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制备苦参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进行质量评价;利用不同方法测定苦参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建立其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以微乳-探头超声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粒径、电位、微观形态、体外释放等进行质量评价;建立苦参碱HPLC含量测定方法;分别采用葡聚糖凝胶法、低温超速离心法、超滤法、透析法测定苦参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比较各个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筛选并建立有效测定包封率的方法。结果苦参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为(116. 7±2. 6) nm,Zeta电位为(-45±1. 7) m V,透射电镜照片显示固体脂质纳米粒大小均一,形状为球形;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纳米粒呈现一定程度的缓释特点;葡聚糖凝胶微柱离心法能有效分离游离药物和固体脂质纳米粒,所测得的包封率数据稳定差异小。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苦参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粒径、电位和体外释放进行了质量评价;建立的葡聚糖凝胶微柱法为水溶性药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测定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739-1740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Res-SLN)的载药量与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op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25∶75),检测波长为306 nm,流速为1 m L/min,柱温为25℃;采用超滤法分离游离药物与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包封率与载药量。结果:白藜芦醇在1.0 1~32.32μ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与回收率均较好;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包封率为81.4%,平均载药量为21.4%。结论:所建方法准确、可靠、方便,可用于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与载药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不同冻干保护剂种类和浓度对HB有效组分脂质体冻干前后包封率和平均粒径的影响。方法按16个处方制备了HB有效组分脂质体,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用显微镜和数码图象分析软件测定了平均粒径,通过冻干前后脂质体包封率和粒径的比较优选出最佳的冻干保护剂。结果最佳冻干保护剂为甘露醇和二元保护剂蔗糖-甘氨酸,包封率达到69.91%和66.70%,外观效果良好,比例分别为,甘露醇:PC:CH:HB=4:1:0.5:0.2;蔗糖:甘氨酸:PC:CH:HB=4:0.8:1:0.5:0.2。结论冻干保护剂可减少脂质体囊泡在冻干过程受到的破坏以及对脂质体包封率和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建立紫杉醇固体脂质纳米粒(Paclitaxel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PTX-SLN)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凝胶柱过滤法、超速离心法、微柱离心法分离固体脂质纳米粒和游离药物,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优化包封率测定条件。结果微柱离心法能有效地将PTX-SLN与游离药物PTX分离,柱回收率测定结果为98.23%,3次包封率测定的平均值为94.07%,RSD为0.78%。结论微柱离心法简便,结果重现性好,适于PTX-SLN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齐墩果酸纳米脂质载体,考察其制备的影响因素,优化处方工艺,并对其特性进行表征.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齐墩果酸纳米脂质载体(Oleanolicacid-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OA-NLC),以包封率、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参数,考察载体材料固态脂质与液态脂质、液态脂质比例、表面活性剂及药脂比对其制备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并评价其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结果:以油酸含量10%,外水相体积200mL,泊洛沙姆188浓度0.1%,药脂比为1∶10制备的OA-NLC具有最佳包封率为(67.76±3.56)%、平均粒径(175.6±6.4)nm,多分散系数(PDI)0.194和Zeta电位(-20.76±1.37)mV;其外观呈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稳定性试验表明,在30天内包封率、粒径及Zeta电位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OA-NLC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由于单一载体材料包封药物,易于形成高度结晶的颗粒将药物排出晶格,使传统SLN载药量和包封率较低,为此本实验室运用固、液态复合载体材料制备了包载药物雷公藤内酯醇的新型SLN。方法运用4种包封率测定方法对雷公藤内酯醇在7种载体材料中的包封性能进行考察,结合微观分析手段TEM(透射电子显微镜)和AFM(原子力显微镜)以及激光粒度(LD)和Zeta电位对新型SLN物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发现以液体状态存在的三辛酸甘油酯对药物的包封能力较好,拥有混合载体材料结构Compritol ATO 888对雷公藤内酯醇的包封率亦较高,而运用上述2种复合载体材料制备的雷公藤内酯醇新型SLN更获得高达93%的包封率。TEM和AFM形貌观察,颗粒呈球状,比较规则,平均粒径102 nm,Zeta电位低于-25mV,冰箱长期留样研究表明系统比较稳定。结论最终选择Compritol ATO 888和三辛酸甘油酯作为复合载体材料制备雷公藤内酯醇新型SLN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参酮脂质体的稳定性及包封率.方法:以卵磷脂、胆固醇、丹参酮等为原料用薄膜-超声法制成丹参酮脂质体,在电镜下观察丹参酮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包封率.结果:保存于25℃、4℃的脂质体混悬液经过24 h后发生分层,沉淀;保存于-18℃、-80℃者电镜下可观察到呈圆球型的脂质体;冷冻干燥者脂质体基本破坏.贮存8个月的丹参酮脂质体包封率高于贮存9个月者.结果:不同贮存条件丹参酮脂质体形态差异较大,以-18℃、-80℃低温保存者形态较稳定;丹参酮脂质体包封率随贮存时间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制备用于基因治疗的磁性脂质体-DNA复合物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和3β-[N-(N′,N′-二甲氨基乙基)]氨甲酰基-胆固醇(DC-Chol)为脂质材料,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得到磁性脂质体,并在此基础上制得磁性脂质体-DNA复合物。用邻菲啰啉法测定复合物中铁含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物的形态并对其进行能谱分析;用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测定复合物的粒径大小及Zeta电位;对复合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考察形成稳定复合物所需的最低(DC-Chol)-DNA质量比值;并考察(DC-chol)-DNA质量比对磁性脂质体-DNA复合物的粒径、Zeta电位以及DNA包封率的影响;还初步考察了复合物的体外磁场响应性能。结果制得的复合物形态较为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复合物内含有磁性物质,且具有良好的磁场响应性能。