定,治疗上相对容易,但是中、高能量损伤,特别是机动车交通伤多不仅限于骨盆,在骨盆环受到破坏的同时常合并广泛的软组织伤、盆内脏器伤或其他骨骼及内脏伤。因此,骨盆骨折常为多发伤中的一个损伤。多发伤中有骨盆骨折者为20%机动车创伤中有骨盆骨折者为25%~84.5%。骨盆骨折是机动车事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仅次于颅脑伤和胸部损伤。损伤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所并发不同性质的后尿道损伤修复方法及最佳修复时机。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2年1月收治的136例骨盆骨折并后尿道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依“AO”标准骨盆骨折类型为A型14例,B型53例,C型69例(其中开放性骨盆骨折34例);尿道撕裂伤39例,断裂伤97例;休克61例。34例开放性骨折行支架或联合固定21例,内固定10例,半骨盆离断1例;术前、术中各死亡1例,术后死亡1例。102例闭合性骨折牵引19例,支架或联合固定35例,内固定42例,半骨盆或髋关节离断术2例;术前死亡2例,术后死亡1例。导尿术30例,一期尿道吻合术45例,尿道会师36例,耻骨上造瘘术并二期吻合术21例。结果生存130例,其中11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年。输血91例,平均输血量450ml。骨折愈合率为100%,继发骨盆畸形7例,尿道狭窄11例,阳痿16例。结论骨盆骨折所并后尿道损伤的治疗重点是:止血以恢复并维持稳定、有效的血循环,是修复尿道的前提;通过复位固定骨折以修复或重建骶髂关节、髋臼及耻骨联合的完整,有利于恢复尿道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减少吻合处张力等,预防男性功能障碍、尿道狭窄等继发症的发生;辨证选择骨折固定及尿道修复的时机,对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拉力螺钉固定技术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58例骨盆骶髂复合结构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后侧经骶髂关节或(和)跨骶骨的拉力螺钉固定方法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所有操作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结果】5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年6个月,平均23.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70min。58例共置入拉力螺钉128枚。患者在术后2—4个月双下肢可完全负重行走,并逐渐恢复体力劳动。仅发生3枚螺钉松动、未发生神经损伤及螺钉断裂等并发症,腰骶及下肢活动接近正常。【结论】拉力螺钉固定技术可使不稳定性骨盆后环损伤患者获得良好的即刻复位和固定,恢复骨盆环的稳定性,适用于骶髂关节脱位及骶骨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9.
微创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微创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的方法。方法: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后环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结果:治疗15例,随访优良率86.7%,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骨盆骨折合并阴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盆骨折合并明道损伤文献报道少见。早期常由于同时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等原因而漏诊,导致晚期发生严重并发症,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至关重要。我院1982年1月~1995年1月收治11例,从妇产科和骨科角度对有关问题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11例,占同期收治的146例女性骨盆骨折的7.5%。年龄12~61岁,平均34.7岁。伤因:10例车祸伤(9例骑自行车或摩托车时发生车祸,l例拖拉机辗压伤),1例高空坠落伤。11例中9例急诊入院,2例经外院处理后分别Zd和3个月后转入。1.2伤情11例骨盆环均有2处以上骨折,其中3处骨折5例,4处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成人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的资料。治疗方法为应用外固定支架为力臂,以患侧骶髂关节为转轴,旋转复位固定。结果骨盆外固定支架能良好复位和稳定固定Tile B型骨盆骨折,通过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优良率达到82.86%。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对患者损伤小,医护人员操作简便易把握,对患者的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晓林 《中外医疗》2013,32(20):25-26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固定术对骶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月,经治疗有完整资料及获得随访骶骨骨折患者32例。均采用骨盆前环开放复位内固定,骶骨后路脊柱骨盆固定术。结果 2例出现前侧切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后侧切口部分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72个月,按M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21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脊柱骨盆固定术能有效复位、固定骶骨骨折;骨盆前后环联合固定能提高骨折复位、固定的质量;若发现腰骶神经根损伤,宜早期手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pelvic fractures are often treated in hospitals without the capacity to implement an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 (ORIF). This often leads to pelvic malunion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shock or even death due to uncontrollable pelvic hemorrhage and unstable hemodynamic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role of early external fixation (within 7 days) for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32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treated with early external fixation from January 2005 to January 2010 (Tile type B: 18 cases; C: 14 cases). The study comprised 28 males and 4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32±8) years (range, 21–56 years). Of these patients, 22 were treated with emergency pelvic external fixation and 10 we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fixation within 1–7 days. Fifteen cases suffered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A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fluid infusion and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s within the first 24 hours of these shock patients with another cohort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out early external fixation from January 1993 to January 1998.
