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天麻无根也没有绿色叶片,为多年生异养植物,具有特殊的生长发育特性,其地下块茎具有较高药用价值。为了更好地了解天麻,为中国天麻的发展提供帮助,本文概述了天麻的生物学分类和药学价值,并对天麻的生活史及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介绍了天麻生长所需要的微生物、温度、湿度、土壤、光照等条件,对天麻在农业栽培生产中存在的天麻退化和栽培周期长等问题结合前人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做出了分析,为未来天麻产业的发展作基础。  相似文献   

2.
江曙  段金廒  陶金华  严辉  钱大玮 《中草药》2011,42(1):201-204
天麻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野生天麻濒临灭绝,而人工栽培天麻退化严重,品质低劣,产量下降。综述了天麻与蜜环菌的共生关系及其退化机制,从天麻种质、繁殖技术、播种方式,尤其是蜜环菌的优选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天麻退化的防治技术体系,为天麻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有效可行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复壮已退化的蜜环菌,恢复其促进天麻生长及天麻素积累的作用.方法 将相同来源的蜜环菌Arrmillearia mellea野生菌种、该野生菌种连续无性繁殖退化的后代菌种以及退化后复壮的黹种接种到同一品种的天麻Gastrodia elata上进行栽培试验,测定大麻的生物产量和天麻素质量分数.结果 野生菌种组与退化菌种组相比较、复壮菌种组与退化菌种组相比较在天麻产量、天麻素质量分数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采用诱导子实体方法可以使退化的蜜环菌复壮,其促进天麻生长、天麻素积累的作用也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杨树菌材与传统菌材栽培天麻的质量进行比较与评价。方法:通过测定天麻的含水量、天麻素含量、多糖含量,分析与比较杨树菌材与传统菌材栽培天麻的质量。结果:杨树菌材与传统栎树、栗树菌材栽培天麻的含水量与天麻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杨树菌材栽培的天麻多糖含量显著高于传统栎树、栗树菌材,分别为:38.00g/100 g、27.67g/100 g、25.43 g/100 g。结论:杨树菌材栽培天麻的质量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与传统菌材栽培的天麻质量相当,并有天麻多糖含量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野生天麻与栽培天麻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野生和栽培天麻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自主活动检测、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和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试验观察药物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野生和栽培天麻高剂量对小鼠自主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增加戊巴比妥钠的阈下睡眠个数和显著延长睡眠时间。两种天麻的低剂量组和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明显改变。天麻高低两剂量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在用药剂量相等的条件下,野生天麻与栽培天麻的作用则无明显差异。结论:栽培天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与野生天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曾勇  蔡传涛  刘贵周  文平 《中草药》2011,42(10):2097-2103
目的对天麻Gastrodia elata物候期和蒴果进行研究,为克服天麻种性退化,培育优良种子,提供优质种源。方法采用完全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室内盆栽试验,分析了各栽培措施对两种天麻物候期和蒴果的影响。结果从物候期看,3个种麻栽培时间中,12月栽培的红、绿天麻的现蕾期、开花期、结果期持续时间长(红天麻分别为12.50、9.80、7.25 d,绿天麻分别为12.80、10.75、7.00 d),种子成熟时间短(红天麻为19.50 d,绿天麻为18.50 d);3个种麻分级中,一、二级红、绿天麻的各物候期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从蒴果上看,现蕾初期不打尖时,3个种麻栽培时间中,12月栽培的红、绿天麻蒴果质量好,红天麻蒴果数、蒴果质量和种子生命力分别为66.50个/株、28.18 g/株、87.88%;绿天麻蒴果数、蒴果质量和种子生命力分别为63.00个/株、20.09 g/株、78.40%;3个种麻分级中,一级红天麻的蒴果质量最好(蒴果数为96.29个/株,蒴果质量达50.21 g/株),三级绿天麻的蒴果质量最差(蒴果数为40.00个/株,蒴果质量为14.90 g/株)。结论在贵州西北地区,以一级红天麻,一、二级绿天麻作种,并于12月进行栽培,现蕾初期不采用打尖处理时,可以获得优质的天麻蒴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条件下天麻干燥特性和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评价不同干燥条件下冻干天麻样品的质量。方法:分别以干燥速率、单位时间生产率及面积收缩率为干燥特性指标;以天麻素、天麻多糖、对羟基苯甲醇、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成分,考察真空压强、隔板温度和切片厚度对天麻干燥特性和活性成分的影响;采用多层次分析结合正交设计优化干燥工艺;并从红外光谱、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色度三个方面对天麻冻干样品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天麻的干燥特性与真空压强、隔板温度和切片厚度均呈现显著变化规律;天麻的活性成分则无显著变化规律。在优化的工艺条件(真空压强45 Pa,隔板温度55℃,切片厚度5 mm)下,天麻素、天麻多糖、对羟基苯甲醇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为0.472%、22.54%、0.292%和31.98%,且质量优于其他干燥样品。结论:天麻的干燥特性参数与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密切相关;成分指标随工艺参数改变无明显趋势;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制备的天麻样品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8.
HPLC法对不同产地天麻药材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对天麻样品中的天麻素进行含量测定,为制定天麻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天麻样品中的天麻素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 :不同产地天麻中天麻素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差别。 结论 :天麻药材质量与产地、采收时间密切有关,种内变种、野生或栽培也是影响天麻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广东紫珠野生品与栽培品的生物学特征,为广东紫珠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方法观察野生与栽培广东紫珠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浸出物及连翘酯苷B和金石蚕苷的含量。结果:广东紫珠栽培后,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浸出物及标志性化学成分含量等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变化。结论:广东紫珠野生品与栽培品的生物学特性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采自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古乡镇的普通栽培和有机栽培天麻与野生天麻中天麻素、氨基酸、总黄酮的含量,为评定选择天麻的最佳栽培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天麻中氨基酸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天麻中总黄酮含量.结果:野生天麻天麻素含量最高,有机栽培天麻的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高于野生天麻和普通栽培天麻.结论:有机栽培天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1.
贵州天麻遗传多态性的ISSR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构建贵州天麻ISSR指纹图谱,分析彼此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省境内的23个野生和栽培天麻居群的样品进行了初步研究,从24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个有效引物,在供试的23个样品中共检测到32个位点,其中29个表现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90.6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8条。天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在80%和100%之间。用NTSYSpc,vet.2.02软件进行UFGMA聚类分析。结果:23个居群的相似性系数在0.13—1.00之间,同一变型的天麻样品并不严格聚为一类,不同变型天麻样品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大。结论:地理分布和生长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为的选择是导致天麻形成丰富的遗传多态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佳  房敏峰  周天华  杨佳  刘夙  赵桂仿 《中草药》2010,41(11):1881-1885
目的对主产区远志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来自于主产区陕西、山西和河北3个省的10个居群的远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12条ISSR引物扩增出276条带,其中有271条为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地理来源相同的野生居群和栽培居群先行聚合。野生和栽培远志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间,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略低于野生居群,二者均不符合距离隔离模型。结论聚类分析结果与栽培居群多为就地取材的事实相符。造成远志这种遗传变异型式的原因在于其本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当前的粗放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贵州省野生和栽培共24个天麻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构建其SSR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天麻基因组DNA,采用NTSYSpc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和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 改良的CTAB法能够获得纯度和浓度较高的天麻基因组DNA,PCR扩增获得较清晰的SSR指纹图谱,UPGMA聚类可...  相似文献   

