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F株初次感染后在脑内是否形成潜伏感染。方法:用角膜划痕法给Balb/c小鼠接种单纯疱疹病毒Ⅰ型F株,6周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不同部位及三叉神经节HSV-1抗原的表达,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脑的颞叶、脑干、小脑及三叉神经节疱疹病毒DNA片段。结果:病毒接种6周后,小鼠三叉神经节、脑组织的不同部位未检测到HSV-1抗原的表达;三叉神经节、脑的颞叶、脑干和小脑均检测到了疱疹病毒DNA片段。结论:单纯疱疹病毒除了可以在三叉神经节建立潜伏感染外,脑组织也是其建立潜伏感染的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6在小鼠三叉神经节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潜伏与再激活感染时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角膜划痕法建立Balb/c小鼠HSV-1潜伏感染模型,紫外线角膜照射诱发疱疹病毒的再激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三叉神经节病毒抗原和IL-6的表达,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平均光密度值。结果HSV-1潜伏感染组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周围卫星细胞出现IL-6的弱表达,其OD值高于对照组(0.198±0.025 vs 0.145±0.017,P<0.05);再激活感染组小鼠三叉神经节IL-6的表达在2d达高峰,其OD值高于同一时间点单纯紫外线照射组(0.282±0.047 vs 0.230±0.040,P<0.05),同时三叉神经节单纯疱疹病毒抗原的表达在2~4d也达最高值。结论IL-6是一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对于HSV-1潜伏感染的维持以及病毒再激活的发生和病毒的清除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LAT与HSV-1的潜伏感染及再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发病大多数是由潜伏的单纯疱疾病毒再激活引起已基本得到公认,但病毒潜伏及再激活的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明确,本文就国外近年来LAT在单纯疱疹病毒潜伏感染的建立、维持和再激活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柯里拉京对单纯疱疹病毒型脑炎(HSE)炎性因子分泌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HSV-1接种BV2细胞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组、柯里拉京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黄芪多糖干预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表达水平;25只Balb/c小鼠按上述分组分成五组,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应用HSV-1感染小鼠建立病毒性脑炎模型,治疗4d后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小鼠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与病毒感染组比较,柯里拉京和地塞米松干预组HSV-1感染后IL-1b和TNF-a的分泌(P<0.01)和神经元凋亡数(P<0.01)均明显减少。结论柯里拉京可能通过减少HSV-1感染后IL-1b和TNF-a的分泌,并同时抑制神经元的凋亡来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三叉神经根区粘连的蛛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HSV-1感染与TN的关系。方法首先采用PCR方法检测TN患者三叉神经根区粘连的蛛网膜、无粘连的蛛网膜组织中HSV-1特异性基因片段,再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上述组织中抗原的表达,从而确定病毒感染状态,将其重新划分为HSV-1潜伏感染组、增殖感染组、未感染组,再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定量检测三组蛛网膜标本组织和患者血清中IL-6水平。结果 HSV-1增殖感染组的蛛网膜组织中IL-6水平[(324.64±14.28)pg/g]高于潜伏感染组[(232.75±19.17)pg/g],潜伏感染组也高于未感染组[(93.54±14.08)pg/g],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清中IL-6水平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L-6是HSV-1增殖感染过程中的重要介质。HSV-1的增殖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三叉神经根区蛛网膜的粘连,蛛网膜组织可能也是HSV-1的潜伏基地。HSV-1感染可能是继血管压迫之外造成三叉神经根区蛛网膜粘连继而引发TN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血清IL-6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I型复发感染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IL-6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I型复发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将单纯疱疹病毒I型潜伏感染的小鼠用过热作为应激原,诱发病毒的复发感染。以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的表达观察病毒活化;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L-6水平的变化。结果热应激后,疱疹病毒潜伏感染小鼠的部分三叉神经节细胞出现HSV-1抗原阳性表达,12~24hOD值达高峰,之后下降。