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将低剂量多排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MDCTU,CTU)用于尿路非肿瘤病变的可行性方案。方法:参照228例体质量75 kg以下成人的腹盆部体径的平均值,制作含骨、脂肪、肌肉及肾脏组织的体部模型,将管径3~7 mm的模拟排泄期输尿管植入其中。应用GE lightspeed 16 CT机对模型进行常规剂量和一系列低剂量扫描,对获得的16个序列的影像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像质量评价,筛选出可满足诊断要求的低剂量扫描序列,将其应用于尿路非肿瘤患者的CTU检查。共录入104例尿路非肿瘤患者,其中行低剂量CTU检查者50例(低剂量组),行常规剂量CTU检查者54例(常规剂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U图像质量,评价低剂量CTU的临床可行性。结果:辐射剂量≥4.98 mGy的低剂量扫描序列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辐射剂量为4.98 mGy的相应扫描参数为:准直(16×1.25)mm,120 kV,扫描时间0.5 s/rot、扫描层厚5 mm、螺距0.938,噪声指数14,电流60~140 mA。CTU图像对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相似,仅图像质量评分有差异。结论:低剂量CTU检查扫描序列可应用于尿路非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造影剂用量的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泌尿系统一站式检查法在泌尿系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临床或B超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8组(管电流100mA组、80mA组、60mA组、160~360mA组,以及碘海醇注射液80mL组、60mL组、40mL组、20mL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在100、80、60、160~360mA管电压下,注射碘海醇注射液(350mgI/mL)80mL进行MSCTU,根据患者肾盏,肾盂,上、中、下段输尿管以及膀胱横断面多平面重组(MPR)、三维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图像评分筛选最佳辐射剂量。最佳辐射剂量下,患者分别注射80、60、40、20mL碘海醇注射液进行MSCTU,根据上述评定标准筛选最佳造影剂用量。结果管电流160~360mA组与100mA组、80mA组,以及碘海醇注射液80mL组与60mL组、40mL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图像质量都能满足临床诊断。管电流60mA与100mA组、80mA组,以及碘海醇注射液20mL组与80mL组、60mL组、40mL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mA管电流和40mL的碘海醇注射液双低法的MSCTU能够充分满足尿路病变成像的需要,对尿路病变有较高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CTU)、静脉尿路造影(IVU)两种技术应用于泌尿系病变临床诊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泌尿系病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IVU、CTU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技术应用效果及效能。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CTU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7.62%,显著高于IVU诊断符合率的26.53%(P<0.05);CTU诊断原发病变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45%、95.71%,均显著高于IVU诊断的19.67%、32.84%,诊断尿路积水敏感性为90.48%,显著高于IVU诊断的75.00%(P<0.05)。结论:与IVU诊断比较,CTU技术用于泌尿系病变检查可获得更高诊断准确率,应用总体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国外CT,尿路造影(CT urography,CTU)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对无痛性血尿患者的病因探查,以及对尿路上皮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辐射剂量过大是限制CTU应用的主要矛盾,提高成像质量及减少辐射剂量的技术种类繁多,效果不一致,尚缺乏统一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低剂量MSCT尿路造影对正常输尿管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扫描时,单纯降低mA值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是否有效减少,以及在低剂量条件下对正常输尿管显示的图像质量有无影响。方法根据螺旋CT扫描时管电流的设置,将38例患者中的72侧正常输尿管分为标准mA组和低mA组,分别测量辐射剂量值、采用评分法观察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单纯将管电流由标准mA降至低mA时,患者所接受的平均辐射剂量由15.19mGy降至5.66mGy(P<0.05),而MSCTU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单纯降低管电流,能在保证正常输尿管MSCTU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探讨和研究多排螺旋CT静脉尿路成像(CTU)与静脉尿路造影(IVU)用于尿路疾病的诊断对比。研究对象选取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76例因尿路疾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176例患者经CTU检查,160例患者经IVU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案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 CTU和IVU对于尿路疾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的相符率为97.73%和24.38%,CTU与病理结果对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VU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多排螺旋CT静脉尿路成像能够更好的反映出患者的尿路病变情况,诊断准确率更高,更接近病理学诊断,明显优于静脉尿路造影,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CT urography, CTU)一次检查即可获得整个尿路的完整信息,且能提供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 IVU)不能显示的解剖细节[1-2].呋塞米的使用可改善CTU的成像质量,但有关对比剂总量细化标准的选择的相关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使用呋塞米后对比剂总用量的细化标准.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CT尿路造影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CT尿路造影(CTU)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然而泌尿系CT检查通常需要3期扫描,包括平扫、肾实质期和排泄期,而且扫描覆盖范围较广,包括双肾、输尿管与膀胱,患者接收辐射剂量较多.近年来随着CT检查的广泛应用,CT辐射剂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如何减少CT辐射剂量就变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1-3].目前有关低辐射剂量CT尿路成像的文献报道较少[4],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分析低辐射剂量和常规辐射剂量排泄期CTU对泌尿系统的显示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低剂量CTU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熊燕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06,21(4):736-73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非扩张性输尿管图像质量的影响,并测量输尿管管径大小正常值范围。