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水蒸气蒸馏法、索氏提取法、超声辅助萃取法提取罗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索氏提取法、超声辅助萃取法提取罗勒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比较三种不同方法所提取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及得率的差异。结果: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48种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9.01%;索氏提取法为45种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5.77%;超声辅助萃取法为49种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4.87%;三者共有成分28种;特有成分分别为13种(水蒸气蒸馏法)、10种(索氏提取法)和8种(超声辅助萃取法)。三种方法提取罗勒挥发油的得油率分别是0.15%(水蒸气蒸馏法)、0.12%(索氏提取法)和0.19%(超声辅助萃取法)。结论: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罗勒挥发油化学成分和产量均有差异,可为提取挥发油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或多种方法联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千里光花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千里光花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利用同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杯碟法对千里光花挥发油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2个化合物,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9.59%,主要成分为(E)罗勒烯(14.60%),橙花叔醇(13.57%),α-蒎烯(12.95%),(Z)罗勒烯(11.67%),2-萘胺(6.98%);千里光花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没见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分析结果可为千里光花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丽娜  赵亮  宋宁  杨范莉 《中成药》2021,(2):532-535
目的对新鲜和干燥川芎根、茎、叶、花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新鲜和干燥川芎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结合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出47种成分,主要由苯酞类和萜烯类组成;新鲜和干燥川芎挥发油总体相差不大,干燥后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相对含量稍有增加;干燥川芎根、茎、叶、花挥发油中相同成分共16种,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藁本内酯和新川芎内酯;干燥根挥发油中苯酞类成分相对含量明显高于茎、叶、花,萜烯类成分相对含量明显低于茎、叶、花。结论干燥过程或可有益于川芎药效的发挥;川芎不同部位挥发油有一定的共性,但与根相比,同一类成分相对含量在茎、叶、花挥发油中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温莪术药材传统产地加工方法的替代方法。方法:将温莪术趁鲜切片加工,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及不同温度烘干等方式干燥。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析挥发油中成分。将加工品的折干率、得油率、挥发油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与传统加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以挥发油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指标,红外干燥法最接近传统加工方式;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40℃烘干的药材与传统加工方式最为接近。结论:温莪术传统加工方式的替代方法以红外干燥法为佳,但其得油率略小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5.
两产地罗勒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分析广东广州与安徽毫州产罗勒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罗勒挥发油,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广州产罗勒挥发油鉴定出29种化合物,并确定了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99.90%,主成分为对烯丙基茴香醚(83.082%)、芳樟醇(4.734%)、Τ-杜松醇(2.715%)、桉叶油素(2.251%).毫州产罗勒挥发油鉴定出31种化合物,并确定了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98.65%,主成分为芳樟醇(26.909%)、肉桂酸甲酯(21.85%)、T-杜松醇(17.411%)、喇叭茶醇(14.154%):薄层色谱显示广州产罗勒挥发油比毫州产者多了2个特征斑点.结论:产地对罗勒挥发油化学成分具有显著影响,气质联用和薄层色谱法均可用于罗勒挥发油的鉴别和产地分析,提示罗勒开发利用应明确品质产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GC-MS法分析罗勒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罗勒子中的挥发油,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罗勒子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8个化合物,鉴定了6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6.82%。主要组分为三十一酸甲酯(18.56%),对-烯丙基茴香醚(7.04%),γ-谷甾醇(6.52%),Z,Z,Z-7,10,13-十六碳三烯(5.88%),1,2-环氧十九烷(5.06%),3-甲基丁醛(4.78%)。结论:64种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鉴定出,本研究为新疆罗勒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花枝子花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取并鉴定白花枝子花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枝子花中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并人工谱图解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 鉴定出45个化合物,主要为单萜,倍半萜及其氧化衍生物,相对含量高达97.1%.白花枝子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D-苧烯(24.93%),香茅醇(18.71%),反式-柠檬醛(3.90%),顺式-柠檬醛(3.67%),β-石竹烯(2.00%),α-非兰烯(3.42%),β-蒎烯(3.22%),香叶烯(2.07%),顺式-罗勒烯(12.65%),反式-罗勒烯(10.25%),乙酸香茅酯(2.10%),乙酸橙花酯(1.66%)等.结论 该研究为挖掘其药用及食品香料工业的应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干燥条件下生姜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娓  丁静  赵义  杨晓西 《中成药》2008,30(3):399-401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条件下生姜挥发油成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干燥介质温度、湿度及生姜切片厚度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不同条件下干燥后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各干燥参数对不同化学成分有着不同影响.结论:低温低湿度的干燥条件有利于得到高品质的干燥产品.  相似文献   

9.
樟树挥发油含量及成分在不同时间和生长环境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樟树在不同时间、不同生长环境叶挥发油的含量及成分变化,为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樟树挥发油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测定总挥发油得率,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龙脑樟脑的含量。结果:同一滨江高教园区从3月到7月的样本中,发油总含量最高3.0987%、最低0.5198%;龙脑最高18.7003%、最低0.4032%;樟脑最高14.8126%、最低0.0172%。不同生长环境东阳的样本龙脑的含量比杭州低1半;湖州的样本挥发油总含量比杭州大得多。结论:不同时间和生长环境对樟树挥发油的含量和成分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从罗勒中提取挥发油的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运用正交设计,因素为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萃取率为指标。结果最佳萃取工艺为压力16Mpa,温度45℃,时间2h。结论本法找出了罗勒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条件,对改良罗勒挥发油提取工艺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丁香罗勒油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丁香罗勒油中丁香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3mm×4m不锈钢柱 ,10%PEG2 0M为固定液 ,ChromosorbWAW 60~ 80目担体 ,FID检测器 ,柱温 200℃。结果 :丁香酚在 2~ 10mg·ml-1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回收率为 101.24% ,RSD为 0.79%。结论 :方法简便 ,快速 ,准确 ,可排除其它成分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罗勒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研究罗勒挥发油成分。方法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 ,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有关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经计算机检索并结合文献调研 ,鉴定出个 46化合物。结论 :罗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1,7-二甲基-1 ,6-辛二烯-3-醇 ,其占挥发油总量的 29.87%。  相似文献   