小鼠血清IL-6水平也出现升高,12h为峰值,24h后开始下降,持续48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能够诱发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复发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鼠单纯疱疹病毒 I型 (HSV - 1)脑内潜伏感染时潜伏相关转录子 (L AT)在脑组织与三叉神经节 (TG)表达的差异 ,探讨 HSV - 1脑内潜伏再激活感染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颅内病毒接种法给 Balb/ c小鼠接种单纯疱疹病毒 I型 F株 ,建立 HSV- 1脑内潜伏感染模型 ,病毒接种 8周后半定量 RT- PCR方法分别检测小鼠三叉神经节和脑的颞叶、小脑、脑干 L AT m RNA的表达。结果 小鼠三叉神经节和脑的不同部位均有 L AT m RNA的表达 ,三叉神经节、颞叶、小脑和脑干的半定量值分别为 :0 .6 86 0、0 .4 2 2 3、0 .3915和 0 .4 4 72。三叉神经节的半定量值高于脑的其它部位 (P<0 .0 5 )。结论 三叉神经节与脑组织 L AT m 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可能是两者病毒潜伏再激活感染发生机制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单纯疱疹病毒(HSV)分为1型和2型,由体表接触感染发病,头部和颜面易感染1型,性器易感染2型,感染后HSV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或骶部后根神经节,由某种不明原因引起发病,口唇或性器出现疱疹,抵抗力弱的宿主会发生全身感染,极少数HSV-1侵入脑中引起单纯疱疹脑炎(HSE)。目前尚不知其准确发病数,估计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中IL-6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复发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将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潜伏感染的小鼠用过热作为应激原,诱发病毒的复发感染。以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的表达观察病毒活化;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L-6水平的变化。结果热应激后,疱疹病毒潜伏感染小鼠的部分三叉神经节细胞出现HSV-1抗原阳性表达,12-24h OD值达高峰,之后下降。小鼠血清IL-6水平也出现升高,12h为峰值,24h后开始下降,持续48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能够诱发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复发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有效的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的药物中,除膦甲酸(fosarnet)和西多福韦(cidofovir)外,其他所有抗病毒药物均为核苷类似物。其中阿昔洛韦(acyclovir)、泛昔洛韦(famciclovir)和伐昔洛韦(valaciclovir)均为适用于大多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一线抗病毒药物,而西多福韦、膦甲酸、更昔洛韦(ganciclovir)、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等二线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区周围蛛网膜粘连与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40 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区粘连的蛛网膜,对照组20 例外伤患者蛛网膜,每例蛛网膜分别做病理切片,PCR 检测HSV-1 特异性基因片段以及用HSV-1 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病理切片光镜下粘连的蛛网膜主要以炎细胞浸润、水肿、钙化以及粘液样变性为主,检测到HSV-1 特异性基因片段阳性率为72.5% (29 /40),抗原阳性率为17.5% (7 /40),即以潜伏感染为主,少部分呈增值性感染.对照组病理切片有3 例细胞轻度水肿,余均为正常蛛网膜结构.有4 例HSV-1 特异性基因片段阳性,无抗原阳表达.卡方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蛛网膜HSV-1 的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三叉神经根区蛛网膜的粘连与HSV-1 的感染密切相关;粘连的蛛网膜加剧了根区动脉对三叉神经根的压迫,是加重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背景: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载体因具有独特的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但其构建尚缺乏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目的:利用Cre/Loxp高效重组系统构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载体。 方法:分离单纯疱疹病毒HSV-1,将含Cre重组酶的c66-SV40-cre质粒转染Vero细胞,构建一株带有Loxp位点的重组HSV-1框架载体HSVLoxp。构建穿梭载体pShuttle- SV40-Cre-Loxp-IRES及重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载体HSV-GDNF,用HAT培养基筛选出阳性毒株后用GDNF引物做PCR鉴定,扩增培养后测定滴度。 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pHV-TK-GFP质粒,并在Vero细胞内发生重组,分离出缺失了Us3基因的重组病毒HSVtk-Loxp-GFP01。成功构建HSV-1框架载体HSVLoxp及穿梭载体pShuttle- SV40-Cre-Loxp-IRES,成功获得GDNF基因,并将其转移到了HSV-1基因组上,成功构建了表达GDNF的单纯疱疹病毒HSV-1载体,测定其滴度约为2.25×106 IU/mL。  相似文献   

13.
