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建立维药胡萝卜子的质量控制标准,为其临床安全、可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不同产地采集10批胡萝卜子样品,对其原植物进行鉴定,对其性状进行鉴别,对粉末进行显微鉴别;测定10批胡萝卜子药材的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测定10批胡萝卜子药材的挥发油含量。结果:对胡萝卜子药材的来源、性状进行了描述,对粉末显微进行了鉴别;检查项中暂定胡萝卜子药材杂质不得过3.0%,水分不得过11.0%,总灰分不得过2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6.0%,浸出物不得少于5%;根据挥发油测定结果暂定本品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0.50%(mL/g)。结论:所制定胡萝卜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可用于评价胡萝卜子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维药新塔花中胡薄荷酮的鉴别及定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英  李伟  薛洁 《中成药》2011,(9):1628-1631
目的 对新塔花中胡薄荷酮的定性鉴别及定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新塔花;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新塔花挥发油中总萜类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塔花胡中薄荷酮,用SHIMADZU VP-ODS Rp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2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薄层色谱法可检出胡薄荷酮;在挥发油总萜类成分测定中,胡薄荷酮进样量在0.050 25mg~0.251 3 m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n =5),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为1.86%(n=6);用HPLC法测定胡薄荷酮,胡薄荷酮质量浓度在0.056 7 ng/mL~0.283 4 m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n=5),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11%(n=6).结论 用该法对新塔花中胡薄荷酮进行质量控制,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民族药西瓜子的质量进行研究,为其临床安全、可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10批西瓜子样品,对原植物和性状进行鉴定;对粉末进行显微鉴别;测定10批西瓜子药材的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测定10批西瓜子药材的脂肪油含量。结果:对西瓜子药材的来源、性状进行描述,对药材粉末进行显微鉴别;暂定芝麻菜子药材杂质不得过0.4%,水分不得过8.0%,总灰分不得过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8%,浸出物不得少于9%;暂定本品脂肪油含量不得少于38.0%。结论:所制定西瓜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可用于评价西瓜子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维吾尔药石榴籽的质量控制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从不同产地收集10批石榴籽样品,对各产地的石榴籽的横切面和粉末进行显微鉴别。以没食籽酸和鞣花酸为对照品,对来自不同产地10批石榴籽进行薄层鉴别,测定样品中的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石榴籽中没食籽酸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通过对每一批石榴籽进行性状、显微特征的描述,制订了石榴籽中没食籽酸和鞣花酸为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石榴籽的检查项中暂订水分不得超过7%,总灰分不得超过9%,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2%,浸出物不得低于11%。确定了石榴籽中没食籽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根据测定结果暂订本品中含没食籽酸干品不得低于11.8 mg/g,鲜品不得低于155.0 mg/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有效控制石榴籽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维药洋葱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于不同产地采集10批洋葱子样品,对其原植物进行鉴定,对其性状进行鉴别;对其粉末进行显微鉴别;以β-谷甾醇为对照品对洋葱子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测定10批洋葱子药材的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过氧化值、浸出物;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测定10批洋葱子药材的脂肪油含量。结果:对洋葱子药材的来源、性状进行了描述,对粉末显微进行了鉴别;以环己烷-乙醚-乙酸乙酯(20:5.5:2.5)为展开剂,对洋葱子中β-谷甾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检查项中暂定洋葱子药材杂质不得过1.4%,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12.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6.50%,过氧化值不得超过0.13;浸出物不得少于10.00%;根据脂肪油测定结果暂定本品脂肪油含量不得少于9.0%。结论:所制定洋葱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可用于评价洋葱子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矮膜苞芹药材的鉴定及含量测定方法,为塔什库尔干矮膜苞芹药材质量标准建立与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0批矮膜苞芹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参照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对矮膜苞芹的水分、灰分、浸出物、挥发油进行测定;以木犀草素为对照品,建立矮膜苞芹的薄层鉴别方法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对矮膜苞芹的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无拖尾,特征性强;检查项中初步拟定水分不得过8%,总灰分不得过1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4%,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3%,挥发油不得少于1.5%;建立了矮膜苞芹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根据测定结果暂定本品含木犀草素不得少于0.3 mg/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重复性好,稳定可靠,可用于控制矮膜苞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藏药猪血的质量标准。方法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药品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对15批藏药猪血样品进行性状、显微、薄层鉴别,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检查,测定浸出物含量,并采用氮测定法的半微量法进行氮含量测定。结果确定了藏药猪血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建立了其薄层鉴别方法;暂定猪血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不少于10.0%,含氮量不得少于7.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控制猪血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苦丁茶的质量控制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0批不同产地苦丁茶样品,对苦丁茶性状进行描述,对苦丁茶叶的横切和粉末进行显微鉴别,以绿原酸为对照品对苦丁茶进行薄层鉴别,测定10批苦丁茶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苦丁茶中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对苦丁茶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制订了苦丁茶中绿原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检查项中暂订苦丁茶的水分不得超过13%,总灰分不得超过13%,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5%。确定了苦丁茶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根据测定结果暂订本品含绿原酸不得低于0.6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控制苦丁茶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新疆圆柏叶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测定、总灰分测定、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挥发油含量测定等方法。结果:建立新疆圆柏叶性状和显微、薄层色谱等的鉴别方法,制定其水分不得过9.5%,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3.0%,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1.8%(mL/g)。