13.
对罗勒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罗勒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类、脂肪酸类等。罗勒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菌作用、抗氧化、抗肿瘤、抗血栓、降血糖、降血脂、抗突变、抗寄生虫等。罗勒作为药食两用植物,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荜茇挥发油和水溶性部分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体外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与分子中化学官能团的关系.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经Brdu标记和CD44染色及两者双重染色鉴定后,观察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荜茇挥发油及其水溶性部分的条件下MSC的生长变化.应用形态学、MTT法和5-溴脱氧尿嘧啶(5-Bromodeoxyuridine,Brdu)、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荜茇挥发油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MSC增殖活力和增加Brdu、PCNA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经GC-MS检测,荜茇挥发油含C=C(50.66%)、-OH(27.02%)、多种官能团(5.05%)等;而荜茇水提物对MSC无增殖作用.结论:荜茇挥发油明显促进MSC的增殖,这种作用可能与分子中C=C、-OH等官能团有关.  相似文献   

15.
柴胡三种萃取物的抗惊厥作用研究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柴胡三种萃取物的抗惊厥作用。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 (SFE -CO2 )获得的柴胡皂甙部分、挥发油部分及水溶性部分 ,研究比较它们对戊四唑 (PTZ)惊厥模型及最大电休克 (MES)惊厥模型的作用。结果 :柴胡皂甙部分、挥发油部分均对MES模型有明显拮抗作用 ,水溶性部分则有效对抗PTZ模型。结论 :柴胡皂甙部分、挥发油部分可能有抗癫痫的强直阵挛发作作用 ,水溶性部分可能对失神发作起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藁本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考察藁本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法及水蒸气蒸馏法。结果 两者的成分基本一致 ,而超临界 CO2 萃取所得藁本油的收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收率的 2倍。结论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法是藁本挥发油较好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柴胡挥发油多次灌胃致大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连续30天给Wistar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柴胡挥发油,分别于药后71、52、1、30天检测大鼠血清ALT、AST活性、肝体比值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连续30天灌胃(0.19~0.42)ml/kg的柴胡挥发油可造成大鼠肝毒性损伤,药后7天即可产生明显肝毒性,各剂量组血清ALT、AST活性明显升高,肝体比值增大(,0.26~0.42)ml/kg组肝脏出现轻微病理损伤。药后15~21天肝毒性表现最明显,血清ALT、AST活性显著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各剂量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且随剂量增加升高更明显;肝体比值显著增大;肝脏病理损伤严重。药后30天,大鼠出现死亡,ALT、AST活性及肝体比值较21天增加不明显。结论:柴胡挥发油致大鼠肝毒性损伤的剂量范围是(0.19~0.42)ml/kg,相当于生药量(92.6~204.7)g/kg,按柴胡口服液计约相当于70kg人日用量的(1.5~3.4)倍。  相似文献   

18.
柴胡有效成分的萃取与抗惊厥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柴胡皂甙部分及挥发油部分,并进一步用戊四唑阈值发作模型(MSTT)及最大电休屯模型(MES)来研究其抗惊厥作用.结果柴胡挥发油300mg/kg与柴胡皂甙150mg/kg配伍组有较强的抗戊唑惊厥作用(P<0.01);挥发油300mg/kg,皂甙150mg/kg与冰片36.4mg/kg配伍后则有显著的抗MES作用(P<0.001).结论柴胡挥发油与柴胡皂甙合理配伍后有较强的抗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药罗勒不同提取组分在体外对环氧化酶-1(COX-1)的合成物6-keto-PGF1α浓度的影响,间接证明其对COX-1活性的影响,进而找出该药抗血栓的作用机制及其有效部位。方法:将维药罗勒不同提取组分对Ecv304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药物干预,采用MTT法检测活细胞数目,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6-keto-PGF1α的浓度。结果:不同组分在不同时间内对6-keto-PGF1α的浓度有不同的影响,在短时间内,OBL-正丁醇和OBL-乙醇均能显著增加6-keto-PGF1α的浓度(P<0.01);长时间内,OBL-乙酸乙酯可显著性地降低6-ket-PGF1α的浓度(P<0.05),而OBL-氯仿和OBL-正丁醇中高剂量可显著增加6-keto-PGF1α的浓度(P<0.01)。结论:维药罗勒可能通过抑制TXA2合成酶的活性,激活COX-1的酶活性,最终维持TXA2-PGI2的平衡而产生抗血栓作用,正丁醇提取部位是其发挥激活COX-1酶活性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0.
用熔融-超声法制备了降香挥发油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测得纳米粒为类球形实体粒子,体积平均粒径为40.0nm;用HPLC法测得纳米混悬液的含药量为72.11%,包封率为91.27%.同时,着重研究了该纳米混悬液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介质中,药物释放符合一级释放方程,且释放完全,降香挥发油固体脂质纳米粒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