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药材》2010,(11)
目的:对葱莲鳞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层析分离技术对葱莲鳞茎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葱莲鳞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球定(Ⅰ)、对羟基苯甲醛(Ⅱ)、蔗糖(Ⅲ)、朱顶兰碱(Ⅳ)、石蒜碱(Ⅴ)、网球花胺(Ⅵ)。其中,化合物Ⅰ~Ⅳ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石蒜鳞茎中分离鉴定了10个生物碱类成分.运用IR,UV,CD,MS,NMR等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oxovittatine(1),apohaemanthamine(2),9-O-demethylhomolycorine N-oxide (3),incartine(4),ismine(5),6-O-methylpretazettine(6),多花水仙碱(7),恩其明(8),高石蒜碱(9)和甲基石蒜伦碱(10).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3为首次从石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埃及的文殊兰属Crinum植物作了系统的化学考察,报道了从文殊兰C.augus-turn Rox和鳞茎文殊兰C.bulbispermum Milne中分离的五种较少的石蒜科生物碱:6α-羟基文殊兰碱6α-hydroxycrinine(2),6α-羟基布蕃辛6α-hydroxybuphanisine(3),奥古氏胺augus-tamine(6),鲍威灵powelline(4),车轴草宁pra-torinine(5)和一种黄烷:4’-羟基-7-甲氧黄烷4’hydroxy-7-methoxyflavan(1)对人白血病Molt 4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这是首次用此法评价这些类型的化合物。当增加各化合物的浓度时,通过细胞与~3HT(氘化胸腺嘧啶)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文殊兰鳞茎中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提取文殊兰中的脂溶性成分,利用GC-MS法分离和鉴定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在文殊兰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7种成分,初步鉴定出20种成分。结论:文殊兰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占所分离成分的64.28%,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乙酯(10.79%)、亚油酸乙酯(29.44%)、油酸乙酯(9.98%)。  相似文献   

5.
红花石蒜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a鳞茎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反向硅胶、凝胶及MCI-gel树脂等多种色谱技术,对红花石蒜的生物碱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该植物鳞茎70%乙醇提取液的氯仿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9个amaryllidaceae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N-methoxylcarbonyl-1,2-methylenedioxyl-isocorydione(1),isocorydione(2),8-demethyl-dehydrocrebanine(3),(+)-3-hydroxy-anhydrolycorine N-oxide(4),vasconine(5),pancratinine D(6),yemenine A(7),11-O-acetylhaemanthamine(8)和5,6-dihydro-5-methyl-2-hydroxyphenanthridine(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红花石蒜中的石蒜生物碱。方法:采用多种层析柱分离手段,运用NMR和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此外,生物碱110进行了流感甲型病毒的活性测试。结果:从红花石蒜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石蒜生物碱和9个已知的石蒜生物碱:2-methoxy-6-O-ethyloduline(1),2-methoxy-6-O-methyloduline(2),trispherine(3),8-O-demethylho-molycorine(4),homolycorine(5),9-O-demethylhomolycorine(6),oduline(7),lycorenine(8),6α-O-methyllycorenine(9)和O-ethyllycorenine(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高石蒜碱类型的石蒜生物碱,生物碱13为该植物中的主要成分,且对流感甲型病毒显示了较弱的抗病毒活性,IC50分别为2.06,0.69,2.71μgmL1,CC50分别为14.37,4.79,80.12μgmL1。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7,(9)
目的:分离和鉴定新疆贝母鳞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制备型中压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红外、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及理化性质解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新疆贝母鳞茎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尿嘧啶核苷(1)、蔗糖(2)、腺嘌呤核苷(3)、三乙胺盐酸盐(4)、胆碱(5)、亚油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6为首次从贝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石蒜科植物可用于癌症的早期治疗,该科植物含有100多种生物碱。文献报道葱莲(Zephyranthes carinata)含有多种石蒜科类生物碱,如石蒜碱、加兰他敏、扁担叶碱(hamayne)等。作者曾从葱莲的鳞茎中分离出2种新的生物碱,1-O-(3-羟丁基)-全能花碱(HBP)和1-O-(3-O-β-D-吡喃葡糖丁基)-全能花碱(GBP),这两种生物碱对P_(388)、KB和HeLa细胞有显著的细  相似文献   

9.
