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与溶栓治疗临床疗效。方法4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2组:A组为溶栓组,14例,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50万U5d,然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2次/d,5~7d;B组为抗凝组,29例,给予低分子肝素,用法同A组,效果欠佳者延长至7~10d。观察下肢肿胀、疼痛情况,治疗前后查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g),观察皮下、消化道有无出血情况,疗程结束后复查彩色多普勒。结果2组疗效比较,A组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71.4%vs.55.2%,P〈0.05)),但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2组治疗前后PLT无显著变化,治疗后Prr延长,Fg降低。未见明显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无手术指征时,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是一种有效、方便、安全的治疗方法,如能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则能更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对无溶栓指征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围术期抗凝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分析2008~2011年152例接受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或口服利伐沙班片的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统计血栓发生率,同2008年152例前下肢骨折围术期未予抗凝药物干预的患者(B组)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组8例(5.26%)发生深静脉血栓,B组38例(25.00%)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大出血。结论:围术期积极抗凝治疗,可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及应用抗凝剂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3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16)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B组(n=16)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于入院第1天、第14天、出院后1个月利用免疫浊度法检测外周静脉血D-二聚体,观察两组不同时间血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与16例健康者(对照组)对照。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在发病早期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抗凝治疗后不同时间D-二聚体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A组与B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效率为50.0%,B组显效率为87.5%,B组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在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患者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抗凝治疗或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后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和中药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按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β-七叶皂甙钠和中药,观察下肢肿胀消退,行走路程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明显性(P〈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和中药配合辅助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费用较低,宜于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5.
血栓通与巴曲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李治敏  程旋  周敏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807-1808
目的观察血栓通、巴曲酶注射液分别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情况。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栓通治疗组(A组)和巴曲酶治疗组(B组)。A组(38例)血栓通注射液4ml加入5%葡萄糖250mi中静滴,1日2次,7d为一疗程。B纽(32例)第1d,予巴曲酶10BU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滴,后于第3、5、7、9d,予巴曲酶5BU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滴。总计使用30BU,为1疗程。根据惠肢消肿程度结果判断疗效。结果1~3疗程后,B组较A组相比,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89.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愈率B组68.8%明显优于A组4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通和巴曲酶均为良好的治疗深静脉血栓药物,但巴曲酶优于血栓通。且对于近期血栓形成病例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ecombinant streptokinase,r-SK)与尿激酶(urokinase,UK)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cute deep venious thrombosis,ADVT)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自2004年1月~2004年10月对5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25例,A组给予r SK50万U溶栓,B组给予UK50万U溶栓治疗,疗程5 d,总量250万U.同时加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的临床指标、过敏反应及出血并发症等.结果国产重组链激酶组(A组)溶栓有效率为88%,尿激酶组(B组)溶栓有效率为6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及出血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组链激酶和尿激酶都是治疗ADVT疗效肯定、安全的溶栓药物,重组链激酶的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7.
巴曲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静脉滴注巴曲酶进行治疗。结果:显效11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6.3%;5例无效,无效率为3.7%。3例出现皮肤紫斑,无皮肤过敏、牙龈出血,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巴曲酶可以作为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连续54例经B型超声诊断为下肢急性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分两组:A组17例患者检出漂浮血栓,B组37例为非漂浮(附壁)血栓。A组5例(29.4%)和B组4例(10.8%)(P=0.12)在超声检查前已诊断肺栓塞。另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生经肺扫描证实的肺栓塞。肺栓塞发生率在A组中为42.9%(3/7例),B组中为4.8%(1/21例)(P=0.04),其中3例A组患者静脉超声显象表明原漂浮血栓游离段均已消失。本文证实:(1)静脉漂浮血栓时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性增加。(2)在密切超声随访过程中,漂浮血栓游离段的突然消失强烈提示肺栓塞。  相似文献   

9.
