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Kupffer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大鼠NAFLD模型,各药物干预组灌饲相应的疏肝健脾方药,8周后检测血液常规生化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采用离体循环灌注Ⅳ型胶原酶法提取肝脏Kupffer细胞,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Kupffer细胞SREBP-1c、硬脂酰辅酶A去饱合酶-1(SC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蓄积;血脂及Kupffer细胞SREBP-1c、SC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各药物干预组Kupffer细胞SREBP-1c、SC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同时血脂及病理学改变也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疏肝组作用最为显著(P0.01)。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可能是通过抑制Kupffer细胞SREBP-1c/SCD-1信号通路激活,下调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合成,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发挥抗NAFLD作用。可推测SREBP-1c、SCD-1 mRNA及蛋白可能是疏肝健脾方药抗NAFLD的有效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
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脂肪酸合成酶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健脾方药抗大鼠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组、疏肝组、综合组。使用高脂肪乳剂灌胃造模,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转氨酶、血脂和肝脂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FA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血清AST、TC、TG含量和肝组织TC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P<0.01),健脾组和疏肝组肝组织TG含量显著下降(P<0.05);光镜观察各药物均能改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以疏肝组更为显著;各用药组FAS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的表达均有下降(P<0.05),其中疏肝组表达的水平最低。结论:疏肝健脾方药能显著改善NAFLD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减轻肝损伤,具有良好的抗NAFLD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FAS 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胆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4周组、穴位埋线8周组,每组各10只。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FLD模型。穴位埋线治疗组大鼠在进行高脂饮食同时每日给予穴位埋线干预治疗。治疗10周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肝组织TG、TC,并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SREBP-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病理显示脂肪变性、炎症或炎症坏死并伴有血清ALT、AST、TG、TC及肝组织TG、TC明显升高。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和肝组织TG、TC降低,且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程度减轻。模型组SREBP-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穴位埋线组SREBP-1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穴位埋线对大鼠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抑制氧化过程,推测与抑制SREBP-l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消脂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治疗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消脂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2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51只)和正常组(11只)。采用高脂饮食法复制大鼠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均匀分为模型组、非诺贝特组(0.05 g·kg-1·d-1)、消脂汤高、中、低剂量组(42.5,21.5,10.6 g·kg-1·d-1)。消脂汤组和非诺贝特组灌喂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喂等体积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动物,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胺转肽酶(GG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游离脂肪酸(FFA),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IR),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脂,肝脂,FFA,FINS,HOMAR-IR,MDA,SREBP-1c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SOD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脂,肝功,肝脂,FFA,FINS,HOMAR-IR,MDA,SREBP-1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以消脂汤高剂量组尤为显著(P<0.01);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消脂汤能显著改善NAFLD的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减轻肝脏脂肪蓄积和炎症反应,下调SREBP-1c mRNA和蛋白表达是其减轻肝脏脂肪蓄积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治疗作用及肝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和造模组(n=64),采用高脂饮食法诱导构建NAFLD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50 mg·kg~(-1)·d-1),模型组,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10,30,60 mg·kg~(-1)·d-1),每组12只。非诺贝特组及大蒜素组灌喂相应剂量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喂等体积生理盐水。药物干预4周后处死动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内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TNF-α,SREBP-1c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及血清TG,TC,肝组织ALT,AST活性,肝组织中TNF-α,SREBP-1c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非诺贝特组、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均明显降低大鼠肝组织及血清TG,TC,肝组织ALT,AST活性,肝组织中TNF-α,SREBP-1c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大蒜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模型具有降脂护肝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TNF-α及SREBP-1c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2周建立NAFLD模型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三七脂肝丸组和自然恢复组。除模型组继续高脂饮食外,其余各组均以基础饲料喂养,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ig,其他各组给予相应蒸馏水ig。治疗8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肝功能及肝脂;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各组及自然恢复组肝脏脂变程度明显减轻;血脂、肝脂、肝功能指数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0.05),以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上调尤为明显(P<0.01);TNF-α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以疏肝组、健脾组趋势最为显著。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PARαmRNA和下调TNF-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6):204-206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化痰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照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同时服用疏肝健脾化痰汤,水煎服,早晚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疗效、生化指标(血脂、肝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医症状疗效分别为95.0%(57/60)和76/6%(46/6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观察组和对照组ALT、AST、TC、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和对照组FBG、FINs、HOMA-I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疏肝健脾化痰汤可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患者血脂水平,调节胰岛素抵抗情况,对肝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Notch1信号通路探讨白藜芦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影响。方法 选取10只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另取30只C57BL/6J雄性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NAFLD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各10只。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0 mg/(kg·d)和100 mg/(kg·d)白藜芦醇灌胃,高脂组和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6周。灌胃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油红染色观察肝脏脂肪沉积情况;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Notch1表达情况。结果 高脂组小鼠血清TG、T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白藜芦醇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G、TC水平均明显低于高脂组(P均<0.05),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均明显低于白藜芦醇低剂量组(P均<0.05)。HE染色... 相似文献
9.
