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出一种经髁突及盘后附着进路,归纳该术式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和评价临床效果。方法 :2006—2014年对5例位于颞下颌关节(TMJ)旁肿物采用上述进路。5例肿物符合以下条件—累及髁突后内侧颞下间隙较大的包膜完整的非恶性肿物,计算机模拟手术示单纯髁突离断旋转或后移无法充分暴露肿物。结果:5例肿物均得以彻底切除,未损伤重要神经,未输血。5例病例平均随访30个月,未见复发迹象。术后无继发牙颌面畸形,神经功能正常。随访时开口度平均为34 mm,均较术前有所增加(术前开口度平均为27 mm),CT示髁突固定良好,无吸收。结论:经髁突和盘后附着进路适于切除累及髁突后内侧较大的非恶性肿物,计算机设计和模拟手术有助于选择进路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关节旁黏液瘤是一种来源于腱鞘、韧带等关节旁组织的良性软组织肿瘤,目前未见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旁的报道。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TMJ旁黏液瘤,其体积巨大并累及髁突前内侧的颞下间隙。采用经髁突及盘前附着进路摘除肿瘤。术后随访2.5 a,患者无不适主诉,无颌面部畸形和开口受限,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未复发。经髁突及盘前附着进路不仅保存了正常TMJ的结构和功能,还利于完整摘除肿瘤,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3.
张劲松  李雅冬  陈睿  季平  杨凯 《口腔医学》2009,29(11):604-606
目的探讨咽旁颞下区肿瘤的有效诊治途径。方法回顾2003—2006年我科手术治疗咽旁颞下区肿瘤11例。手术采用颌下进路和耳前颌下进路,恶性肿瘤术后行放疗或化疗。结果11例患者10例手术患者肿瘤肉眼下全切除,1例放弃手术。术后病检: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9例。结论①CT扫描和术中冰冻活检可有效指导手术治疗咽旁颞下区肿瘤。②颌下进路是该区肿瘤较好的手术途径,在累及腮腺、下颌升支的恶性咽旁颞下区肿瘤切除术中采用耳前颌下进路联合下颌升支切除中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进路切除累及翼腭凹、颞下凹巨大鼻咽纤维血管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矫正上颌骨先天或后天畸形的LeFortI型截骨术式进路,切除位于鼻咽部、筛窦等深在部位的纤维血管瘤。结果:该进路术野显露充分,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进路是切除鼻咽、颅底部纤维血管瘤的理想进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进路切除累及翼腭凹、颞下凹巨大鼻咽纤维血管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矫正上颌骨先天或后天畸形的Le Fort Ⅰ型截骨术式进路,切除位于鼻咽部、筛窦等深在部位的纤维血管瘤。结果:该进路术野显露充分,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进路是切除鼻咽、颅底部纤维血管瘤的理想进路。  相似文献   

6.
累及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具有复杂性, 为探讨累及咽旁间隙不同特征肿瘤的外科策略, 本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累及咽旁间隙肿瘤患者, 分析患者疾病资料, 总结其手术入路和下颌骨处理方式, 探讨累及咽旁间隙不同特征肿瘤的外科策略。研究共纳入患者49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21例, 中位年龄52 岁(24~72岁)。分别使用4种手术入路切除肿瘤, 包括颈侧入路25例、颈颌入路16例、腮颈入路5例和经口入路3例。颈颌入路的患者中, 3例采用下颌骨方块切除, 6例采用下颌骨暂时性离断, 7例采用肿瘤连同部分下颌骨切除的方法完成手术。累及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入路及下颌骨处理方式多样, 临床上需综合肿瘤最大径、位置、边界、血供及病理类型等多种因素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的手术进路。方法 采用经口半侧Lefort Ⅰ型截骨途径切除颅底巨大脊索瘤。结果 该手术进路避免了气管切开及下颌正中切开, 且面部不留疤痕, 手术视野清楚, 术后不影响咀嚼功能等优点。结论 经口半侧Lefort Ⅰ型截骨途径可用于切除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8.
对于翼上颌区(翼腭凹)的肿瘤,由于手术进路的受限和附近重要的血管神经组织,其治疗常常是困难的。常用的手术进路如下。(1)当肿瘤侵犯上颌骨时,应行上颌骨切除术。此时,常用Weber-Ferguson 切口或它的改良切口。(图1)。这是一种从前方入手的  相似文献   

9.
半侧Lefort Ⅰ型截骨途径切除颅底肿瘤(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的手术进路.方法采用经口半侧LefortⅠ型截骨途径切除颅底巨大脊索瘤.结果该手术进路避免了气管切开及下颌正中切开,且面部不留疤痕,手术视野清楚,术后不影响咀嚼功能等优点.结论经口半侧LefortⅠ型截骨途径可用于切除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10.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多效性细胞因子,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和滑液中已检测到TNFα,颞颌关节内紊乱(TMJID)和TMJ骨关节炎的滑液中也发现有TNFα。累及TMJ的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TMJ疼痛和异常性疼痛(allodynia)。本研究目的是确定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患者TMJ滑液(SF)及血浆(P)中TFNα水平,以及与TMJ疼痛、痛觉过敏和异常性疼痛的关系。 24例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伴TMJ疼痛的患者,女17例,男7例。RA 12例,其中7例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非RA中牛皮癣性关节病4例,骨盆脊椎炎、慢性非特异性关节炎、Marfan综合征各2例,骨关节炎、Sj(?)gren综合征各l例。平均年龄45  相似文献   