柴东喆  张凡  张华一  陈春伦 《浙江医学》2014,(16):1382-1384
目的:比较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及全身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DVT患者根据其意愿分成两组:A组(23例)采用全身抗凝溶栓治疗;B组(42例)经小隐静脉置溶栓导管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造影结果、患肢膝上15cm及膝下10cm周径变化值、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B组治疗后静脉造影的疗效评价、膝上15cm及膝下10cm的周径变化值、PTS发生率均较A组为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DVT较全身溶栓能显著减轻肢体肿胀,并可减少PTS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简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不同途径应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不同途径应用尿激酶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0例,按常规输液途径应用尿激酶溶栓;B组32例,从患肢足背静脉输入,并在踝上l0cm扎止血带。结果 两组超声检查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100.0%,统计学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常规途径应用尿激酶溶栓安全、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后路椎间融合方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于眉山市人民医院骨科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8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22例)、B组(26例)和C组(34例),分别采用单纯椎体间植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或双枚Cage结合椎体间植骨三种不同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1年.统计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d采用视觉疼痛量表(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植骨融合情况、Oswestur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疗效.结果 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 d 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的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融合率、JOA评分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椎体间植骨和Cage结合椎体间植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应该对症选择治疗方案.与双Cage相比,单Cage方案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特点,而二者疗效相当,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单Cage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搜集231例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19例胃癌病人行常规开放胃癌根治术,B组112例胃癌病人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个数,切缘距肿瘤的距离、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率、出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例数的差异。结果 B组病人在术后恢复及疗效比A组好,在术中出血、淋巴清扫个数、切缘距肿瘤的距离、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并发症例数与A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疗效比开放手术好,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ring perimenopause,P-DUB)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P-DUB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53例.3组均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A组给予米非司酮10 mg,B组给予米非司酮15 mg,C组给予米非司酮20 mg.观察3组子宫出血控制时间、停止时间,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性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子宫出血控制时间、子宫出血停止时间长于B、C组( P<0.05).B、C组子宫出血控制时间、子宫出血停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子宫内膜厚度及促黄体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大于B、C组,血红蛋白小于B、C组(P<0.05).治疗后,B、C组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及LH、E2、P和F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69.81%)低于B组(92.45%)、C组(96.23%)(P<0.05).B、C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低于B组(9.43%)(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22.64%)(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 mg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P-DUB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慧  党群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3):339-341,345
目的:对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半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8.39±12.22)岁,术前TIMI血流0-1级,随机分为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对照组)30例,半量替罗非班组(A组)31例,抽吸导管联合半量替罗非班组(B组)31例,比较3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术后2h心电图回落百分比(SumST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住院期间和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对于患者术后TIMI血流3级、TMP3、术后SumSTR>70%及LVEF等指标,A、B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5);3组之间术后出血事件及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半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效、安全,即刻血流恢复良好,术后无复流事件少,实现了心肌真正意义上的再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与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3年10月在南方医院增城院区住院诊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1例,将收集的病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n=64)应用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B组(n=37)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及巴氏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 BI)来评估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治疗效果,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各种出血并发症来评估用药安全性。 结果在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A组治疗后48h、7d、出院时NIHSS、30d、90d mRS较B组均有下降(P<0.05),治疗后30d、90d BI较B组升高(P<0.05);在治疗小血管闭塞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两组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A组出院时NHISS评分低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30d、90d mRS评分均有下降(P>0.05),治疗后30d BI指数、90d BI指数均有上升(P>0.05);两组用药治疗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P>0.05)。 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脑梗死较替罗非班组效果好,两组治疗小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相当;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早期效果较替罗非班可能更好,两组治疗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效果相当;两组用药安全性相当,未发生严重的出血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两种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患者随机分为r-SK组(40例)和UK组(40例),分别用r-SK1.5×10^6U和UK1.5×10^6U静脉输注,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及5周病死率。结果:r-SK组溶栓后120min血管再通率(85.0%)明显高于UK组(62.5%)(P〈0.05);溶栓后各时间段r-SK组再通率均高于UK组(P<0.05);r-SK组于溶栓治疗4周内其出血、心血管并发症、再闭塞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UK组(P〈0.05);心原性休克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K组死亡率(2.5%)明显低于UK组(7.5%)(P〈0.05)。结论:与UK相比,r-SK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7.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24例,随机分成奥曲肽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毎组各12例。奥曲肽治疗组先予奥曲肽0.1 mg静脉推注,然后以25μg/h持续静脉滴注48~72 h;传统治疗组先予垂体后叶素20 U静脉推注,然后以15 U/h微泵维持48~72 h,并根据血压调节滴速;通过胃管观察各组的止血效果。结果:奥曲肽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1.67%,传统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为50.00%,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方面,奥曲肽治疗组发生率为16.67%,传统治疗组发生率为41.67%。结论:奥曲肽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药物之一,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腹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及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术后对患者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4月,保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治疗保定地区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0例已确诊的A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肌梗死溶栓心肌组织灌注(TMP)分级情况、24 h及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MP3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4 h及30 d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够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可安全用于AMI介入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