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伤寒穿孔是伤寒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我院自1976年3月至1997年2月,共收治肠伤寒穿孔54例,其中采用穿孔处内翻缝合修补术式23例,采用回肠末段病变肠段切除、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式31例,对两种术式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肠伤寒穿孔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回顾分析贝宁共和国纳迪丹古市医院外科自2006年1月- 2007年12月94例肠伤寒穿孔病例的治疗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行手术处理,其中在24h内手术14例,切口感染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4~72h内手术69例,切口感染17例,发生肠瘘6例,死亡2例;72h以上手术11例,切口感染6例,发生肠瘘合并肠间脓肿7例,死亡5例。早诊断早手术及术中彻底清理腹腔是减少肠伤寒穿孔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肠减压术常用于肠梗阻手术,以排除肠内容物,减少毒素吸收,减轻肠道压力。笔者将其应用于伤寒肠穿孔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4~40岁,平均26.5岁;病程4天~4周,均具有伤寒病灶和腹膜炎体征。术前检查,全组病例血白细胞增高,肥达氏反应阳性;7例术前腹透见膈下游离气体,诊断性腹穿10例阳性,并均经手术证实为肠伤寒穿孔,其中1处穿孔10例,2处穿孔2例,穿孔均位于回肠段,穿孔直径0.3~0.6cm,穿孔近段肠壁不同程度水肿。 1.2 治疗方法:全组病例均取右下腹直肌切口入腹。吸除腹腔内渗出物后,顺次探查肠管,找到穿孔,在穿孔处作2层内翻缝合,选择穿孔上段正常肠管,于  相似文献   

4.
肠伤寒穿孔9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 92例肠伤寒穿孔的诊断及手术术式选择 ,其中 32例行单纯修补术 ;48例行肠切除吻合术 ,其中 19例于吻合口近端回肠加插管造口术 ,12例行肠外置术。结果为 :全组共死亡 6例 (6 .5 2 % ) ,其中 3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 ,1例死于中毒性心肌炎 ,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认为肠伤寒穿孔早期诊断 ,尽早手术 ,以及选择恰当术式 ,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左侧结肠癌并发回直部肠管穿孔及腹膜炎临床较少见我院近5年收治10例,其中3例资料完整,报告如下。11is日资料1.丑病例: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9、62及67岁。术前有肠梗阻病史分别为22、14及12天。均先行保守治疗无效而手术治疗.1.2手术所见:在麻醉状态下3例均见有上腹部横结肠肠型。术中发现癌灶在结肠脾曲2例,乙状结肠卫例。横结肠均高度扩张,直径15~20cm。盲肠2处穿孔和1处穿孔各1例、邻近回盲瓣的回肠部l处穿孔卫例。穿孔直径1~2mm。3例腹腔内均有大量脓液及肠内容物。l.3术式及预后;3例均行癌灶上、下5cm肠段切除、结肠…  相似文献   

6.
肠伤寒合并大出血保守治疗病死率高,采用手术切除整段病变肠管疗效明显。我们自1970~1995年手术治疗肠伤寒合并大出血7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16~62岁,平均为33.7岁。术前均经血肥达氏反应和血培养证实,术后病理确诊。肠出血情况:发生在病程1周1例,2至3周5例,4周及例。便血量在350~4500ml,平均1780ml。一次使血量在1000ml以上者5例,500~1000ml者1例,500ml以下者及例,5例出现休克。2方法及结果末段回肠包括回百瓣切除,回~横结肠端侧吻合术5例(含1例再次手术而改行此术式者),术后均未再出血,全…  相似文献   

7.
1988~1992年,我院对78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传统处理方法进行改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8例,男60例,女18例.年龄6~81岁.平均年龄40.2岁;对照组78例,男54例,女24例.年龄9~75岁,平均年龄36.3岁。2.致病原因观察组:①急性阑尾炎穿孔38例;②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穿孔23例;③外伤性小肠破裂12例;④肠伤寒穿孔3例;⑤卵巢脓肿破裂2例。对照组:①急性阑尾炎穿孔44例;②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穿孔27例;③外伤性小肠破裂6例;④肠伤寒穿孔1例。3.手术前病程从起病…  相似文献   

8.
全组病例男58例,女14例。农村人口及少管所劳教人员较多,占总数77.8%。该病肠穿孔多发生在病程第二~三周。肥达氏反应对诊断有辅助意义。肠伤寒穿孔手术死亡率低,全组为6.67%。作者主张手术切口直采取右胆直肌切口为佳。强调腹腔彻底冲洗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术式如穿孔单纯修补术、肠切除术和右半结肠切除术等。不能耐受大手术者,可行造瘘术。术后配合药物治疗。肠伤寒穿孔72例分析@曲欣  相似文献   

9.
<正> 肠伤寒并发下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少见。我院近年来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并就其治疗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5例病人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1岁,平均年龄25岁。全部病例均在畏寒、发热半个月左右基础上,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便血、休克等表现,治疗结果2例死亡,3例痊愈(见附表)。讨论下消化道大出血为肠伤寒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伤寒病程的第2~3周,常侵犯末段回肠。由于病变肠壁之肠粘膜坏死脱落可形成溃疡,此时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1~1995年行肠造口术45例,其中并发症6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肠造口术45例,其中男ZI例、女24例,年龄25~71岁,平均46.3岁。造口原因为直肠肛管癌行购会阴联合切除加乙状结肠经腹膜外胞壁隧道式单腔永久性造口27例;加乙状结肠肛门原位造口1例,家族性结肠多发息肉恶变全结肠切除加回肠腹壁造口2例、加回肠肛门原位造口1例;晚期结肠癌急性肠梗阻行根结肠际样式造口11例,乙状结肠肠样式造口3例,左半结肠损伤性穿孔破裂粪性腹膜炎行根结肠肠拌式造口三例。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共发肛门原位回肠造回肠壁坏死1例(后改…  相似文献   