结论:制定的新疆圆柏叶质量标准全面、可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旱田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为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旱田草药材进行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以毛蕊花糖苷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旱田草进行定性鉴别;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对各产地药材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旱田草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对旱田草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且薄层色谱图中各斑点分离度好、清晰,鉴别特征稳定可靠;拟订旱田草药材中水分不得过13.00%,总灰分不得过2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0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5.00%;毛蕊花糖苷的质量分数不得少于0.2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旱田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鸡矢藤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描述鸡矢藤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薄层色谱法,对鸡矢藤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方法,测定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鸡矢藤苷含量。结果性状及鉴别方法专属性强,10批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和鸡屎藤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2%,6.0%,0.2%,15.6%和0.43%。结论本研究所制定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应用于鸡矢藤药材的质量控制。规定鸡矢藤的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7.0%,浸出物不得少于12.0%,鸡矢藤苷含量不得少于0.3%。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鸡矢藤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描述鸡矢藤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薄层色谱法,对鸡矢藤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方法,测定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鸡矢藤苷含量。结果性状及鉴别方法专属性强,10批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和鸡屎藤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2%,6.0%,0.2%,15.6%和0.43%。结论本研究所制定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应用于鸡矢藤药材的质量控制。规定鸡矢藤的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7.0%,浸出物不得少于12.0%,鸡矢藤苷含量不得少于0.3%。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产地的10批苜蓿子的性状以及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对苜蓿子中胡芦巴碱及盐酸水苏碱进行了薄层色谱(TLC)鉴别;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对其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了检测;并建立苜蓿子中胡芦巴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根据结果暂定药材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不得超过5%,10%,6%,2%;胡芦巴碱质量分数不低于0.795 6 mg·g-1。实验方法准确可靠,以上检测指标和参数可作为制定苜蓿子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为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瘤果紫玉盘的质量标准,控制该药材质量。方法:参照《中国药典》方法,对10批瘤果紫玉盘药材中的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以槲皮素、山奈酚和对照药材为对照,对该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药材中芦丁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瘤果紫玉盘药材的水分不得过15%,总灰分不得过9%,酸不溶性总灰分不得少于2%,80%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5%,醚浸出物不得少于0.5%。TLC中槲皮素和山奈酚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含量测定中芦丁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试验中RSD%均3%,瘤果紫玉盘10个产地药材芦丁含量在0.094%~0.583%,按干燥品计算,芦丁含量不得少于0.05%。结论:建立的瘤果紫玉盘药材质量标准可有效地控制药材质量,为临床合理、有效、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阳荷根药材的云南省地方药材标准草案。方法: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研究,测定了3个地方阳荷根药材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结果:对阳荷根药材的性状和粉末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建立了其薄层鉴别方法。初步拟定了阳荷根药材常规检查项下的限量标准: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75%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8.0%。结论:初步建立了可行的阳荷根药材云南省地方药材质量标准草案,为阳荷根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黔产苗药见血青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黔产见血青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方法对黔产见血青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好,专属性强,无干扰;初步规定黔产见血青药材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1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6.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0.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能够为黔产苗药见血青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傣药材卵叶巴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粉未鉴别;《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测定傣药材卵叶巴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规定水分不得过12.5%,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浸出物不得少于22.5%。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能够控制傣药材卵叶巴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定芳香新塔花药材的质量标准,为该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生药学研究,水分测定,灰分测定,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对芳香新塔花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特征进行了描述;对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分进行了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合欢素含量的线性范围为1.168~12.848mg·L-1,加样回收率为100.87%,RSD为2.19%;结论:本质量控制方法可以用来评价芳香新塔花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定小飞扬草的质量标准,为小飞扬草的质量控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依据。方法:参照药典各项下的方法对10个不同产地的小飞扬草样品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灰分测定和浸出物测定。结果:各项鉴别方法专属性强,10个不同产地小飞扬草色谱与对照药材色谱在相同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0批样品水分含量为7.96%~13.25%,总灰分含量为10.16%~16.18%,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2.95%~8.18%;70%乙醇浸出物含量(冷浸法)为14.18%~24.18%。拟定水分含量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1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9.0%,70%乙醇冷浸法浸出物不得少于14.0%。结论:初步制定了小飞扬草质量标准,可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小飞扬草质量标准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定瑶族药铜钻药材质量标准,为瑶族药铜钻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别对铜钻药材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对11个不同产地药材中浸出物、灰分和水分进行测定;以蒲公英赛酮及蒲公英赛醇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香草酸和香草醛的含量。结果:对铜钻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暂定铜钻药材中总灰分不得过8%,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水浸出物不得少于4%,醇浸出物不得少于3%,水分不得过11%。TLC中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赛醇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香草醛和香草酸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铜钻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