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报道生理性退变、重体力劳动、椎间盘外伤、过度劳累、吸烟等均为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的相关因素。而近年来随着研究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中药治疗椎间盘退变临床应用广泛,疗效较好,对其作用机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就单味药、复方以及中成药治疗IVDD的实验药理机制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诸多脊柱肌肉与骨骼系统机能紊乱的潜在病因,也是腰痛产生的源头.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椎间盘突出、稚管狭窄及脊柱不稳等.对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与非手术疗法.但几乎都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和阻止稚间盘的退变[1].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诸多脊柱肌肉与骨骼系统机能紊乱的潜在病因,也是腰痛产生的源头。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及脊柱不稳等。对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分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指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引起的以颈肩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包括了临床上常见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腰痛,退变性颈、腰椎不稳症和退变性颈、腰椎管狭窄症等.人的一生中均会出现或轻或重的DDD症状.据资料统计,DDD患者占美国骨科住院人数的1/3以上.了解IDD的发生机制必将为预测和治疗DDD提供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Sox9基因与椎间盘退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可引起一系列脊柱退行性变及继发病变。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其结果均不能令人们满意。因此,进一步探索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从而早期阻止和(或)逆转间盘退变,促使椎间盘组织再生是非常有价值的。近期的研究显示,与人类软骨的发育、成熟密切相关的Sox9基因与椎间盘退变有密切的关系,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一种由遗传因素、机械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共同导致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细胞衰老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分解代谢失衡的过程,常与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及其伴随出现的精神睡眠障碍密切相关~([1,2])。动物模型的建立为深入理解IVDD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8.
<正>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指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degeneration,IDD)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椎间盘源性疼痛、椎管狭窄症以及脊柱节段不稳等的总称。治疗DDD的传统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骨质疏松患者基因多态性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获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与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ve,IDD)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两者的差异基因并取交集,再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根据度值筛...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退变是下腰痛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由于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致病因素众多,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仍无有效治疗药物.褪黑素(melatonin,MT)作为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因其卓越的抗氧化应激、抗炎及抗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