方法:根据螺旋CT扫描时管电流的设置,将38例行MSCTU患者中的72侧非扩张性输尿管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测量辐射剂量值;采用评分法观察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在MSCTU条件下,测量输尿管正常管径的大小。结果:在其它扫描参数为默认设置的条件下,将管电流由常规mA(180~250mA)降至低mA(50~120mA)时,患者所接受的平均辐射剂量由15·19mGy降至5·66mGy(P<0·05),而MSCTU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在MSCTU条件下正常输尿管平均管径大小为5·23mm,95百分位数值为6·93mm。结论:单纯降低管电流,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MSCTU状态下正常输尿管管径的上限值为7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联合应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和低对比剂浓度行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90例疑似肺栓塞行肺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分成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各45例。常规剂量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250 m As,对比剂浓度370 mg I/ml;低剂量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 V,管电流200 m As,对比剂浓度300 mg I/ml。由2名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以统一标准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客观评价。结果两组图像质量主、客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有效剂量ED分别为(8. 45±0. 32) m Sv、(3. 30±0. 16) m Sv,对比剂碘含量分别为11. 1 g、9. 0 g,低剂量组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碘含量均较常规剂量组低(P 0. 05)。结论 64排螺旋CT联合应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和低对比剂浓度在肺动脉成像中是可行的,在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可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多模型迭代重组(ASIR-V)联合80 kV低管电压在门静脉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碘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我院CT门静脉成像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用量450 mg I/kg,采用FBP重组;B组采用低管电压80 kV,对比剂用量350 mg I/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尿路造影(CTU)在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腹部加压方式对5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行平扫和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对所有数据进行MPR、CPR等处理。记录每次扫描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回顾性分析50例经常规CTU检查患者的辐射剂量,并与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接受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的患者中,泌尿系统完整显示34例;16例因单侧或双侧输尿管显示不佳而接受延迟期追加扫描,其中7例通过延迟扫描完整显示双侧肾盂、输尿管及膀胱,4例患侧较静脉期显示有所改善,5例患侧肾盂对比剂稍增多,而输尿管、膀胱无显著变化。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平均有效剂量为19.57 mSv,常规CTU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1.50 mS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对尿路和病变显示效果较好,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低剂量CT对结直肠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6例患者分别进行低剂量CT(n=46)及常规剂量CT成像(n=40)。低剂量CT组管电流采用预设噪声指数为10的自动管电流;常规剂量CT扫描管电流为400 m A。对比二组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结直肠病变的检测效果。结果: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稍高于低剂量组,但二组评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CT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组(P0.001)。低剂量CT组与常规剂量CT组诊断结直肠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8%、85.7%与96.7%、90%,二组对于结直肠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低剂量CT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获得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对于结直肠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CT血管成像采用双低剂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CT血管成像检查的9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研究过程中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45例/组。观察组患者检查时的管电压为80~100kV,图像行iDose4迭代算法重建,对比剂碘海醇为300mgI/ml;对照组患者检查时的管电压为120kV,图像行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对比剂碘海醇为370mgI/ml。对两组有效辐射剂量以及碘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对比剂碘摄入量少于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在行CT血管成像检查时选择双低剂量技术可在保障图像质量和目标血管CT值的基础上,减少有效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尿路成像在输尿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4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输尿管病变患者45例,患者均在短期内进行了病理学诊断并确诊为输尿管病变,对患者实施B超检查与MSCT尿路成像检查,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超检查的病灶定位准确率为75.6%,CTU检查的病灶定位准确率为95.6%(P0.05);B超检查方式的疾病定性准确率为73.3%,CTU检查为97.8%,P0.05。结论:输尿管病变中诊断中采用MSCT尿路成像检测,能够取得较高的病灶定位与疾病定性准确率,从而为后续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256层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应用低管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以降低辐射剂量及碘总量的效果。