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学敏院士以中医"脑为元神之府"、"无风不作眩"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以人迎等为主穴,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为主的治法的针刺方法治疗高血压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的影响还有赖于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 pressuremonitoring,ABPM)进行监测。24ABPM能较准确地反映日常生活中昼夜的血压变化规律,对临床准确诊断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s, ICs)是免疫治疗的核心。由于ICs治疗具有靶向性强、长效性、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成为恶性肿瘤等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热点。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免疫共抑制受体、免疫共刺激受体的表达及免疫机制,列出了已批准上市以ICs为靶点类药物和以ICs为靶点药物临床研究数据。概括了ICs在癌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探索。为以后ICs及相关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1],膝关节是骨关节炎中最常见受累的外周关节。目前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医临床已形成了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法、针灸、功能锻炼等相结合的治疗体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病、真心病、厥心病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气虚,标实多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瘀阻心脉是其基本病机。古典文献记载。似以寒凝气滞血瘀及气虚血瘀证较多见,治疗主张助阳祛寒化瘀及益气活血。早期中西医结合一般认为,冠心病是以血瘀为主的代表病,对其治疗主要是辨病论治,即以一些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冠心病。目前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冠心病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比较深入的单味药有毛冬青、川芎、三七、丹参、当归等。川芎嗪、磺酸钠、秃毛冬青Ⅱ号已达到合成或半合成水平。一些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有效成分已显示出了有希望的应用前景,如葛根索、丹参酮、水蛭索、蚓激酶等。在复方研究方面,研究较多的是冠心Ⅱ号方,系北京地区冠心病协作组首选方剂。  相似文献   

5.
作者已报告,从以车前(Plantago asiatica)为基原的车前草中分离出苯乙醇类糖甙4种、黄酮类8种、环烯醚萜糖甙1种。此次分离出新的苯乙醇类糖甙,并确定了其结构。 将按已报告的方法所得的车前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以Sephadex LH-20柱、G-10柱、硅胶柱等反复分离精制,分离出苯乙醇类糖  相似文献   

6.
鲍晓敏  史晓  沈雁 《陕西中医》2019,(8):1098-1100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老年衰弱在国际老年医学领域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老年衰弱综合征的诊治日益受到全世界关注。老年衰弱综合征是由于年龄增大而造成的各种慢性病发生以及机体退行性改变,容易造成包括跌倒、认知障碍、疼痛、失能等的不良预后。目前国内外已展开多学科干预措施,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运动、营养等,以期延缓病情。老年衰弱的研究我国正在起步中。中医对于衰弱的认识以"肾虚致衰"为最,本文从中医传统理论出发,阐述了以肾为本,采用补肾填精益髓之法在治疗老年性疾病、延缓衰老、改善衰弱状态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期望能够由此发挥传统中医药的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健康老龄化的有效中医药干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钩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钩吻已分离出17种单体,其中以钩吻素子含量最高,钩吻素己毒性最强。毒理作用主要抑制呼吸中枢,作用于速走神经。其临床作用已从过去的仅供外用发展为用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治疗神经痛、扩瞳、免疫调节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吴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2):31-32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主要以头痛、头晕、失眠、乏力为常见症状,晚期因心、脑、肾等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器质性损害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肾功能损害等疾病。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人数已达1.6亿。高血压病是社区医疗中常见的疾病之一[1]。本文分析了塘沽社区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68名职工的高血压发病情况和药物治疗效果,以探讨高血压治疗用药的合理性和存在问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PBL是借助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通过PBL教学法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能力等得以全面提升,体现了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脾胃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学方法很多,其中“辛开苦降”法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且引起了中医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成为临床和科研的热点。从脾胃之治、升降为本,治脾以升、治胃以降,辛以散之、苦以泄之等方面对以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举医案加以论证,为同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胃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学方法很多,其中“辛开苦降”法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且引起了中医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成为临床和科研的热点。从脾胃之治、升降为本,治脾以升、治胃以降,辛以散之、苦以泄之等方面对以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举医案加以论证,为同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亦称流行性出血热(EHF),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定名为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典型病例呈5期经过,一直为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近些年来,虽然已控制了疫区的爆发流行,病死亡率逐年下降,但病毒的变异,致使本病已改变了从前的很多规律,  相似文献   

13.
庞剑  杜文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24-2125
运用中药复方治疗高脂血症的医家越来越多 ,其中以补益肝脾肾、化痰祛瘀为主要治疗方法。特别是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已逐渐深入到ApoA、B、C、D、E亚型、等位基因、脂蛋白亚组成份分子大小水平等基因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由深圳市卫生局组织、廖利平等专家主编的《中药处方与调剂规范》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并在我市贯彻执行,这是我市中医药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件大好事,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举措。该书以中医药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准绳,以《中华人民共和围药典》的中药饮片规格等为重要技术指标,以中医药绎典著作等为参考依据,并力求古训,博采众长,融汇新知,联系实际,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中药处方与调剂规范的专著,具有很高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李筱颖  刘凤斌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55-556,602
急性胰腺炎为临床急危重症,目前已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减少重症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胰腺炎随病情进展可有滞、热、瘀等多个关键环节。结合中医理论,以"通"为指导原则,根据病情变化,予通腑泻下,合以清热解毒、理气消滞、活血化瘀等治疗,使其气血同治、腑气通畅而病愈。  相似文献   

16.
新生化颗粒由当归、益母草、川芎、桃仁等10味药材经过提取精制而成,具有活血、祛瘀止痛等功效。其中益母草系方中臣药,益母草主要有效成分为益母草碱、盐酸水苏碱等,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已报道的有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1,2]。以薄层扫描法最为稳定。为  相似文献   

17.
王新昌 《国医论坛》1989,4(5):16-17
关格,临床以小便不通、呕恶吐逆为主要特征,多见于水肿、淋证等病的终末期,病情危笃,兼证复杂,治疗困难,预后严重。从其演变过程、临床表现和预后看,与现代医学慢性肾功能衰竭极为相似。近年来,笔者试用经方防已黄芪汤合大黄附子汤化裁治疗本病,取得了初步疗效,兹举三例已确诊为尿毒症并经治疗获近期缓解的病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升降散制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散是蒲辅周等老前辈十分推崇的一首名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组成,功能辛凉宣泄,升清降浊,其应用已超出温疫范围。笔者喜以汤剂治疗小儿寒热时疾,尝见张山雷  相似文献   

19.
一、中药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系建设情况“九五“期间,医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河北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同期的中药工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行业,1996~2000年产值平均增长38.84%,年利税平均增长52.38%,2000年产值已达14.2亿元,利税1.6亿元。伴随着中药工业的快速发展,中药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河北道地药材为基础的特色区域经济区,如燕山山脉承德地区热河黄芩、金莲花、苦杏仁、山楂、北柴胡、北苍术等道地药材产业区;以河北太行山区张家口、易县等以西陵知母、完远志、口防风、穿山龙、金银花、酸枣仁等道地特产药材产业区;以冀中平原安国为中心的药材龙型产业经济区。但从总体上讲,河北中  相似文献   

20.
中药用量单位之古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医药大多一人兼之,对中药应运的分量虽凭经验,但以称、以量、以数等方法的剂量单位是非常讲究的。现今中医院的出现已导致中医药工作的相对独立,医者如仍习惯以条、只、枚等为单位在处方上出现,势必造成剂量的大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