病毒感染学说在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单纯疱疹病毒存在潜伏性及嗜神经性,并且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潜伏的病毒可再激活,进而引起各种疾病。而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与其病因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近些年学者在基础与临床方面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其病毒病因、发病机制及其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首发未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测定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HSV-Ⅰ、Ⅱ)抗体,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精神分裂症发病之间的关系;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精神分裂症患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对照组共70例,均为北京安定医院的健康职工。患者组共67例,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采血并评定PANSS及CGI量表,定性检测血清中HSV-Ⅰ、Ⅱ型的特异性IgG抗体。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HSV-Ⅰ、Ⅱ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V-Ⅰ、Ⅱ感染与患者发病时的疾病严重程度、HSV-Ⅰ、Ⅱ合并感染对其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样本量条件下,未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小鼠脑组织后MMP-9的变化及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小鼠颅内注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制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模型,于感染后第3天、第7天,应用明胶酶谱分析检测脑组织中MMP-9活性,免疫荧光共聚焦检测MMP-9的细胞来源,通过检测渗出到脑血管外的伊文斯蓝(Evans Blue,EB)的含量以及脑组织水含量观察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结果 HSV-1感染后第3天、第7天病毒组中MMP-9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MMP-9活性增高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相一致,给予MMP-9抑制剂BB-94后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是MMP-9的主要来源。结论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表达MMP-9破坏血脑屏障,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有效的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的药物中,除膦甲酸(fosarnet)和西多福韦(cidofovir)外,其他所有抗病毒药物均为核苷类似物。其中阿昔洛韦(acvclovir)、泛昔洛韦(ramciclovir)和伐昔洛韦(valaciclovir)均为适用于大多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一线抗病毒药物,而西多福韦、膦甲酸、更昔洛韦(ganciclovir)、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等二线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对仪疱疹病毒亚科病毒也有效,尤其是治疗抗阿昔洛韦的单纯疱疹病毒分离株。  相似文献   

17.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脑脊液(CSF)中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DNA。23例经鞘内HSV-1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的“HSV-1型性脑炎(HSE)”中19例PCR阳性,4例阴性患者病程均超过1个月。22例IgG阴性的“散发性脑炎”中7例PCR阳性,此7例皆于发病1周内检查CSF,其中2例取材于发病当日。1周后复查7例患者,CSF PCR仍为阳性,IgG皆阴性,提示PCR适用于HS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单纯疱疹性脑炎 (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又称急性坏死性脑炎 ,急性包涵体性脑炎。它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al HSV )所致。 HSV直径一般为 15 0~2 40 nm ,是双排扭曲的 DNA分子基因组。 HSV抗原可分两型 :单纯疱疹病毒 型 (HSV- 1) ,主要引起成人的口唇疱疹、角膜结膜炎、口腔疱疹及 HSE:单纯疱疹病毒 型 (HSV- )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 ,也可见新生儿。HSE多为急性起病 ,无季节性 ,无男女差异 ,预后差。年发病率为 2~ 4/10 0万人口 ,在没有充分进行病原治疗时病死率可高达 70 %。目前 ,从国内外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NADPH氧化酶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0.5、1.0mmol/LNADPH氧化酶特异性抑制剂Apocynin作用HSV-1诱导的BV2细胞,采用明胶酶谱分析细胞培养上清中MMP-9活性;RT-PCR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及MMP-9 mRNA的表达;Dihydroethidium(DHE)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产生量.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SV-1诱导的BV2培养上清中MMP-9活性增加,p47phox、MMP-9 mRNA的表达增高,细胞内ROS水平增高约两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5 mmol/L Apocynin作用后可使上述变化减轻,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ADPH氧化酶在HSV-1激活小胶质细胞MMP-9表达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DK)抑制剂(Olomoucine)治疗实验性单纯疱疹性脑炎(HSE)效果及其机制。方法45只小鼠随机分为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假感染组、感染对照组和Olo-moucine治疗组,每组15只。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脑细胞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脑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另40只小鼠HSV-1感染后随机分为Acyclovir治疗组和Olomoucine治疗组,每组20只;2周后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比较。结果HSV-1感染后脑组织中CD11b阳性细胞、TNF-α、IL-6表达较假感染组显著增高(均P<0.01);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脑组织细胞变性、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Olomoucine治疗后,脑组织中CD11b阳性细胞、TNF-α、IL-6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神经细胞凋亡减少,脑组织病理改变减轻。Olomoucine治疗组生存率较Acydovir治疗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Olo-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