11.
侵入咽旁间隙的腮腺肿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侵入咽旁间隙的腮腺肿瘤诊断率及手术成功率。方法 根据31例侵入咽旁间隙的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及CT或MRI检查结果,分别采用口内进路、颌后颌下进路、颌下进路及口内口外联合进路手术。结果31例手术全部成功。结论CT或MRI检查对咽旁间隙肿瘤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意义,根据肿瘤性质、来源、位置、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进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作者就侵犯颞下、咽旁及翼颌间隙的33例肿瘤手术总结了该区肿瘤具有隐蔽性生长,占位空间大,肿瘤常被重要血管神经缠绕包裹的特点。针对肿瘤手术的复杂性,设计了4种手术进路①颌下颌后联合进路,②颌下进路,③口内进路,④口内口外交通进路。  相似文献   

13.
显露颈静脉孔和岩尖的颞下进路颅底外科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生于颅底的一些肿瘤常向颅内及颞骨各部侵犯,也可循颅底向下扩展至上颈部,累及较大范围。文中报道由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喉科和神经外科协作,采用颅面侧方的大S形切口,显露颈静脉孔和岩尖的颞下进路,切除颈静脉球体瘤和面神经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方法。其特点是:切口比较隐蔽,术后疤痕畸形不明显;手术野暴露充分,可顺利完成肿瘤切除;外耳道盲囊式关闭可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日愈合;保持面神经及内耳功能等。  相似文献   

14.
山羊—一种进行颞颌关节研究良好的动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颞颌关节(TMJ)具有结构精细,位置特殊和功能复杂的特点,临床对 TMJ 疾病的诊治也极其复杂。颞颌关节疾病的探讨离不开动物实验研究,而 TMJ病变的动物模式制作及手术模拟也相当困难。与人类TMJ 结构最相似的灵长类动物用于 TMJ 研究效果最好,但其价格昂贵,来源困难,饲养要求极高等,往往使研究工作所用动物的数量、质量受到影响,给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全切除累及侧颅底的肿瘤的手术切口及其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1例累及侧颅底的肿瘤患者,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8例。其中5例采用头皮半冠状切口,8例采用改良FergusonWeber切口,7例采用耳前-下颌下切口,1例采用头皮半冠状-耳前-下颌下-改良Ferguson-Weber复合切口。结果 :20例患者的肿瘤均完整切除,1例上颌窦纤维肉瘤复发患者行姑息切除。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出现围术期死亡及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8例恶性肿瘤中,5例术后予以放疗,3例术后予以化疗。恶性肿瘤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50%(4/8)。结论 :对于累及侧颅底的肿瘤,应针对其所侵及的具体解剖结构,选择最适宜的手术切口。其中头皮半冠状切口、改良Ferguson-Weber切口、耳前-下颌下切口与复合切口较为常用,且均可达到手术目的,但又各有其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侵犯颞下,咽旁及翼颌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手术进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就侵犯颞下,咽旁及翼颌间隙的33例肿瘤手术总结了该区肿瘤具有隐蔽性生长,占位空间大,肿瘤常被重要血管神经缠绕包裹的特点。针对肿瘤手术的复杂性,设计了4种手术进路1颌下颌后联合进路,2颌下进路,3口内进路,4口内口外交通进路。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于颞颌关节(TMJ)关节盘紊乱(DD)患者产生滑膜炎(SYN)的认识尚有分歧。据文献报告.关节镜检查发现关节盘后附着SYN发生率较高.而手术切除关节盘的组织学检查却未能找到SYN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Attenborough 与改良Barbosa 手术进路对翼腭窝肿瘤暴露与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组选发生翼窝的肿瘤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行MRI检查确定肿瘤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按MRI显示的病变范围不同选择Attenborough或改良Barbosa 手术进路暴露病变区域并切除肿瘤。术后观察功能影响情况。结果:原发于翼腭窝的肿瘤患者4例,1例采用Attenborough手术进路,3例采用改良Barbosa 手术进路;继发性翼腭窝肿瘤11例,5例源于腮腺深叶的肿瘤均采用Attenborough手术进路,另6例选用改良Barbosa 手术进路。Attenhorough手术6例,术后患侧腮腺颌区明显凹陷,5例口干,2例患者额纹消失,1例患者不唇歪斜。改良Bar-bosa手术9例,6例患侧颊部凹陷,6例患者中5例行赝复治疗;另3例术后无畸形。术后观察3个月-9年6个月,14例无复发,1例术后2年2年月复发。结论:临床应用结果证实Barbosa手术进路应用于翼腭窝肿瘤优于Atten-borough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中晚期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结构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ID)的手术方法,即以颞中动静脉为蒂的颞肌筋膜瓣(temporalis myofascial flap,TMF)置换关节盘.方法:对48例TMJ ID患者(52侧)进行颞中动静脉为蒂的颞肌筋膜瓣关节盘置换术.颞肌筋膜瓣血管蒂采用颞浅动静脉的分支一颞中动静脉,在关节盘切除后转移入关节间隙内.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MRI显示,髁突与关节窝之间均由混合信号物质充填,两者完全隔开.结论:颞中动静脉为蒂的颞肌筋膜瓣是关节盘的良好替代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寻求颅底斜坡区及其前方鼻咽部和蝶窦区肿瘤手术切除的最佳入路途径。方法 根据术前MRI所示肿瘤所在的部位和大小 ,采用LeFortⅠ型截骨进路对 1 6例该区域的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 ,其中脊索瘤 8例 ,血管纤维瘤 2例 ,软骨瘤、骨髓瘤、垂体瘤、骨纤维结构不良、腺癌和粘液囊肿各 1例。结果 本组 1 6例颅底肿瘤 ,全切除 1 1例 ,次全切除 5例 ,随访 6~ 4 0个月。 4例局部复发 ,其余患者恢复良好。上颌骨复位后 ,咬合关系均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上颌截骨入路切除颅底肿瘤 ,较传统的前方或侧方入路对脑组织的损伤小 ,手术视野暴露清楚 ,无严重及长期的并发症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