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本实验对傣药莫哈蒿(Adhatoda vasicaNee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探索其药用价值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 Sephadex LH-20、 ODS等柱色谱与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质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傣药莫哈蒿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6为生物碱类化合物,7~12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4 (3H)-quinazolinone (1),鸭嘴花碱(2), 7-甲氧基鸭嘴花碱(3),鸭嘴花酮碱(4), 7-羟基鸭嘴花酮碱(5), 7-methoxyvasicinone (6),芹菜素(7),刺槐素(8),木犀草素(9),香叶木素(10),山柰酚(11),槲皮素(12), vomifoliol (13),β-sitosterol (14)。结论:对傣药莫哈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了14个单体化合物。化合物8、 10和13均为首次从鸭嘴花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英〕/Chaitali Das…∥Phytochem Anal.-2005,16(1).-90~92关于鸭嘴花(Adhatoda vasica)中的主要成分2个喹唑啉类生物碱(鸭嘴花碱和鸭嘴花碱酮)的现有检测方法既费时、繁琐,又不经济。本次开发出一种高效薄层色谱法,可同时检测鸭嘴花根、茎、叶中的鸭嘴花碱和鸭嘴花碱酮。①  相似文献   

3.
鸭嘴花碱(vasicine)和鸭嘴花碱酮(vasi-cinone)是鸭嘴花 Adhatoda vasica 中两个主要的具生理活性的生物碱。因鸭嘴花碱在光照下易自氧化为鸭嘴花碱酮,且它们的药理作用不尽相同,所以研究稳定、简单、快速和准确的同时定量2个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十分  相似文献   

4.
鸭嘴花碱(vasicine)由粉状鸭嘴花叶中分离而得,用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和马来西亚.印度鸭嘴花碱的叶中含量,以2~3月份最低,9~10月份最高(2%).在自然界中,它以1-型存在,但在提取过程中不慎则会发生消旋。能用d-酒石酸拆分.鸭嘴花碱的自动氧化产物为鸭嘴花碱酮.  相似文献   

5.
含有鸭嘴花碱(vasicine)的植物是民间传统药,鸭嘴花碱的药理活性除了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外,还有催产和堕胎等作用。 TLC是山羊豆属(Galega L.)植物中鸭嘴花碱的传统测定方法。最近,HPLC法被用于鸭嘴花(Adhatoda vasica)叶中的鸭嘴花碱和鸭嘴花碱酮(vasicinone)的含量测定。本文报道用GC-MS测定山羊豆属植物中鸭嘴花碱的方法。用4g高加索山羊豆(G.orientalis Lam.)种子或干燥植物,1g 山羊豆(G.officinalisL.),1g欧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及1g柳穿鱼(Linaria vulgaris L.)干燥植物制备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骆驼蓬Peganum harmala子醇提液酸溶碱沉后总生物碱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NMR及合成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并以CCK-8法测定部分化合物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骆驼蓬子总生物碱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1-甲基-2-甲氧甲基-7-甲氧基-9H-吡啶并[3,4-b]吲哚-2-盐酸盐(1)、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2)、鸭嘴花酮碱(3)、鸭嘴花碱(4)、harmalanine(5)、去氢骆驼蓬碱(6)、哈尔满(7)、哈尔酚(8)、norharmane(9)、骆驼蓬碱(10)、四氢骆驼蓬碱(11)、骆驼蓬酚(12)。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化合物5的24 h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为(36.41±1.91)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氮杂缩醛去氢骆驼蓬碱A,化合物2为骆驼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而较强共轭系统的化合物5具有潜在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7.
常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提取、分离、鉴定常山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反复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常山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常山碱甲(1)、常山碱乙(2)、小檗碱(3)、胡萝卜苷(4)、β-谷甾醇(5)和豆甾醇(6)的混合物、4-喹唑酮(7)。结论:化合物(3)~(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夹竹桃科狗牙花属植物广西狗牙花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HPLC等色谱方法,对广西狗牙花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广西狗牙花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伏康京碱(1)、非洲伏康树碱(2)、榴花碱(3)、冠狗牙花碱(4)、3-羰基冠狗牙花羟基伪吲哚碱(5)、老刺木碱(6)、乌苏酸(7)、2α,3β-二羟基乌苏酸(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9,(1)
目的:研究傣药奶子藤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甲醇对奶子藤根的粗粉进行浸渍和回流提取,利用硅胶、反相硅胶、制备薄层色谱、半制备高效液色谱等多种柱色谱法对奶子藤根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和ESI-MS等波谱技术以及与文献报道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奶子藤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狗牙花碱(1)、非洲伏康树碱(2)、 7-羟基吲哚海尼山辣椒碱(3)、6-酮基伊菠加因(4)、14,15-环氧-氮-甲基白坚木胺(5)、14,15-二羟基-氮-甲基白坚木胺(6)、伊波叶黄素(7)、喜树次碱(8)、lirofolines A(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奶子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鸭嘴花碱(Vasicine)是鸭嘴花(Adha-toda vasica Nees.)植物的有效成分,具有扩张支气管、兴奋呼吸和降压作用。近年来鸭嘴花碱成了著名的子宫兴奋剂和子宫收缩堕胎药,并可与垂体后叶催产素和甲基麦角新碱相比拟。为了观察这个新型子宫收缩药的吸收、分布和排泄,作者采用~(14)C-鸭嘴花碱进行小鼠实验。无论什么给药方式(静脉、肌肉、皮下),小鼠对鸭嘴花碱的吸收、分布、排泄的形式几乎都相同。该药在体内的吸收和分  相似文献   