多裂骆驼蓬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B 《中药材》2011,34(11):1719-1721
目的:对多裂骆驼蓬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为:脱氧鸭嘴花酮碱(1)、l-鸭嘴花酮碱(2)、哈尔明碱(3)、鸭嘴花种碱(4)、吴茱萸碱(5)和fagomine(6)。结论:其中,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莲子心的生物碱及酸酯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7,(10)
目的:研究莲子心的生物碱及酸酯类成分。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正丁醇对莲子心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以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及反相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现代分离方法对其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以及现代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莲子心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齐墩果酸(2)、小檗碱(3)、杏黄罂栗碱(4)、荷叶碱(5)、前荷叶碱(6)、去甲基乌药碱(7)、异莲心碱(8)、甲基莲心碱(9)、莲心碱(10)。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灰毡毛忍冬花蕾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Y  Zhao YY  Wu S  Wang M  Feng X  Liang JY 《中药材》2012,35(2):231-234
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花蕾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层析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灰毡毛忍冬干燥花蕾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芳樟醇-3,7-氧化物-6-O-β-D-葡萄糖苷(1)、secologanoside(2)、secoxyloganin(3)、绿原酸(4)、咖啡酸(5)、蔗糖(6)。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以单体化合物形式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藏药云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云南兔耳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side,1),芹菜素-7-甲醚(apigenin-7-methyl ether,2),反式-肉桂酸(E-cinnamic acid,3),顺式-肉桂酸(Z-cinnamic acid,4),反式-对香豆酸(E-p-coumatic acid,5),顺式-对香豆酸(Z-p-coumatic acid,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藏药云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娟  羊晓东  赵静峰  李良 《中药材》2006,29(2):128-130
目的:提取、分离鉴定云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冷浸提取,氯仿、正丁醇依次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rtselaeroside A(1),3-羟基-5-甲氧基苯甲醇(3-hydroxy-5-m ethoxy-benzyl alcohol,2),对羟基苯乙醇(tyrosol,3),9′-顺-十八烯酸甘油酯(glycerin-9-′Z-octadecaenate,4),二十二酸甘油酯(glycerin-docosanate,5),二十四酸甘油酯(glycerin-tetracosanate,6),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 id,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畲药半边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en G  Luo ZP  Huang HL  Shao F  Li GH  Zhou CX  Liu RH 《中药材》2012,35(1):62-64
目的:研究畲药半边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半边风的化学成分,并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β-谷甾醇(3)、松柏醛(4)、东莨菪素(5)、β-hydroxypropiovanillon(6)、右旋松脂素(7)、右旋丁香树脂酚(8)。结论:除化合物3外,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光叶珙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光叶珙桐 Davidia involucrata var.vilmoriniana 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使用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光叶珙桐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3,4,5-trihydroxy-benzoic acid1),鞣花酸(ellagic acid2),顺丁烯二酸(maleic acid3),槲皮素(quercetin4),3-O-β-D-吡喃半乳糖基-槲皮素苷(quercetin-3-O-β-D-galactoside5),2α,3α,19α,23-tetr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ester(6),短叶苏木酚酸乙酯(ethyl brevifolin carbosylate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巩婷  王洪庆  陈若芸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0):2138-2140
目的:研究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采用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异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6-methoxycalpogonium isoflavone A(1),durmillone(2),ichthynone(3),jamaicin(4),toxicarol isoflavone(5),barbigerone(6),染料木素(genistein,7)。结论:化合物5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大叶南五味子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HJ  Wu XL  Zhou TZ  Deng XM  Wang DC 《中药材》2012,35(3):396-399
目的:研究大叶南五味子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NMR和EI-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5-二羟基-3-甲氧基二苯(Ⅰ)、eriobofuran(Ⅱ)、3β,16β-二羟基-12-烯-乌苏烷(Ⅲ)、2α,3β,6β,23-tetrahydroxy urs-12,18-dien-28-oic acid(Ⅳ)、2α,3β,23-tr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Ⅴ)、芦丁(Ⅵ)、2-乙基己酸(Ⅶ)、2-月桂酸单甘油酯(Ⅷ)、单蓖麻油酸甘油酯(Ⅸ)。结论:以上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南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红豆杉针叶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加拿大红豆杉(Taxus Canadensis)针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波谱解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加拿大红豆杉针叶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putraflavone(2),sequoiavone(3),7,13-dideacetyl-9,10-debenzoyltaxchinin C(4),baccatin Ⅵ(5),taxumairone A(6)。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泽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泽兰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反相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泽兰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桦酸(1),arjunetin(2),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酯(3),芹菜苷(4),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6),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结论:化合物2,3,4,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华中五脂素--华中五味子种子中得到的新木脂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华中五味子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波谱方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华中五味子种子95%乙醇提取物的乙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华中五脂素(1),安五脂素(2),五味子酯甲(3),五味子甲素(4),顺酯酰戈米辛O(5),6-O-苯甲酰戈米辛O(6)和五味子酮(7)7个木脂素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二芳基丁烷类木脂素,命名为华中五脂素;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