14.
家栽天麻与野生天麻质量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家栽天麻与野生天麻的质量。方法 根据多年积累的实验结果和调查数据分析研究。结果 家栽天麻与野生天麻生长的生态环境、营养条件、生长年限相同或较接近;采挖的野生天麻60%以上是抽苔开花营养被消耗的春麻;天麻苷含量家栽天麻高于野生天麻。结论 家栽天麻质量优于野生天麻。  相似文献   

15.
提高天麻产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能俊 《中药材》1995,18(10):489-492
本文报道以有性繁殖为主线的天麻栽培方法,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野生与栽培管花肉苁蓉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与栽培管花肉苁蓉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管花肉苁蓉的4个野生居群和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12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POPGENE1.31版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用1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清晰谱带87条。野生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27.59,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19.54~25.29,其中安迪尔居群的最高为25.29。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仅为13.79和11.49。用UPGMA法聚类可知,4个野生居群聚为一类,2个人工栽培居群聚为一类,表明野生居群与人工居群间已发生了遗传分化。结论:栽培管花肉苁蓉遗传背景单一,再次强调野生管花肉苁蓉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昭通天麻的原植物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掌握天麻的原植物特征和分布 ,指导昭通天麻药材的种植。方法 通过产地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结果 证实昭通天麻的原植物有乌天麻GastrodiaelstaBl.f.glauca .黄天麻GastrodiaelstaBl.f.flavida .红天麻GastrodiaelstaBl.f.elata .绿天麻GastrodiaelstaBl.f .viridis.4个变型 ,分布于全市 11个县、区。结论 可作为昭通天麻药材GAP种植过程中种植区域选择和品种选育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天麻的质控成分天麻素(gastrodin,GAS)及对羟基苯甲醇(p-hydroxybenzyl alcohol,HBA)含量为指标对云南昭通不同产地的天麻进行考察,以确定其最佳产地。方法选取昭通境内彝良小草坝、镇雄盐源、威信水田3个产地的乌天麻,用95%乙醇进行回流提取,计算其提取率;采用HPLC分析方法测定天麻醇提取物中质控成分GAS及HBA的含量,进行天麻最佳产地的初步评价。结果彝良小草坝、镇雄盐源、威信水田的天麻醇提取物的提取率分别为:17.9、9.2、10.5%,所含质控成分的总量(GAS+HBA)分别为:0.8119、0.2478、0.2022%。结论通过分析,云南昭通境内的彝良小草坝产地的天麻醇提取物的提取率及质控成分总量均为三者中最高,可认为该地为天麻道地药材的最佳产地之一。  相似文献   

19.
药用植物党参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建清  苏雪  吴琼  丁松爽  孙坤 《中药材》2006,29(5):417-420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上分析甘肃党参主要栽培区的9个栽培居群和4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而探讨纹党参的来源。方法:从2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引物,对217个体进行RAPD扩增并计算多态性条带,再用NTSYS软件聚类分析。结果:14个引物共检测出125个可重复的位点,其中党参及其变种素花党参的多态位点分别为109和106,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20%和84.80%。13个居群聚为两大类:8个党参栽培居群为一类,素花党参包括1个文县栽培居群与4个自然居群为第二类。结论:RAPD分析结果揭示了甘肃栽培的党参和素花党参在居群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8个栽培党参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与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甘肃各地的栽培党参中,仅文县栽培品为素花党参,即正品纹党。  相似文献   

20.
应用特定电磁波辐照技术,为人工培植天麻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并证实其成品麻产量有明显的提高,质量不低于野生天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