方法选取行256层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组)和B组(双低组)各40例。A组管电压120 k V,注射对比剂浓度选择370 mg I/m L(碘普罗胺);B组管电压100 k V,对比剂浓度选择320 mg I/m L(碘佛醇)。根据患者体质量选择对比剂用量(1.0 m L/kg)。测量2组图像中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记录有效辐射剂量、碘总量及图像质量评价情况。结果 2组中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质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2.67±0.33)、(4.05±0.37)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的碘总量分别为(20.18±2.13)、(23.16±2.3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压(100 k V)联合低浓度对比剂(320 mg I/m L)进行256层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可得到较为满意的图像,并降低了有效辐射剂量和碘总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中,双源CT大螺距模式下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量的成像可行性。方法168例临床拟诊肺栓塞患者中,挑选BMI<23 kg/m2的患者105例行CTPA。患者分为3组,每组35例,Ⅰ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采用碘普罗胺(370 mgI/mL),图像重建算法为正弦确认迭代重建算法(SAFIRE);Ⅱ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采用碘克沙醇(320 mgI/mL),图像重建算法为滤过反投影重建法(FBP);Ⅲ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采用碘克沙醇(320 mgI/mL),图像重建算法为SAFIRE。105例患者中57例经CTPA诊断为肺栓塞,分别测量3组肺动脉1-3级分支、栓子及背部肌肉的CT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别比较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Ⅲ组的图像质量的SNR及CNR;同时比较Ⅰ组和Ⅲ组的碘摄入量、Ⅱ组和Ⅲ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利用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分析各组CTPA图像质量的一致性。结果Ⅰ组肺动脉1-3级分支SNR及CNR值分别为8.4±2.7、7.2±2.5、6.8±3.3及7.1±1.2、6.4±1.4、5.8±4.5。Ⅱ组肺动脉1-3级分支SNR及CNR值分别为8.2±4.3、7.7±3.6、6.2±2.7及7.4±2.4、6.6±2.6、6.0±3.4。Ⅲ组肺动脉1-3级分支SNR及CNR值分别为8.7±1.8、7.5±3.4、6.6±2.3及7.7±3.8、6.7±1.1、5.6±3.9。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Ⅲ组的SNR及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较Ⅰ组碘摄入量下降14%,Ⅲ组较Ⅱ组辐射剂量减少45%,3组CTPA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例CTPA诊断为肺栓塞患者定量分析显示,3组栓子SNR及CNR值分别为1.3±0.4、1.2±0.4、1.4±0.6及7.4±3.3、7.6±1.6、7.3±3.7,3组SNR及C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医师的评价结果经Kappa检验,各组图像质量分析的一致性较好(P<0.01)。结论在BMI<23 kg/m2的患者中可以使用双源CT大螺距模式、80 kV、S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管电压、不同浓度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在肝脏血管CTA成像中的增强效果、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索碘克沙醇270 mgI/mL肝血管成像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76例(36名男性,40名女性)临床怀疑肝胆病变的患者行肝脏血管CTA扫描(动脉期及门脉期),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8例)对比剂为碘普罗胺350、管电压120 kV,B组(38例)碘克沙醇270、管电压100 kV,对比剂用量、注射流速均为1.2 mL/kg及5 mL/s。所有图像均同一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通过VR、MIP及MPV进行后处理重建,对照2组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主干的CT值、对比噪声比及图像质量,并对照其扫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肝动脉、门静脉的CT值、对比噪声比及图像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浓度组患者所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少于高浓度组,并且出现对比剂注射相关不适感的比例也明显少于高浓度组。结论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结合低管电压扫描技术可用于肝脏血管CTA成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中的价值。方法:将234例符合纳入标准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的扫描及碘对比剂注射方案进行冠脉MSCTA,实验组(A组)采用管电压100kV,碘对比剂注射速率4.5ml/s,前瞻性心电门控,图像采用迭代法重建。对照组(B组)管电压为120kV,对比剂注射速率5.0ml/s,回顾性心电门控,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两组管电流均为160 mAs。对MSCTA图像采用主观4分法进行评价,并测量两组的图像噪声,计算辐射有效剂量。结果:A组117例,男67例、女50例;年龄32~86岁,平均(58.40±10.93)岁;体重指数22.03±1.71(kg/m~2)。B组117例,男76例、女41例;年龄35~85岁,平均(59.32±9.97)岁;体重指数22.04±1.79(kg/m~2)。A、B两组辐射剂量分别为(1.15±0.29)mSv、(4.24±1.23)mSv;对比剂碘含量分别为(18.44±0.88)gI和(23.78±0.86)gI。A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含量均低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图像噪声及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加迭代重建检查技术应用于MSCTA,在获得满足诊断需要的冠状动脉图像的情况下,能降低冠状动脉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320排CT在小儿(6~12岁)川崎病患者冠脉CT检查中使用低碘浓度(270mgI/ml)对比剂成像的可能性.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小儿(6~12岁)川崎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其家长自愿使用不同浓度对比剂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观察组使用碘浓度对比剂270mgI/ml、用量0.625mL/Kg,管电压80Kv条件下,使用智能毫安技术;对照组使用碘浓度对比剂320mgI/ml、用量0.625mL/Kg,管电压120kV条件下,使用智能毫安技术;对比观察两组技术指标:(1)图像质量;(2)图像增强效果(CT值)与图像噪声比较辐射量.结果: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差异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辐射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剂浓度低、辐射低用于小儿(6~12岁)川崎病患者冠脉C T检查成像效果不低于常规剂量及辐射,有效降低对患者的危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