(DC-Chol)-DNA质量比值对复合物的粒径、Zeta电位及DNA包封率的影响均呈现一定趋势。结论本实验制备得到的复合物具有高包封率、稳定性好且具有磁场响应性能等特点。且当(DC-Chol)-DNA质量比值在9左右时,复合物具有粒径较小、Zeta电位较高且包封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蜂毒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 用二甲基亚砜 (DMSO)和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溶剂将微球中溶解性相差较大的基质和药物同时溶解,形成均匀的一相,再用Lowry法测定其中多肽的含量,并将测定结果与已经过方法学验证的二喹啉甲酸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蜂毒在10.05~100.5μg内Lowry法测定的结果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方法回收率平均为100.7%,RSD为1.1%,测定结果与二喹啉甲酸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此方法稳定、可靠,可以满足生物可降解微球包封率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壳聚糖/海藻酸钠自组装制备葛根素纳米粒(Pur-NPs)的最优处方。方法采用自组装法制备葛根素壳聚糖/海藻酸钠纳米粒(Pur-CS/SA-NPs),以壳聚糖质量浓度、壳聚糖pH值、海藻酸钠质量浓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超声功率、投药量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法筛选最优处方,将最优处方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实验。结果得到优化后自组装法最优的处方为壳聚糖质量浓度0.45 mg/mL,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0.07 mg/mL,壳聚糖pH值4.33,转速316.49 r/min。为了实验操作方便,将最优处方定为壳聚糖质量浓度0.45 mg/mL,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0.07 mg/mL,壳聚糖pH值为4.3,转速300r/min,平行3次实验进行验证,所得纳米粒包封率(89.056±1.680)%、载药量(44.528±0.840)%、平均粒径(208.327±1.870)nm、PDI 0.131±0.006。经过表征,纳米粒形态完好,由体外释放实验可知,纳米粒经过拟合所符合的方程为Higuchi模型,且在释放过程中无突释现象,表明纳米粒在体外释放良好。结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了Pur-CS/SA-NPs的处方,以平均粒径、PDI、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评价该模型,且经过表征及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去氢骆驼蓬碱醇质体并对其处方进行优化,为该药物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去氢骆驼蓬碱醇质体,以乙醇体积分数、卵磷脂用量、卵磷脂与胆固醇的用量比为考察因素,以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应用三因素五水平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去氢骆驼蓬碱醇质体的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该制剂的初步稳定性。结果:最佳处方为去氢骆驼蓬碱0.03%,蛋黄卵磷脂1.13%,卵磷脂-胆固醇(41.55∶1),乙醇体积分数28%。制得的醇质体大小均一、圆整、分散均匀,包封率、粒径及Zeta电位平均值分别为79.0%,124.8 nm,-57.1 m V。结论:去氢骆驼蓬碱醇质体制备工艺简单、处方设计合理、稳定性较高,为进一步探讨该制剂的皮肤给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龙胆苦苷纳米脂质载体(GEN-NLC),进行性质表征及稳定性、体外释放情况考察.方法: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GEN-NLC,以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为指标,考察固/液脂质的比例、药脂比、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等对GEN-NLC制备工艺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进行稳定性、体外释药考察.结果:最佳处方为选用0.1%泊洛沙姆188为表面活性剂,药脂比1∶10,液态脂质的比例10%.制备的GEN-NLC包封率(38.19 ±1.61)%,载药量(3.47±0.08)%,粒径(129.9±3.07)nm,PDI(0.264±0.01),Zeta电位(-22.5±0.42)mV.GEN-NLC为球形粒子且呈单分散分布,外观圆整,大小均一,于4℃下放置30 d,包封率、粒径和Zeta电位均无明显变化,在4h时仅释放39.65%,36 h时累积释放量达79.86%.结论:溶剂分散法制备的GEN-NLC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且具备一定的缓释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初步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 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测定包封率。大鼠尾静脉注射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和自制齐墩果酸溶液,以原人参二醇为内标物,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齐墩果酸含量,采用PK-Solver2.0药动学软件进行非房室模型处理,并将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制得的脂质体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小囊泡,平均粒径(98.11±0.32) nm,包封率(81.2±1.21)%。与齐墩果酸溶液相比,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静脉注射后,其t1/2和MRT延长,AUC0-t提高,CL_obs降低。 结论: 制备的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具有较小粒径和较高包封率,显著提高了齐墩果酸的生物利用度,延长了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8.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吴茱萸次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优化吴茱萸次碱固体脂质纳米粒(Rut-SLN)的处方。方法以薄膜-超声法制备Rut-SLN,以包封率、平均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考察单硬脂酸甘油酯/主药质量比(A)、卵磷脂/单硬脂酸甘油酯质量比(B)、泊洛沙姆188质量(C)3因素对包封率、平均粒径、Zeta电位的影响,以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处方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根据优化处方制得Rut-SLN的包封率、平均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84.27%、122.6 nm、-20.7mV。结论优选的Rut-SLN处方稳定可行,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9.
采用近红外(NIR)光谱漫反射分析技术,提出基于频谱特征,分析粉末粒径对多类中药材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影响.以多类中药材为载体,将其粉碎过60,80,100,120目筛,采集近红外光谱.以柴葛根、柴胡、山药为载体考察中药材装样过程所引入误差.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不同波段受粒径的影响不同,在组合频区和一级倍频区的近红外光谱强度与粒径成正比,而且随着波长增大,受粒径的影响越大.而在二级倍频区,近红外光谱强度与粒径成正比.对于装样误差的考察结果表明,当粉碎目数大于60目时,装样误差较小.阐明了合适的粉碎粒径,保证中药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