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丽平  陈德荣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19):1007-1012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临床难治肿瘤之一,约75%~80%患者发现时已发展为广泛期SCLC(extensive stage-SCLC,ES-SCLC),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实体瘤的成功应用,ES-SCLC的免疫治疗也出现大量的临床研究,但同时对于不同阶段的治疗策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对近年开展的初治和经治ES-SCLC患者免疫治疗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涉及了PD-1、PD-L1、CTLA-4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模式,以及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总结最佳治疗模式,深入思考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2.
摘 要:含顺铂方案的化疗是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方式,不耐受顺铂化疗的及一线标准化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患者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有限,平均生存期约5~10个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在大型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持久的抗肿瘤效应和可耐受的安全性,为改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带来了希望。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是第一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线免疫治疗药物。2种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3种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Durvalumab和Avelumab,先后获得美国FDA批准作为含铂方案化疗进展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全文就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重启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使抗肿瘤免疫反应正常化。目前,以抗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显著改善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是免疫治疗的新里程碑。然而,单独使用抗PD-1/PD-L1单抗有效率低,与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传统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展现出巨大潜力,且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或联合使用也在研究中,从而进入后抗PD-1/PD-L1单抗时代。然而,联合方式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仍然是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现状作简要综述并对后抗PD-1/PD-L1单抗时代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已经迈入免疫治疗时代,免疫疗法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新标准得以确立。然而并非所有 SCLC患者均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中获益,缺乏有效的疗效和患者预后生物标志物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 前,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PD-L1表达水平在预测SCLC免疫治疗疗效及患者预后中最为常用;肿瘤突变负荷(TMB)、错配修复缺 陷(dMMR) 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也可作为预测 ICI 治疗疗效及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而 dMMR/MSI-H 因在 SCLC中的发生频率极低,限制了其应用;外周血免疫相关标志物因其便捷性而在SCLC免疫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肿瘤 微环境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也有助于识别从ICI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因此,深入了解SCLC的一线免疫治疗现状和预测患者免疫 治疗疗效与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可为SCLC患者免疫治疗优化策略和分层管理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及其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肺癌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治疗中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免疫单药、免疫联合化疗、双免疫联合用药相继取得成功,极大改变了肺癌的治疗形式,使肺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成为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针对肺癌免疫治疗领域也在进行着更深层次的研究,包括用药模式的优化、新靶点药物研发、克服耐药策略的探索等,本文将重点介绍肺癌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纳武单抗(Nivolumab)被写进晚期肾癌二线治疗指南,免疫治疗再次回到晚期肾癌的治疗领域并取得成功。免疫治疗单药一线治疗的疗效有限,因而免疫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成为目前的主要进展。近年来,几项大型Ⅲ期随机对照研究先后公布研究结果。Nivolumab和伊匹单抗(Ipililmumab)的免疫联合免疫治疗推荐用于中高危晚期肾癌患者。免疫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中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联合阿昔替尼(Axitinib)以及阿维鲁单抗(Avelumab)联合Axitinib也写入指南。如何选择免疫治疗的合适人群,需要结合疾病特征、危险分层和社会经济学综合考虑,并探索合适的生物预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小细胞肺癌(SCLC)主要的特点为生长迅速且早期易发生广泛转移。尽管SCLC对于化疗和放疗敏感,但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在治疗后发生复发转移,预后差。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尤其程序化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化细胞死亡配体-1(PD-L1)拮抗剂在SCLC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均获得了良好效果,并且能够延长患者生存。免疫检测点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在未来可能会改变SCLC治疗模式。此外,有限的数据显示出PD-L1表达可能成为筛选获益人群一个有效的生物标记物。本文总结PD-L1作为标记物的发展历程,并同时阐述PD-1/PD-L1抑制剂在SCLC治疗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新辅助治疗尤其是新辅助放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癌的术前标准治疗, 但患者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近年来,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免疫治疗方面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 在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基础上联合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增加手术完全切除率以及安全性等方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食管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放化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世界范围内,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7位,复发转移性(recurrent or metastatic,R/M) HNSCC生活质量下降,治疗方法少,预后差.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黑色素瘤、肺癌等多种肿瘤有效的治疗选择.本研究对R/M HNSCC免疫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方法 以“头颈鳞癌,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T细胞治疗,肿瘤疫苗”等为关键词,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及ClinicalTrials.gov网站,检索2001-01-2017-01的相关文献及注册临床研究,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38篇,中文文献84篇.纳入标准:(1)R/M HNSCC;(2)免疫治疗现状及进展;(3)免疫治疗相关临床研究.共纳入38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R/M HNSCC中免疫治疗研究广泛开展并逐渐深入,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细胞死亡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q)抑制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显示出明显疗效,因此被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R/M HNSCC的治疗.尽管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Durvalumab和Avelumab)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抑制剂(Ipilimumab和Tremelimumab)尚无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发表来证明其确切疗效,但有一系列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过继T细胞治疗和肿瘤疫苗的免疫治疗模式也在探索中.此外,在R/M HNSCC免疫治疗中根据生物标志物筛选有效患者,联合治疗提高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治疗等方面也被关注.结论 R/M HNSCC中免疫治疗有良好前景,但也存在许多挑战,如何筛选免疫治疗最有效的人群、探索免疫治疗模式及提高疗效仍是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伊立替康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的发生率占肺癌的15%~20%,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等特点,联合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依托泊甙联合铂类的2药方案是目前广泛期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尽管其缓解率较高,但中位生存时间仍较短.为了进一步提高SCLC的治疗效果,近年关于伊立替康等第3代新药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中伊立替康联合铂类的疗效优于或相当于依托泊甙联合铂类;伊立替康联合其他药物在复发或难治的SCLC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