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虫类药是动物药的一部分。清代医家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提出:"动物之攻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又具有攻性。"叶天士对此也有认识,谓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虫类药具有熄风止痉、活血通络、去瘀生新止痛等功效,配伍使用对脑科常见病有很好的疗效。1脑梗死本病属中医学中风范畴,病机不外风、火、痰、气阻滞脉络而形成血瘀,瘀血是中风疾病中主要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虫类中  相似文献   

2.
陆明教授治疗肿瘤善用虫类药,认为虫类药攻邪有"虫蚁搜剔之能",总结虫类药具有剔邪搜络、软坚散结、攻坚破积、活血化瘀、止痛等功用。  相似文献   

3.
全蝎、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经止痛之功。虫类药物是动物药的一部分,清代医家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说:“动物之功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善行,而又具有攻性。”明确的指出了虫类药的特性是行走攻窜,其通经达络,疏逐搜剔之功远非草本植物所能及。叶天士对虫类药物也有其认识,谓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笔者遵承古训,应用重剂虫类药物治疗多种疑难杂证,尤其是用于中风后遗症、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阳痿、脉管炎等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动物入药,历史悠久。动物类中药始见《神农本草经》,载药28种,后《本草纲目》增至107种,临床各科广为使用。清代医家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说:“动物之功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且具有攻性”。叶天士言“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明确指出动物药的特性,其  相似文献   

5.
虫类药药性峻烈、起效迅速、疗效显著,备受历代医家推崇,是临床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的良药,其最早之应用始于张仲景之大黄之虫丸、之之煎丸。清代之天之谓:“散之不解,邪非在表;攻之不驱,邪非着里;补正祛邪,正邪并树无益;故圣人另辟手眼,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藉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结。”虫类药性偏辛咸,辛能通络、咸能软坚,因而具有攻坚破积、活血化瘀、熄风定痉、通阳散结等功效。张琪老师在临床运用虫类药治疗各种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以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笔者有幸从师侍诊,于其博大精深中觅得一鳞半爪,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洪涛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当属沉疴痼疾,一般活血化瘀药物力不能及,而虫类药物乃血肉有情之品,性攻逐走窜,可通经达络,搜剔疏利而无所不至,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可以运用虫类药之搜剔以攻逐邪结、化瘀通络,至于后期脾肾衰败,则非血肉有情之虫类药不可,故而对久病入络的肾脏病常使用虫类药,其治疗颇具特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动物入药 历史悠久.动物类中药始见<神农本草经> 载药28种 后<本草纲目>增至107种 临床各科广为使用.清代医家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说:"动物之功利 尤甚于植物 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 而且具有攻性".叶天士言"久则邪正昆处其间 草木不能见效 当以虫蚁疏逐 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明确指出动物药的特性 其某些功效非一般植物药所能比拟.动物药的研究与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动物类中药在癌症治疗中有着明显优势 现就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为肛肠科难治疾病之一,外感六淫、情志内伤、年老体弱、劳倦久病等皆可致病。王业皇教授认为此病久病入络,非植物药药力可及,而虫类药多具有搜剔祛风、行气行血、通络逐瘀、化痰镇痛等作用,能“搜剔络中混处之邪”,临证之时注重药对配伍,共奏“祛湿热,行气血”“豁痰浊,畅情志”“通经络,走脏腑”之效。此外,遣方用药之时注意预防虫类药之不良反应,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络病用药规律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理论发展中的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 ,尤其在指导疑难杂症中的地位更为突出。络病的用药有其独到之处 ,现对其应用规律作初步探讨。1 虫类走窜 ,入络搜剔虫类药是指一些昆虫、肢节动物等 ,由其生活特性 ,多走窜甚速 ,具有攻冲之性 ,善入细微孔隙之处 ,故常在络病的治疗中作用独特 ,取效快捷。虫类药用于治疗络病 ,此法始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如在治疗虚劳不愈 ,日久入络的“五劳虚极羸瘦” ,所用大黄虫丸集中了虻虫、水蛭、蛴螬、虫等多种虫类药 ,缓攻补虚而邪自去 ,活血而不伤正。对于痰瘀交结 ,正虚邪深之痼疾 ,利用…  相似文献   