11.
张齐峰 《河北医学》1999,5(7):47-48
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我院从1993年以来收治肠伤寒穿孔病人10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9例,1例发生穿孔修补处破裂,死于感染性休克。本文就肠伤寒穿孔手术方式的选择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9例,...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1.1 一般临床资料 4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33~66岁,平均54岁。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1例,胃窦部慢性溃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既往有溃疡病史3~26年。急诊手术1例,择期手术3例。平均手术时间3.6 h,术中平均失血量300 ml。4例病人均在术后48 h内恢复胃肠功能并可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日7.5 d。出院后随访3~5个月无明显异常。 1.2 手术方法 插管全麻。病人取仰卧位。用Veress针腹腔穿刺充CO_2气体造成人工气腹,腹腔内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肠伤寒在一些农村散在流行,肠伤寒穿孔是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我院1990年6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肠伤寒穿孔21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例,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4~63岁,平均年龄32岁。肠穿孔发生在伤寒病程的1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因肠结核并发的急性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肠结核并发急性消化道穿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历资料、术前检查、手术记录及病理检查等.结果 11例患者中,发病时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者9例,局限性腹膜炎者2例.术前腹部立位平片提示膈下游离气体11例.术前明确诊断为"急性肠结核穿孔"3例,诊断为"急性消化道穿孔"8例.11例患者均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穿孔部位均在回肠,且穿孔处肠管局部增厚狭窄,伴有近端肠管扩张者4例,无明显扩张者7例;单一穿孔者6例,多处穿孔者5例,多处穿孔者合并肠内瘘2例.11例患者均行"穿孔的肠管部分切除+肠肠吻合术",有3例另加回肠造瘘术;术后病理均为"肠结核溃疡穿孔".术后11例患者均进行抗结核治疗、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等处理,发生切口感染者3例,无吻合口漏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1~5年,目前11例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 肠结核并发急性消化道穿孔起病急,病情重.手术切除病变肠管及消化道重建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抗结核和营养支持治疗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肠气囊肿症,又称肠壁囊样积气症,简称PCI,是以肠壁浆膜下或粘膜下出现含气体的囊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因本病临床上少见且无特异性表现,加之临床医生对本病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常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错误。我院近8年来共收治肠气囊肿症6例,均被误诊,其中误诊为胃溃疡穿孔3例.阑尾穿孔1例,肠伤寒穿孔1例,肠原性囊肿破裂1例。现分析如下5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28~53岁,平均36岁;病程7天~5个月,平均29天,主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腹胀5例,餐后上腹疼痛3例,右下腹不规则性疼痛1例,全腹持续性胀痛2例,便秘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伤寒穿孔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1983~2004年收治的47例肠伤寒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后痊愈44例;死亡3例,其中死于中毒性休克2例,肠瘘伴多器官衰竭1例。结论:针对性地加强肠伤寒穿孔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在贝宁治疗肠伤寒穿孔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贝宁64例伤寒并肠穿孔病人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53例做单纯肠穿孔修补术,1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回肠端端吻合术。结果 63例治愈,死亡1例。并发切口感染41例4,0例经引流及伤口换药后治愈,1例经二期缝合治愈。术后再穿孔1例,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伤寒的临床特点无地域性和民族差异,早诊断、尽早手术是治疗肠伤寒穿孔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温进潮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176-177
自1993~2007年间收治的4例外科病人误诊误治病例,我科现将教训分析如下。 例1:患者,男,54岁,1993年在我县某院因胃溃疡病穿孔,急诊行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伤口愈合好。1个月后,患者以“胃切除术后贫血消瘦1个月”之主诉入我院。追问病史:术后患者大便总是有未消化之食物,行全消化道钡透提示: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回肠吻合。经纠正贫血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9.
钟景春 《广东医学》2001,22(7):624-625
目的 分析老年人结肠癌并肠梗阻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方法 对该院9年来收治60岁以上经证实的结肠部并肠梗阻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35例行急诊或尽早手术,3例保守治疗后择期手术;行结肠癌根治性切除一期肠吻合术33例,癌肿切除二期肠吻合术3例,其中行Hartmann手术2例,癌肿穿孔修补肠造瘘术1例;行回横结肠吻合、远侧回肠造口术1例。出院时36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 结肠癌性梗阻以老年人多见,庆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一期癌肿切除吻合术是最佳手术方案,癌肿先切除再二期吻合术方案也不失为一种积极可靠术式,尽量避免采用传统三期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肠伤寒穿孔是伤寒病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伤寒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我院1979年1月至1987年12月共收治41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分析如下。穿孔发生时间:本组在院外穿孔37例,院内穿孔4例。时间多在伤寒病程第2~3周占28例(68.3%),1周内4例,4~7周内5例,有4例临床症状不典型病例,不能确切指出穿孔发生在病后的时间。穿孔诱因:本组大部分有明显诱因,共中因饱食后和进难于消化食物各6例,腹泻及服泻药后5例,严重肠出血2例,腹胀4例,咳嗽及呕吐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