Results  The average follow-up was (34.7±14.6) months (range, 6–66 months). Six to eight weeks after external fixation, patients could walk with crutches; by 12 weeks, external fixation was removed and all fractures had healed. Seven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sequelae, including 3 patients with long-term lumbosacral pain, 3 patients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 and 1 patient with Morel-Lavallee les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The 15 shock patients in this study (2005–2010 group) required significantly lower volumes of fluid infusion and blood transfusion (Pfluid=0.000; Ptransfusion=0.000) as compared to the 1993–1998 cohort.
Conclusions  The early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fixation in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patients positively affects hemodynamic stability, with outstanding efficacy as a final fixation option for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4.
张立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2):151-153,156
目的系统评价髋臼上方置钉及髂嵴置钉骨盆外固定技术应用于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骨科收治的80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中置钉方式的不同划分为研究组(n=40,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治疗)和对照组(n=40,髂嵴置钉骨盆外固定治疗);分析总结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骨折恢复情况、骨盆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28.10,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2.5%)、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90.0%)均高于对照组(80.0%、75.0%),术后并发症率(7.5%)低于对照组(2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保证骨盆功能的恢复,且手术耗时短、安全性高,建议在临床治疗中优先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伴有骶髂关节完全性前脱位的骨盆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对北京积水潭医院2008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例伴有骶髂关节完全性前脱位骨盆骨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患者病史、损伤程度、急诊救治等特征,通过影像学判断损伤情况,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功能锻炼,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估术后恢复情况,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全部6例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无感染和术后神经症状出现,X线示骶髂关节复位良好。随访1.6年(8个月至2年),患者6个月后Majeed功能评分优2例、良2例、可1例、差1例,评分差的病例主要表现为持续疼痛,肢体活动能力下降,行走长距离时需用手杖,有跛行。评分低的2例患者不能恢复原有工作。结论:伴有骶髂关节完全性前脱位的骨盆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损伤,急诊处理困难,应尽早手术,前方入路有利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  相似文献   

16.
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双根  汤健  华兴一 《医学综述》2013,19(1):113-116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多因巨大暴力直接作用于骨盆所致,常合并有休克、腹盆腔脏器及泌尿生殖道损伤。采取非手术疗法治疗的并发症较多,而开放内固定手术又存在创伤大、出血多、风险高等缺点。随着影像学设备的发展和骨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采用微创技术治疗骨盆骨折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如经皮采用外固定支架、骶髂螺钉或钢板等微创内固定方法治疗不同类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已渐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损伤控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应用损伤控制(早期迅速、有效的骨折固定及清创,术后ICU进一步复苏,病情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救治的25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中抢救成功22例(88.0%),死亡3例(12.0%)。骨盆骨折及四肢不稳定骨折早期予以外固定架固定,其中10例作为确定性固定手段。结论损伤控制同样适用于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治疗,但应准确把握其适应证。外固定架在骨折的早期固定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骶髂螺钉经皮加外固定支架冶疗复杂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2005年11月-2009年5月收治复杂性骨盆骨折患者19例,在C型臂X线机的引导下和肌电图监测下经皮穿刺导针,测量长度后再选择合适中空螺钉内固定骶髂螺钉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取出平均时间2个月。结果19例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X线显示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9个月。无感染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参照Matta评分标准[1]进行评价,获优13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微创骶髂螺钉经皮固定治疗复杂性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及恢复快等优点。术中应用C-臂定位准确,结合神经肌电图监测,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前环,能明显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手术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3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采用肉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其中车祸交通伤81例,高处坠落伤34例,塌方挤压伤22例。根据Tile’s分型,本组中B型89例,C型48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年。结果本组中125例术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疼痛缓解,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采用Matta评定标准进行评估,术后优良率达91.3%。结论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重建骨盆稳定性,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