《针刺研究》2017,(4)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普食组、高脂对照组、手针丰隆组、电针丰隆组、电针足三里组,每组12只。除普食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手针丰隆组采用毫针针刺丰隆,电针丰隆组及电针足三里组予以电针刺激双侧丰隆及足三里穴,每次20 min,每日1次,治疗4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色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SREBP-1c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高脂对照组肝细胞排列紊乱,呈弥漫性大泡型脂肪空泡改变;手针丰隆组出现小泡型脂肪变性;电针丰隆组、电针足三里组肝细胞排列有序,脂肪变性减轻。高脂对照组大鼠血清FFA、ALT、AST含量及肝组织SREBP-1c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普食组(P0.01);手针及电针各组血清FFA、ALT、AST含量及肝脏组织SREBP-1c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P0.01),且电针丰隆组较手针丰隆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P0.05)。电针丰隆组血清FFA含量及肝脏组织SREBP-1c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电针足三里组(P0.05)。结论:电针丰隆足三里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有良性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SREBP-1c基因与蛋白表达,改善内质网应激,调节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减轻肝脏组织炎性损伤,且电针丰隆穴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药对LXRα/FAS信号通路介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细胞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75只,共分5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组,健脾组及合方组;除正常组,其余均各组采用高脂饮食复制NAFLD大鼠模型,给药各组分别给予疏肝方(柴胡疏肝散)、健脾方(参苓白术散)、合方(柴胡疏肝散和参苓白术散合方)进行干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肝脂改变,分离出肝细胞,Typan blue染色和流式细胞术(FCM)对肝细胞的活性及纯度进行鉴定。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细胞LXRαmRNA、FAS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XRα、FAS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油红O染色后模型组的NAFLD大鼠病理结构显示肝细胞肿胀,细胞核位于细胞边缘,细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小空泡,部分肝细胞小空泡融合成大泡等特征性改变,提示成功建立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实验动物模型。各组中药对NAFLD病理结构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作用,尤以疏肝组明显。(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细胞LXRα、FAS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方和疏肝方组的表达水平下调明显(P<0.01,P<0.05)。结论 LXRα/FAS通路是介导NAFLD脂质平衡代谢紊乱重要的信号通路,疏肝健脾方药能够调控肝细胞LXRα/FAS通路使NAFLD大鼠肝细胞脂肪沉积趋于恢复,这可能是疏肝健脾方药抗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疏肝健脾方药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大鼠肝细胞炎症反应及TLR4(Toll样受体-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SD大鼠肝细胞,制备疏肝健脾方药含药血清,对肝细胞进行疏肝健脾方药、p38MAPK抑制剂等药物干预,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p38MAPK,p-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可提取大鼠疏肝健脾方药含药或空白血清约2~3 m L,大鼠获得纯化后肝细胞1.5×108~2.0×108个,Typan blue染色测定细胞活力均在95%以上,免疫荧光法鉴定确定提取的为肝细胞。肝细胞培养上清的检测:LPS组较空白血清组IL-6,TNF-α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药物干预组IL-6,TNF-α表达水平呈显著降低(P<0.01)。肝细胞的蛋白检测:与空白血清组比较,LPS组的p38MAPK,p-p38MAPK,TLR4蛋白表达均有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SB239063能显著下调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疏肝健脾组亦有下调,但无显著差异;疏肝健脾组,SB239063组的p-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显著(P<0.01);TLR4蛋白表达水平以疏肝健脾组下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B239063组下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可能通过TLR4/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大鼠肝细胞炎症损伤,含药血清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NAFL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05人依据体检情况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所得数据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患病率随年龄升高趋势行线性趋势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年龄、性别、BMI、血压、血脂、血糖等因素与NAFLD的相关性。结果:①男性NAFLD患病率(30.58%)大于女性患病率(19.49%)(P〈0.01);女性NAFL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1)。②对NAFLD危险因素指标进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BMI、FBG、性别(男性)、DBP是NAFLD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NAFLD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TG、BMI、FBG、DBP、性别(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应用中药降脂汤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从2016年8月-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选取45例,给予其辛伐他汀进行治疗,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另取同期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降脂汤进行治疗,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试验组。观察并对比患者的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变化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数值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症、次症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主症、次症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用中药降脂汤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对患者的恢复及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加味合穴位敷贴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予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8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显效率86.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显效率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个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治疗组上腹痛、纳呆、乏力、善太息积分及总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合穴位敷贴治疗FD疗效确切,能推动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排空,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之目的 .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辅酶Q10联合血脂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74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给与辅酶Q10联合血脂康治疗6月。对照组38例使用血脂康治疗6月,治疗前后检查各组血清转氨酶、血脂及肝脏CT等并计算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辅酶Q10联合血脂康治疗组血清转氨酶、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脂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结论:辅酶Q10联合血脂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