11.
骆驼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骆驼蒿(Peganum nigellastrumBge.)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运用萃取、结晶及各种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鉴别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骆驼蒿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O-amino-N-formylbenzyamine(1),butyl 1H-imidazole-4-carboxylate(2),liriodendrin(3),trans-Ferulic acidβ-D-glucopy-ranoside(4),(6S,7E,9R)-6,9-di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orroseoside)(5),(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3-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化合物3-6首次从骆驼蓬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赶山鞭的化学成分分析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建勇  贾忠建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0):1595-1597
目的:对赶山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用色谱技术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IR,NMR,MS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 9个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苯甲酸(1),6,9-d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2),丁醇-O-α-D-果糖苷(3),24-ethyl- cholest-7-ene-3β,5α,6-βtriol(4),已醇(5),1β,6α-二羟基桉烷-4(14)-烯(6),β-谷甾醇(7),5,5-二甲基-4-羟基-四氢呋喃-2-酮(8),β- 胡萝卜苷(9)。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13.
构棘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桑科柘属植物构棘Cudrania cochinchinensis干燥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硅胶、聚酰胺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MS等波谱分析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构棘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5,7,4′-四羟基黄酮-7-O-(6″-乙酰基)-葡萄糖苷(1),3,5,7,4′-四羟基黄酮-7-O-葡萄糖苷(2),6-异戊烯基-5,7,2′,4′-四羟基二氢黄酮(3),6-异戊烯基-5,7,4′-三羟基异黄酮(4),1,3,5,6-四羟基酮(5),2,4,3′,5′-四羟基二苯乙烯(6)。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4,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栀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栀子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分离栀子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IR,UV,MS,1D和2D-NMR)鉴定结构。结果:从焦栀子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欧前胡素(imperatorin,1),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2),藏红花酸(crocetin,3),5-羟基-7,3′,4′,5′-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7,3′,4′,5′-tetramethoxyflavone,4),2-甲基-3,5-二羟基色原酮(2-methyl-3,5-dihydroxychromone,5),苏丹Ⅲ(sudanⅢ,6),京尼平苷(geniposide,7),藏红花素(crocin,8),藏红花酸糖苷-3(crocin-3,9)。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5.
大黄橐吾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从菊科橐吾属植物大黄橐吾的根及根茎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为其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90%乙醇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Δ12,13-羽扇豆醇(1),异莨菪亭(2),isoline(3),duciformine(4),(2S,3S,4R)-鞘氨醇-(2′R)-Δ5′,6′(E)-2′-羟基正二十四碳酰胺(5),正二十四碳酸(6),正二十四酸单甘油酯(7),反式-阿魏酸正二十二酯(8),反式-咖啡酸正二十二酯(9)。结论:化合物1,2,5~7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5~7为首次自橐吾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巩婷  王洪庆  陈若芸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0):2138-2140
目的:研究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采用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异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6-methoxycalpogonium isoflavone A(1),durmillone(2),ichthynone(3),jamaicin(4),toxicarol isoflavone(5),barbigerone(6),染料木素(genistein,7)。结论:化合物5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红厚壳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红厚壳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PTLC等手段进行化合物的分离,运用1H,13C,2D-NMR,MS等波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酮(1),4-羟基酮(2),1,5-二羟基酮(3),1,7-二羟基酮(4),1,3,5-三羟基-2-甲氧基酮(5),6-deoxyjacareubin(6),穗花杉双黄酮(7),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8),槲皮苷(9)。结论:化合物8和9为首次从红厚壳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2,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肿节风中黄酮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研究中药肿节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Lipophilic 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IR,UV,MS,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肿节风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苷类和3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1),槲皮素-3-O-α-D-葡萄糖醛酸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3),5,7,4′-三羟基-8-C-β-D-葡萄糖二氢黄酮碳苷(4),新落新妇苷(5),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3,4-二羟基苯甲酸(7),异秦皮啶(8)。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其中1~3为该属中首次发现的葡萄糖醛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关东丁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关东丁香(Syringa veutinaKom)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等常压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关东丁香叶中分得7个化合物,并鉴定为丁香苷(1)、Lirodendrin(2)、(+)-Medioresinol di-O-β-D-glucopyran oside(3)、芦丁(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6)、D-甘露醇(7)。结论: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丁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4、5、6和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鉴定红药干燥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甲醇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色谱分离,采用NMR和MS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2-hydroxy-7-methyl-9,10-an-thraquinone(1),2-methyl-9,10-anthraquinone(tectoquinone)(2),乌苏酸(3),香草酸(4),-βsitosteryl-D-glucoside-6’-palmitate(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2,3,5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