10.
<正>虫类药属于动物药的一部分,包括昆虫和小型动物。虫类药为血肉之物、有情之品,性喜走窜,通经达络,搜剔疏利,无处不至,具有活血化瘀、攻坚破积、搜风剔络、消痈散肿、补益培本等作用[1],其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中风病现代医学称为脑血管疾病,其中医学病机为脑窍之络瘀而不荣或络破血溢,髓海损伤。中风虽为急性起病,而病理因素的产生是一个慢性过程,属"久病入络",因此搜剔走窜的虫类通络药物被广泛应用且疗效肯定,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亟待解  相似文献   

11.
腰椎病在中医属"痹证"的范畴。独活寄生汤具有补益肝肾、祛风通络、活血化瘀、补益气血的作用,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肝肾两亏、气血不足之腰椎病。虫类药善于行走攻窜、搜风剔邪、通经达络、破血逐瘀、宣痹止痛。腰椎病大多因病已久,一般草木类的活血化瘀药未必奏效,故应用虫类药,利用其辛窜搜风、温经通络止痛的特点,与补肝肾强筋骨之独活寄生汤合用,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2.
从入络剔邪、补虚益损、搜风逐邪、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解毒攻毒、软坚散结等方面介绍虫类药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经验,并总结临床运用虫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张炳厚教授治病疗疾善用虫类药,认为虫类药补之则谓其为"血肉有情之物",攻之则渭其为"虫蚁搜剔之能".总结虫类药具有活血化瘀、散痈消肿、熄风定惊、搜风止痛等功用,常用于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痹证、胸痹、肾病、阳痿、肿瘤等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中介绍了张教授治疗头痛、痹证、慢性肾脏病、妇科疾病中运用虫类药的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
介绍张伟教授从"久病入络"学说的角度论治间质性肺病的经验。慢病久病由气入血、由经入络,步步深入,以致瘀浊痰毒阻滞络脉,使病情长期不愈。张伟教授继承"久病入络"的理论,以"宿邪缓攻"为治疗原则,用辛味药宣通络脉,择虫类药剔邪搜络,应用于间质性肺病的治疗,不仅取得了卓越的疗效,而且在虫类药的运用炮制和膏方的应用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甜甜  王耀光  黄文政 《河南中医》2014,(12):2306-2306
黄文政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根本病机为脾肾衰败,久病入络。久病入络又可分为:络脉瘀阻、络脉绌急和络虚不荣。黄文政教授将治疗慢性肾脏病常用的虫类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效专活血通络,一类效专熄风镇痉通络,虫类药可以搜剔络中之邪。临床中黄文政教授灵活运用虫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特点为重用虫药,搜剔通络;循序渐进,免伤气阴;扶正补虚,忌伐太过。  相似文献   

16.
叶青  周洁 《江苏中医药》2014,46(7):16-17
袁灿兴教授对治疗头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辨标重视风邪,辨本多从肝论;临床多采取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并重视兼症的治疗;善用虫类药,借虫类搜剔钻透,使络畅风散,邪去正复。临床验之,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张炳厚教授治病疗疾善用虫类药,认为虫类药补之则谓其为"血肉有情之物",攻之则谓其为"虫蚁搜剔之能"。总结虫类药具有活血化瘀、散痈消肿、熄风定惊、搜风止痛等功用,常用于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痹证、胸痹、肾病、阳痿、肿瘤等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中介绍了张教授治疗头痛、痹证、慢性肾脏病、妇科疾病中运用虫类药的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辨证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由肝胆火盛挟湿所致,以致气滞血瘀。临床用药强调活血化瘀之中,必合理气之品;久病入络,用虫类药搜剔络邪;用温通或重镇之品以达止痛之效;并重用黄芪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19.
吕文良认为,肝癌患者久病体虚,邪正浑处其间,其邪毒深伏者,非虫蚁药弗能攻伐之;其体虚不养者,非血肉品弗能补益之;其风动神扰者,非搜风者弗能息止之。故擅用虫类中药以斟酌损益,补虚化瘀,抚神祛风。本文整理吕文良临证治疗肝癌常用虫类中药16种,并按其主使功效分为补虚固摄、攻毒散结和平肝息风三大类,总结代表性虫类中药的临证使用经验,飨享同道。  相似文献   

20.
张智龙教授认为虫类药具钻剔之性,性善走窜,对于久病瘀甚,癥瘕积聚之疾,尤为适宜。久病久瘀入络,或久瘀形癥成瘕,单凭草木之品活血化瘀,难以奏效,必当假借虫性之走窜,虫以动其瘀,通以去其闭,搜剔络中之邪。根据辨证论治的原理,应用虫类药治疗各种疾病均获得良效。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在熟练掌握虫类药的特性功效前提下,适当配伍相应的虫类药物,能较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